★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冀—静馨

南怀瑾著述:《金刚经说什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5: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28、第二品:三步曲

    三步曲

             大家都听过佛教一句俗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越来越远了。那天有一个同学说,他也该回去对父母尽点孝心了,他说这话时是真有孝心,就像佛在眼前。回去以后,爸爸说:你怎么又回来那么晚!他看到爸爸那个脸色,实在不是味道,这一下与想回家孝顺那一念相比较,又变成佛在大殿了。爸爸再嘀嘀咕咕训他一顿,结果本来是想回来尽孝心,现在却到房间躺在床上睡了,那就是佛在西天了。佛法的道理与普通的心理也是一样的。
              如何把烦恼降伏下去,佛答覆的那么轻松:“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你的心。换言之,你问问题的时侯,你的心已经没有烦恼了,就在这个时侯,就是禅宗所谓当下即是,当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个方法。
             譬如我们信佛的,或者信其他宗教的人,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宁静的时侯,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烦恼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方法。如果你硬要想办法把这个烦恼怎么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够使你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
            再进一步的道理,金刚经的内容是大乘佛法的大智慧成就,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之处,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这个智慧包括了一切的功德,一切至善的成就,所以般若是智慧的成就。

    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5: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29、 第二品:如何住和无所住

    如何住和无所住

            现在讲大乘的智慧,“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那个时侯,已经安住了;不过刹那之间你不能把握而已,因为它太快了。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一刹那之间的安住,就可以到家了。这个是重点,整个金刚经全部讲完,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须要住,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可是,此心本来不住怎么说呢?譬如我现在讲话,从八点钟开始讲到现在,廿分钟了,每一句话都是我心里讲出来的,讲过了如行云流水都没有了,“无所住”。如果我有所住,老是注意讲几分钟,我就不能讲话了,因为心住于时计。诸位假使听了一句话,心里在批判,这一句话好,那一句乱七八糟,你心在想,下一句也听不进去了,因为你有所住。
           所以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拿禅宗来讲,住即不住,不住即住,无所住,即是住所以人生修养到这个境界,就是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这是千古的名句,因为他学佛,懂了这个道理。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就不须要再研究金刚经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须要降。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侯,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22: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30、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一切众生(上)

    《金刚经说什么》第03章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01、一切众生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当你问怎么样安心时,就安心了。佛过了许久,看须菩提还是不懂,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第二步再来讲一讲,因为那个时机过去了,禅宗所谓机,这个禅机过去了,须菩提没有懂。现在第二步来讲了,佛说:我告诉你,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的中文意思是大,一切大菩萨们。
    古代也有将菩萨翻成“大士”或者“开士”,表示是开悟的人。所以我们的白衣大士就是白衣菩萨。摩诃萨是唐宋以后念的,真正梵文发音是马哈,诃字念成哈字。在座很多客家的同学,客家话、广东话、闽南话比较接近唐音,国语反而距离很远了。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18 13:49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22: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30、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一切众生(下)

    佛说菩萨摩诃萨是倒装的文句,就是一切大菩萨们,应如是降伏其心,应该有一个方法,把自己的心降伏下去。什么方法呢?他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现在先解释什么叫众生?佛经里众生这个名辞,庄子先说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谓之众生,并不是单指人!人不过是众生的一种,一切的动物、生物、乃至细菌、有生命的动物都是众生。有灵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觉生命的动物,就是众生的正报。所以众生不是光指人。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的要慈悲,对坏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坏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狱里的更可怜,更要度。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说要度一切众生。
    “一切”两个字是没有范围的,任何东西都在一切之内。不过讲到众生这名辞,使我想起几十年以前的一桩事;那次在成都四川大学讲中国哲学,提到佛法讲众生,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来问:植物及矿物有没有包括在众生里头?我说:那是众生的依报,不是正报,依报是附属的,同我们有连带关系。他说:譬如含羞草,你不能说它没有灵性!我问他学什么的,他说他是学农的,我说你学农的问这个问题有点奇了。
    我那个时侯年纪还轻,比较爱弄玄虚,就说:既然学农的,应该知道,含羞草根里头有一水泡,人手的热气一接触,水就下降,叶子就像怕羞一样缩下去了。这是机械性,并不是情感,也不是知觉。其实这是头一天晚上,跟一个学农的教授讨论含羞草听来的,也可以说佛法有灵,知道第二天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吧!

    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27 02:02
  • 签到天数: 42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7-8-20 00: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经文很难懂,今天算是稍稍明白了一点字的含义,受教  了,感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