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8-1 16:55 |
---|
签到天数: 75 天 [LV.6]辟谷中学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4-4-3 23: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我留意到一份来自印度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到了一些惊人的引起争论的相关结果。印度的研究者对两组大鼠进行了对比实验,给其中一组投以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同时饲以含20%蛋白质的饲料。20%的蛋白质比例大致相当于西方人膳食中摄入的蛋白质比例。给另一组大鼠投以同样剂量的黄曲霉毒素,但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只有5%。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饲以含20%蛋白质的饲料的这组大鼠后来都出现了肝癌的发病迹象。而饲料中含5%蛋白质的这一组大鼠,没有任何一只患上肝癌。肝癌发病率之比为100∶0。这一结果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甚至比极强的致癌物的影响更大。
这个实验与我以前所学的一切都是相悖的。“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并不能让人更健康”,这个结论已经很惊人了,更不要说“高蛋白质摄入促进癌症发病率”了。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在科研工作的早期就深入研究这样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是明智的决定。如果我对蛋白质和动物来源食品的价值提出质疑,即使我的研究能被承认是“有价值的科学工作”,我也不可避免地被看作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
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早年,我学习放牧,或者是学习打猎、钓鱼、耕作的时候,我都学着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每次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我都努力想清楚下一步怎么办?现实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每个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这一点。直到今天,我仍保持着这种独立的精神。
因此,当面临这一困难抉择的时候,我决定开展一项深入的研究工作,研究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在癌症的发病机制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的同事和我在确定这个假说时是非常谨慎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是非常严谨的,阐述研究结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保守和审慎的。我们选择在最基础的科学层面上研究癌症发病的生化细节。重要的是,不仅要了解蛋白质是否会诱发癌症,还要了解蛋白质是怎样诱发癌症的。通过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我们以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题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不是仅仅凭借一些激进的观点,做出想当然的结论。最终,这项为期27年的研究项目得到了最富盛名的、也最有竞争力的资助机构的支持(主要的经费来源于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癌症协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我们的研究结果顺利地通过了审核,发表在多家一流的科学刊物上。
我们的发现是惊人的:低蛋白膳食能抑制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与投予动物多大剂量的这种致癌物质无关。而且,即使癌症已经发生,低蛋白膳食也能显著地遏制癌症病情的恶化。换句话说,低蛋白膳食可以显著地抑制这种强致癌性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事实上,膳食蛋白质对癌症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只需要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我们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另外,在研究当中,我们给动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与正常人每天常规摄入的蛋白质的量是大致相当的,我们并没有给动物饲以超大剂量的蛋白质。而在其他的致癌物研究中,研究者经常给动物饲以超高剂量的致癌物。
我们的发现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发现: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有这样的效果。那么,哪些蛋白质有比较强的促癌效果呢?一个是酪蛋白,这种蛋白质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这种蛋白质促进各阶段的癌症。那么哪些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呢?安全的蛋白质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当这些研究结果浮出水面时,我长久以来一直信奉的一些饮食观念受到了重大挑战,并最终被粉碎了。
这些实验动物研究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去指导生物医学研究史上规模最大、最全面、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项目——中国健康调查。这是由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以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联合开展的一项规模空前的调研项目。《纽约时报》将其称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该调查项目考察了中国农村(包括台湾在内)中大量的疾病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因素之间的关系,一共得到8000多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相关。
这个项目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疾病与膳食的8000多项关系中,许多关系都指向同一个发现:动物性食物摄入最多的人,慢性病最多。即使摄入的动物性蛋白的量相对比较少,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而那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身体最健康,容易避免慢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结果不容忽视。事实上,从最早有关动物蛋白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到大规模的人群膳食模式调查,结果都是一致的,都证明植物为主的膳食和动物为主的膳食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效应是截然不同的。
尽管这些研究成果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不能,也不曾停留在我们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在中国进行的大规模人群研究的结果上。我还参考了其他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是过去50年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这些研究成果(收录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中)证明: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可以通过健康的膳食而发生逆转。其他研究成果也证明:膳食对各种癌、自身免疫病、骨科疾病、肾病以及老年视力和脑功能衰退(如认知障碍和阿耳茨海默氏病)也有重要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已经证明能够逆转或预防这些疾病的膳食是同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正是我在实验研究和中国健康调查中发现的能改善健康的那种膳食。这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尽管这些证据非常有力,尽管这样的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尽管大众有迫切了解营养与健康的需求,但是,公众仍然困惑。我的朋友们患上心脏病后,一般都不得不提前退休回家,完全听天由命,他们认为这种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女性是那么害怕患上乳腺癌,她们甚至想切除掉自己和女儿们的乳房,似乎这是能够避免乳腺癌的惟一方法。我看到许许多多的人被引向疾病的歧途,变得非常绝望,对自身健康毫无信心,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实际上,持这种担心的人在美国大有人在。我告诉你为什么美国公众会如此困惑,就像我将在本书第四部分讨论的,答案在于健康信息是怎样产生和交流的,以及是谁在操控这些信息的产生和交流。因为我曾经在幕后工作了很久,我了解事实的真相。我想告诉公众社会体系错在什么地方。政府、食品行业、科学和医学的界限被模糊了,赢利与改善人群健康之间的界限也被模糊了,这个体系的问题不像好莱坞电影中描述的那样。这个体系的问题比电影中描述的更微妙,也更危险,但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的错误信息。而美国普通消费者不得不付出甚至两倍的高价来获取这样的错误信息。他们的税款用于研究,然后他们又要付费来治疗大部分可预防的疾病。
本书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讲起,一直到我对营养与健康的全新理解结束。6年前,我在康奈尔大学开设并亲自任教了一门选修课——素食营养学,这是美国大学中开设的第一门此类课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门课主要讨论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对健康有什么好处。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工作多年后,我于30年前回到康奈尔大学,承担将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以及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整合到一门高级营养学课程中的任务。
在科研、教学和决策的最高层工作了40余年,到今天我才感觉有能力把这些学科整合成一门令人信服的学问。这就是我为我的最近课程所做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告诉我,因为了解了这些知识,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这也是我想为读者们所做的事情。我希望你们读了本书以后,你们的生活品质也会发生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