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98|回复: 0

按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1 16:55
  • 签到天数: 75 天

    [LV.6]辟谷中学II

    发表于 2014-4-4 14: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猫是国宝,长相可爱,憨态可掬,很多人都喜欢;可如果自己“混”上一双熊猫眼,那心情恐怕就只有郁闷两字能形容了。

    眼周皮肤是身体中最最薄的部分,且黑色素活动非常旺盛,一旦运动或睡眠不足,就很容易出现黑眼圈。而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常被用来缓解黑眼圈。
      因为眼部的眼轮匝肌为环形纤维,所以针对黑眼圈可做环形按摩。
      按摩前,可先涂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眼霜,然后按摩眼周的攒竹穴(眉头之间稍浅的凹陷)、丝竹空穴(眉尾部分稍稍凹陷的部位)、太阳穴(眉梢和外眼线连线处向外的凹陷)、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眼明穴(内眼角上方的凹陷处)、鱼尾穴(外眼角)等穴位,使眼周围皮肤血液循环加快,舒通经络。
      预防性按摩一般每次3—5分钟,每天2次;治疗性按摩每次可10—15分钟,每周2—3次。
      专家强调,按摩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如果用力过大不仅不能促进血液循环,反而会对眼部肌肤产生伤害,严重的还会产生细纹。当然,消除黑眼圈,需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饮食清淡,再就是要加强运动。
    穴位按摩 防老年痴呆
    调查显示,我国北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3.96%,经过对痴呆既往病史的研究,发现血管性痴呆占多数。在预防方面,除了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外,下面介绍几组易学易掌握并可促进脑血循环的穴位供老年朋友按摩,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1、按摩双侧风池穴,翳风穴
      风池穴在项部,枕骨之下,微低头,耳后高骨后一横指凹陷处。翳风穴在耳垂后凹陷处.此组穴可改善基底动脉供血情况。
      2、按摩四白穴
      四白穴在下眼眶中点,直下约0.5cm凹陷处.此穴多气多血,刺激该穴对颅内供血作用最好。
      3、按摩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该穴有改善脑血循环,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4、刺激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属足太阳膀胱经.其经脉循行可以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刺激此部位,可直达脑府,使头脑清利,浑身舒爽。
      以上诸穴,早晚各按一次,一次20分钟,可交替使用,每次任取一组,长期坚持,能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到耄耋之年,仍能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反映敏捷,大家不妨一试。
    常按9个穴位脸上不长斑
     平时坚持按摩一些穴位,对美白皮肤很有好处,而且能帮助治疗面部色斑。这9个穴位分别是,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膻中、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和脾俞穴。
      对于出现面斑的朋友来说,还需要按摩长斑的地方。韩主任介绍,中医上有个阿是穴的说法,就是哪里有病哪里就有穴位,对于色斑也是这样。产生色斑的地方往往血液循环不好,按摩就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淡化色斑。如果配合针灸效果会更好。
      产生色斑的原因很多,比如日光照射,疾病、药物、化妆品、情绪因素等等。中医认为,大多数面斑产生的原因都是肝郁气滞,即由不良情绪等引发,很多长斑者还伴有某些妇科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所以特别是女性长色斑时要警惕身体的疾病。
      链接
      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地机:位于阴陵泉穴下10厘米。
      膻中: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0厘米。
      气海: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厘米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10厘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脾俞: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三大“职业病”穴位疗法
    一、咽炎
      主要穴位:
      天突穴,位于两锁骨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穴。
      三阴交穴,足内踝直上四横指处(自己的手,除拇指外,余四指并拢的横径距离)。
      操作方法:
      1.合喉法。坐或躺着,自己或请家人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置于喉结的左右两侧,固定住喉结,上下快速抖动。
      注意不要捏得太紧,且抖动力量不宜过重,以免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2.右手中指指端点揉天突穴。1~2分钟,力量宜轻柔,不宜过重。
      3.分别点揉两合谷穴。1~3分钟。
      4.分别点揉两三阴交穴。3~5分钟,有酸胀感为度。
      注意事项:
      咽炎应在医生明确诊断之后进行以上治疗。若出现长时间声音嘶哑、消瘦、低热、咽痛,甚至痰中带血,应排除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喉癌、肺结核、肺癌等。
      二、颈椎病
      主要穴位:
      风池穴,相当于后发际角凹陷处,左右各一。
      风府穴,相当于风池穴连线中点处。
      大椎穴,低头时颈部最高椎体下凹陷处。
      肩井穴,相当于肩外侧缘和大椎穴连线中点,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
      1.家人左手扶住患者前额以固定头部,用右手拇指指腹按揉患者风府穴。3~5分钟,用力当适当,不可过重。
      2.接上法,术者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分别按揉患者左、右风池穴。3~5分钟,用力以患者能接受为度。
      3.上法完毕,术者再用右手拇指指腹按揉大椎穴。1~3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4.后用双手拇指按揉患者两肩井穴。注意:女性患者怀孕时不能按揉其肩井穴,以免造成流、早产。
      5.若伴有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在确诊、排除其他疾病之后。术者可左手固定患者前额部,右手食、中、无名指稍分开,以指尖为着力点,自患者左侧太阳穴经耳尖上,梳椎至同侧风池穴。后接用右手固定,左手施术。左右各操作5~10分钟。
      三、腰肌劳损
      主要穴位:
      腰部痛点(我们称为阿是穴)或疼痛区域。
      承扶穴,臀部肌肉下缘中点处,左右各一。
      委中穴,腘窝中点处。(腘窝:大、小腿后侧交界处圆形凹陷部。)
      涌泉穴,足底部前1/3凹陷处。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位,术者用右手掌在其腰部正中脊柱及两侧腰肌处揉推,至局部皮肤温热为度。
      2.在患者腰部痛点处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进行指揉。力度因人而宜,不可过重。
      3.术者两拇指分别指揉两承扶穴。以感觉酸胀为度。
      4.两拇指分别指揉患者两委中穴。以酸胀为宜。
      5.用手掌心擦患者足底,至发热、微烫为度。并指揉两涌泉穴。且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浴足10~15分钟。
      以上方法可单独或综合完成。每晚临睡前可请家人互相进行、礼尚往来。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改善和治疗疾病,而且更可以保健强身。但前提是必须明确诊断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随意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及不良后果。
    日常保健最该记住七穴位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宜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