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2-8 14:01 |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辟谷小学II
|
孔子在《大学》中有德润身,还在《中庸》上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又说:“仁者寿。
”什么是仁?他自己说:“仁者爱人”。董仲舒解释为:“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勿贪而内清静,心和平
而不失中正。”所以养生之道的前提是要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心,养心首重养德。因为讲道
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性格豁达,光明磊落,内心平静,有利于神志安定。养德即养气血,气血盛则筋
骨强。故我们应把道德修养视为养生之本。同时“缺德”之人,不但易患疾病,有了病医生也不愿为其诊
治。春秋末年名医扁鹊,有妙手回春之术,就是立志不为“缺德”之人治病。今有他“有病六不治”之论
为证。而道家在养生方面,与儒家的共同点是,把人的思想品行,道德修养列于首位。如:
道家养生经典《太上老君养生决》:“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住百年。何者是
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倭妄,六者去妒忌。”
庄子在《外篇》中写道:“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合而神不亏。”
除此之外,诸子百家对于养生修德方面也有诸多论述,如:
人年五十,能补其过,悔其咎,布仁惠之恩,垂怜悯之念,奉德不欺,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受
之,人乃悦之,鬼神敬之,富贵长寿,奉命安康。——《遵生八笺》
“盖心如水也,久而不挠,则澄澈见底,是谓灵明。故心静可以固元气,万病不生,百岁可活,若一
念挠浑,则神驰于外,气散于内,荣卫昏乱,而病相攻,寿元自损。” ——《遵生八笺》
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神定,形不劳则精全。——《遵生八笺》
老子曰:“毋劳女形,毋劳女精,毋使女思虑营营,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
知乎此,可以养生矣。 ——《养生三要》
吕叔简曰:“愚爱谈医,久则厌之,客言及者,告之曰:以寡欲为四物,以食淡为二陈,以清心省事
为四君子。无价之药,不名之医,取诸身而已。” ——《养生三要》
心,神之主也,肾者,精之腑也,脾者,谷气之本也。三者交养,可以长生。劳神太烦则困,精太用
则竭,谷太伤则减,虽有补益之功,不能胜其旦暮之牿矣。——《万氏家传养生四要》
人籍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
,即足以伤我身。——《老老恒言》
大醉神散越,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千金翼方》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黄帝
内经》
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日实矣。 ——《黄帝内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