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669|回复: 4

4.3周 你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2-23 09:37
  • 签到天数: 16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4-12 12: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潇林林 于 2016-4-12 14:02 编辑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

    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因为,郁闷,是因为您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可见种种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

    抱怨是一种毒药,它摧毁你的意志,削减你的热情。凡事多找方法,少找借口;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在奔跑!

    得到的要珍惜,失去的要放弃。计较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放弃,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我们以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

    别让脾气和本事一样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好的心态,能激发人生最大的潜能,是你最大的财富。
  • TA的每日心情

    2017-2-23 09:37
  • 签到天数: 16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3: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清玄:常想一二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它挂在新居客厅补壁。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写书法了。

    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说我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

    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莲花。

    没想到过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会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验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的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观想,这种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常想一二的观想,乃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有一次深长的呼吸。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年的不如意事总和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惟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我早已学会面对苦境的方法。

    我总是想:从前万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乐,眼下的些许苦难自然能逆来顺受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了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於思想的瞬间。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2-23 09:37
  • 签到天数: 16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9: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潇林林 于 2016-4-18 09:46 编辑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

    讲作者到一个朋友家里,看到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不仅喜欢童话与故事,连一本工具书,也读得津津有味。

    他很讶异,问那对父母是如何培养的。

    怎么培养的呢?

    根本没有培养。

    父亲是学者,母亲是作家,两人又相爱,家里藏书又多。

    客厅、书房、卧室、儿童房、厕所,随处可见父亲喜欢的历史哲学宗教,母亲热爱的社科文学艺术,孩子痴迷的绘本寓言童话……只要你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

    没事的时候,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读书。

    夜色温柔,灯光缱绻,大家都沉浸于各自的人文世界,读到欢喜处,就一起聊一聊。

    “哈哈哈,孙悟空好好笑啊……”

    “怎么好笑呢,说来听听吧!”

    也玩角色扮演,结局改编,或者写三个人的故事,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切都没有刻意而为,父母热爱,孩子喜欢,自然不抗拒,做得开开心心。

    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自然,在他看来,读书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件事让我很触动。

    它使我想到: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前行者如何,跟从者也会如何。

    长者如何,晚辈也会如何。

    这就是拼爹了。

    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毛新宇有个爷爷叫毛泽东式的寄生,也不是王思聪有个老爹叫王健林式的遗传,不是葛优有个父亲叫葛存壮式的继承……

    这种拼,只是权力、金钱、资源的世袭,与我所说的拼,没有什么关系。

    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离开体制以前,我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

    和学生及家长打交道越多,就越发现:孩子就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一个优秀的孩子,其背后的家庭,一定充满尊重、书香与爱,父母不说博古通今,但一定通情达理。

    相反,一个问题学生,他所置身的原生家庭,则一定也充满问题,比如缺爱,不平等,不自由,父母普遍文化层次不高,观念落后,视野狭隘,并且多有暴力行为。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不良少女杨纸》。杨纸的原型,是我的一个学生,追求班主任、自杀、未满14岁与6个男人上过床……

    一了解,得知她幼时被父亲抛弃,母亲酗酒、抽烟、无业,靠做别人二奶生活,她一直与奶奶呆在一起,不被爱,最常听见的一句话是:“你怎么不去死呢?只要不死在家里我都无所谓……”

    这样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

    去年的时候,我回老家,再一次见到她,已经辍了学,小太妹打扮,出口成脏,见到过往的老男人,嘻皮笑脸说:“嗨,帅哥,一起玩玩啊!”

    我请她吃饭,席间,她说自己怀了孕,是一个网友的,犹豫着要不要生下来。

    “你今年几岁了?”我问她。

    “15。”

    她母亲也是知道的,只是羞辱,只是殴打,并没有给予她妥善的帮助。

    我当时想,这孩子,怕是注定要被边缘化了。

    英国有个纪录片,叫《56UP》。

    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

    在短短的100多分钟里,14个人的真实一生就过完了。

    这个纪录片看得人非常难受。

    因为,它是尖锐的、令人不喜的现实,忽然噗地一声,戳破鸡汤、励志、幻想的薄衣,不由分说地,扎到眼前来。告诉我们13个字: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在电影里,60年一晃而过,走到后来,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阶层固化,流动困难。这种僵局的产生,到底缘于什么?

    有一个总结非常棒,它是这么说的:其实,除了硬实力(资源)的分配不均,更关键的,是软实力(观念)的高低不一。

    精英传递给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从容、自律与不屈不挠。

    穷人遗传给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视、暴戾、散漫与轻易放弃。

    禀持不同观念的人,自然拥有不同的视野,匹配不同的行动,支付不同的代价,导致不同的结局。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

    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是无知的,就会以控制、奴役、摧残的方式,对待一个孩子,并且做得毫不自知。

    以恶的方式传递恶,以愚蠢的方式传递愚蠢。那么,在人生的奋斗链条上,孩子从一开始,就掉了链子。

    父母是开明的,就会给孩子尊重和自由。

    不强迫,不设置,接纳生命的可能,让孩子的最大压力,仅仅来自他自己,发现他的优点,欣赏他的特质,运用成人的思维与资源,帮助他放大……那么,他就比同龄的孩子,赢了一大截。

    这样的父母所生育的孩子,纵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

    纵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

    纵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气候。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希望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就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074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发表于 2018-7-10 22:0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法布施!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