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6-28 12:41 |
---|
签到天数: 127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6-5-9 13: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者,要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0:41
道德经第十六章
来自老子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
【原文】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意译】
修行者的心灵虚空到了极点之时,就要一心一意的坚持固守住这妙有清静而生发出来的真意。虚空虽然有作而生发出了妙有,但这一切妙有终究还是复归到了虚空。
你看万物尽管生长得欣欣向荣而花繁叶茂果实累累,但最后还是复原回归到了它的根本那里。归根复本称为清静笃行,清静笃行称为回复本命,回复本命称为正常规律,知晓正常规律称为聪明智慧。如果有谁不知晓这正常的自然规律,其行为就会肓目带来凶灾。
知晓正常的自然规律者,胸怀就会宽阔而包容一切;包容一切者就会大公无私,大公无私者就能成就王道事业,王道就是天道,天道就是自然大道,只有符合自然大道,其道才能长久。按照自然规律去行其道者,终身都是不会有危难的。
【札记】
虚极才能归根复命,静笃才能万物并作。虚极者,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太极复无极,回复到混元无级大道之体;静笃者,纯粹精一,一元复始,无极生太极,万象更新,万物生发。虚极则空,静笃真一。虚静是宇宙万物的命根,它是永恒的。
修行者,要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之静,即为虚静,唯有虚静,才能体悟大道的静。真常之静,即为虚静,唯有虚静,才能体悟大道的本体而归根;唯有归根返本才能恢复人的生命本原。
常人生命的本原,这是不灭而永存的真常之道。修行者,修心修性修本原,修行修到虚静之时,才能称谓修道修真。
有什么样的意,就有什么样的气,有什么样的气,就有什么样的功。心与意决定气与功。心与意可左右元气在人身上的运化分布。当修行者虚极静笃之时,体内元气中和而呈现无极化的场能,元气就会平衡均匀的散布到全身,以自动地调节人身体各部位的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保健养生效果。唯有虚静才是真正的阴阳和谐平衡。
虚静既是修道的方法,又是修道的境界;既是修道的层次,又是修道的目的。虚到真空,无染无相;静到集中,心无旁骛,唯有虚静才是至真妙道。
修行者,以虚入门,以静入室,以观开智慧,以命为载体,以知明其数,以容纳宇宙,以公为天下,以王尽人道,以天行大道,以道为归根。归根者,归本原,了脱生死,灵魂飞举,永生逍遥,极乐在全真。修行者务必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切忌急于求成。宇宙万物皆有形,有象,有数,有寿,亦即天数茫茫不可逃。但是,大功大德,大仁大智,大慈大悲者可超出数理,不在此限。
归根之径,修道之途,养生之法,求玄之路,尽在九真。天人合一,全真无极,万古长存,就在虚静。这是太上开示的超脱之捷径,不二之法门,最上之道法。唯有大善之根大慧之源者,才能真正地证悟这道林真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