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06|回复: 2

5.3 鲁-倩文 人的好运,从哪里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11 15:14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发表于 2016-5-18 14: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从好身体来
    健康是福。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奋斗成功的本钱。要有健康身体,除了要注重饮食与运动外,还要正常的生活习惯。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身心健康,就能顺利工作生活,迎着阳光,灿烂美好,安康愉快。

    02从好心眼来
    人存好心,善良为本。慈善胸怀.厚德宽人。让人感受到你的存在,这世界充满阳光,好人多好报。社会温暖,人心温暖,得道多助,路自宽行。

    03从好观念来
    观念带来决定,决定影响行为,行为就有结果。人生在世,创造生存条件,努力学习生存本领,为自己活,活的像模像样。有条件时,也帮助他人。

    04从好脾气来
    坏脾气,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健康,生气将会污染生命。脾气太坏的人,好运不会跟随你。所以,要争气不生气,不伤元气,成得大气。遇事冷静,思成而行,少走弯路,增大成功的几率。

    05从好表情来
    人说,出门看天色,入门看脸色,当你烦恼、愤怒、痛苦的时候,你那一副难看的嘴脸,任何人都不想见。相由心生,尊敬别人,微笑总会给你带来好运的。

    06从好言语来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半句六月寒。与人为善,和颜悦色、和气生财,好运常在。敬人者人恒敬之。而抱怨无法解决问题.恶语更伤人,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07从好行为来
    正确的人生观点,指导正确的人生行为。检点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具备被爱的条件,懂得惜福与造福,多做好事,所谓舍得,才有获得。

    08从好关系来
    在社会,在互动中求得生存、发展,无论从求学、求职、求上进、图通达,还是从家事、政事、财事、谋圆满,无不需要借助各种关系支持、指导、帮扶。好关系,靠好心德培植,情感投资只讲真诚。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比生意本身更重要。
    140423izl9jabc9jl9bbtt.jpg
    140423ljjijsmqrzjdjb3j.jpg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11 15:14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4: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5.3 鲁-倩文老子养生十要诀 “道”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派别的核心。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恬淡无为、颐养天年,其思想中的“精、气、神”等与中医养生关系密切。《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从衣、食、住、行、劳、逸、喜、怒、名、利等10个方面,为你揭秘道家流传千年的养生术。

    道家流传下来的“十不过”养生诀,很多人都做不到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李良松

    1衣不过暖

    道家讲究衣着简朴、得体和舒适,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修炼境界选择最适宜的服饰。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

    “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

    对于“捂”和“冻”的问题,道家更多地是选择“冻”。“穿到七分暖,神敛心也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食不过饱

    道家修行绝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间的喧嚣与嘈杂,寻求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

    “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辟谷”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养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不食果蔬米面和烟火熟食。

    推荐少吃是对的,但“辟谷”要有专业指导,一般人切莫随意、盲目去做。

    3住不过奢

    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道家养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们守住奢侈之风,与道沉浮,自可长生不衰。

    九守即:

    守和———阴阳调和;

    守信———内守精神;

    守气———内守血气;

    守仁———遵仁义之道而行之;

    守简———俭以养生而不贪;

    守易———不为外感而保全性命;

    守清———清虚而顺应自然;

    守盈———知足常乐;

    守弱———和乐其气而平夷其形。

    其中守简、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简易清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4行不过富

    道家并非排斥财富,“行不过富”是说不能过度追逐金钱或为金钱所困。行

    指出行、行为、行事、行动,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

    道家认为“财能破气”,过度追逐金钱就会影响修炼,甚至造成“精气离散”。 5劳不过累

    道家养生十分注重形体修炼和体力劳动,但也强调“劳作有度,不使伤身”,“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

    “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因此,善养生者要尽量避免五脏、气血、经脉、筋骨因过度疲倦或七情太过而受损。 6逸不过安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家所提倡的飘逸洒脱、安贫乐道,并非让人们内心空虚、安然守旧,而是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

    7喜不过欢

    喜是七种情志之一,但对好事、喜事、高兴和快乐事的兴奋极致也应有所矜持和节制。“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喜极而泣。

    “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8怒不过暴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雷霆之怒动九霄”,小则误人误事、害人害己,大则干戈四起、祸国殃民。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是道家养生大忌。火气大的人应加强修养,注意制怒。

    世人的许多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也就淡化和释然了。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

    9名不过求

    功名有如过眼云烟,有的人今天看似飞黄腾达,明天则有可能沦为阶下之囚。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和强求虚名。

    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门前花开花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心宽大度、忘怀得失,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10利不过贪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

    道家养生提倡“十三虚无”:

    虚———遗形忘体,恬然若无;

    无———损心弃意,废伪去欲;

    清———专精积神,不为物杂;

    静———反神服气,安而不动;

    微———深居闲处,功名不显;

    寡———闲云野鹤,独得道游;

    柔———呼吸中和,滑泽细微;

    弱———缓形从体,以奉百事;

    卑———憎恶尊荣,安贫乐辱;

    损———遁盈逃满,衣食粗疏;

    时———静作随阳,应变却邪;

    和———不喜不怒,不哀不乐;

    啬———节视节听,精神内守。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去利存性,悟道修真”的养生法则。

    道家养生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这养生的“十不过”,我们还需要潜心修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11 15:14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4: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家庭是否吉祥,看哪里?

    孔子说,“弃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现在全世界都不强调孝道,老人很可怜,都在养老院,然后小孩子越来越嚣张,变小皇帝、皇太后了。而且一个家没有孝道承传,这个家铁定要败掉,所以家不吉祥。

    而很可贵,我们中国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子女要尽孝道。这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立法的。从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要不强调孝道,全人类没有前途。

    为什么?因为孝是爱的原点。人都不懂得爱人的话,他怎么可能人生会幸福?人类怎么可能会有未来?可是爱的原点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没有孝道,这个家就要败丧下来了。

    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就是敬老、爱老、尊老。从夏商周这个传统一直传了几千年,但是现在这一点做得不好。我们要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奉献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负义。没有老人,哪有子孙?没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现代的成就?再来,老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跟经验,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跟经验。而且人老是修来的福报,他能修得长寿就值得我们尊重。

    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种,都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们感恩老人奉献一生,念他的恩。我们尊重老人,再承传他的智慧经验。一个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岁甚至大一倍两倍,这样的人一定比同年龄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细去观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报,傲慢、轻慢老人折福非常大。

    ——选自蔡礼旭老师《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