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27|回复: 2

得定之后,如何修行——‘钻杳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9-2-4 0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悟斌 于 2019-2-4 02:02 编辑

    得定之后,如何修行——‘钻杳冥’


        “钻杳冥”一语,源自李涵虚的《收心法杂谈》。所谓“钻”者,比喻静定层次之深远也;所谓“杳冥”者,比喻静定状态之寂静虚无也;何谓“钻杳冥”?“虚空藏心,静默息神”,进入“静定”回到寂寄虚无的“先天状态、无为真境”中去,即谓之“钻杳冥”。

        对于“钻杳冥”,李涵虚在《收心法杂谈》中曾反复多次论说。他说,“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但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虚无”;他还说,“大道者,先要清净身心,调理神气。其甚者,要能放下一切,钻入杏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有真效验”。可见,对于丹道,“钻杳冥”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

        让我们回顾一下,从入门到登堂,一路行来的“丹道风光”。

        一、“建立孤立条件反射弧”的阶段

        即修法阶段、以假修真阶段、入静阶段。

        丹道入手,大多“一念代万念”,比如修习随息、守窍、观光、听息......等“有为法”。

        修习这些“有为法”时,大脑皮层便会形成了一个中等强度的孤立兴奋灶(亦即优势兴奋中枢);多次修习这些“有为法”后,大脑皮层又会建立与之相应的条件反射弧;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修习后,这个条件反射弧便会得到不断强化。

        以随息法为例。修习日久,必然就会达到“一息一念”的程度。所谓“一息一念”,即每一次“呼气”时“意念”都自然的“觉察”一下;并且,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念头”。“呼气”与“意念”如此的“一一对应”,这就称之为“一息一念”。

        其实,“一息一念”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孤立条件反射弧”的最终建立。

        此阶段的练功诀窍是“勿忘勿助”。

        二、“拆除孤立条件反射弧”的阶段

        即忘法阶段、降心为不为阶段、得静未定阶段。

        还是以随息法为例。

        达到“一息一念”后,如果师父要求后学“在保持‘警醒’的前提下,‘意念’越轻越妙”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

        既然“孤立条件反射弧”已经建立, 既然除了“那一念”之外,我们再也无法(在功中)生出别的念头,并已形成习惯。那么,这时再要求“在保持‘警醒’的前提下,‘意念’越轻越妙”,其实也就是逼迫我们——不光那些以前就已经扫除干净的“万念”还要继续清扫之外,现在,连“那一念”也要开始灭除了。

        想象一下吧!修行之前,我们的后天意识“处处可以落脚”;“一息一念”后,我们的后天意识“只有一处可以落脚”;而在忘法阶段,就连后天意识“唯一的落脚之处”也要拆除,后天意识还能到那里去呢?真的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啊!!!

        如此用功,则后天意识的“落脚之处”必定渐渐缩小,最终便到了“无立锥之地”的地步。不管后天意识有多么顽固,到这地步,它也只能无可奈何的被迫放下(即撒手)了。

        能如此,则此阶段的功夫,完毕!

        后天意识是非常顽固的,这一阶段比较艰难,多说两句。

        在“为不为”阶段,练功诀窍已不应再是“勿忘勿助”,而是要“空空忘忘”,主动遗忘了。

        这时,必须要“心神默默,气息绵绵,皆入于杳冥中”(《明道语录》)。也就是说,气息出入自然、轻柔、细缓,而且是神息相依,神息两忘;最重要的是心态静之又静,清之又清,一切放下,全体皆忘。

        在“为不为”阶段,虽然重在泯灭后天意识,但又不能忽视先天元神的主宰作用——即在“为不为”的状态下,既要尽量减弱意念的强度,降低觉醒水平,又要始终保持“一点警醒不灭”。道书中称此为“一灵独觉”,古人谓之为“将道心返入虚无也”,我谓之为“在保持‘警醒’的前提下,‘意念’越轻越妙”。

        在《道德经注释》中,黄元吉说:“每静坐一次,管他杳冥不杳冥,总将我元神发为真意以为之主,即至杳冥久久,我亦以元神主宰之而变化之,此外不参一见,不加一意,方是上上乘修炼之道。”他还说,“静为元神,动为真意。万象皆空,一灵独觉,此为真意。意发而心仍无物,始为真意。”

        可见,在入静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真意的内在统摄,要么心神散乱,要么陷于昏聩枯坐,也就无法最后进入到“钻杳冥”的境界了。

        最后,虽然由“忘法为不为”进步到“钻杳冥”比较困难,但也不过是卖油翁的手艺——“唯手熟耳”罢了。

        李涵虚在《收心法杂谈》中说得很好:“我劝人先在虚空中自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自然入得杳冥。”

        而史从龙在《道乡集》也说:“以虚无为藏心之所,以静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三、“钻杳冥”阶段

        当后天意识因无立锥之地而被迫撒手后,必然会出现“万念俱泯”、“五感封闭”、“一灵独觉”等情况。这样,后学就来到了“钻杳冥”阶段(即“得定阶段”),而“炁穴”、“丹田”、“玄关”等现象也就自然的、不教自会的跟着依次发生。

        对于丹道,“钻杳冥”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因为“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先天之炁原无形象,非虚极静笃不生”(《道乡集》)。所以,内功修炼必须“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悟真篇》),必须“无中生有采先天”(《合宗明道集》)。

        古人曾描述过达到“钻杳冥”后的具体情况。

        黄元吉在《道德经注释》中说:“至虚至静,不异痴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此鸿蒙未判之气象,所谓道也。忽焉一觉而动,杳冥冲醒,我于此一动之后,只觉万象成空,一灵独运,抱元守一,或云真意,或云正念,或云如来正等正觉”。

        李涵虚也在《三车秘旨》中说:“杳冥中有气,一神独觉,此乃真息也。真息发现,熏心酥醉,还要按入腔子里虚无窍内,积之累之,则命蒂生而阳气自长,乃可以开关运气矣”。

        李涵虚还在《收心法杂谈》中说,杳冥久久,神息自然进一步融合,于是阴阳“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以至阴中生出阳来”。

        史从龙在《道乡集》中也说:“坐到静极,忽然一动,此动即先天气也。先天气既动,即欲拱关而出,我以目光静照动处,后天息气自然与心相依,亦回至动处也。”(这就叫后天见先天。二气相接,便觉恍恍惚惚,似乎有物,杳杳冥冥,似乎有信。)

        综上所述,“钻杳冥”确为得定之后,进一步修习的重要“方法”。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02: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会喝风,享受一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