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9-11 08:32 |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
第十五章
生理与意识的全息对应
生理对外界的反应会累积为生理本身的变化,意识对生理的这些反应的“记忆”会累积为意识的变化,在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两者的全息对应。
正因为生理对外界刺激的全部反应都被意识记忆了下来,生理与意识两个系统之间的对应才能有了最基本的建立。
疾病=情绪=表情=相貌=梦=神经症。
应该说,我们的“新疾病学”是一门通俗的又稍有一些“深奥”的学说。
所谓通俗,因为它的许多理论,例如生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需要”,生病是有“好处”的,等等,与很多人的经验相通,容易被人理解。
所谓有些“深奥”,因为它综合了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精神分析学、暗示学、中医学、超心理学等的许多成果,所以,要真正深刻地掌握它,还是要动一点脑筋的。
我们在讲到我们的“新疾病学”理论基础时,曾着重指出,人的生理与心理全息对应。
为了使这个观点更具新色彩,我们用“意识”取代“心理”,即:
“生理”与“意识”全息对应。
现在,当对“新疾病学”阐述到这一步时,我们可以就疾病问题,对这两个系统或简称身心系统间的全息对应,进行更具体的论述了。
我们现在来看看,在疾病的发生中,人的身心两系统,即生理系统与意识系统是如何全息对应的。
一、按照“新疾病学”的理论,任何外界的刺激与压力,是作用于身心全息对应的人体上的。
然而,还需要更细地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性的因素往往更直接刺激生理系统。例如各种微生物性因素、机械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缺乏必需物质、过敏原的影响,天气变化,这些致病的因素最初往往先直接作用于生理。
然而,“外界”对“生理”的全部刺激与作用,“生理”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全部反应,意识系统(主要是潜意识)都是“知觉”的,并都是“记忆”了的。譬如,外界冷空气刺激生理,生理对此外界刺激作了打冷战的反应,而我们的意识便对这过程都“知觉”了,并“记忆”了。
生理的所有反应,意识都有相应的“知觉”与“记忆”,这是生理与意识全息对应的第一个“表现”。而且,还可以说是生理与意识全息对应得以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机制”。生理对外界的反应会累积为生理本身的变化,意识对生理的这些反应的“记忆”会累积为意识的变化。这样总是在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两者的全息对应。
正因为生理对外界刺激的全部反应都被意识记忆了下来,生理与意识两个系统之间的对应才有了最基本的建立。
二、接下来,某些自然性外界因素的刺激与压力,如气候、温度、湿度,几乎常常同时作用于生理、意识两个系统。
这时,生理的反应通向意识系统,意识系统的反应立刻通向生理系统,两者之间的对应就更明显了。
晦暗的天气不仅仅使人生理上难受,也立刻使人心理上难受。两者间的对应是明显的。
同样可以说,两者间的这种沟通、对应,不仅是两者间全息对应的一种“表现”,而且是两者间全息对应得以建立并发展的又一种“机制”。晦暗的天气一次又一次让人的生理与心理同时难受,人的生理与心理在这一点上的对应反应就越来越巩固和发展。以至于人只要在心理中想到晦暗的天气,生理的难受感也会随心理上的难受感同时出现。
三、可以进一步这样说,生理、意识两个系统间全息对应的“任何表现”,同时就是两个系统间全息对应“得以建立和发展的机制”。
不好的天气让人生理上不舒服,也让人心情不愉快,这两方面几乎是同一件事。这两者间的联系、对应、同一,正是在两者的联系、对应、同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四、生理上的“一般反应”会被意识系统记忆下来,生理上的“病变反应”自然也会被意识系统记忆下来。
一个初生婴儿的疾病可能更接近与纯自然性、生理性疾病。因为他对社会-心理因素的感受、对文化的感受可能还不明显。这时,他病了,比如因为着凉、感染病毒感冒了,那么,着凉、病毒的外界刺激,感冒的病变反应,他的意识系统都会记忆下来。
人的潜意识是无所不记的。婴儿也同样。
感冒之后的感觉,婴儿的意识系统也会记忆下来的。是难受,是痛苦,或许还有某种烧得晕乎乎的舒服感,潜意识都记忆下来了。
这些记忆储存下来,就成为了生理、意识两系统的又一种对应。
潜意识知道了感冒可以应变什么样的自然性外界刺激,感冒可以引起生理上什么样的痛苦、麻木乃至“舒服”的感觉。这就为它以后制造感冒存下了程序。
不仅如此,婴儿感冒了,发烧了,立刻就得到了长辈的加倍照顾、爱抚,整日抱着、拍着、哄着。这一切,婴儿的潜意识都有知觉,都有记忆。
从这时起,它已把感冒带来的好处记忆了下来。疾病已超出纯生理范围,感染上了社会文化。
这样,感冒与其带来的“好处”,疾病与社会环境的对应,就又多了一层建立。
五、人刚出生不久,身心两系统的全息对应,更多地可能表现在生理的反应通向心理的反应。渐渐地,两个系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建立越来越充分的对应。生理将自己的全部活动通往意识,而意识也将自己的全部活动输向生理。
随着意识记录的生理活动越来越多,随着一个人的意识记录的整个人类的意识——文化——越来越多,意识与生理的对应就有了越来越多方面的内容。
一个人,他的意识不仅记忆了他个人的全部生理病变的细枝末节,还记忆了周围所有人的疾病状况,更进一步通过文化,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知道了人类社会各种有关疾病的事实、规则、规律、公式,知道了各种各样生病的理论。
这一切听多了、看多了、感受多了,都成为暗示,输入了潜意识。
我们讲到的,医学、卫生学等有关疾病的各种理论与实践形成的暗示,在这里也成为心身两系统对应的一个方面。
意识系统存入了暗示的程序,这种程序就早晚可能通往生理。
这正是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的一种对应。
六、生病是有“好处”的,生病可以实现很多目的。这一社会文化给潜意识提供的制造疾病的逻辑程序,当然是属于意识系统的。
然而,它只要一发生作用,就通往了生理。
因此,这也是生理、意识两系统之间的一种全息对应。
意识系统中有什么东西、有什么变化,总能在生理中发现对应的东西、对应的变化。
人类文化把生病有好处的程序输入意识系统、生理系统,也便同时对应感受到一切。
婴儿从其第一次生病受照顾开始,就记录下了这种身心两系统的对应。
七、至于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给生理、意识系统之间提供的各种象征隐喻的联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渗透一切地建立起人的身心两系统之间的全息对应。
人的意识中的许多活动,有关人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的各种情况,都可以在生理中找到象征对应的部位和对应的变化。譬如,思想消化不了,以胃消化不了为象征;人生中不堪重负,以身体肩背的不堪重负为象征,等等。
反过来,生理上任何部位的任何状态,都可以去象征、隐喻意识系统感受的一切,象征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的各种情况。
身体的胸膛,可以象征思想的胸膛是否开阔,是否有气魄。身体的嗅觉,可以象征思想的嗅觉是否敏感。身体的阳物,可以象征人在整个社会生活的精神状态是否阳刚,是否有能力。事实上,很多男人在人生的顺境中,在雄心勃勃的得意时期,阳物就具有充分的勃起能力;反之,人生中萎靡颓废时,往往会出现阳痿。
人类的文化,在心身两系统之间提供的象征、隐喻的联系是无比丰富的。
更深刻地说,文化之所以能够提供生理、意识之间的象征、隐喻联系,是因为这两个系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这种对应联系。
象征、隐喻的关系,就是两者之间有本质对应、一致、同一的关系。
当我们说阳物“勃起”,与说人精神状态“生气勃勃”同用一个“勃”字时,就已表明两者之间含着象征、隐喻联系。
然而,语言的运用只是表露了这种联系。这种联系在实际中的存在却是先于语言的。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原本就与阳物的勃起能力相联系。当同用一个“勃”字时,表明这种联系已被人的语言思维捕捉住了。
八、我们还要讲到疾病=情绪=表情=相貌=梦=神经症。
对这一公式的剖析表明,人的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都有着生动的全息对应。
人的潜意识在做出情绪这一精神图画时,也相应做出有关的生理图画:表情。
表情是广义的。全身的器官、全身的生理都有表情。
表情都可以凝固为相貌。
人的每个心理活动,都对应着周身生理的表情。
不同的心理活动(意识活动)对应着周身生理的不同表情。
周身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又有各自不同的表情。
一个人的意识系统在不断地活动,它的全部活动都同时反映到生理系统的状态上。
生理在制造着各种“相”,与其全息对应。
这些相变,是被生理记录下来的,累积下来的。有的就成为疾病。
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一定可以更深入具体地揭示意识、生理之相互变化的对应联系。任何一个人只要关于自省、体会,就一定可以发现,自己的每一个心理活动,每一个情绪,周身各部位都作出相应的表示。
表示就是“表情”。
你愤怒了,你的脸,你脸上的眉、眼、鼻、嘴、颊、额都在愤怒。
再看你的手,你的臂,也在愤怒。
还可以看你的牙齿、你的咽喉、你的双肩,你全身的肌肉都在愤怒。
再体会一下,你的五脏六腑都相应有愤怒的状态。
都能体会到。
人就在这样的心理(意识)与生理的全息对应中。
只不过人们常常不自觉这一切。
任何心理意识的流动,任何心理念头的飘浮,任何心理图画的掠过,都相应有生理上对应的反应。
看到这种对应,对于认识疾病,认识生理、心理规律,掌握健康的奥秘,是非常重要的。
九、未来科学研究的成果大概还会证明:人的意识、意念如何可以使人直接生病,又如何可以使人直接祛病。
人的许多事情就是一念之差。
念正了,就是健康。
念邪了,就是疾病。
人的意识、意念活动无时不在全息制造着生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理是意识的真正记录。因为意识是“看不见”的。它的年轮都写在了生理上。
一个人在成长、在变化,既是生理的成长、变化,更是意识的成长、变化。一个人衰老,既是生理的衰老,更是意识的衰老。
意识也是有生命的。意识的生命让世人能看见,就外化为生理。
意识在外化为生理之相前,也可以化成一些心理相:梦;情绪(已经连带有表情了);神经症。
神经症也是梦。
神经症也是疾病。
神经症是梦与大多数疾病的中间过渡形态。
认清神经症只不过是许多有不可逆的器质变化的疾病的雏形,那是绝对重要的。
全部意识都全息对应于生理。意识在不断地化为生理之“相”。
抓住这一点,再由此抓住一些自我调控的技术,我们就会有新的战胜疾病的方法。
讲到这里,对我们的“新疾病学”就有了再总结一下的必要。
再一次总结,有必要面对现代一般医学观念的疑问。
有人会问:疾病都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图画?疾病都是自己想得想出来的?疾病是因为有需要?疾病是因为有好处?疾病一定象征着什么吗?
于是,有人就可以提出很多疾病。譬如矽肺,这是矿工们常患的一种疾病,难道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图画?莫非是因为有“好处”才得的?
又譬如,地震,造成很多外伤,外伤又感染为各种疾病,这也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图画?
再譬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还有鼠疫、霍乱,也都是因为“有好处”,潜意识才制造出来的吗?
此刻,我们的“新疾病学”就确实要面对整个医学、面对所有疾病现象来回答问题了。
那么,我们说,我们的“新疾病学”确实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图画。然而,正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限定,使我们避免了把一个结论绝对化。
关于疾病发生原因及发生原理的理论,“新疾病学”有必要再作一个归纳性阐释。
一、对于神经症,无论是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还是癔病等,都可以归入“新疾病学”的解释之中,是没有问题的。
二、心身医学归为“心身疾病”的绝大多数(几乎是全部)疾病都可以纳入“新疾病学”的理论解释之中。在对这些疾病的透视、剖析中,“新疾病学”无疑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三、超出“心身疾病”范围,对于更多的疾病,大概有几种类型。
第一种,有些疾病同样可以纳入我们“新疾病学”的典型分析之中。
对于这些疾病,同样可以说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图画。
这有相当的数量。
当然,潜意识如何制造这些疾病,如同我们前面讲到的,还有很多注释。它往往要借助和运用各种“素材”。
譬如,“借机”方式。借助外界自然性与社会性因素的刺激与压力。
譬如,“借薄弱环节”方式,借助人体的薄弱环节造病。
譬如,“借暗示”方式,借用各种疾病理论的暗示而造病。
譬如,“服从目的”的方式,因为疾病有“好处”的社会文化逻辑。
譬如,“象征、隐喻”的方式。
第二种,有些疾病可以说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制造。
流行性感冒这样的传染病。
这种病可以在看来毫无心理原因的情况下发生。
也经常在有心理原因的情况下发生。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分析:
对于那些有明显心理原因的,也就是潜意识确实有“生病需要”的患者,感冒是潜意识“运用”病毒、病菌、不良的天气、着凉、过劳等“素材”制造出来的疾病。
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不能说是很少数的。
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心理原因,绝对没有生病的需要,纯属着凉、过劳、体质弱而被传染发生的感冒,那么,我们说:
首先,没有任何心理原因,绝对没有生病需要,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难的。只能说没有太明显的生病需要。任何人,哪怕有些微的、潜在的生病需要,也可能在有意无意之间,运用着凉、过劳、体制弱等因素制造疾病。
着凉有可能是潜意识“有意无意”为之。
过劳也可能成为一种生病的需要。
其次,也许一个人确实毫无生病的需要。然而,当他因为纯生理的原因发生感冒后,给疾病以“好处”的环境,给疾病以“好处”的文化,以及内心储存的疾病有“好处”的逻辑程序就都可能运动起来。
从疾病一发生起,这些因素就开始工作,它们把疾病发展下去。
很多人在疾病(包括感冒)发生的最初时刻,就体会到了周边环境的关怀及照顾的温暖,也体会到了一种自我轻松感(其实这正表明事先已潜存生病的需要),这时,有关的潜意识制造疾病的程序已经开始起作用。随后,整个感冒过程,都可能处于“新疾病学”理论的涵盖之下。
再次,完全没有心理原因的,可能是婴儿的第一次疾病。只要有了第一次疾病,疾病有“好处”的逻辑,就可能已开始输入潜意识。
第三种类型,有些疾病可能完全由非心理原因造成的。
譬如刚才提出的矽肺。
任何人在有粉尘的矿井中长期劳动,都可能罹患此病。
这主要是被外界因素决定的,几乎任何坚强的心理都难于抗拒。
讲矽肺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是没有道理的。
是被命运、被处境制造出来的。
这是一个正确的回答。
疾病是被命运制造出来的,这其实是一个更彻底、更哲学化的回答。
这个回答,对于一切疾病都是成立的。
人遇到一切自然性因素、社会性因素的刺激与压力,人有这样那样的先天、后天的特殊素质,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中生活,具有一定的潜意识逻辑体系,都是命运的安排。
命运在安排人生,也在安排人的疾病。
战胜疾病,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战胜命运。
然而,就是在矽肺这样的疾病中,一个人的心理、意识体系依然会起很大的作用。
一个心理健康、没有任何生病需要的人,可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他患矽肺的可能性也许会比别人小一些。患了矽肺,因为精神上的乐观,就有可能维持更久的生命。
而一个心理不健康、有生病需要的人,特别是有很大生病需要的人,就可能利用粉尘工作条件造成比别人更严重的矽肺病情。在发现自己患了矽肺之后,他也可能比别人更深地陷入病人的角色中,因而,身心崩溃得更快,更早地将生命交付给矽肺这种疾病。
矽肺是一种慢性的不可抗拒的“事故”。
还有急性的不可抗拒的事故,如地震。
地震造成的各种外伤,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疾病,起因确实是不可抗拒的天灾——自然性因素。那是没有任何心理原因的。
潜意识在一般情况下,对此不负有制造疾病的责任。
然而,地需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由此发生、发展的疾病到了随后的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立刻开始起作用。人的意识系统立刻会运用一切逻辑。
往下疾病的发展,又是在我们“新疾病学”理论的涵盖之下了。人类文化所提供的有关疾病的逻辑都会起作用。
地震伤害人,这是自然现象。
然而治疗地震引起的伤病,在很大程度上同时又是社会文化现象了。
四、地震这样的事故纯属自然性原因,毫无疑义。然而,对于另外一些事故,就需要分析了。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在工伤事故中受到伤害,在各种个人“不小心”的事故中受到伤害,如摔伤,等等。对这些情况需要分析。
有的确实属于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这与地震中的伤病一样。
有的,深入分析,受伤害的“不小心”中,就有了深刻的心理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遇重大工伤事故的比例要比常人高得多。
按照一般的观点只会说,这样的人精神涣散,情绪不稳定,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事故。按照我们的“新疾病学”理论,这些人的伤亡事故中含有深刻得多的心理原因。
潜意识制造了一切。潜意识在这里制造了伤亡事故,和潜意识制造疾病、制造癌症是一样的。
伤亡事故是一种来得更快的疾病(伤),是一种来得更快的癌症(亡)。
关于这一点的详细分析,我们在下一章中还将讲到。
总之,我们的“新疾病学”将运用生理-意识全息对应的理论,深刻地同时又是有区别地分析各种疾病现象。
更深入地揭示人类疾病的奥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