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9-11 08:32 |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
本帖最后由 悟斌 于 2019-2-18 16:28 编辑
在修行中唤醒生命的圆满和智慧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书笔记
这是继《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后读到的丹.米尔曼的第二本书。丹.米尔曼是欧美顶尖身心灵导师、前世界级蹦床锦标选手、斯坦福大学体操教练、美国最好文理学院欧柏林学院教授、武术辅导员。幸运之神虽然持续眷顾着丹,但外在的荣耀和光环始终没有为他的内心带来永恒的宁静与满足。直到遇见亦师亦友的苏格拉底,他开始学习遵守某些特定的清规戒律,掌握某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清醒地过着单纯且快乐的生活。
这是丹的一场生命修行的智慧读本,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内容饱满丰厚。已读三遍且每次都是爱不释手。智者对作者讲的每句话,都像是讲给我听。 新时代大师赛斯说:我们都在一个变为的过程。变为什么?变为更是我们自己。作者创设一个智者的形象,由智者的引领,通过智者的口,阐释了十二个生命法则,在生命修行中,获得圆满,其实是变为更是我们自己。
重温这十二条法则,唤醒生命中的圆满和智慧。
一【平衡法则】寻找中庸之道
要谦卑,因为你是泥土所造。
要高尚,因为你是由星辰组成。
----赛尔维亚谚语
每个人类的身体都渴慕平衡,并从内在的平衡和宁静中受益。如果我们生活或习性的钟摆经常固定在一方大力摆动,它将会不可避免地震荡回另一边。许多人说的“神经衰弱症”,事实上是思想、脉冲、或情绪的不平衡和夸张的表现。因此,当我们刚开始换到真正的平衡状态的时候,确实会感到奇怪和不习惯。因为你习惯了向来所做的——你习以为常的状态或行为——所以修正得不够。这是为什么一个人要改变习惯会觉得困难,以及人们为什么学得这么缓慢。有人会质疑:“在现今的世界局势下,花这些精力往内省视,去发掘平衡和沉静,这样好像有点自我中心。”智者破疑开惑:“许多人将 ‘自我中心’和‘自私’混淆了。”她说,“一旦你找到自己的平衡,你同时也找到改变世界的内在力量与平静。”“渴望和执着,牵引你向前,恐惧、抗拒和逃避,则让你后退。”
平衡由呼吸开始。吸入和呼出是生命最初的韵律。在吸气中,你接受;在吐气中,你释放。一呼一吸,吸气和吐气——生与死就在每个呼吸间。当你感到气愤时,完全接纳你的情绪,让呼吸重新回到平衡。当你感觉忧伤时,请温柔地拥抱它,然后将呼吸带回平衡。当你感受恐惧,容许它,然后深深呼吸,重新找回你的平衡。当你吐气时,你给予;当你吸气时,你接受。如果你所接受的多过给予的,你会感到不平衡;你会觉得需要回报对方,好完成关系的循环。如果你付出的超过收到的,你会感到耗竭虚空,最后因匮乏儿无法再给。
作者疑问一些关于圣人付出许多,但得到很少回报的例子。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如此,然而他们体验到的是丰富的喜悦、爱和感激。”智者回答,“平衡法则告诉我们,那些出于爱和慷慨儿无私给予、付出的人,回收到的是富足充裕。”
学习白鹭的课程,在生命和所有的事物中找到平衡。尊重这个法则,并追随有智慧的人的脚步。尽情探索人类经验的各种范畴,但因为惯性的极端行为会引起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所以总是要回到黄金守则——也就是中庸之道。让你的言行适切合宜,透过内在的平衡,你会找到清明和宁静。一旦你体会过真正的平衡,就会开始注意到你生活中不平衡的地方。
二【选择法则】取回我们的力量
我轻松愉快地漫步在大道上,
健康,自由,
世界在我的眼前展开,
漫长的黄土道路带引我去我选择的任何地方。
——诗人 惠特曼(Walt Whitman)
就像翱翔天际的秃鹰和小蜘蛛,大多数的地球生物拥有的是范畴窄小的选择,他们以直觉和动物本能行动。但你有自由意志——也就是选择的力量,而你的命运大部分是由你现在的选择所决定。我们拥有自有意志,但也同时被它巨大的责任——选择的力量束缚和祝福。我们的未来,大体而言,是既定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所有的境遇;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临事物时的反应。
你可以选择遵循你最深的直觉告诉你的法则,或是让冲动、恐惧和习性来发号施令,主宰你的一生。如果你有时因眼前一时的满足而抗拒或忽视了更高智慧的指引,你的选择所产生的结果最终仍会将你带回与心灵法则合作的路上;一个选择引领你到充满阳光的道路,另一个选择则带你通往令你坚强的难关和考硏——为的是指导你,并使你强壮。因此,所有的事都有其蕴藏的目的语善意。
作者困惑:“但我不觉得是我在选择生命的方向;我有时感觉像是命运,是注定的。”智者开示:“我们大多数的决定是由潜意识的智慧所引导的。你的内在觉着具有比你的意识所能获得的更多的讯息,所以有时候,你并不知道为什么,但你吸引了一些意识上并不想要的人或经验进入你的生命,然而,它们却是为了你最大的益处和学习。”
“那些因为关心他人而选择不愉快经验或困境的人又该怎么解释?”
“如果你为了孩子、你爱的人或其他人的利益,将个人的欲望放在一边,这代表自我牺牲的灵性行为。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受害者,那就是要好好想想的时候了。为他人扛起太多的责任,是剥夺了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所制造的学习课程。身处痛苦中的人需要我们的温情与支持,然而,如果我们帮他们担起责任,便是夺去了他们的能力和他们对自身的尊重。”
有些人,他们忘了自己有选择的力量,他们觉得困陷在关系里无法挣脱。有些人则觉得遭环境或生命所捆绑,却要等到非常痛苦了,才会找到勇气、意志和对自我的尊重去做出新的选择。除非你体认到你有说“不”的力量,否则你不可能真的说“好”,或是真正的承诺——不论是对你的感情关系、你的人生,或是对任何事。你不一定要去上学;你不是非得要工作,或有小孩,或符合他人的期待和渴望。你不需做任何事,只要认知到——每一个行动或不行动,都有其影响和结果,而你愿意接受这些结果,这个意愿便给了你力量和自由去选择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做什么。这时候就是生命由承担义务的负荷转为充满喜悦的祝福与机会。这,就是奇迹发生的时候。
当你体认到,无论外在有多少压力或期许,你都拥有选择的力量时,你便可以在任何时刻改变方向。有些新的选择可能是适当的,或甚至出现得太晚,然而勇敢地选择通常表示——对你现在的处境负起责任,并且完全、有意愿地参与其中,比以往更热情地投入当下。你愈是尊重选择法则,愈能清楚地活着,创造你的人生。
最后还要记住选择法则告诉我们的,决定不是用言语表示,而是用行动。
三【过程法则】按部就班
我们透过蜿蜒的梯子登上高处。
——哲学家 培根(Francis Bacon)
过程是将任何旅程转换成一连串的小步骤,一次一个步骤,一次一个步伐,朝着我们的目标实现。过程法则是确保我们达成任何目标的宇宙定律,不论这些目标多崇高、多遥远,或看起来多渺茫,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划分成许多小二确切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实践。这道理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也很浅显。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反而忽略它的缘故。过程法则在生活中是这样运作的。借由将任务或目标,划分成许多可以处理和掌握的步骤,你就不需要在旅程的终点迎接成功;因为你在这一路上已经创造了一连串许许多多的小成功。
把你带进生命中的泥泞道路的,也就是启发你开始探寻的那个愿景。它可以像磁铁般吸引你,带你穿越困境。因此,在任何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创造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向你闪耀和照亮你的目标——但你不会在等待中发现目标。不要只是一再斟酌、犹豫或怀疑自己的想法:不要质疑你的方向,也不要依赖他人告诉你什么该做或不该做。去追随那些吸引你、激励你、启发你的方向——朝向那些触及心灵的事物。问你自己,什么养的目标值得你在时间的过程中承诺、付出努力和牺牲。遥远未来的崇高梦想诗歌沉重与艰困的担子。最好的目标是那些你可以在下礼拜、明天、下一个小时或下一个步骤成功处理并创造出许多小成就的过程。
真正的成功,就好像盖房子,始于一个坚固的地基,然后一路耐心建造,直到完工。如果你仔细看看所谓一夜成功的例子,你会发现他们通常有十年的准备。十年之间,你几乎可以完成任何事,成为一个医生或科学家,学友专精,发展出运动或武术方面的精湛技术。你可以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你可以创造财富或强化你的体能。十年是很长的时间,往前看,确实如此。但当我们往后回顾时,世纪在弹指间成云烟,转眼就是百年。
就像小树会长成高耸的大树,河流在岁月中侵蚀岩石造就了峡谷,你从无助的小婴儿成长为成熟大人的历程一样,你能够,而且也将实现和完成所有你渴望的事,只要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行事。但难免会遇到失败。世上能肯定的事的确没几件,但是人们真的很少失败——他们只是停止了尝试。
每个过程都包括了修正:通往快乐的道路一直在施工中。面对生命,要学习一次专注于一件事,直到做对了为止;依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凡事循序渐进。当你学会了整合纪律和耐心,它们便成为你不屈不挠、实践梦想的利器。过程、耐心和坚持,是通往任何目的地的门户。
完成了一个目标,你只是又创造了另一个目标。旅程永远不会结束。
四【现在法则】活在当下
只有在时时刻刻的基础上,
才可能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作家 波娜诺(Margaret Bonnano)
你可以将你的心智投射到所称的过去或未来,但是,你只能活在现在。你今天早上,或昨天,或去年所做的事,现在都已经消逝了,除了在你心里。无论什么时候,你的问题和烦恼都和过去或未来有关;你等于是在现在的这一刻延续了你的问题,你给了它们注意力和能量,让它们在你的脑里居住。
由此想起了《金刚经》里的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就像是照亮心灵的时光机器,它将你从焦虑中释放,为你的生活开启新的方式。
你今天所做的非常重要,因为你是在用生命的一天交换。让这个法则为你清除心里不必要的渣滓积弊,让心灵回归到清明、单纯和内在平静的状态。
拥抱现在,一次跨出一个步伐,记得循序渐进,先处理眼前的事——因为不论你的心智如何徘徊不定,你的身体一直在此时此地。匆忙惊慌时,停下脚步暂歇,在此刻休息与停驻;深呼吸,让心智回到此时此地。
五【慈悲法则】唤醒慈悲
喂养受饿的人,原谅别人的侮辱,并且爱我的敌人......
这些都是伟大的美德。
但如果我发现在我心里我就是那最穷的乞丐和最无礼的冒犯者,
而我正需要自己的仁慈,
我也正是自己必须去爱的敌人,然后呢?
——心理学家 荣格(C.G Jung)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蹂躏、践踏她的皮肤,我们砍伐、燃烧她的树林,我们剥削她丰富的宝藏,只顾自己的利益,却从未想过要得到她的同意或向它表达感谢。地球原谅我们人类的所为,因为她知道我们是她血肉的一部分——是她仍然在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如果地球能原谅你的错误,你为什么不能宽恕自己,并给予他人同样的悲悯?你愈是对自己慈爱,就愈能对他人慈爱。在原谅予宽恕中,你会发现疗愈生为人类苦痛的慈悲。
我们每一个人——朋友也好,对手也罢——都是在自身受限的信念和能力下,尽己所能、尽己而为。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释放评断和期盼,因为它们是横阻在你与世界之间的隔阂。“但对于那些暴虐或残忍的人呢?”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想想这个:恨与慈悲是不同的能量,你想要世界充满哪一种能量?出于爱与了解而行动,而非恨与无知。在这个自然世界中,你没有朋友,没有敌人,你只有老师。
慈悲法则呈现了慈爱的需求,要求我们超越自我受限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所以记得,慈悲从自己开始。要对自己温柔,对自己有耐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想法和感觉,正面、负面都有,这些念头不断从心里或脑海浮现。你不需诗歌圣人,但与其相信或抗拒这些负面想法,不如让悲悯用爱与了解来洗涤它们。我们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所爱的人;我们都会感受到希望与沮丧,分享梦想和失落。
柏拉图说:要仁慈,因为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打一场艰困的战役。
六【信心法则】信任你的心
信心挑战灵魂,向它所能见到的更向前一步。
——探险家 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e)
一个绿色的小山丘,上面开满了色彩缤纷的花朵,有红、黄和耀眼的蓝。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朵在晨光中绽放,总会提醒我们信心法则。它是关于信任固有、天生的爱与智慧在你和所有造物主身上运作的深沉信赖感。
信心并不盲目,我们必须坚强和谨慎, “相信阿拉,但把你的骆驼绑好。”(Trust God, but dong’t forget to lock the door.) 信心也是一种态度,相信不论发生什么事,都有其更高的旨意,尽管和表面上显现的不同。有个更高的智慧透过你和每个人运作,他是为了人类最高的利益。也就是说,每个喜悦与困境确实有它的目的与意义。
倾听来自你内心的直觉智慧。心,是神说话的地方。永远不要忘记,宝藏已经在你之内;其他的人与事,不能给你你所没有的。他们只能提供你钥匙,帮助你进入你内在的宝库。所以,要仔细聆听那些经验之谈,拥抱你所领会的智慧,然而,也要斟酌外在的教导,并将之与内虚拟的智慧衡量,不要轻易盲从瓦解的知识。
信心是我们和宇宙智慧的直接联接。它提醒我们,我们所知道的,比听到或读到或研究的多。水不是来自石头,而是流经石头——睡得源头是天空。就跟水一样,较高智慧与其说来自,不如说是经过你的大脑。你不是一个装满事实的器皿,而比较像是一个调频至宇宙智慧的收音机接收器。你所必须做的就是倾听和信任。
信心不是永不跌倒或永不失败,或是保证生活中的每件事都顺心称意。信心涉及伸展自我的意愿,愿意变通,愿意犯错,并且从错误中学习。换言之,信任你生命的过程。。你愈是能全心信任神,愈能在生命中与他直接联系交流。
七【期望法则】扩展我们的实相
我们的期望比我们的经验更能塑造我们的生活。
——音乐家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能量跟随思想,我们所能想象的事物是向前移动,不是往后。我们所假定的,期望的,或相信的,创造并影响我们的体验。借由扩展我们对于可能性的最深信念,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经验。
你的思想为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着色;你的信念成为你经验的基石。换句话说,每个正面的思想都是一个祷告,而每个祷告都得到响应。
两个囚犯从监狱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泞,另一个看到星星。你选择看的方向,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事物。而你选择往哪个方向看,决定于你希望看到什么。你的信念影响你的选择、你走的方向,甚至你遇到的朋友、对手和命运。你的信念设定了你内在的程序和举止,影响你会如何行动和感觉。从更细腻的层次来说,你的思想甚至影响你的能量场的大小和颜色,周围的人也会对此回应。
真正的挑战其实是克服令你畏缩的负面信念。当你的心里还有深藏的疑虑时,这些怀疑掠取了你的专注力和力量。
在你能做到之前,先在你的心里看到它发生。你所具有的天生力量——透过你创造的影像和期望,你可以塑造你的人生。你的期望会吸引证明。
最具只会的做法仍是聚焦在正面的结果,以及人类的潜能。期望法则教导我们:我们所专注的会扩张;对抗问题只会强化问题,因为我们给了它能量。因此要专注在解答上,而不是问题上。
期望法则的最后提醒:就像古代的炼金术士,你能将疑虑转化为自信,恐惧转化为勇气。心得期望孕育心得选择,不要等待经验来验证,现在就开始创造一个你想成为的人的崭新愿景,而你的想象与期望将会成真。
八【诚实法则】活出真实自我
我不一定会赢,但我一定真诚。
我不一定成功,却定会实践我的理念。
——美国总统 林肯(Abraham Lincon)
诚实表示,不论诱因的多少,我们的生活与行为,都和我们最高的视野及心灵法则一致。
在诚实的核心中,我们认知,接受并表达自我真实的内在。因而我们以身教榜样,而非言语启发他人。
依据心灵法则生活,活在法则里,你才算是掌握了心灵的力量。
打破社会的规范就像朝着上游逆游——逆势而上,对抗当代价值观的潮流。如果你无法拒绝心底最深的欲望,你可以这么做,但它会使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困难、复杂,甚至耗损。
不盲目地服从或反抗。睁开眼睛,多注意你心里最高的智慧,而不是沉溺于欲望,或是拒绝随机的冲动。马丁.路德说:爱上帝,然后做你想做的。
打破心灵法则,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惩罚;它会启动微妙的力量,而这力量的后果是我们无法逃脱的,就跟无法逃离地心引力一样。
在我们了解自身最深的驱动力、价值观和动机前,说诚实是没有意义的。某人可能出于爱和慈悲,施舍穷困的人;另一个人可能是因为罪恶感,或是想讨好他人,使人印象深刻。这两个人都展现了慈善与施舍的行为,但只有一个人展现了诚实。动机和意图在给予者和接受者的生活中都会产生很大的分别及影响,因为我们给予的不单是物质,我们给的远多过金钱;我们付出的是自己。
做到诚实很困难,但每件事在变得容易前都是困难的。要达到真实的境界必须勇敢并心胸开放——要对自己和世界说“喜不喜欢随你,这就是我”,然后活在事实中。一旦你接受了你的人性,诚实真的一点都不困难。诚实并不是完美,或是毫无缺陷、没有失败;只能尽己所能从错误中学习,好让下次能做得更好。我们的生活与行动如果能与诚实法则一致,就表示我们认知到自身的弱点,并学会以来内在的力量,使自己能成为别人所追随,照亮他人道路的典范。圣雄甘地说:“我的一生就是我的导师。”
要孩子们乖乖听从父母的话可能不怎么容易,但他们模仿大人的行为却是一点也不含糊。我们都从模仿中学习——不论我们是否有意识地感知到。我们不单以所说的话语,更以我们的生命与行为——所谓的身教榜样——触及他人。
依照你最高的真理生活,更多的光将被给予。
九【行动法则】实践生命
单是看着海水并不能让你渡过海洋。
——诗人、哲学家 泰戈尔(Robindranath Tagore)
不论我们感觉或知道什么,不论我们有多少潜能和才华,只有行动带给我们生命。我们许多人明了诸如承诺、勇气和爱的概念,但只有实践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知晓。实践通往了解,而行动,将知识淬炼为智慧。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史能量和行动的界域:不论你知道什么,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念了多少书或多具有才华——只有行动能将这些潜能发挥,使它们成真,否则一切都是空泛的概念与言谈。智慧是从不断地练习中获得的。只有实际攀登的人,才能享受山峰的壮丽。
要将想法转换成具体的行动,需要能量、牺牲、勇气和真心,因为采取行动就是冒险。我们必须克服种种拖延的借口和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是让别人去做、自己却光说不练的恶习。行动法则一次又一次地传递同样的信息:为了美好的事物,尽力而为;宁可因勇于尝试而失败,也不要因为有美丽生动的借口而不曾行动。
对我来说,每天早上起床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所有的生物都在行动,但大多数的人只是反应——而且通常是当恐惧或痛苦到了一个极限,例如当亲密关系濒临破裂,或身体承受太多的压力而生病时,人们才会被动式地反应。行动法则教导我们,借由展现勇气、清楚的意图和承诺,我们可以克服惰性,还有急躁。
如何克服惰性?智者开示:要认知到三个基本事实。首先,接受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人性和肉身的存在;第二,领悟到没有人可以为我们活,我们只能从自己的努力中成长,日渐强壮;第三,接受行动可能会伴随不愉快的事,接受行动的结果不总是完美——然后继续坚持下去!
我们不再有等待的奢侈,不能再等到我们感到安全、受到启发,或拥有动机时才行动;也不能等待恐惧或疑虑自行消失。我们也不能再等待别人给我们许可才行动。戒除坏习惯,为了改变而愿意冒险。
每一个法则也都蕴含相反的一面。有时候,慈悲需要行动与实践,但这个法则同时教导我们处之泰然与无为的智慧。动静皆有时。有时你借由保持静止,表现出最伟大的勇气、耐性和智慧,即使难以抗拒的冲动和念头逼促你行动时,你仍能沉着平静。
对于那些有怠惰倾向活容易感到害怕恐惧的人,他们需要专注在勇敢及果决行动的意志上。对那些莽撞行事或鲁莽发言的人而言,停下来深呼吸几口气,观察自身的冲动而不采取任何动作,则是明智的作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倾听内心的智慧,你会知道何时该保持静止,何时又该掌握时机采取行动。
火将物质转化成能量,提醒着我们——所有的事物都会过去,都会改变。到最后,我们都在生命的无形之火中耗尽。所以,要勇敢地行动,当你仍有时间,当你还具有肉身时。
十【循环法则】随自然之歌起舞
每个冬天的心里都有个颤动的春天,
每个夜晚的罩纱后面,
都有个微笑的黎明在等候。
——诗人、作家、纪伯伦(Kahlil Gibran)
自然世界有自己的韵律、模式和循环——季节的流换、星辰的运转、潮起与潮落。四季不会争先恐后,天上漂浮的云朵也不会和风赛跑。所有的事物在最恰当的时机发生,在时间的循环中,像海浪般起升下落。凡升起的都会沉落,凡沉落的都将再起。
只有改变是唯一的不变。改变本身并不困难,它的发生就跟日出一样自然。但大多数的人们寻找熟悉的路径,以便得到掌控和秩序感,所以变化可以像是一个祝福或诅咒,视我们的欲望而定;同样的一阵雨受到需要滋润的花朵欢迎,但对于期待艳阳天去野餐的人来说,却很煞风景。
如同季节的变换,我们也必须改变。老旧的习惯不必一直控制、掌管着我们的人生,过去不需成为我们的未来,而改变的动能终会引导我们朝向更高的知觉、智慧和平静的境界。
种子只会繁衍同样的种类,你只能收货你所播种的。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个季节,耐心地准备土壤、播种,然后耕耘,辛劳的付出会有丰收的成果。接受好运与不幸、顺境与困厄,就如接受季节的转换般自然。享受冬天冰雪的美丽和夏日的燠热,因为很快地,每个季节,每一天,每一刻,都将成为历史,而一模一样的时刻不会再有。
循环法则也揭示了如何与你的生命进展完全配合,掌握理想时机,以及找到好运。每件事都有好时机与坏时机。门开了又关,能量升起又落降。一个在能量起升获得最大动能时所发起的想法或行动,可以很容易就获至成功,但一个在能量下降时产生的想法或行动,效果则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当循环法则结合行动法则时,显示了耐性是较佳的智慧——知道何时保持静止、何时采取行动,何时说话、何时沉默,何时工作、何时休息,何时顺势掌握正蓄势待发的能量,或何时沉潜,等待下次风气云涌。
我们人类,就像核桃壳:如果硬是要在不对的时间打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一旦成熟,你只要在正确的地方轻轻一拍,很容易就敲开了。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迈向圆熟的过程,而有一天,某个人或某件事自然会提供你那关键的一击。
智者用另一个故事结束她对循环法则的指导:许多年前,当我在波兰旅行时,我去拜访一位以智慧著称的知名犹太教牧师(亦称拉比)。他住着一间简陋的小屋。屋子只有一个房间,房间堆满了书。除了书和长椅,没有任何家具。
“拉比,”我问:“你的家具呢?”
“你的呢?”他反问我。
“我的?”我回答,非常不解,“我只是路过而已啊!”
“我也是。”拉比说。
十一【臣服法则】拥抱更高的神圣意志
有些人认为是坚持使人坚强,
然而有时却是放手。
——美国歌手 罗宾逊(Sylvia Robinson)
臣服表示展开双臂接受此刻、这个身体,和这一生。臣服是脱离小我的意念,活在与更高的神圣意志——新的智慧——的和谐与一致中。臣服不是消极的接受,臣服是将每个挑战都视为灵性成长和意识扩展的方式与机会。
如果你能将感冒或爆胎看作学习和成长的必要部分呢?当你能轻松看待生命是,即使是困难都会有它愉悦的一面,就像在玩一场深具挑战性的游戏,或是解答一道谜题。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所以要从小处开始。当你跟别人在小地方有不同的意见时,试着认可别人的想法,看看情况会如何。不要在意一些不如己意的小失望。
臣服法则尊重每个灵魂的独特神性光芒。你不用放弃你独特的个性,只需要放弃自己的方式。放弃小我,向大我的更高意志臣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你宁愿照你喜欢的去做。然而生命不会总是给我们所喜欢的,因此欲望导致了执着、焦虑和挫败感。追随你的渺小意念可能可以让你获得暂时的满足,但不会有持久的快乐。当你清楚地了解生命不仅是获得你想要的,同时也是学习去接受你所得到的,那么你的生命将和臣服法则和谐一致。
在任何情况下,扪心自问:什么是对全体,对大家最有益的做法?这可能表示即使你的屋顶总是漏水,你仍愿意为饱受干旱所苦的邻人祈求甘霖。真正的臣服可以用这句衷心的期盼说明:“愿行你的旨意,而非我的意愿。”
你愈是能放下执着,愈是能扩展到更广阔的自由。臣服、放下执着,并不表示放弃房子或物质用品;它是内在的行动,是心甘情愿去拥抱一切发生的事。不要白费精力抗拒,或是为你无法控制的情况烦扰焦躁。臣服是谦逊的行为,是认知到生命的神秘与深不可测。
臣服法则将为你显现到达上帝恩宠的自然状态的道路,它将为你开启无垠的信心,引导你到万物合一的基本体认——这是一个深奥伟大的觉醒,它会加速你的进展,并将你从人类潜能的道路,推升至早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前的灵性实相。
十二【合一法则】记得我们与万物的联系
啊!不要被切断,
不要被最细微的分割,隔离在星辰的法则之外。
若非透过飞鸟和归乡的风所投掷出的激烈天空,
宇宙的内心,又是什么?
——诗人 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传统、约定俗成的知识告诉我们,我们是分离的;更高的智慧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体的。就如同一棵树的树叶一样,都是那棵树的一部分。你所爱的人、朋友和对手——都是你更大自我的另一个面向,因而让自己与合一的法则和谐一致。
当下次你与人争吵,或有任何形式的互动时,问自己:“如果我选择将其他人视为我的一个面向——选择将我们视为一体,我会如何行动或表现?这会如何影响我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都是一体。就像人体内不同的器官一起为整个身体的益处合作,我们的世界正处在很重要及关键的阶段——从个人自我利益的竞争,到为人类整体利益合作的开放心态的交会处。
当你开始透过一体的眼睛去看朋友、敌人、所爱的人和陌生人,所有的为难、困境和冲突都化解了,所有的伤口都治愈了,所有的矛盾都因这基本的真理而解开。这是所有寻觅的终点,因为你是每一个人,你身在每一处。
我们以独立,有着各自不同命运的个体身份,出现在地球上。但就像每一颗分离的雨水都是海洋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也是意识海洋——神的身体的一部分。在我们同属一个家族的最高真理中,找到爱和内在的宁静。将恐惧、嫉妒和怨恨的报复抛开,撑着了解的翅膀高飞,进入无限的慈悲之境。
结束语
时不时地去好好看看某个不是人工的制品,
像是一座山,星星,一条溪流的曲线,
你将因此获得智慧与耐性。
最重要的是,你得到你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的保证。
——牧师 洛维特(Sidney Lovett)
你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第一步,但旅程永远不会结束。
这些法则,并不是为了束缚你,而是要释放你。它们来自你心底深处;它们是炼金术士通往爱、自由、喜悦和自我实践的钥匙。它们是到达人类最终命运的踏脚石,借由这些宇宙法则,你获得圆满。
你不用记得这些法则,只需在生活中实践,它们将会转化你的生命。它们是一直栽种在你心底的种子,等待正确的时间萌芽和生长,而它们一定会的——这点毫无疑问——因为园丁/神总是与你在一起,提供你做需要的。这些芽会在适当的时间开花,结出勇气、爱和了解的果实。
没有事物比得上它们的力量。然而,比起爱的法则,这些都是次要的,因为如果你失去了与心灵智慧、与爱的接触,这一切毫无用处;如果你有爱,没有什么其他的是必要的。这些法则会释放你内心受到桎梏的爱,将爱扩展到世界,为大众的利益提供喜乐的服务。
愿你在生命的每一天,当你臣服于生命境遇时,发现神圣的恩宠与你同在;在你放弃并停止寻觅时,愿你感受欢乐与喜悦。愿你信任这些法则,并承继地球的智慧。愿你和大自然的心重新联接,并感受到神灵的祝福。
正如译者法蓝西斯.张所说,我相信,手上有这本书的人,你的心灵磁场一定跟本书的频率很接近。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朋友,哦,不,无数个手捧此书的“我”,可否唤起了内在的圆满、平静、智慧与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