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蒙荣天

生命中本来就有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6: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要则。

    人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观察问题,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一厢情愿,从上述角度观察事物,常常很难了解他人。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切双边的、多边的人际关系冲突几乎都是这样。

    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就会发现,冲突的双方常常完全不理解对方。

    那么,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双边关系,最大的飞跃就是改变从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观察事物。

    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

    如此处理双边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

    不会换位思考、善解人意,就没有别开生面的新人际关系。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原则是对由彼观彼、善解人意的首要注释。

    是处理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

    这是真正的平等待人,是古往今来都适用的民主精神。

    不懂得这一点,才会有那么多的一厢情愿,才会有那么多的无理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是对同事,对部下,对朋友,对合作伙伴,对恋人,都该遵循。

    不懂得这一点,往一般了说,很难成就自己,往高了说,很难成为伟大人物。

    每个人都可能伟大。

    谁能融会贯通地实施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就可能造就自己的成功与伟大。



    三,不求取免费的午餐。

    这个世界原本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懂得这一点,与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条相关。

    人们并不愿意给不相干的人提供免费午餐,然而,事情反过来针对自己时,往往就不明白道理了。别人有成就了,我应该分享。别人有钱了,我应该沾点光。别人有名声有地位,似乎都该瓜分。孰不知无功受禄、不劳而获古往今来都令人厌恶。

    心中生出求取免费午餐的念头,常令人生萎缩、心灵低劣,没有出息。

    有的人即使没有索取免费午餐的行为,但同样的心理活动连绵不断。各种各样的嫉羡和天上掉馅饼的白日梦充斥大脑。与之相关的诸多不平衡与恶毒的攻击性更使他备受折磨。

    放下索取免费午餐之心,就多了清静和坦然,也多了自信与奋进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4-10 16:3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天真的好厉害噢!学习了{:10_266:}

    点评

    周末加班中,偷闲听语音。网上摘好文,利他悦己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0 16: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6: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己所欲而推及于人。

    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一步就该懂得己所欲而推及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强加给他人。

    自己渴望的事情,要想到他人也可能渴望。

    做到了这一条,人生状态就相当高级了。

    当你渴望安全感时,就要理解他人对安全感的需要,甚至帮助他人实现安全感。你渴望被理解、被关切和爱,就要知道如何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人理解、关切和爱。

    给予他人理解与关切,会在高水平上调整融洽彼此的关系,也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好状态既来自于对方的回报,也是自己“给予”的结果。

    善待别人,同时就善待了自己。

    朋友们不妨将最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态度一条条写下来,扪心自问,而后便会想到别人同样有这些希望。

    在这些条款上对他人慷慨大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正确态度。



    五,永远不忘欣赏他人。

    这条原则是对己所欲而推及于人的首要注释。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理解与欣赏,得到欣赏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与奋斗的很大动力。小时候,父母的欣赏会使孩子积极兴奋地上进发展,老师的欣赏会使学生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成年了,社会的欣赏是一个人工作的最大动力之一。

    善于欣赏他人,就是给予他人的最大善意,也是最成熟的人格。

    每个人都既坚强又软弱。在渴望欣赏这一点上,很天才的人其实都很软弱。

    如果得到的欣赏太稀缺,天才也会枯萎。



    六,诚信待人。

    诚信被人们谈了又谈,这里绝非人云亦云。因为我们理解,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因此,诚信待人不仅为了在别人那里造成一种印象,也不仅为了塑造自己的美德与品牌。这种质朴自然由真心流露的诚信,本身就是生活的需求。

    在诚信待人的状态中,我们找到安详和思维的流淌通畅。

    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可以使我们理直气壮,正气凛然,心胸开阔,心无挂碍。

    诚信不仅是一种待人的态度,本身就是生活的质量。

    诚信不是生活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目的。

    一个人能够诚信地生活,是因为他有智慧,有状态,有条件。

    即使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诚信也常常造就最杰出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6: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和气宽仁。

    古人讲和气生财。不仅在商业活动中,在方方面面,和气的性格都是成功的要素。

    两个货摊卖同样的东西,一个摊主拉长着脸,一个摊主一脸和气,后者的生意肯定要好做得多。仅从经济学角度讲,买一份货,外搭一份和气,要远比买一份货,还得搭一张长脸合算得多。这么一看,和气也是含金的。和气也是商品。

    和气待人与和气待己是一回事。

    和气待人,必然宽容。

    当我们和气宽仁地对待所有人时,就相当完整地和气宽仁地对待整个世界了。

    这个道理对朋友们自然勿庸多言。

    重要的不是停留在道理上,而要在实践中体验。

    如果你原本待人不和气、不宽仁,不要紧,不需要强扭硬拽。只要一点点做起来,就好像做一种精神操,你会在每一次对别人的和气宽仁中体会心态的放松和开阔。

    于是,你会进一步和气宽仁。

    一个良性循环就渐渐改变了你。
    八,不靠言语取悦于人,而靠行动取信于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些人喜欢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恨不能讨好一切人,应酬好一切关系。这是拙劣低下的表现。

    说其拙劣低下,因为它是一种虚假。

    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聪明不差多少,短期效应的手法有可能奏效一时,但难以维持长久。按照正确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自然的流露,是我们长期的准则。

    相信别人总会理解和信任自己。

    即使有不理解不信任,也无所谓。

    这就是永远不怕半夜鬼敲门的境界。



    九,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要尽力帮助。

    当别人顺风扬帆时,不必随大流凑热闹。

    这是由彼观彼、善解人意的自然行为逻辑,是诚信待人的自然表现。



    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在生活中,有人有恩德于你,有人因伤害过你而有冤仇于你,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德和怨?

    以德报德,该是没有疑义的。

    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自然要回报人家。

    对于怨呢?

    一种方式是“以怨报怨”。别人伤害了我,我要同等报复他。

    还有一种态度是“以德报怨”。别人伤害了我,我反过来还要给他笑脸和各种利益关照。

    这两种态度摆在面前,你取哪一种?

    你可能会先在理性上删去以怨报怨。

    那么,“以德报怨”是否很好的态度呢?

    当你抉择不下时,我们就可以说出古代圣人孔子的回答了。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就是孔子的回答。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那你拿什么来报德呢?所以,孔子的结论是,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当别人有恩德于我们时,自然要回报恩德。

    当别人伤害侵犯了我们,既不以怨报怨,因为那样就降低了自己的水平,与别人的错误做法对等混战;我们也不以德报怨,因为那会使得这个世界没有是非,甚至可能助长罪恶。

    以直报怨,就是用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怨恨。

    以直报怨,这里包含着道义的谴责,包含着不降低自己水准与对方混战的尊严,包含着既正义凛然又克制的沉默,还包含着一如既往诚信待人的基本信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6: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陌柔 发表于 2016-4-10 16:32
    荣天真的好厉害噢!学习了

    周末加班中,偷闲听语音。网上摘好文,利他悦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6: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老太太文化不高,没有人教她太复杂的修炼技术,有人就告诉她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她呢,带着一种善良的心意,就是信佛行善,在念诵“南无阿弥陀佛”的过程中,即使原来心里有些烦乱,家事比较多,小孙子在生病,媳妇出走了,要烧饭了灶上还没柴火,可是,她安坐在那里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的过程她安静下来了。老太太念的时间长了,发现自己身体好了,再念念,发现小孙子身体也好了,她就越发信佛了。其实是什么呢?跟佛有关系又没关系。所谓有关系,佛在自心。她经常一念代万念,南无阿弥陀佛,她就入静了……入静的结果,她自己的身体变好了,情绪也好了,对小孙子身心影响也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6: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儒道互补】

            1、中国两千多年来是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历史:一方面,是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占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老子庄子代表的道家文化占着儒家文化之外的领域。

            古来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积极入世者秉承儒家文化,消极遁世者自然是道家文化。

            禅宗就是吸收了中国老庄道家文化特色形成的新文化。

            2、孔孟儒家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干预社会,老庄道家文化以及禅宗淡泊功名远离尘俗,这两种文化不仅表现在把整个士大夫知识分子分成两大营垒,更表现在把一个人划分成两种不同的状态:一个人在顺境时可能儒家文化;而到逆境时便老庄文化了。

            3、人并不一定政治上失意、仕途潦倒或者遭受迫害才寻找老庄安慰自己。人完全有可能身体病了工作累了就精神软弱,寻找老庄禅宗来拯救自己。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不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态度,还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生命力旺盛时就儒;生命力衰弱时就道。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青年时治国平天下积极入世,到了中老年便皈依老庄与禅宗就是对此的有力佐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6: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的意义】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工程师对禅师讲,他现在活着纯粹消磨时间,没有意义。

            禅师问他每天都做些什么?他说:“吃饭,睡觉,看报。”这是一,二呢?“就是活一天算一天,少让子女分心。”三呢?“也就是让他们得个安慰吧。”四呢?“逢年过节都说来看你,给他们一个聚会的由头。”五呢?“唉,多活一天,他们上边算是还有一代人,让他们觉得自己还不老。”六呢?老工程师叹气了:“多点寿,为提高社会平均寿命做贡献。让子女们觉得他们的遗传基因还可以。”

            禅师说:一二三四五六这么多意义,你怎么说没意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6: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安即佛法】

            禅师刚刚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工程师讲明人到耄耋之年活着仍有意义,一位中年企业家说他觉着这不合佛法。问为什么?他说《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他每次想想人生虚幻,毫无意义,才真正松口气,得点解脱,要不活不下来。

            禅师说:“《金刚经》当然是佛法,让你心安。”

           企业家问,那为什么对他不讲梦幻泡影讲意义?

           “那也是佛法,因为那让他心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7: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挣钱】



             一个人要在三十岁前挣够多少钱,大多是青春的梦幻;

            一个人要在四十岁前挣够多少钱,可能是野心成熟的表现;

            一个人五十岁前要挣够多少钱,野心大多加上了挫折锻炼;

           一个人六十岁前要挣多少钱,是提早安排晚年;

           一个人一定要七十岁前挣够多少钱,很可能缺乏安全感;

          一个人八十岁前还一定要挣够过多的钱,可能还要加上贪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7: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成功和财富面前能够处之泰然,在挫折和痛苦中能够处之泰然,过轰轰烈烈的日子与平常的日子都能处之泰然,对于命运加给自己的一切都敢于承担和面对,乐天知命,这就是我对幸福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7: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些人,喜欢抱怨,常有不满:抱怨环境,抱怨生活,抱怨社会,抱怨人事。

            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不应该绝对地否定抱怨。比如对贪污腐败的抱怨,对贫富差距过大的抱怨,对环境污染的抱怨,对法制不建全的抱怨,等等。民众的某些抱怨是社会发展的正常压力。天才的政治家懂得如何引导民众的抱怨,把它变成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同样,在小一些的范围,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某种抱怨也会成为一种正面的力量。比如一般职员对公司管理混乱的抱怨,会提醒有关方面加强管理。

           但我在这里想讲的却是如何不抱怨,如何不发愁。

           有一则禅的小故事。

            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卖鞋,一个女儿卖伞。下雨的时候,老太太会牵挂卖鞋的女儿,觉得落雨天鞋不好卖,于是发愁。天晴了,老太太又牵挂卖伞的女儿,觉得天晴了伞又不好卖了,更加发愁。这样愁来愁去,时间长了,老太太身上就有了很多病。

            这一天,她去寺院请教一位禅师。禅师告诉老太太,想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当下雨的时候,你就想一想卖伞的女儿。因为下雨天许多人去买伞,女儿的生意会好,你就为卖伞的女儿高兴;等到天晴了,你就想一想卖鞋的女儿。因为天晴的日子许多人要出门,卖鞋的生意会好,你就为卖鞋的女儿高兴。这样,无论天晴下雨,你每天都为一个女儿高兴,天天高兴,你的病自然也就没了。

           老太太得了这句话,从此以后每天高高兴兴地生活,身体真的渐渐好起来了。

           事情很简单,老太太的生活没有任何外在的变化。然而,当她的观念发生变化时,就由日日发愁变为日日高兴,原来使她悲哀的原因成为幸福的源泉。

           这就是禅的意境。

           真正的禅并不要求自欺欺人,它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人对待生活的新态度。

            还有一个禅的故事。

            一个人被老虎追赶,情急中攀上悬崖绝壁的一根枯藤。这时,老虎在下面咆啸,这个人紧紧抓住枯藤不敢松手。在万分紧急的时刻他猛然抬起头,看见悬崖上一只老鼠正在啃这根枯藤,已经啃了一大半,很快就会啃断。一旦枯藤被啃断,他一定会掉下去被老虎吃掉。

             那么,面对此种险境这个人是怎样反应的呢?

             他突然发现眼前的绝壁中有一颗鲜艳的草莓。这时,他忘了下面正在咆哮的老虎,忘了上面正在啃藤的老鼠,而是伸出一只手摘下那颗草莓放在嘴里。

             希望朋友们体会这个故事中包含的生活的真理。

             也许用不了多久,绳子就被老鼠咬断了。那时他掉下去可能会被老虎吃掉;当然,他还可能奋力和老虎拼搏,最终把老虎打死。

            然而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下一步的事情。

            在绳子未断之前的这段时间,他的所有发愁恐惧都是没有用处的额外支出。

            禅的意境是什么?就是懂得享受此时的幸福和快乐,将要发生的事情待发生时再说。

            生活也是这样,人们常常被一些额外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所困扰。人的许多累并不是纯粹的工作疲劳,而是工作之外的额外支出。

            比如写作,当然是件辛苦事,但写作之前一个人往往会想,这篇文章应当有怎样的主题,怎样既能契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又能达到精英水准,寄给编辑部能不能被采用。文章以外的种种考虑有时比写一篇文章更给人添累。

             那么,好的状态是什么呢?

             当你提笔写作时当然可以有种种考虑,比如要把它写好写精彩。但只把写好写精彩作为努力的方向,同时抛开种种功利目的的考虑,尽可能做到淋漓酣畅的表达。

             这样写的结果,反而会很精彩。

             因为不怕失败,结果反而少失败。

             当然,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生完全不讲功利不讲成功是不现实的。

            人生要成功吗?要成功。

            只讲成功可以吗?显然不可以。

           还要什么呢?还要健康。

           没有健康,成功无以依托,也不能持久。

           有了成功和健康,就可以了吗?

           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

           最好的状态是什么?自在。

           “自在”代表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曾看过一首年轻人写的诗:

             我落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过声音、速度和光亮。

            从文学上讲,这首诗很有意味,表达了一点预支的人生忧虑、潇洒和解脱,还有一点点自我安慰和带有人生哲理的宗教情绪,有言不尽的东西。

            然而,如果从自在人生的角度讲,我可能要把它改几个字。

            这首诗的第三句说“有过声音、速度和光亮”,那么,它的意思可能是,现在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或者说将来是什么样子也不重要了,只要有过就可以了。

             禅讲“自在”。从禅的意义讲,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有过”。因此,我对这首诗改动是:

            我落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声音、速度和光亮。

            永远重视现在,重视当下。就像处在险境中的禅师,即使上有老鼠啃藤下有老虎咆哮,他仍然从容地将那颗鲜艳的草莓放进嘴里。

            这一瞬间,他达到了永恒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7: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得快乐平安是许多人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快乐和平安呢?

           我的体会是这样三个字:“去妄想”。

           所谓“去妄想”,不是多么高深的大道理,而是自我调整最本质的东西。

           在生活中,“去妄想”是三个层面的事情。


           第一个层面:是把“不正”的欲望、念头、想法去掉。


           说的再世俗一点,凡是不合道德的事情都不要做。道理很简单,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必然会心不安,如果一个人偷了、盗了,还想使自己快乐平安,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要快乐平安,第一是去不正之妄想。


            “去妄想”的第个二层面:是指去掉“不该”的事情、“不该”的想法。


            什么叫不该?比如你为自己制订的目标太高了,你的力量又达不到;那么,这个目标就是“贪心”了。这种贪心既会伤了自己,也会伤了家人。你虽然不偷不盗,不去害人,但是你的野心太大了,超过了实际的可能,超过了自己能力所限,结果必然是自我折磨。仅仅这一条,再想做到心安,肯定是没用的。

            认识不到这一点,不对“贪心”做减法,却想求得平安快乐,是本末倒置。


            第三个层面:要去掉“不对”的事情,“不对”的妄想。


            你做的事情可能在道德上没有错误,不属“不正”;在目标的高低大小上似乎也和自己比较符合,没有过贪,不属“不该”;但是你达到目的的方法不对、不妥当,本来有妥当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但你的方法不当,还自以为很高明,这也属于妄想。

           如果能够从这三个层面去掉妄想,人就会越来越智慧。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本来状态不错,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这念头可能是有关自己在事业、职场的某些设想,立刻就感到心头不轻松,立刻就增加了焦虑。所以,要能够从“去妄想”出发调整自己的心灵状态,只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做得对的事情,才会从容自然,也只有这样做事才会事半功倍。

           很多人陷于苦恼和焦虑,比如家庭的矛盾,职场的冲突,常常不是说这个人智商有多低,恰恰相反,他可能学历很高,甚至很聪明,但是,他在一个点上“轴”了,抓住一个“欲望”不放了,就陷到一个什么都看不清楚的境地。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人生可以积极,可以进取,但一定不要过分紧地抓住自己的欲望,要松弛一些,对自己的欲望要时时有所审视,不当欲望的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7: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人作为生命都有根本欲望,都企图在生活和权利的空间占有更多资源。根本欲望在其实现的过程中,演变为各种具体的愿望。

    愿望是根本欲望与行动的中介。

    二,任何愿望都已经多少包含了对现实情况的估计。人不是无缘无故产生愿望的,愿望是本能欲望与现实的中介。

    人的本能欲望不考虑可能性。

    人的具体愿望已经包含了对可能性的考虑。

    三,愿望与现实的冲突是我们内心紧张焦虑的源泉。

    四,要消除内心过分的紧张与冲突,首先要放弃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愿望。

    推土机不能推推不动的东西。

    不切实际的愿望是人过多焦虑的源泉。

    五,人有时难以判断什么愿望切合实际什么愿望不切合实际。

    很少有人希望自己一天成为亿万富翁。因为那显然不切实际。但生活中的很多愿望常常看来是处在可能又不可能的状态中。

    当不知道它是否切合实际前我们的第一个原则是,不要有太固执的愿望。也就是随时准备因地制宜地改变。

    六,第二原则,不要有太勉强太努劲的愿望。
    一种愿望从一开始就有过分努劲的状态,其往往不切实际。因为愿望本来就容易超乎实际可能性。一开始看来很容易实现的愿望,最后都可能十分勉强。一开始就十分勉强的愿望,那极可能是徒生烦恼,枉费心机。

    七,第三原则,不要有过分确定的愿望。
    愿望要比较模糊比较松弛比较朦胧,这样才有心理上的弹性,才有随机应变的灵活。

    八,一念存心若有若无的愿望,有时恰恰是最好的愿望。

    这该是第四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7: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的意义】我为什么退回了iPad?

                                    作者:彼得•布雷格曼  来源: 人人网



             买了ipad后刚过一个星期,我就把它给退还给苹果公司(Apple)了。这可不能怪ipad,虽然它确实有些不足之处,问题主要出在我自己身上。

            我喜爱高科技,但我不是新品的早期购买者。我曾经耐着性子等待第二代ipod、第二代iPhone、第二代MacBook Air。

             但ipad可不一样,它的手感如此顺滑,外表如此新潮,功能又如此齐备,我想,既然它和iphone如此相似,那么大多数的小毛小病都已经解决了吧。

             因而,3G ipad首发的当天下午四点,我生平第一次为买一样东西而排了两个小时的队。

            我在店里当场就把ipad都设置好,因为我要确保自己把它一买下来就可以用起来,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它那么小,那么薄,那么轻,干嘛不带在身边啊?

            我用它发邮件,那是当然的,我用Pages写了几篇论文,我还用Netflix看了几集《单身毒妈》(Weeds),我用它来查新闻,查天气,查路况。而且,不用说,我到处自豪地炫耀它,即便有些人对它一点兴趣也没有。(其实那也该是ipad自己的骄傲。我们拿着新买的东西到处炫耀,好像光是拥有它们就如同取得了某种成就,干嘛那样啊?我又没创造ipad,我不过是买了一个而已)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这个革命性玩意儿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它真的太好了。

           它用起来那么方便,那么好上手,那么快捷又那么耐用,当然它是有些不足之处,但那些都是无伤大雅的。对于我想做的大多数事情,它都能帮我做到,但是这一点就变成了一个问题。

            当然我会想在睡前再看上一集《单身毒妈》,但我这样应该吗?其实,看完一集就停下来是不现实的,两个小时后,我看得很满足但又很累,这样对我有什么好处呀?换言之,能睡上七个小时不比只睡五个小时要好吗?

           Ipad的出彩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不拘时间和地点的电脑,在地铁里,等电梯的时候,开往机场的车上,任何闲暇的时间都成了潜在的ipad时间。

             iphone大致上和ipad差不多,但也不完全一样,谁愿意躺在床上拿个iphone看电影呀?

            那么这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听起来我很有效率呀,每一分钟我不是在生产就是在消费。

            但是,除了睡觉以外,还有一样也是很重要的东西,在忙碌中失去了,那可是丢不起的无价之宝啊。

            它就是无聊(boredom)。

            无聊是珍贵之物,它是一种值得我们追寻的心理状态。当无聊潜入的时候,我们的心开始了游荡,寻找让我们兴奋的东西,寻找我们兴趣的着陆点。这正是创造力的源头。

            我最好的点子都是在我没有效率的时候冒出来的,当我跑着步,但没有听着ipod的时候;当我坐在那里等人,啥也不干的时候;当我躺在床上,入眠前任由思绪飘游的时候。这些被“浪费”了的时间,这些没有被某一特定东西充斥的时间,却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些时间里,我们常常会无意识地整理自己的思绪,厘清生活的意义,这是我们自己和自己对话的时间,是我们聆听自己心声的时间。

            失去这些时间,用任务和效率来取而代之,那是错误的。如果失去了还不算,竟有意地将之丢弃,那更是错上加错。

            “这可不是ipad的错。”我的兄弟安东尼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不得不提的是,我这位兄弟正在拍摄一部叫做《我的傻瓜兄弟》(My Idiot Brother)的电影。他说:“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你自己要有节制嘛。”

            这个指责完全没错,我承认问题在于我自己,只要它在,我就没办法不用它,不幸的是,它还总在。所以我就退了它,问题引刃而解。

            但它告诉了我无聊的价值,现在,我更加重视如何使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这些间隙中的时间、走路、骑车和等待的时间,放飞自己的思绪。

            在我把ipad退掉的同时,我发现,我八岁的女儿伊莎贝拉从放学回家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里竟然如此忙碌,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洗澡、看书、弹吉他、吃晚饭、做作业,一刻不停,直到我赶她上床睡觉。上了床她还想跟我说会儿话,但我担心她睡不够,就会叫她安静下来,催着她赶快睡。

            我们现在有了新的习惯,它成了我一天中最喜爱的部分。我比往常早15分钟就哄她去睡,她爬到床上后,我不再赶快叫她闭嘴,而是在她身边躺下来和她说说话。她会告诉我白天发生的事、担心的事、觉得好奇的事,还有正在思考的事。我会听着,问些问题,我们会一起大笑,这个时候我们的思绪在自由飘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2-1 11:24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辟谷小学II

    发表于 2016-4-11 13: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喔    老师姐姐 ,您太棒了 ,这么多,   但是可以给文章配个标题吗,小的看着贼费劲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7-24 02:32
  • 签到天数: 100 天

    [LV.6]辟谷中学II

    发表于 2016-4-11 14: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蒙荣天 发表于 2016-4-10 15:11
    1.真正的修行人特别平易近人,特别亲切,特别温暖,而且还特别的像“婴儿”那样天真、纯净、内心了无挂碍。 ...

    天真、纯净、心无挂碍。。。感恩蒙荣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2-18 18:51
  • 签到天数: 191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5-18 12: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好东西,学习啦,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7-19 21:02
  • 签到天数: 58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6-10-26 16: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荣天老师的分享,每篇小故事短文章都令人有所感触!再次感谢荣天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7-6 16:03
  • 签到天数: 86 天

    [LV.6]辟谷中学II

    发表于 2016-10-28 1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荣天老师的分享,一上午就看您发的文章了,受益 了,感恩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