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治 病
修行者在修习禅定时,或因为四大不谐调造成病患,或在观心 时诱发了原有的疾病,或因为不能好好的调适身,心,息,造成内 外有所违犯,因而得病. 对于修禅者而言,如果能善于调适心识,四百四十种病患会自 然痊愈;如果不善于调适,则能诱发四百四十种病患. 如果想自行化解病患,就必须对病源有很好的认识,同时要明 确的知道如何在坐禅中,以自己的心念防治病患的方法.一旦病患 被发动,不但对修行造成障碍,也对生命造成危险. 于禅定中治病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明了发病的原因. 第二,明了治病的方法. 〖第一,明了发病的原因. 〗 发病的原因虽然有很多种, 但是都离不开四大和五脏两个范畴. 一,由四大的增损所造成的病患. 地大有所增损,造成肿结沉重,或身体枯瘠,会诱发一百一十 种病患. 水大有所增损,造成痰溢障满,食饮不消,或腹痛下痢等,会 诱发一百一十种病患.火大有所增损,造成发冷发热,或关节疼痛,口臭,大小便痢 不通等,会诱发一百一十种病患. 风大有所增损,造成身体虚悬,战掉疼痛,或肺闷胀急,呕逆 气急,会诱发一百一十种病患. 因此,经典这么说:47"一大不协调,造成一百一十种疾病.四大不调时,所有的四 百四十种疾病一并生起. " 四大所诱发的疾病各有其特征,应当在坐禅时或睡梦中加以仔 细的观察. 二,由五脏所造成的病患. 当心脏患有疾病时,造成身体寒热,头痛,口燥等,因为心与 口相互表里. 当肺脏患有疾病时,造成身体胀满,四肢烦疼,胸闷鼻塞等, 因为肺与鼻相互表里. 当肝脏患有疾病时,造成心情郁结,忧愁不乐,悲思嗔恚,头 痛眼暗昏闷等,因为肝与眼相互表里. 当脾脏患有疾病时,造成身体面上,游风遍身,痕痒疼痛,饮 食失味等,因为脾与舌相互表里. 当肾脏患有疾病时,造成咽喉噎寒,腹胀耳聋等,因为肾与耳 相互表里. 五脏所诱发的疾病种类繁多,各有其特征,应当在坐禅时或睡 梦中加以仔细的观察. 以上所说的四大和五脏造成的病患,起因和特征众多,无法一 一详述. 修行者如果能正确的掌握止观法门,即使感染病患,也能知道 造成病患的原因.病患的原因无非两种,由内或由外所诱发. 当外感伤寒,发冷,发热,消化不良,四大,五脏皆不谐调, 这时候应当知道这病患是外在因素所诱发的. 如果是因为心识不谐调,观行相违悖,或在禅定中对所生起的 境界不知如何取舍,而导致四大,五脏产生病患,这就是内在因素 所造成的病患. 还有,从因缘上来分别,有三种不同: 一,因四大,五脏增损造成的疾病,如前面所说的. 二,因鬼神骚扰所造成的疾病. 三,因业报现前所造成的疾病. 这一切疾病,在初患时马上加以治疗,很容易就能痊愈.如果 不加理会,时间一长病根坚固,身体羸弱,就难以痊愈了.48〖第二,明了治病的方法. 〗 当明了病患的原因后,就要以正确的方法加以治疗.治疗病患 的方法有很多种,摘要来说,不出止法和观法这两个范围. 一,明确的以止法治疗病患. 怎么以止法治病呢? 有一位禅师说: "但将自心安止在病处,就能够治病. "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心是一切果报之主,有如国王军队所到之处,群贼迸散. 有一位禅师说: "脐下一寸的地方叫做优陀那,也就是所谓的丹田,如果能止 心持守于此处,不令涣散,日子久了,就能起治疗作用. " 有一位禅师说: "无论是行,住,坐,卧,经常令心安止,就能够治病. " 这是为什么呢? 人就是因为四大不能协调,才会感染各种疾患.这是因为心识 浮动向上攀缘,导致四大不能协调.如果能令心识安定,四大自然 能够调适,各种疾病也自然会痊愈. 有一位禅师说: "一旦了知一切法都是空无所有,所有相皆是病相,不予执取, 心识寂然止住,一切病患皆得于痊愈. " 为什么呢? 由于内心的臆想,而鼓动四大的造作,因此产生病患.如果能 平和心识,将心念止息,一切病患都能够痊愈. 因此, 《净名经》说: "什么是病患的根本?那就是攀缘.如何断除攀缘?内心不再 有执取. " 以上所述说的,以止法治病,并没有固定的方式.要善于修习 止法,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二,明确的以观法治疗病患. 有一位禅师说: "只要善于观心所想,以六种气来防治病患,就是所谓的以观49法治病. " 什么是六种气[1]? 就是吹,呼,嘻,呵,嘘,嘶,这六种气息,皆发于唇口之中, 由观想心的驱动而发挥绵长细微的作用. 有一首偈颂这么说: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嘶圣皆知. 肝藏热来嘘字至, 三焦雍处但言嘻. "心脏有病以呵法治,肾脏有病以吹法治,脾脏有病以呼法治, 肺脏有病以嘶法治,肝脏热病以嘘法治,三焦[2]雍塞以嘻法治. " 有一位禅师说: "如果能够善于运用观想法来运作十二种气息,能够治疗各种 病患. " 十二种气息就是:上息,下息,满息,焦息,增长息,灭坏息, 暖息,冷息,冲息,持息,和息和补息. 这十二气息,都是由观想心所生起的,现在简略的说明以这十 二种气息治病的方法. 上息治疗沈重,下息治疗虚悬,满息治疗枯瘠,焦息治疗肿满, 增长息治疗羸损,灭坏息治疗增盛,暖息治疗冷,冷息治疗热,冲 息治疗壅塞不通,持息治疗战动,和息通治疗四大不和,补息资补 四大衰羸. 由此可见,善于运用这十二种气息,能够治疗众多病患. 有一位禅师说: "善于运用假想观,能够治疗各种病患.如果有人患冷病,观 想身中火气生起,就能治疗冷病. " 以假想观治病的方法,在杂阿含经中有七十二种治病秘法的记 载. 有一位禅师说: "只要善于运用止观法来检析自身,就不会有因四大不调适而 造成的病患,也不会有内心造成的病患,各种原有的病患也自然会 痊愈. " 以上所说的就是如何以观法来治病,以观法治病,在应用上有 所不同,只要能善于运用,都能起到治疗效果. 一个人对止观法有正确的认识,并善于修习止观法,则没有治50不好的病.但是,现在的人根基浅钝,于止观法大都无法获得成就. 加上止观法的流传并不普及,欲学无门,因而转习练气休粮之术, 从而产生异端见解. 金石草木之药,如果与病相应,也可以服食. 如果是鬼神导致的病患,应当以坚强的信心,勤于持诵经咒, 就能对治. 如果是业报病,须要修福及忏悔,病患自然得以痊愈. 以止法和观法治病,修行者只要精通一种,其它一种也会自然 通晓,一并获得发展. 如果于止法和观法一无所知,患病后就无法痊愈,不但对修行 造成障碍,恐怕连性命也不保,更何况自救救人. 因此,想要以止观法来治病的人,必须善于了解内心治病的方 法.而这些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如何运用是个人的心得,无法以文 字加以阐述. 还有,制心一处于坐禅中治病,海须要具备适中方法,才能够 收到更好的效益. 这十法是:信,用,勤,常住缘中,别病因法,方便,久行, 知取舍,持护,识遮障. 什么是信? 就是坚信止观法必定能够治病. 什么是用? 就是随时或经常采用. 什么是勤? 就是以精和专的精神,不停的实习,一直到获得成绩为止. 什么是住缘中? 就是以细心念念追随止观法,心中没有其它异缘. 什么是别病因起? 如上面所说. 什么是方便? 就是在出入息时运心缘想,以适宜方便的善巧法来获得成就. 什么是久行? 就是在实习的过程中尚未得益,但是能够继续坚持修习不计时 日.51什么是知取舍? 就是当知道对自己有益的就勤加练习,对自己有害的就马上舍 却或以微细的心念将它转化,调治. 什么是持护? 就是善于认识各种外缘境界所造成的触犯. 什么是识遮障? 就是在获得益处之后不对外胡乱宣说,在卫队自己造成真正的 伤害时不产生疑谤. 如果依这十法练习,以止观法治病必定有效,绝无虚言.
〖注解〗[1] 六气法:由四川峨嵋临济宗发扬光大,流传至今.七十年代由巨赞大师 率门徒结集成书.详见北京体育出版社 傅伟中编著之《峨嵋十二桩述真》 . [2] 三焦:中国医学特有名词,一般上指腹腔部位.在禅学上,三焦指的是 原气,中气和宗气的集合体.有上,中,下之分,与心表里,统摄饮食,消化, 吸收,营养,排泄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