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4-5-21 02:42 |
---|
签到天数: 36 天 [LV.5]辟谷中学I
|

楼主 |
发表于 2014-5-10 10: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车的人,总是喜欢拿车当作自己的心;热爱孩子的人,总是喜欢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心;得病的人,总是喜欢将疾病当作自己的心;总之,人生的一切,都是我们心灵的显示器。当人们想孩子时,心就跑到孩子身上去了;当人们想钱时,心就跑到钱上去了。人心总是躁乱不安的,就象猴子一样心猿意马,《西游记》的孙悟空,就是我们凡心的典型表达。因此,人生要努力学会让自心时刻能安住在当下,当下心安人生自在。
曾有个老人,生活非常贫穷。我教他参:一、“我不该受不了好。”受不了好,就是跟自然力在较劲,如果给钱不要,自然力就会不再给你了,不给你又生气、又埋怨:“我怎么这么穷、这么苦?”二、多多参自己曾说的过头话。“有钱人,没一个好东西。”那你就别去当不好东西了,争取去变成“好”东西吧,好东西通常没钱。三、是否曾经多次说过,“有那么多钱有啥用呀?够吃够喝就得了。”人若是真像古圣先贤们,心口如一的淡泊也罢,自然力自会保佑这种人的。可是,老百姓常会心口不一,这样自然力就会让你只够吃够喝得了,等到有事时没钱用。四、“我不该看不上有钱人。”看不上有钱人,那会是个穷人。难道修心、修佛、修道的人,就必须贫困、受穷吗?就必须倒霉招灾吗?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的高僧大德们,他们淡定地安守清贫,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为了自身的清心寡欲,因为安贫才能乐道。他们真的并不需要什么额外的物质享受,随时随地都会将已有的钱财布施出去,惠及有缘的人们。请记住,一个修行人,病不能祛除,金钱修不来,这只能说明自己的心里,还有许多的业力、还有不少的魔障。 人生并不该太节省,太节省了,自然力就会以你现有的标准为准则,既然你的标准已经达到了,以后就不会再给你了。要知道,中国古来的大德们,从来是以节俭生活为乐的,不像我们凡人是以此为苦的。另外,人别爱贪小便宜,这一点,每个人都要认真去参。人生千万不要得到点东西,就高兴极了,比如,涨工资了,可高兴了,这些都是贪小便宜的表现。
有人问:“有人借我钱不还,这是什么因果,怎么平衡?”“你心里要是总这么栓着,越是栓着,越不还;越放下,越容易还。”“是不是就不要了?”“不是,要还是要。应该平静去要,无所谓结果,把自心放下来,把结果看淡。要来了,也别高兴,要不来,也不烦恼,总之,练的是心。”如果你以前经常说些美妙的谎言,比如,答应孩子、答应别人没有办到的话,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忏悔。“我没说过什么谎。”“那你肯定曾经憎恨说谎骗你的人,恨什么招什么。恨骗子招骗子,恨小偷招小偷,越恨越招,越烦越来。”请参!“我不应该烦、恨人家说谎。”“我不应该烦、恨骗子”。另外,还要勤参自己挣钱的欲望。人的挣钱欲望大了,总是容易挣不到钱,甚至别人借钱不还,或者老是赔钱。
福报与功德不一样。人生福报能够消耗,只有一时之用;人的功德消耗不了,会有一世之用。人生福报看得见,会让人感觉舒服,它间接为人的心灵服务;人的功德看不见,可以直接为心灵服务。人生福报消耗人的功德,所以,古圣先贤们,只求功德,不求福报。人生福报大的人,若不小心谨慎,往往比较容易造业。实际上,人的功德,往往会以福报的化身,显相于世间,告诉你修得不错。一个人倘若连福报都修不来,还谈什么功德?
从今往后,无论面对多大的善人、恶人,大家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为平常心是道。平等、正觉,方能真正的慈悲喜舍。生活中许多人,一旦见到了达官贵人、大师活佛来了,就会赶紧恭敬礼拜,甚至磕头不止。但是,对待凡夫大众,他们根本生不起任何的恭敬之心,分别心异常的浓烈,这是很有问题的。
现代自杀的人很多,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家都认为,人死如灯灭,一死就百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弄不好自杀会下地狱的?杀谁都叫做杀人。请记住,人的阿赖耶识里,并没有什么人我之分别。有些人,为了公心而死,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救人,为了他人之利,这种死叫做死得其所,人死之后,自会有好的地方可去,好的地方等他。否则的话,就会没得其所了。有的人,为了躲灾而死;有的人,带着嗔恨心去死;有的人,为了躲避病苦去死;这样的死亡,大多都会到下到苦三途。只有到了地狱等苦途,才会知道,原来人间所受的苦,与此相比,简直就是天堂了。人生在世,我们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万物。
舍是广义的。有的人,关键时刻敢于舍情;有的人,能够珍爱自己的丑妻,这叫舍好色之心;有的人,对万事万物都能抱以微笑;这些都是舍。新加坡,有一位110岁老太太,名叫许哲。她一生帮助了许多比她年轻的瘫痪老人。许多宗教门派,都想拉她信主、信道、信佛什么的,她说,“我什么都不信,我就信心。”别人问她怎么生活的?她说,“我每天看到树叶在跳舞,看到鸟儿在歌唱。”别人问她有没有兄弟姐妹?她说,“到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有人问:“你照顾他们,谁照顾你?”她说,“我不用照顾,上天会照顾我。”你们看看,这是多么高尚一种大情怀,多么令人惊讶,多么让人钦佩。请问,有了这么大的情怀,还用信什么吗?什么不用信了,上天一定会照顾她,会站在她这一边的。现在的人,有时连对人家笑一下,都是那么的吝啬。人世间,真正能大力施舍的人,一定会感天动地,惊天地、泣鬼神的。舍之难舍,方为真舍,方能得人之难得。
有些女孩问,怎么才能变得漂亮起来?我说:“天天常微笑,见人就笑最好。凡是同人相处,总说人家好话。三年之后,必见大效。”现在的人,要么整天愁眉苦脸,一说话就委屈、就要哭,这不就是一个委屈之命吗?要么就是一幅阶级斗争的面孔,看见别人,就象阶级敌人一样,那样你的世界,就会是个充满敌人的世界。“相由心生。” 人生要对自己的脸负责,要对得起自己这张脸。如果人已经长成了一张悲苦之脸,难道还能有什么好命吗?如果我们天天用微笑,来回报这个世界;随时随地懂得感恩,待人以真诚,那么,就会比给人钱财这样的布施还显得广大。人是可以用微笑,来赠予整个宇宙人生的。当我们面对每个人、每一种生物,当我们面对灾难、挫折、疾病时,倘若始终能够保持微笑,笑遍世界,不就是在人生大布施吗?这不就是人生大境界吗?
有的人,到寺庙里舍完钱,偶尔看见个别和尚在喝酒吃肉,嗔恨心马上就出来了。大家要知道,国内有的旅游点披着袈裟的人,只是工作人员,并非是真正的出家人。你管人家干嘛,就算和尚杀人与你又有何干?请不要这么的较劲了,这样的愤世嫉俗,如果不改的话,人生肯定会招灾惹祸的。世上的一切,都会有自然力在安排着。凡是作恶作假者,都会受到应有惩罚的,我们就别去瞎操心了。人生只要对一切报之以微笑,苦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之真功夫,就很了不起了。在这里,我们并非是要人们冷漠、麻木不仁,而是在教导人生要学会宽容一切、理解一切。
在关键时刻,为了真善美,为了慈悲济世,人应该不惜牺牲自己,救他人于水火之中。在人生中,我们要象佛陀那样,始终微笑着面对整个宇宙人生,微笑着面对每个考验自己的魔境。其实,所谓魔,实质是指各种人生困境和磨难,魔乃磨也,千万不要将魔人格化、形象化理解。告诉大家,所谓的魔,这是我们人生大老师。你们总是千万百计躲它们干吗?现在许多人,总是想顺境成功,顺境成就,这是一种典型的颠倒梦想。大家千万记住,人生不魔(磨),人不成佛。如果我们真的不在乎一切,时常微笑去面对人生顺逆,不管多少的“魔”,相信都会自动的消退。如果人们能够在人生挫折和灾难面前,始终保持着微笑心态,满怀欢喜去迎接一切,这就是一种人生大舍了。如果只有好事才会微笑,那叫做私心;如果有了点好事,就会猛笑,那是缺心眼儿。人生好事不必乐,坏事要常笑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时刻锻炼自己的心志与心态。一个真正修心的人,就是要学会反常人之道而行之,这样才能走上人生中庸之道。
请谨记,微笑是大舍,不惧也是大舍。如果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他人的喜悦,请大家努力学会时刻微笑着,千万不要整天愁眉苦脸的,好象全世界都欠你债似的。曾经有一位学佛修道的老人,鹤发童颜,总是一脸的微笑。你仔细看,能看到整个一股光团在他的头上,估计起码有八、九十岁了。老人的身板硬朗,始终微笑着,连脸严肃起来,也总是带着丝丝的笑痕。这不就是佛菩萨在显相吗?我一看,哎呀,深深地为之震撼了,老人的福报,真是不可限量的。
请大家好好检讨,反省自己哪些方面最难舍,试着把它们给舍一舍。人施舍之时,一定要有随缘之心。有些人,给寺庙里捐款积极得很,使劲地舍,但是,要他们给别人拿点钱,就费劲了。他说:“我供养活佛、和尚,他们能度我,我供养你,你能度我什么?”这种人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你还有活佛、和尚与常人的分别,这怎么能行?活佛、和尚们真能度你什么吗?有些人,给寺庙里捐的钱,都能办几个养老院了,现在没人照顾的老人多少啊?这里希望大家,能随缘把自己的舍心,给充分磨练出来,以便可以造福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们不敢说,人的施舍,一定会给人生带来多少钱财回报,但是,我们相信,在财运上,一定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障碍。
有一个人,他的毛病不在贪心上。他这辈子,最怕占人家的便宜。他说:“有一天,我到单位食堂买烧饼,我要五个,结果卖东西的人,瞪着眼睛多给我袋里放了一个,我也不认识他,这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是自然力在考验他是否心动了,因为前一天他才刚说:“这回我的心平静了。”结果,转天就让他心不平静。“人家硬是多给了我一个烧饼。”我说:“你再回家看看,也许就变成七个了。”他回去一看:“哎呀!真的变成七个了,我等于贪俩便宜啊。”我说:“这个无心,只能代表你今后多了份收获,已给你显相出来了,何必如此在意呢?又不是你主动盼来的?如果人家多找你钱,就一定要给退回去,你没有分别心就得了。这一生你怕贪,就用贪来拓宽你的心灵,看看你的心,到底是否还会象你吹牛所吹的那样。从今往后,你要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你不用再练这个了。你以前是不愿求人,最怕被人拒绝,现在练一练求人,看看让人拒绝时,你是否可以做到如如不动。这一生,就是要以练心为终极目的、最终的目标。”
在《药师经的济世观》一书中,南怀瑾老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布施,不一定就是给予金钱。一个当公务员的,多花一分钟,多说两句好话,将来福及子孙万代,蛮好的嘛。人家来办公事,你多花点时间,告诉他带上身份证、带图章、带什么的,免得人家三番两次来回的跑。要不然,就是承办人今天请假,明天不上班,害得人家徒劳往返,这不就是在造业吗?什么是布施?处处给人家方便,就是布施。嘴巴上、手边上,顺便帮人家一点小忙,就是布施,也是在供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