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76|回复: 1

证果的关键(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2-3 19:18
  • 签到天数: 102 天

    [LV.6]辟谷中学II

    发表于 2014-10-4 13: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宋以来,大乘佛法盛行,本是好事,可惜说理者多,证果者少。
    很多修行人误以为只要有一天,突然大彻大悟,什么都到了,功夫也不用做,道德修养也不要紧。满口都是大乘佛法,看不起小乘佛法。当知大乘佛法是以小乘为基础的,如果小乘佛法是毫无用处的,世尊也不会去说。
    说理者多,证果者少。看不起小乘,但对大乘佛法又不肯下功夫,高不成,低不就。这是学佛修行的二大误区。
    我们学佛修行,先不急于现证十地菩萨果位,及大彻大悟,先证个阿罗汉果再说吧!
    究竟如何才能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请看下文:
    阿罗汉有三层意思:
    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即五阴中的受阴与想阴的烦恼,也就是见惑烦恼与思惑烦恼,断得干干净净,得到我空真智,证入阿罗汉果,了脱分段生死。阿罗汉人子缚烦恼虽断,还有果缚这个色身,他知道五阴之中是无我相可得,可是对五阴之法还未知当体即空,认为实有五阴之法,所以说但知我空,不知法空。因此阿罗汉又叫做愚法声闻,得证有余依涅盘,还要努力前进,加行用功,来灰身泯智,到涉俗利生,从空出假,才能称为大阿罗汉,得证无余依涅盘。这就是杀贼的道理。
    第二无生: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跳出了三界生死轮回苦恼,要经过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个阶段。
    须陀洹初果圣人,还要到天上,人间各七返受生。断除八十八使见惑之外,又断了九品思惑的前六品。斯陀含二果圣人,一生天上,一来人间,进断欲界的后三品思惑。阿那含三果圣人,虽不来欲界受生,但依然住在色界天中进断七十二品思惑,所以说只有阿罗汉果,才是真正无生。这就是无生的道理。
    第三应供:就是应当受到天上、人间的供养,因为阿罗汉,既然证得了道果,堪受人天的敬仰,供养礼拜,为众生作大福田。寺庙里如果有信众打千僧斋时,就会有一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化身来应斋主的供养,令布施的施主得大福田。佛教里有这样四句祝愿的偈文:‘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
    (这段关于阿罗汉有三层意思的文章是我从百度里转载的,作者是谁也不知道,故同修应该注意:网上发表文章不应不留名,我每篇文章必署名,并是真实姓名,是表示我对文章负责。)
    大家都知道要证果的关键是断惑证真。
    断什么惑?断掉贪、嗔、痴、疑、慢等思惑,杀掉色声香味触法六烦恼贼。故阿罗汉名贼,即杀尽一切烦恼之意。
    而凡夫的一切烦恼千丝万缕,又何止以上所列?古人云:
    擒贼先擒王。
    世间千万亿种烦恼,无非是来自我执。我执灭除,现证阿罗汉果位。是故,若证圣果,当灭我执。我执得灭,世间千万亿种烦恼,亦随之灭尽,如树倒猢狲散。
    何谓我执?我执乃意识之根,故又名意根。
    如人出生为人,父母取名为某某。随年岁知见渐长,我执之自私自利之心则愈深。婴儿是没有意识与我执的,因我之知见,我之私心未形成故。如我是某某人,某某国人,某某村人,某某派弟子,此皆是我执表现。
    又如我的钱财,我的房子,我的父母,我的老婆,我的儿子,诸如此类,皆我执之表现。若无我执,则我之钱财为众生钱财,故能无相布施。天下父母,皆为我父母,故能孝敬天下父母。天下长我之女人,皆为姐姐或母亲,天下小我之女人皆为妹妹或女儿,故能无欲。
    又如我喜欢看的、听的、闻的、吃的、等色声香味触法诸贼,亦因我执而有分别。如无我执,好不好看没有分别,好不好听没有分别,好不好吃没有分别,因为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故修行人境界高低,是否证果,但看其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即知一二。
    什么叫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为人处世行为,内心行为。太虚大师有首偈说得很好,境界很高,我很佩服。他是这样说的: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这首偈是我很久以前看过的,事隔多年,我不须要查书,便能完整地想起来,是因为这首偈,我太佩服了。
    人成即佛成!很多人以为自己学了佛,念过几本经书,便以为自己了不起。于是乎,贡高我慢,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是世尊,不是你!你连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云何超凡入圣,成佛作祖?
    又如有人看不起儒家道家,甚至毁谤,恶言攻击,此等行为不可取。
    佛法是名佛法,实非佛法,因真正的佛法不可言诠,所谓佛法,是名佛法而已,故不可执著,故《金刚经》云: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又云: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如儒家道家,亦教人无我,修心养性,教人去恶向善,故不宜毁谤。
    他们虽然不是佛,但他们亦是圣贤,只不过是见道悟道的承度不同,去除烦恼的方法不同而已。先不说别的,你要是能做到孔子,老子等世间圣人的为人处世修养,大公无私,若利天下的志向,那我恭喜你!我向你顶礼赞叹!
    不管你学佛还是学道,不管你是修净土还是参禅,先在为人处世上做到无我,再谈做功夫。如有很多世间圣贤,他们虽不是佛教徙,但他完全是一个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的圣贤人,此等人虽不名阿罗汉,但他的修养已经与阿罗汉无异,此等世间圣贤,决不会堕三恶道,并渐进善根,渐成佛道。故《楞严经》云:
    纯想即飞,
    纯情即堕。
    如儒家道家的为人处世法则,道德修养,你做到了吗?请看以下儒者道家的名言: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论语》三个在一起,必定有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的。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5: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6: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之人不会孤独,定有人与他为伴。
    7: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10: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儒家注重于行为无我,个人道德修养,虽未见性,亦不可轻视,不管学佛学儒学道,乃至学耶稣基督,皆先学做人,人都做不好,又云何超凡入圣、成佛做祖乎?
    (道家的名言)
    1:大智若愚--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炫耀自己,外表好似愚笨。
    2:廉而不刿--既廉洁又不伤害他人。3:建德若偷--建立德行,好象是偷着干的。
    4:大白若辱--真正清白的,好象受辱似的。
    5:明道若昧--因为谦虚的缘故,明明白白的道,好象不明白。
    6:削繁就简--削去烦琐的而就简单的,以获取最佳的办事效果。
    7:无执无失--如果你不执着,一定不会失误。
    8:无为无敌--如果你没有不好的行为,当然是不会败落的。
    9:宁静致远--静下心来,能想到很远的事。
    10:知荣守辱--知道荣耀必定到来,必须忍受一段耻辱的时刻。
    11:自胜者强--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强者;能克服自己的弱点才是刚强。
    12:信言不美--有用的话不中听,真诚的言语不华美。
    13:美言不信--好听的话不中用,华美的言词不真诚。
    14:善者不辩--高人往往不与别人争辩。
    15:辩者不善--时常要去跟人争辩,那你太差劲了
    道家不单注重人无我,还注重心无我。老子其实是已经心明见性的了,只是他出生于佛法未传入中国的年代,与佛法无缘,否则他可成为象六祖一样大彻大悟的菩萨。
    他在无佛法的年代,能自修自悟到这个承度,已经是在阿罗汉以上的境界。
    经中常云:世上有辟支佛,独觉佛,能在无佛法僧三宝的年代自修自悟,这绝对不是世尊随便说说的。据说老子有神通,能知过去未来,并能六根互用,很不简单。故我劝各位不可随便毁谤儒家道家,你如果要毁谤,那我劝你等你的人格修为,道德修为,超越了孔子老子再说吧!
    《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何谓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是说:一切圣贤,都是悟道的,只是悟道的承度不同,所修的法门不同,去除烦恼的承度不同而有差别。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世间圣人,都是修无我的,只是见道承度不同,无我的承度不同,所修的法门不同而已。
    三藏十二部大经,基本都是教人不执著,去妄念,远离癫倒梦想,人无我,法无我,心明见性为主。
    为何世尊总讲见地,很少讲修证打坐等事象?因为一个的见地到了,修证就算不到也快了。
    喻如一个人打坐时能一定几天几个月,出定却无恶不作,时时处处执著于我,自私自利,试问此等人可成道吗?!
    故一切圣贤教化众生都是以教化众生去恶行善,去除烦恼,杀尽我执,心明见性为主。
    若不注重个人行径修为,光做功夫,则行容易堕入魔道。
    我本文名为《证果的关键》,却从不谈做功夫,可能令不少人失望。
    我告诉你,如果你做能到人无我,法无我,时时处处利益众生而不求自利,却不能证阿罗果,无有是处。
    是否能证果的关键在于无我。
    无我二字,是无上咒,度一切苦厄的大神咒!我人一切贪念、嗔念、痴念、疑念、慢念、邪念生起时,皆可念“无我”二字,此二字能灭一切诸烦恼。
    如何才能证果?
    证果的关键在哪里?
    相信各位大德已经明了,祝各位大德一切时一切处吉祥!
    我所言论,不作圣解。若有错误,欢迎斧正。
    永乐居士莫棂鹰谨写,
    2010年1月14日,于浙江上虞。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2-3 19:18
  • 签到天数: 102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15: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