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75|回复: 1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3 18:42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辟谷小学II

    发表于 2015-5-10 21: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为标志,此时的医学家们不但已构筑起以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框架,而且已卓有成效地运用刺法、灸法等技术防病治病,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更新理论,初步形成了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
    针灸学
    针灸学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各种学术思想的进步,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促进了针灸学从实践经验向理论高度的深化。针刺工具由砭石、骨针、竹针发展到了金属针,从而扩大了针灸疗法的适应范围。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缓、医和均擅长针灸。先秦名医扁鹊(秦越人)在给虢太子治尸厥时,让其弟子子阳取外三阳五会而使太子复苏,又令弟子子豹药熨两胁下,而太子坐起……。证明在先秦时期针砭、火灸、药熨等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关于经脉的著作,它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的循行、病候和灸法治疗。根据其足臂、阴阳的命名特点,称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映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内经》的问世,是先秦至西汉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书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东汉至隋唐仍有修订和补充。《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它在汇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精神、气血、津液等为基本理论,以针灸为主要医疗技术,用无神论观点、整体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人体与自然界相应的观点,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要领和防病治病原则,奠定了针灸学基础理论,其中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称“针经”。
    《内经》对经络学说尤有精辟的论述,不但对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络属脏腑及其所主病证均有明确记载,而且对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走向、分布、功能以及和经络系统相关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等亦有记叙。《内经》对腧穴理论也有较多的论述,载有160个左右常用穴位的名称,对特定穴理论阐述较详,特别是对五输穴理论阐述较全面。还有原穴、下合穴、十五络穴、五脏背俞等也都有载述。《内经》对刺法论述较为详尽,补泻手法上提出了迎随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在治疗方面,论述了治疗原则如“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取穴配穴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方法,如俞募配穴法、远道取穴法等。《内经》记载了一百多种病症,其中绝大多数疾病都应用针灸治疗。
    《难经》是一部可与《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相传系秦越人(扁鹊)所作。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针灸学理论体系。其中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更补充了《内经》之不足。同时,还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解释。发明六经辨证的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不仅于方药方面给人留下许多光辉的典范,而且在针灸学术上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贡献。在他的著作中直接与针灸有关的条文达69条,主张针药结合,辨证施治。已佚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即《黄帝明堂经》)应该是这一时期有关腧穴的专著。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华佗夹脊穴”,著有《枕中灸刺经》(佚)。三国时期的曹翕擅长灸法,著《曹氏灸经》,可惜失传。
  • TA的每日心情

    2017-2-25 21:31
  • 签到天数: 1331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发表于 2015-5-10 21: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t

    t

    依法灌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