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40|回复: 0

魏晋隋唐时期针灸学发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3 18:42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辟谷小学II

    发表于 2015-5-10 2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晋南北朝,历隋唐至五代,前后七百余年。针灸学理论与技术随着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有新的提高,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推动了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针灸穴位图
    针灸穴位图
    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在魏甘露间(公元256~260年),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去其重复,择其精要,编撰成《针灸甲乙经》。全书分为12卷128篇,共收349个腧穴,按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脉诊、刺灸法和临床各科病证针灸治疗为次序加以编纂,成为一部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专书,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晋代名医葛洪撰《肘后备急方》,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从而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妻鲍姑,亦擅长用灸。晋末到南北朝的徐熙一族,累世精于医术,徐秋夫、徐文伯和徐叔响等都是针灸史上的有名人物。
    隋至初唐时期的名医甄权和孙思邈,都精通中医各科,甄权著有《针方》、《针经钞》和《明堂人形图》等(均佚)。孙思邈撰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书,首载阿是穴法和指寸法,广泛地收入了前代各家的针灸临床经验,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其中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三人孔穴共六百五十穴”,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佚)。此外,唐代杨上善在《黄帝明堂经》的基础上,撰《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次序,论列穴位。王焘编《外台秘要》,大量采录了诸家的灸法。这个时期还有了针对专病的著作,如唐·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专门介绍灸治痨病方法;刊于公元862年以前的《新集备急灸经》,是我国最早雕版印刷的医书,专论急证用灸。唐太医署掌管医药教育,分设四个医学专业和一个药学专业,针灸是医学专业之一,设“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为针灸学的学校教育开创了先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