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6-3 18:42 |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辟谷小学II
|
(一)常用腧穴
1.商阳(shāngyáng,LI1)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桡侧,距指甲角旁0.1寸。(图3-7)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技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备注】配少商、人中治热病,昏迷;配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
2.三间(Sānjiān,LI3) 输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图3-7)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肠腑病证。
【技法】直刺0.3-0.5寸。
【解剖】有第1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始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备注】配前谷、睛明治目急痛;配阳溪治喉痹咽如梗;配天枢、足三里治腹满、肠鸣、洞泄。
3.合谷(Hégǔ,LI4)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图3-7)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技法】直刺0.5一l寸。
【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备注】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神应经》:孕妇不宜针。
4.阳溪(Yángxī,LI5)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图3-7)
【主治】①手腕痛;②头痛,目赤肿痛,耳聋,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技法】直刺0.5—0.8寸。
【解剖】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备注】配合谷治头痛;配阳池、阳谷治腕关节炎;配二间、阳谷治牙痛、喉痹、目赤肿痛。
5.偏历(Piānlì,LI6) 络穴
【定位】屈肘,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图3-8)
【主治】①耳鸣、鼻衄、喉痛;②手臂酸痛;③腹部胀满;④水肿。
【技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解剖】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备注】配太渊治咽喉痛;配曲池治手臂疼痛;配手三里、内关治前臂神经痛。
6.手三里(Shǒusānlǐ,LI10)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图3-8)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技法】直刺l—1.5寸。
【解剖】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备注】配曲池治上肢不遂;配足三里治腹痛、腹胀、腹泻;配中渚、曲池治咽喉肿痛。
7.曲池(Qūchí,LI11) 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图3-9)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⑦瘾疹、湿疹、瘰疬。
【技法】直刺0.8一1.2寸。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备注】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据实验研究报道,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