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8-27 08:51 |
---|
签到天数: 85 天 [LV.6]辟谷中学II
|
为什么点佛前灯?因为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象征,在佛前点灯,可借着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成就智慧波罗蜜,获无上功德。摘自网络。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而失去儿子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最后,青年被免于死刑,改判十二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表示他极为深切的忏悔和感激。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思考。自古以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青年刺死了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母亲理当要求他为其子抵命,这在法律,在人情上,都无可厚非。但这位母亲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反倒深切同情起那位即将失去儿子的「仇人」的母亲,同命相怜使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宽恕了那个青年,并代他向法官求情。这位母亲的伟大在于她那颗伟大的心灵!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俗语:「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无量寿经》说:「为世之灯明,乃人间最胜之福田。」《菩萨藏经》也说:「百千灯明,忏除悔罪。」这位伟大的母亲,灭掉了她的心头怒火,也令一个误入歧途的生命,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她的行为虽悖常情,但却具无上慈悲,她的良善和宽容,令人无比的感动。
然而,生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于是自然会生气。这心头火就是佛教讲的瞋心。这种愤怒、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佛家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宋代的张九成造访喜禅师时,喜禅师问∶「你来这里为何故?」张九成答∶「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喜禅师听了,就知他尚未悟道,故意试探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说自己老婆和别人睡觉,心中无明火起,气愤地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喜禅师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张九成听了,惭愧不已,更加诚笃地皈依佛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