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4-24 19:47 |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6 17:1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天下第一等事?对于我一个北方农民来讲现在的头等大事就是杀猪了,哈哈哈,辟谷的同修可别着急,下周杀猪上照片,嘿嘿
* _0 J' F8 M2 a) q9 O# O: e# P3 N9 m1 v# I& e, b; r+ {
' h1 g, {0 N$ u6 I/ b4 `. c7 D何为天下第一等事?8 ^# j& ~. `+ N' K3 j" y3 D o: A
) ~* Y# {( u' c0 J$ J
生于书香世家,不等于能成为文化人,人的过什么样生活,一切取决于他的选择。一个晃头晃脑不知所以背诵的孩童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见问了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只见这四尺孩童反驳:“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这一句话,就是他以后要走的路。* f$ y' J O( U R! A+ @ E0 b1 L
/ y! N& ~) }7 C$ q1 {8 r% B! o
这位不可得多得的人才,是明朝圣贤——王阳明。在中华千百年历史长河,被称于圣贤又没于尘埃中的人不在少数。有人说: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之一相,张居正是也;那明若一贤,王阳明是也。
" q$ U3 _, N, I1 U1 t
9 i9 u9 E- }2 ]0 Z, N
" k# ~# R! ~# t+ o2 |' I) ^3 b6 \$ P年少不凡走仕途! v2 y3 V1 |; u+ P+ A }
, G) ?4 u6 \+ W4 R/ ~年少的王阳明难得有如此悟性,加之于书香世家,终日看书,勤倦忘餐。每当别家孩童邀请出门玩耍,他都一一拒绝。沉寂书海,使他成为了同龄人中的异类,但每个圣人在发光前,都需要走一段又一段的孤独的路。" N+ a+ w+ _: e4 |) E* y9 M% B) ^
5 C8 w$ g7 ^: @" d作为书香世家,王父为王阳明安排担任地方中级官员。王父的要求三“不”——不近朝廷,不做重臣,不冒危险。这个气盛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怎么会妥协,坚持做一名圣贤,说起来,如果王阳明的人生之路按父亲的安排走,那么史书上并不会留下他的名字。, u6 p7 p( V9 T
6 F! x7 U$ G4 ~1 @" _
) Y. v, V" i" @- f1 H( R
龙场悟道,圣人诞生6 ?% o' _+ ]. k+ q( I) F
, C4 @, l# I1 U% R0 }王阳明的觉悟绝非偶然,他钻深山,走山路。放弃固有思维,重返梦寐境地,重建思想。
8 ]8 x; r) K% y5 {- ~, e& b+ Z* t2 b
有一夜,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孟子下阶迎之,王阳明鞠躬请教,孟子为了告诉他良知,千言万语。王阳明梦中惊叫连连,连同旁边的同僚一同被惊醒。0 Q* p7 }4 E V- q, X
$ u3 R+ t' _0 r5 K0 E$ ~" ?
同僚问:先生,为何惊呼?
; _4 Y( v$ X( b7 i( ~7 Q王阳明大喊道:“我知道了!我终于明白了!”" L' ]5 f, o' ]6 W
同僚问:你明白了什么?
/ z6 [: m4 F: ]2 ` G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啊!”7 ?4 d4 `; {: Z
! y7 F D6 P, S在后继的日子里,他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以身致教,这就是中国史上大名鼎鼎的龙场悟道。3 H9 F7 y! v% |( m$ ~
5 a* D1 `1 j% ?" T" q他所提出的心学的根本是“知行合一”,没有人可以从他人撰写的书中,完全复制他人的智慧,能复制的只有形,没有血肉。王阳明年少终日看书,勤倦忘餐,决定了思想与他人的差异,他获得的思想,是自身的智慧,这是他人无法复制的,这也是知行合一的理念——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3 U2 x$ r- \. n! W) q$ c: p5 o
' O( o4 N9 r' j5 H q9 ~8 _/ h& s5 T7 E2 u2 E* P9 t9 `
建功立业笑谈间
, o0 n% E8 e, U5 C8 g9 s. t+ y8 J [6 q. p3 |( d- A2 F4 G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三者里若实现了一个,则为不朽。历史上所谓达到这种境界的“不朽者”多名不副实。而王阳明则三者齐备,用德、功、言实现了自己对思想的达成度。
0 L% [, Y9 z% x
2 R4 j* ^+ E/ r# S历史中,王阳明被称作觉悟者。而恰恰人的思想与智慧,无法复制,也无法传承。现实中有许多人,都能够对王阳明的思想与智慧居高临下的点评一番,但在智者眼里,这些所谓的点评,无非是无知者的言论。
) J# C5 `: o8 R7 L* ~0 o
& l2 ~( r$ x$ q' E& R1 ~2 B$ N王阳明对于这些评论,有不知我者,谓我所求的风度,只是说了一句:“致良知。”他说的良知并非智慧,良知也并非思想。思想与智慧,是思想中有良知,不断努力,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 p2 G" B; E4 }% u3 G: |4 n8 _9 j l U6 L" G( O |* }% @/ c
他写了这样一首诗,说明眼人才会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而他悟道后,获得了智慧的大成,也获得了思想上的自由。
3 ~' t Q# U2 R9 g( {' [+ c7 ]5 D8 l4 F. }: Q
江日熙熙春睡醒,江云飞尽楚山青。# [9 n; ]) s5 |* j2 z5 K7 t% L
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 Q: i$ Q% Y) G8 z3 ?/ n% Q+ h! G4 c
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4 C! R1 z5 x4 L3 P5 A5 g9 }5 p1 N
未须更觅羲唐事,一曲沧浪击壤听。' T1 p+ @5 n: L, s v2 C+ s5 J
4 ?4 ~+ M9 a# D# K6 a1 [9 d2 b
% k2 \8 `( S0 v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