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0-11-8 16:54 |
---|
签到天数: 129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本帖最后由 鲁明义 于 2015-12-2 15:42 编辑
孝道家风让家族兴盛 老人寿子孙贤
喝风论坛:给谷友分享一下以孝治家的典故故事吧?
豪门多几代便衰 但以孝传家的家族却子孙延绵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家规》中,就把“父慈子孝”列为家风第一规制。曾国藩三致祥,首先便是孝致祥。我国历史上以官位和财富著称的豪门大户大多历经几代便告衰落,但以孝义传家的家族却可以子孙延绵。比如被称为“江南第一家”的江南郑家,从宋朝延续到了清朝而不衰落,正是因为用孝义做家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比如当代中国二十四孝中的全国道德模范马连花,她家全家有7个民族的子孙,都跟着婆婆马连花接力“孝”。维吾尔族儿媳古丽深受婆婆感染,有什么活都抢着干。古丽说,婆婆当了一辈子的好儿媳,晚辈们也应该让她在晚年当一个幸福的婆婆。这正是良好家风代代传。他们都是因为孝道家风,而老人寿、子孙贤。
“孝王”家族以孝传家 家族现95位高官
那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古代二十四孝中发生在我们临沂的一个“卧冰求鲤”典故吧,说的是汉魏时期大孝子王祥孝敬继母的故事。王祥少时丧母,继母朱氏不慈,为了让亲生儿子继承家业,她千方百计虐待王祥,直至饭里下毒,欲置王祥于死地。但王祥却以德报怨,想方设法孝顺继母,为了满足继母吃上鲜鲤鱼的愿望,冰天雪地在河里凿冰捕鱼,下决心即便用身体暖化坚冰,也要把鱼捉到。后来,他以实际行动感动继母,也因孝而誉满四方,被朝廷选拔为官,直至太尉三公。他的同父异母弟弟王览也因他的影响被称为友爱兄长的典范而做了高官。
图为“卧冰求鲤”的典故。资料图片
当王祥去世前,他立下遗训:“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从此,王祥王览的家族便以王祥遗训为家训家风,世世代代传承。他们的家族,后来即称为“孝王”。由于他们家族世代以“孝”、“悌”、“德”、“信”、“让”为家风,带来了家族兴盛,名人辈出,历史上曾出现了95位宰相或同级高官,书圣王羲之就是王祥
的第四世从孙,王览的四世嫡孙。据史料记载,这个家族的人均寿命,明显高于当时的平均寿命。
社会对不孝行为应理直气壮惩戒
喝风论坛:“孝道家风”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不少忤逆不孝事件。近期媒体上就有报道,泸州一个89岁老人朱德珍凌晨被儿子赶出了家门,她养育了5个儿子1个女儿,可儿孙满堂的幸福,她却没能享受到。这种不孝子是不是也应该有所惩戒?但是当前的家风、民风还缺乏具体的惩戒举措。
除教育,应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惩戒
由于近几十年来我们传统美德的教育与弘扬有所缺失,社会上确实仍然存在一部分人不顾父母之养的不孝恶行。对此种行为,除了教育外,应该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给予惩戒。在传统中国,孝道之所以能够普遍遵行,不仅依赖于教育与自觉,而且还有举孝廉的奖励措施,也离不开“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的法律惩戒。因此,社会对不孝行为应该理直气壮的给予惩戒。具体的惩戒措施,立法可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可通过家族、社区、行政等措施加以惩戒。
需在全社会形成抨击不孝行为的风气
此等不孝之子,理所当然应受到惩戒!《论语》上说:“五刑之属,而罪莫大于不孝。”在我国古代,不孝是一种十恶不赦的大罪,而民间族规、家法中大都有关于惩戒不孝行为的规定,应该说,这对减少不孝行为的发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解放后,国家制定的《婚姻法》特别是这几年出台的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引导人们孝敬父母,关怀老人,惩戒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孝之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仅靠国家法律法规还不够,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抨击、谴责不孝行为的浓厚氛围和风气。
对“孝星”给予褒奖 正面引导也是对反面谴责
可喜的是,有些家庭、社区、村庄、社团、企业甚至机关已经制订或正在制订类似的规约,如有的市县规定,公务员不孝敬父母的不提拔不重用;企业发现不孝敬父母的立即除名,卷铺盖走人;社区、村庄不孝敬父母的停发集体福利待遇,民间社团组织拒收不孝敬之子加入等等。同时许多地方开展“孝星”评比,对“孝星”给予褒奖。这种正面引导其实也是对反面的惩戒谴责。
村风影响家风 将孝纳入规约应大力推广
喝风论坛:孝道家风除了家庭的实践,同样需要社会的大力弘扬。在农村,“以孝治村”,把孝道写进村规民约成为一些地方积极推广的理念。
村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家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在村风建设中,主动将孝纳入乡规民约中,这也是中国社会教化的成功经验,当代社会的上述典型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探索,值得肯定推广。
青州侯王村等地的做法不仅可以,而且应加大在更广大农村推广,不仅应在农村推广而且城镇、社区、企业甚至小学、中学也可以推广。
家风培育也是社会的事 让不孝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培育既是家庭成员首先是家长应该认真抓好的事,但同时也是社会的事。我们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特别是农村、城镇、社区的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应把培育家风要争取思想的、行政的手段,像抓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那样,把倡导孝行的事抓细抓好。要通过正面的倡导,村规民约的制订,甚至要联系每家每户的实际,制定符合本家具体情况的家风家规,让“孝”成为家风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孝行、孝子(女)的大力表彰奖励,通过对不孝人、事的抨击,惩戒,使孝道之风大兴大盛,使不孝之人、事成为人人唾弃直至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矫‘枉’必须过正 ”在时下这种情况还是必须的。
对未成年人重提孝道家风 从文化经典浸润开始
喝风论坛: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在当今社会,如何通过培育家风来弘扬孝道?
孔夫子曾经说过:“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五十不仅是一种自然年龄,更是人生境界。愚虽年已届五十,却离知命境界甚远矣!图为资料图片,由本人提供。
望家长增强德育自觉 通过家风对子女产生好影响。
在未成年人中重提孝道家风很有必要。孝,在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在中文中很少被提及,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间的弘扬孝道活动日益多起来了。这次中宣部部长直接并明确提出将孝敬作为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突破,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关于传统美德的系列讲话精神,也符合人民的期待。“子不教、父之过”,家庭在弘扬孝道,对子女进行德育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家庭的智育意识很强,都望子成龙,不惜成本,但却不明白,离开了德性与人品,不做好人,是做不成任何事的。希望家长增强德育的自觉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家风的春风化雨,细物润无声地对子女产生好的影响,为他们的人生和人格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国学编成课间体操 教“孝”从文化经典开始
喝风论坛:对未成年人重提孝道家风,是否可以从《孝经》、《弟子规》等这些文化经典的浸润开始?
当然需要啦!要“习”也得先“学”吗!传统美德的失落,首先是我们长期缺乏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俗话说,知书达理,不做可能是由于不知。
《孝经》《弟子规》都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文本,要教孝,自然可以从阅读这些文化经典开始。有的中、小学已经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前不久,我在山西介休市去讲孝,考察了一所小学,不仅将《弟子规》作为校本国学选修课,而且还编成课间体操,一边做操锻炼身体,一边在做操的同时还背诵《弟子规》,使身心都得到了锻炼,我当时想,在这所小学读书的孩子,这辈子对《弟子规》肯定会烂熟于心,终生受益。这些做法值得好好推广。
应该大力借助于文化经典来弘扬孝道。已经这样做的地方,如学校(中小学)或村居,已经取得可喜的效果,尝到了甜头。
山东德州天衢东路小学为了将传统美德的精髓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持久的教育和感染,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和修养。号召学生
“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在该校韦校长的倡导下学校自行编排了《弟子规》诵读体操。该套体操包括古代的站、行、坐、让、孝、礼等
系列动作,全套体操有4分多钟,运动量适中。每到大课间学生一边做操一边朗诵,兴趣盎然。
资料图片来源于齐鲁网
建议为青少年编一本新《孝道读本》
在对青少年人群的孝道养成上,文化经典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和地方都在提倡读《弟子规》,这是很好的。但由于传统孝道的教训散落在诸多经典著作中,如关于青少年如何行孝道之礼,在《礼记·内则》中有非常详细仔细的规定,但又不可能让青少年直接去读《礼记》,我们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组织一批专家专门为青少年编一本新的《孝道读本》,可以包括规范与故事两方面,前者让青少年懂得怎么做,后者为他们提供孝道楷模。
喝风论坛:提到文化,我们想到了文化经典《孝经》。有人说,《孝经》是一部凝聚中国人亲情的经典,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它只有1800多字,却承载着最厚重的一个字“孝”。
《孝经》确实是儒家经典中一部体量最少却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典,它一开始就叫“经”,在历史上有500多家注《孝经》的,也有多位皇帝亲自注疏《孝经》,它在民间也影响很大,成为既是经学又是蒙学的一部文本。它是一部专门传孝之书,因此,要弘扬孝道,肯定不能不重视它。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儒家的诸多经典对孝道问题都有广泛论述,如《论语》中也有19处论孝,后代编撰的很多通俗文本如《二十四孝》《后二十四孝》、历代正史上的“孝友传”,后世的《百孝图说》等都从实践上对儒家孝道理论与实践有补充发展,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孝经》,但又不能将之作为弘孝之唯一文本。而且,《孝经》为了突出孝的重要性,所讲的五等人之孝等思想也具有泛孝主义特征,这在现代生活中也未必是可取的。
人类只要不用克隆来延续 “孝”就永远需要
“孝”是珍贵文化遗产 应将其广义内容融入家风
喝风论坛:法律可以让人不敢越矩,制度可以让人不能越矩,只有“文化”,可以让人不愿越矩。“孝”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哪里?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无论如何评价,都不可否认它更多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养老敬老的基本社会道德,是一份
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孝道的狭义是孝敬父母,但其广义是多方面的,她的衍申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如“居处不壮非孝”,“为友不信非孝”,“莅官不敬非孝”、“战阵不勇非孝”,“‘愚忠’‘愚孝’‘非孝’”等等,也就是仁、义、礼、智、信。央视“家风”调查中,大家对家风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诚信、善良、感恩、责任,等等,但其源头都在一个“孝”字。这些内容融入家风中,对于提升家庭成员素质,树立人生更大目标,激励为家庭、社会、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是非常有益的。
弘扬孝道 形成良好家风
喝风论坛: “孝文化”以孝老敬老爱老为核心,那么用一句话总结,“孝”对于个人、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分别意味着什么?
孝是为人之本,治家之要,立国之基。讲孝道,正家风,影响民风,匡正社会风气。
孝是一种家庭道德,在现代社会不要让其泛化,主要还是弘扬它对“立人”“齐家”之作用。弘扬孝道,形成良好家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共
建民族精神家园!
孝”是珍贵文化遗产 应将其广义内容融入家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