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3-2 22:01 |
---|
签到天数: 1519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
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分居各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佛教传到中国后,十六罗汉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后來演变成为十八罗汉。罗汉又称阿罗汉,指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道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宾头卢尊者(俗称長眉罗汉,十八罗汉之首。福德智慧无量,若有众生设斋供养,必去应供,使布施的施主得大福田。)
迦诺迦伐蹉尊者(俗称喜庆罗汉,杰出的布教师,隨机说教,方便说法,
让众生得欢喜。)
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俗称托缽罗汉,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 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苏频托尊者(俗称托塔罗汉,是佛陀所收的最后一名****。他手托佛塔,怀记佛陀的教法,并启化众生广植福德以成就佛道。)
罗距罗尊者(俗称靜坐罗汉,于禅坐中瞑思世界宇宙的真理,
证悟后说法度众。)
跋陀罗尊者(俗称过江罗汉,过江似蜻蜓点水,洒脫自在,
超越烦恼无边的苦海。)
迦理迦尊者(俗称拂尘罗汉,以清淨慈悲心,用拂尘袪除众生的烦恼。)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俗称劝善罗汉,曾为多闻第一的阿难说法,鼓励他要行解并重,在佛道上精进修行。)
戍博迦尊者(俗称开心罗汉,袒露其心,启示众生若能常保持心地的清淨,不造恶业, 努力行善,自身便是佛,自心即是佛心。)
半托迦尊者(俗称探手罗汉,因打坐后常举起双手伸懒腰而得此名。)
罗怙罗尊者(俗称沉思罗汉,幼年出家,是佛教僧团中最初的沙弥,
修忍辱行,以密行居首。)
那伽犀那尊者(俗称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淨闻名,故称为挖耳罗汉。)
因揭陀尊者(俗称布袋罗汉,断除一切烦恼,不受毀誉得失心及外境的影响,凡人间是非善恶之事皆包容於心,如同布袋容纳而欢喜自在。)
伐那婆斯尊者(俗称芭蕉罗汉,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世间的喧嚷烦恼不能侵挠他的心。)
阿氏多尊者(俗称骑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宮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注荼半托迦尊者(俗称看门罗汉,又名周利槃陀。未出家时,愚笨善忘;以扫地上的尘垢, 悟出要实践佛法来清除心中的贪瞋痴。)
降龙罗汉(即摩訶迦叶,佛陀十大****之一。佛陀於灵鹫山拈花微笑,不说一语, 唯有摩訶迦叶明白佛法应以心去体会,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
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修慈心观,降伏心中如猛虎般的贪欲、瞋恨;
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十八罗汉 的由来
据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带回的《法经记》说,庆友尊者在涅槃时将住世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号告知众生,十六罗汉即广为流传。到了清代,世人在为十六罗汉造像时,出于尊敬,将庆友尊者及玄奘大师加进去,于是,十六尊者即演变成十八罗汉,只是后两位罗汉名号时有变化。清乾隆年间,由乾隆帝钦定,将十七、十八罗汉定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十八罗汉名号才最终确定。
到清代,罗汉的传说有了演变。据说,
第一罗汉跋罗堕尊者原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出家成道后,常骑鹿回宫,劝导国王出家,并用种种比喻说明欲念之可厌,终于说动国王让位给太子而出家,故世人俗称他为“骑鹿罗汉”。
第二罗汉伽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有人曾问他:“什么是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谓之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口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故世人又称其为“喜庆罗汉”。
第三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第四罗汉苏频陀尊者原是佛陀最后一位弟子。因塔是佛的象征,为纪念和追随佛祖,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成道后世人称其为“托塔罗汉”。
第五罗汉诺炬罗尊者原为一武士,出家后,师父为了让他摒弃以往粗野的性格,让他学静坐。但他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静坐罗汉”。
第六罗汉跋陀罗尊者原是佛祖的一名侍者,主管佛祖洗浴事。他的母亲在跋陀罗树(又称贤树)下产下他,故名。据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就是因他乘船渡江海而传播过去的,故世人称他为“过江罗汉”。
第七罗汉迦力迦尊者原是一位驯象师。因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是佛法的象征。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骑象罗汉”。
第八罗汉佛陀罗尊者原本是一位勇猛的猎人,连狮虎也能猎杀。后出家戒杀,将证阿罗汉果时,有两只小狮子走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成道后,他就将这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称“笑狮罗汉”。
第九罗汉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争夺王位。他对他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而没有王位。”且打开胸膛,弟弟见他心中果然只有一佛,遂不作乱。成道后世人称他为“开心罗汉”。
第十罗汉伴诺迦尊者原是个“路边生”的私生子,与第十六罗汉为同胞兄弟。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嘘一口气,成道后世人称其为“探手罗汉”。
第十一罗汉罗怙罗尊者是释迦佛唯一的亲生儿子,随父出家,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著称。所谓“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故世人称他为“沉思罗汉”。
第十二罗汉那迦犀尊者原是一位理论家,因论“耳根”而闻名于世。所谓“耳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一,六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器官,要想成佛,必须六根清净。六根中,耳根是由于觉净而生认识,故耳根清净最为第一。因为那迦犀论耳根清净最为到家,故佛教造像常将他的形象塑画为挖耳状,故世人称其为“挖耳罗汉”。
第十三罗汉因迦陀尊者原为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
第十四罗汉伐那波斯尊者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院的芭蕉树叶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故被取名为伐那波斯(梵文“雨”的意思)。后他出家常在芭蕉树下用功并因此成道,故世人称他“芭蕉罗汉”。
第十五罗汉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因为他前世就是一位修行和尚,修行到老,毛发都脱落了,只剩下两条长眉毛,死后投胎转世,将长眉毛也带了出来。父亲知道他是修行人,故又送他出家,终于修成阿罗汉果,故世人称他为“长眉罗汉”。
第十六罗汉荼畔咤迦尊者是第十罗汉的弟弟,他出家后化缘的办法是用拳头拍门叫屋里的人出来布施。佛认为不妥,就赐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锡杖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见这声音果然就心生欢喜,开门布施,成道后世人就称他为看门罗汉。这锡杖(也叫禅杖)后来也就成为和尚出门随带的法器。
第十七罗汉为庆友尊者 据传,古印度有个恶魔叫波旬,他大扇动那竭国人四出杀害僧人,尽毁佛殿佛塔,将所有的佛经都劫到那竭国去。龙王用洪水淹没了那竭国,将佛经收藏于龙宫。后来,庆友尊者降服龙王,取回佛经,故也人称他为“降龙罗汉”。
第十八罗汉为宾头卢尊者 据说,宾头卢尊者的寺庙外,常有虎啸。尊者认为是虎饿了,便将自己的饭食分一些给福虎吃,久而久之,老虎被他的善心收伏了,故也人称他为“伏虎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槃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槃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五代时高僧贯休大师,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之名作。罗汉像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会随各代的艺术家来创作表现。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形像,身着僧衣,简朴清净,姿态不拘,随意自在,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祥的高僧德性。
据法住记所载,十六尊罗汉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即:一宾头卢跋罗堕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此外盛传于世的十八罗汉,即十六罗汉外再加绘达摩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降龙、伏虎二尊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