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72|回复: 1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修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3-2 22:01
  • 签到天数: 1519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发表于 2016-2-8 0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如何处理衣食住行

    衣服,为蔽体御寒之用,但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但也不能故意穿著垢腻破烂之衣,而表示修行。
    因衣服不整齐,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
    佛陀曾教弟子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说到饮食,乃为增益身心,不必拣挑美食。佛陀曾教诫弟子于饭食时,需作五种观想,即: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粒米维艰,来之不易,因此,吃饭时,不能作践饭粒,想到农民的辛苦,应带着感恩的心情,欢喜的受食;又想到为了资养色身,修行办道,更不能挑剔饮食的美恶。
    至于住、行当以方便为宜,不应尽贪求享受。
    以佛法来说,一个修行的佛弟子,要时时警策自己的生活,不要流于糜烂,以禅悦为食,以道德为衣,以虚空为安住,以无牵挂自在的心境为行,不必萦萦于物质的追求,而为物欲所束缚。

    二、如何安排身心世界

    一个修行的人,虽然不必太重于身心的安适享受,但也不能过分虐待自己的身心。
    有些人进餐时非山珍海味不能进食;穿著时,非绫罗丝绸不能为衣;居住时,非高楼新房不能为屋;行走时,非轿车不能代步,在物欲洪流中迷失了自己,试问又如何修行办道?有些人适得其反,衣不衣,食不食,以表示自己的清高操守,若因此践踏了自己的身心,又拿什么来修行佛道?佛说“人身难得”,又说:“藉假修真”,因此,一个正信的佛弟子,要适当的安排自己的身心,不使迷失于物质的诱惑,又能精进于修行办道。
    《法句经》说:“弓工调角,水人调船,材匠调木,智者调身。”
    又《心地观经》说:“观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怜愍,恒加守护。我身亦尔,若不守护,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证。”
    佛陀曾说:一个人得病有十种因缘,即:一、久坐不饭,二、食无节,三、忧愁,四、疲极、五、淫妷,六、瞠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风,十、制下风。一个修行的人,应该懂得安排自己的身心,虽是四大假合的色身,却是“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三、如何和谐人际关系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在人际关系上,应该如何与人相处?
    我仅以十六个字做为相处之道,即“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你对我错”。
    一般人在人我之间所以常常发生争执,不外乎为了我大你小,我有你无,我乐你苦,我对你错等问题,如果在地位上,把大的让给他人;自己甘居于小位,争执就无从生起了;在物质上把多的,或有的给他人;在工作上、享受上,把轻便的、快乐的给他人;凡事错的自己承认,果真如此,则人我之间,绝无争执的事端,大家一定能够和乐相处。
    或许有的会以为,把大的位置让人,把物质、享受等让人,自己承认一切错处,这岂不成为天下最大的傻瓜吗?
    其实,“大智若愚”,那被认为是最大的傻瓜,才是真正最有智慧的。
    世间上的物质,不论积聚多少,终有散失用罄之时;崇高的权位,如希特勒虽在位时叱咤风云,得心应手;但是,当柏林失陷,当大限来到时,再高的权位也如过眼烟云。
    辛苦争得来的又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
    人生所要争取的,除了名位、物质、享受外,还有很多。譬如高尚的人格、精神上的信仰、逍遥自在的人生、法喜三昧的得证。
    众人要的功名富贵给他也不吝惜,众人不要的人格道德归自己也不推却。
    如此则不但在人际间可以与人和谐相处,自己在人生的修持上亦可获益良多。

    四、如何使用金钱财物

    佛陀曾经说过:“金钱是毒蛇。”但是一个在家修行的人,却不能没有金钱财物,妻子儿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药费,如果没有钱财又如何安置他们呢?但是,若一味地为赚钱而拼命,毫无精神的修持生活,钱财尽管再多,这种人生也未免太没有意义了。
    一个佛教徒,除了日常生活所需外,还要挪出一部分钱来用于布施,因为一个人的福报有用尽的时候,恰如银行的存款,若不继续存储,则有用完之时,因此,必须为自己多种些福德;另外,也帮助了需要救济的人。
    孝顺父母为人子该尽的职责,因此,在你的金钱中还要分出一些孝养父母,让父母在老年时能安然地过日子。此外发展事业、储存急用、旅行参学等,在这里让我把它大约的划分一下,如十分之三作为生活、教育费,十分之三用发展事业,十分之一布施社会,供养三宝,十分之一供养父母,十分之一参学旅行,十分之一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金钱只要取之有道,不必顾虑它是“毒蛇”,最重要的问题是使用金钱,若尽管储存、积聚,不知修福,不知供养,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又有什么益处?
    所以当一个人无常来临、大限一到时,还是赤手空拳的离开人世,留下庞大的家产,不是被充公,就是令儿孙阅墙,这岂不是枉费了一生的辛劳?   
    (摘自《佛教与生活》第2集)


  • TA的每日心情

    2021-3-2 22:01
  • 签到天数: 1519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22: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修行的佛弟子,要时时警策自己的生活,不要流于糜烂,以禅悦为食,以道德为衣,以虚空为安住,以无牵挂自在的心境为行,不必萦萦于物质的追求,而为物欲所束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