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77|回复: 10

春风入弦谁解意?花自嫣红柳自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3-16 16: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是什么
《菩提心》1999年第1期
梁崇安

  时间是一个物理量,可以测量其长短。常用的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等。我们每天在用时间,却不清楚它是什么,时间非常神秘。
  如果有人要我拿时间给他看一看,我该怎么做呢?拿一个手表给他看吗?不对,这是手表,不是时间;撕一张日历给他看吗?不对,这是一张纸不是时间;在他面前罚站一小时,行吗?不行,这是罚站不时间,种种方法皆不对,我想不出任何办法。时间是无形无相看不见的,因为无法拿出来给别人看。
  不能测量的东西,科学是不研究的,时间既然看不见,科学家又如何测量它呢?原来科学以测量物体的变动来代表时间,譬如,测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变动作为一年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圈的变动作为一日的时间;单摆振动一次作为一秒的时间;石英晶体的振动和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围动作为更短的时间等等,没有一个例外,全都是以物体的变动来代替时间。
  物体的变动就是时间吗?答案若“是”,科学才是对的;答案若“否”,则整个科学全是错误。因此我们必须以严肃的心情来面对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一齐来试解这个问题。假设所有一切物体全都静止不动,地球不公转不自转;单摆不振动;石英晶体也不振动;电子不在原子轨道上转动;飞机不飞;汽车不跑;心脏不跳等等,科学家还能测量时间吗?当然不能。那么还有时间吗?应该没有时间了。一切静止则一切保持原样,所有生命没有生、老、病、死,当然没有时间,这是自明的,不需要证明。所以答案是:时间就是物体的变动。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种心念不可得,意思就是心念没有变动,因此过去、现在、未来就没有了,时间也就没有了。若“过去心可得,现在心可得,未来心可得”,三种心念可得,则心念有三种变动,於是过去、现在、未来可得——就有时间了。
  《金刚经》这一段在说明,时间的有无取决於心念变动与静止;与科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是科学著重在物体,《金刚经》著重在心念。
1.png
2.png
3.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7: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瞧,根本就没有问题!

曾经,有个弟子前去问一位禅师,“为何有些人非常聪明,有些人却很蠢?为何有些人很美,有些人却很丑?为何会有这种不一致?如果神无处不在,如果他是造物主,为何他会把这个人创造的这么丑,另一个人却很美?不要跟我讲业力。我听到的全是这种愚蠢荒谬的答案——因为业力,因为前世,一个人很美,另一个人很丑。我不关心前世。在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昨天,那么区别是哪里来的?为何一个人被创造的很美,另一个却很丑?如果每个人都是被平等创造出来的,一样的美一样的聪明,他们怎么会言行不一样,他们怎么会有不同的业力?”

禅师说,“跟我来。”月亮出来了,禅师把他带进花园,说,“你看,那棵树很矮,这棵树很高。我跟这些树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它们从来没问过为何那棵树很矮这棵树很高。”

“曾经当我内在有头脑/自我时,我常坐在树下问同样的问题。后来我的头脑/自我消失了,问题也不见了。现在我知道。这棵树矮,那棵树高;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你看!没有任何问题。”

是头脑在比较。如果没有头脑,你如何能比较呢?你怎么能说,这棵树矮那棵树高?当头脑消失,比较也会消失,没有了比较,存在之美就会爆发。它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它爆发了。于是你看到小即是大,大即是小(矮即是高,高即是矮);于是所有的矛盾都消失了,你看到了内在的一致。

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7: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种疾病都隐藏着一种需要

疾病起始于情绪体

疾病与健康,这是每一个人迟早都会遇到的问题。首先我想谈谈疾病到底是什么。一切疾病都起源于精神层面。我会通过区分你们的不同身体来对此做出解释:除了这个人人都能看得见的物质身体,你们也还有一个情绪体,一个心智体,还有一个灵性体。

疾病一般起始于情绪体,它在物质体里表现为有某些淤塞物。通常是心智体上的一些信念造成了情绪的淤塞,最后会表现为疾病。我这里说的是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或思维惯性,它们一般是那些关乎你自己的对与错的信念。

评判会阻碍能量的流动并制造瘀堵

评判会真正地在你们的情绪能量系统中制造瘀堵。瘀堵出现的地方就是情绪能量无法自由流动的地方,在它显现为疾病之前,你还有足够多的机会可以将自己转化到一个情绪平衡的状态。

一般来说,你的情绪会告诉你自己的能量没有流动,一旦你注意到这些信息并尊重它,那些瘀堵就释放掉了。比如说,每次当你不得不做某事时,你都感到烦躁和愤怒,如果你去细致地体察这情绪,那么你就会发现它在告诉你:你正在强迫自己做那些不能真正表达你是谁、你想成为谁的事情。然而,如果你总是忽略自己的愤怒,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令自己不快乐的事情,那么这情绪就会转入地下。它会将自己从意识中隐藏起来,而在肉体中表达自己。压抑的情绪是希望引起你关注的能量。一旦它开始在肉体中表达自己,疾病就出现了。

疾病提示你需要疗愈的地方

一般来说,每种疾病都指向一个长期忽略的内在的情绪问题。而身体上的症状使情绪问题能够在另一个层面上为你所见,这实际上是在帮助你接触到这些瘀堵。从这个意义上说,疾病的症状或疼痛都是灵魂的语言,灵魂渴望自己的内部能够充分交流。当能量自由地流动并不断地自我更新时,灵魂是快乐的。而瘀堵则阻碍了能量的自由流动——那会使灵魂觉得沮丧。

因此,疾病有着提示的作用:它向你指出那些需要疗愈的地方。尽管疾病看起来是负面的——你被各种症状和疼痛所困扰,但我们应该把疾病看成一个讯息或指示。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与疾病合作,而不是抗拒它了。

灵魂通过很多种方式跟你交流,它最喜欢透过直觉对你讲话:包括微妙的情绪、预感和心灵低语等等。如果这种方式无法奏效,你就会被情绪所警告。情绪大声地讲话,它们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你必须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激起情绪反应的原因。任何时候只要你被情绪严重地困扰了,你都要找到它的原因和含义。只要你平静下来仔细倾听,灵魂就会告诉你答案。如果你抵抗,或者否认自己的情绪,灵魂就将通过身体来对你讲话。

身体是有智慧的,它不仅会对其吸收的物质(如食物和水)做出高度敏感的回应,它也会对你的情绪、感觉和思想做出同样敏感的回应。身体本是我们与灵魂之间的交流工具。它不只是供我们居住的躯壳,它还拥有一套聪明的运行机制,可以帮助灵魂表达和了解自身的问题。

6.png

了解疾病的精神含义是一个内在探索的旅程

当灵魂以疾病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时,你怎样才能明白它的语言呢?疾病显现的时候,你可能并不知道它在向你传递什么信息。事实上因为你否认情绪已经很长时间了,所以疾病要告诉你的确实不是显而易见的。了解疾病的精神含义是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探索,是一段内在的旅程,藉此你可以逐步恢复与灵魂的沟通


为了踏上这段探索之旅,首先你必须接受自己的病患。通常你对于疾病的最初反应是否定和抗拒的。由于疾病让你害怕,所以你希望它消失得越快越好。你害怕衰弱、缺陷和最终的死亡。一旦身体衰弱或患病了,恐慌就紧紧地抓住了你,这妨碍你从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去看疾病。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另一种光,看成是一个改变的信号,或者是看成一个去取回丢失的珍贵礼物的邀请。

真正的问题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它所揭示出来的内在的瘀堵。当你直面疾病,用你的心和灵魂去接受它,愿意倾听灵魂的声音,你就已经消除了部分的淤塞,虽然你还未精确地知道疾病要告诉你什么。通过你踏上这段内在旅程的意愿、耐心和决心,有一部分沟通已经重新建立了。

疾病此刻来到你的生活里绝非偶然

然而,接受和拥抱疾病对你来说并不容易。你可能发现自己对它会产生排斥、愤怒或绝望的情绪,因此你无法听见疾病想告诉了你什么。但通常来说,疾病在你身上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大的提示。那些对身体的限制,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原本的黑暗之处。你对自己足够温和和宽容吗?你能真正地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所需吗?疾病通常会带来这些问题,而面对和接受这些问题所引发的情绪也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

要真正地开始治疗,你必须全然地接受疼痛、不适、焦虑、愤怒和安全感的缺失。你必须看着它,对它友好,向它伸出你的双手。它是来寻求你的疗愈的。疾病不是必须要尽快除掉的东西,它在此刻来到你的生活里绝非偶然。

如果你忽略身体的语言,一直抗拒疾病,你将很难明白疾病的精神本质和意义。因为有太多的愤怒和恐惧围绕着它。只有当你能够面对疾病,面对疼痛和不适,面对你的恐惧和厌恶,你才真正达到了内在的自由。拥抱它们吧,然后心平气和地问:你们想告诉我什么?

你才是自己身体的创造者

生活中,针对健康长寿的生活模式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和标准,然而这些格式化的观念跟灵魂之路没有任何关系。灵魂之路是非常个人化的。因此,为了找出身体遭受病患或疼痛的真相,你需要以非常私人化的方式去调整自己,抛掉所有一般化的标准和规则,在内心深处寻求自己的真相。

这对你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你被疾病中的恐惧和恐慌紧紧抓住了,所以你会匆忙地去求助于外部的权威寻求建议和安慰。他可能是一个医生,也可能是一位非传统治疗专家,基本上这没有什么区别。重要的是你出于恐惧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而倾向于把它交付给别人。

当然,聆听专家的建议并无过错,并且通常也是明智的。但你需要把这份知识带进内心,用你自己的心去衡量,体会这个建议是否跟你有共鸣。只有你才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是你身体的主人。只有你才知道什么东西对身体是最有好处的。从根本上说你才是自己身体的创造者。

与身体对话会让你感到快乐

疾病代表了阻塞的情绪,其中的一部分情绪超出了你们的意识范畴。因此,理解疾病或症状所表示的含义并不总是容易的。需要深入内心,彻底地审视自己,逐渐了解它想要告诉你什么。

恢复与身体的密切关系是需要练习的。它不会自动地出现,所以也别轻易放弃。当你没完没了地抱怨时,试着再次审视这些抱怨吧。放松一会儿,然后用平和的念头扫过身体患病的地方,请求病痛以一个活的生命体的形式出现,以便你能跟它交谈。请求它显现为一个动物、孩子或人的模样,或是请求它显现为一个指引——无论以什么形态。运用你的想象吧!想象力是一个珍贵的工具,它可以发现灵魂里最深的震颤。

如果你这样做了,当身体以图像或感觉来回答你时,你会觉得快乐,你会为那失而复得的亲密关系而感到幸福。身体对你讲话了,它恢复了交流者的角色!这真的是一个突破。一旦你知道你可以从内在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且只有你才能这样做时,你会更加地自信。而自信又会使你更容易领悟疾病的语言。它也能令你在收到内在答案时,不会因其不符合社会的普遍观念而推开它。在任何情况下与自己的身体保持亲密都是非常可贵的,尤其是在生病或苦恼之时。

让身体讲话的途径是爱。关键是要逐步理解疾病的意义,只有理解它,它才会转变,情绪淤塞才可以消除。这就是治疗过程的运行机理:不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来与疾病抗争,而是像朋友一样接纳它——它想给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因为疾病给你带来了恐慌和苦恼,所以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接受与理解疾病才是治疗的真正途径。疾病想要带你回家。
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8 08:19
  • 签到天数: 39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6-3-18 17: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字訣呼吸吐納養生健身法—噓、呵、呼、呬、吹、嘻六字訣氣功療法
         
    红花绿叶.jpg
    六字訣養生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養生方法,為吐納法。它的最大特點是:強化人體內部的組織機能,通過呼吸導引,充分誘發和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來抵抗疾病的侵襲,防止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過早衰老。
    六字訣呼吸就是在呼吸時發出噓、呵、呼、呬、吹、嘻六個聲音,通常每次呼吸發一個聲音。六字訣也叫六字氣訣,這裡有強調呼吸鍛煉的意思。
    六字訣呼吸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在民間和中醫界都有廣泛的影響,它是我國古代應用呼吸鍛煉配合發音的方法強身健體、治病療疾的一個典型例子。
    红花绿时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14: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医生,不在外面,就在自己的心里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观,也决定着我们治疗疾病的方式。

    人的肉体,这个具体有形的东西,属于形的层次,西医主要就在这个层次上展开工作。

    然而有形的肉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不停地变化当中,这个变化的背后,实质是人体无形之气的周流。无形之气决定有形之体,中国传统医学就是在气的层次看待生命,治疗疾病的。

    人不仅有一身之气的周流变化,人还有思想,有精神,这种心性上的东西,才是人体周流之气的真正主宰。道家把这个称作元神,佛家把这个叫做本性。所以佛家与道家都追求这种自我的本性,这就是在神的层次了。

    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在形和气的层次,从神的层次讲,人是不会生病的,或者说是不会死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只要我们还珍惜固守自己的肉身,就不可能摆脱生命在形气的层次,就必然无法避免生老病死。

    在形气的层次上,生病是必然的事情,死亡也是必然的。疾病不过是人体一气周流出现了问题,能否治好,取决于人体一气是否还可以恢复正常。而一气周流能够维持正常的前提,是患者自身的元神还在主宰控制着一气周流。一旦元神昏聩,神气分离,则气无所主,医药无功,任何医生都无能为力。

    所以,疾病实际上不是医生治好的,也不是药物治好的,医生和药物只不过帮了病人一把,能不能好,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从这个角度讲,最好的医生不是大夫,而是自己,确切地讲,是每个人的自性元神。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吾之大患,惟吾有身。一个人如果真能摆脱肉体形气的束缚,直达本性清净之境,则无生死之虑,亦无疾病可治。只要还在形气的层次上,就必然避免不了生老病死,健康就不可能永在。

    把生命和健康完全托付给医生是不现实的,在形气的层次上追求永恒的健康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道家才追求守静笃,致虚极,以把握元神而求长生。佛家则直指心性,顿悟成佛,以求摆脱六道轮回。

    医学不是万能的,在生与死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医学实际上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把握心性,回归本性,抓住生命真正的源头,才会坦然面对生死疾病,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人。

    治疗疾病,掌握生死,最好的医生,不在外面,就在自己的心里。

    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3-2 22:01
  • 签到天数: 1519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发表于 2016-3-26 23: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拜读   认真学习  继续关注   感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6: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伟大的骗局,挽救了男孩一生!

    很多年以前,美国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抢劫犯没能抢到钱,却被保安困在银行里。他抓住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要求警方准备五十万美金和一辆车,否则就要开枪杀人。谈判专家尼尔森赶到了,谈判未果后,他只好尽量拖延时间,让狙击手各就各位。

    眼看绑匪就要撕票,狙击手扣动扳机,绑匪应声倒地,小男孩顿时给溅了一身血,吓得号啕大哭。尼尔森赶紧抱起小男孩。此刻,外面的媒体蜂拥而至,却听尼尔森高呼一声:“演习到此结束!”小男孩这才止住哭,问妈妈是不是真的。妈妈含着泪点头说是,一边的警察也上来安慰小男孩,说他表现得非常好,应该获得奖章。第二天,镇上的媒体集体失声,对抢劫案只字不提,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保护小男孩的幼小心灵。

    多年后,一个中年人找到了尼尔森,提起这件事,问他当初怎么会喊出这样一句话。尼尔森笑说:“枪响的时候,我在想,这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件事留下的心理阴影。但当我走近他的瞬间,上帝给了我一个启示,让我说出了‘演习结束’这句话。”这时,来人紧紧拥抱着老尼尔森,半天才开口说:“我整整被瞒了30年,前不久,妈妈才告诉我真相。谢谢,谢谢尼尔森叔叔,是你让我拥有了一个健康的人生。”
    尼尔森眨了眨眼,笑着说:“你不用谢我,如果要谢,就谢那次欺骗过你的所有人吧!”

    多么暖心的故事,当孩子被吓得嚎啕大哭的时候,所有的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消除孩子的恐惧,保护孩子的纯洁心灵!难以想象,如果这么小的孩子就和抢劫、枪杀、鲜血联系在一起,这会给他的一生留下多少恐惧不安!

    陌生人尚且能如此善待孩子的心灵,可是生活中,孩子眼中最亲近的父母却经常有意无意的伤害着他!不信,你看你是否时常有以下行为: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害处:
    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大动干戈,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成长。
    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馨,倍感压抑、孤独、失落。

    冲孩子发脾气、打骂孩子
    害处:
    孩子害怕,不知所措,哇哇大哭,深受委屈。
    影响孩子情绪和行为,孩子会变得和家长一样性情暴戾,和同学、朋友相处时关系变得紧张。
    对父母心生怨恨,破坏亲子关系。

    在外人面前指责孩子
    害处: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过错与不足,甚至把孩子形容成“豆腐渣”,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破坏孩子自尊心,让孩子在外人面前觉得羞愧,降低自信心。

    把“妈妈不要你了!”挂嘴边
    害处:
    破坏孩子安全感,觉得自己随时会被抛弃,让孩子感觉害怕。
    对这句话产生免疫力的结果就是:孩子充耳不闻,家长撒谎、言而无信。

    孩子的心灵原本清澈美好,只不过在成长过程中被人有意无意的抹黑了。
    保护孩子幼小心灵,让孩子健康长大应该是每个父母的职责。
    1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6: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不会玩的人,人生也好不到哪里去

    玩耍与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与生活都将是有趣的、有创造力的,充满快乐的;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显得人生无趣、创造力缺乏。本文谈谈玩耍在我们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玩耍是生命的重要年轮

    有一派治疗法,叫做生物动力学,创始人是亚历山大·鲁宏。他从人的个性形成及身体语言来看心理问题。

    鲁宏说:“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征。”

    这一圈一圈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而最容易失去或被压制的,是玩耍及嬉戏这一圈。一般家庭及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成年人教孩子,往往是把自己处身在内的现实和责任那一圈,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因此,我在训练治疗人士时,总是先教他们玩耍。

    收学生、招聘员工时,也必问:“你爱玩吗?”不爱玩的,就把他们的申请先放在一旁。

    有人问:“玩,真的那么重要吗?”

    真的重要。

    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心理学家约翰·马理做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相互嬉戏作乐,你追我逐。于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放到别的笼中,不让他们有机会耍乐。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玩耍是人生的彩排期

    猴的玩耍行动,马理称之为“彩排期”,其作用是为小猴子未来的成长铺路,让它们成功地发展成为大猴子。

    人也是一样,没有经过彩排期的少年,一样会变成呆木的成人。我们发觉,很多不能进行房事的夫妻,都是不懂玩或不肯玩的人,与马理的猴子相同。


    玩的艺术——把工作当成了玩

    其实,每个行业,都缺乏懂玩的人。这里指的不是工作紧张之余放松一阵的作乐,而是切实地把玩的哲理融入到工作及生活中去,使之化为有趣的艺术。

    一个打算自杀的人,在楼顶徘徊于跳与不跳之间,却想起人生很多好玩之事:一壶好茶,一只唱歌的小鸟,一跤跌在雪堆中,一头被强风吹走的假发,形形色色,生活中意料或意料不到的事,越想越有趣,越好笑。

    想着还有许多尚未发生的好玩的事:还没骑骆驼到金字塔,还没有试过跳伞……

    越想越乐,就忘了本来要自杀之事。

    玩之道,真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1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6: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有它自己的语言

    身体有它自己的语言,尤其是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和心理分析学家,他们正在接受身体语言的训练,因为他们说你无法相信现代人。不管他说什么都是不可信的。相反,一个人必须观察他的身体。身体会给出更加真实的线索。

    一个男人走进一位精神科医生的办公室。过去的精神病学,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的人,会跟这个男的一直聊聊聊,以找出任何隐藏在他脑袋里的东西。而现代的精神病学会观察他的身体,因为身体会提供线索。如果一个人是自我主义者,如果自我是他的问题,那么他的站姿跟一个谦逊的人是不同的。跟谦逊之人相比,他脖子的角度是不同的,他的脊柱缺乏灵活性,是死的、僵硬的。他看起来很呆板,缺乏活力。如果你碰触他的身体,那感觉就像木头一样,没有活生生的身体的那种温暖。他就像一名奔赴前线的士兵。

    看看那些奔赴前线的士兵。他的体型很呆板,感觉也是呆滞的,对于一名士兵而言这是需要的,因为他要去杀人,或者被杀。他绝不能太留意身体,所以他整个的训练都是在打造一个麻木、呆板的身体。士兵们前进的样子就像玩具一样,像是没有生命的玩具在行进。

    如果你是谦逊的,你会有一个不同的身体。你站的不一样,你坐的不一样。如果你自卑,你站的会不一样;如果你很优越,你站的也会不一样。如果你一直活在恐惧里,你的站姿就好像你正在保护自己,好不被一股未知的力量所伤害。它始终在那里。如果你并不害怕,你就会像是一个跟他妈妈玩耍的小孩一样。没有恐惧在。不管去哪里你都不害怕,你安住在家里,连同周遭的宇宙。胆小害怕的人像是武了装的。当我说武装,这不只是象征而已。在心理上他是武了装的。

    威廉·赖希在身体结构上做了很多研究,他发现头脑跟身体有一些非常深的连结。如果一个人是胆小害怕的,他的胃会缺乏灵活性。你碰触他的胃,它就像块石头一样。如果他变得无惧,他的胃立马就会放松下来。或者如果你放松胃部,恐惧也会消失。按摩胃部让它放松,你就会感觉更勇敢,少一些害怕。

    16.png

    一个充满爱的人,他有一个不同品质的身体和温暖:他的身体是温暖的。一个缺乏爱的人身体是冰冷的:在心理上他是冰冷的。冰冷和其他的东西已经进入了你的身体,它们已经变成了阻碍。它们不允许你去了解你的身体。但是身体继续以它自己的方式工作着,你继续以你自己的方式工作着:一个裂痕出现了。需要把这个裂痕消除掉。

    我看到,如果一个人是压抑的,如果你压抑了自己的愤怒,那么你的手指、双手里就会有愤怒压抑在那里。一个知道如何感受它的人,光凭碰触你的手就能感受到你把愤怒压抑了。为何会在手里?因为愤怒需要通过手来释放。如果你压抑了愤怒,那么它也被压抑在了你的牙齿、牙龈里——通过碰触就能感受的到。它在散发一种振动,“我被压抑在这里。”

    如果你观察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坐着,如果女人爱这个男人,她就会倚靠着这个男的。身体会倚靠。如果他们坐在沙发上,他们两个人的身体都会相互倚靠着彼此。他们并没有留意到,但是你能看得到。如果女人害怕这个男人,她的身体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倾斜。如果女人害怕这个男人,她就会把双腿交叉起来。她并没有留意到;这是下意识做出来的。这就是身体的防卫。身体会以它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我们不应该反对身体,我们应该倾听身体告诉我们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5: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诗一首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1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09: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中华儿女们对这句话的误会可大了!这话又怎麽说呢?
      在一次课上,有一个女同学双手交叉在胸前问:「老师您这麽样的捧古人,那我请问您,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请您解释看看,为何古人这麽歧视我们女性?凭什麽做 圣贤啊?」
      老师说:「你讲的好,大家都有这样的误解,不过在解释之前我想先请问你,这句话的上联是什麽?」
      她被老师问得楞了一下,然后说:「嘿!有吗?有上联吗?」下面的同学鸦雀无声,接著有个同学说:上联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老师说:「这是另外一个大家都误会的问题,用别的篇幅再来解释,不过这句话却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上联,因为一句七个字,一句十个字,字数不一样,怎麽当上联!」
      这会儿大家面面相觑,都被问傻了,
      老师接著说:「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 “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为什麽要以德行为主呢?
      看看现今社会这麽乱,诈骗这麽多,网路上什麽希奇古怪伤天害理的事都有,这就是有了才干却缺乏德行的后果,总之,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麽意思呢?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裡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罣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吗?这句话明明是在褒奖我中华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哪裡有歧视女人的意思呢!而我们竟对这麽好的一句话,误会如此之深,我们实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是我们太对不起古人了!不是古人对不起我们啊!
      每次同学们听完解释完后,女子们都大快人心,男士们也都如释重负。引证予各位参考便知:
      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歎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故知古人所谓的「无才」,本来是讚赏那些有才的女子能自视若无,不自炫其才的高超德行,而非贬抑女子!是我们受到文字障碍的关系,误会了老祖宗的苦心,我们应该要对老祖宗深痛的忏悔,并且要以身为中华子民为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