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53|回复: 4

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二祖慧可大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3-2 22:01
  • 签到天数: 1519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发表于 2016-3-26 22: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


      慧可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后来接触了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气不可改移,便听许他出家。于是他来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又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的学习,慧可禅师虽然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的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个迷。


      三十二岁那年,慧可禅师又回到香山,放弃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开始实修。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这样过了八年。有一天,在禅定中,慧可禅师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诉他说:“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非)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圣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滞留在这里了。大道离你不远,你就往南方去吧)!”慧可禅师知道这时护法神在点化他,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神光。第二天,慧可禅师感到头疼难忍,如针在刺,他的剃度师宝静禅师想找医生给他治疗。这时,慧可禅师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这是脱胎换骨,不是普通的头疼。”慧可禅师于是把自己所听到的告诉了他的老师。宝静禅师一看他的顶骨,果然如五峰隆起,于是就对慧可禅师说:“这是吉祥之相,你必当证悟。护法神指引你往南方去,分明是在告诉你,在少林寺面壁的达磨大师就是你的老师。”


      慧可禅师于是辞别了宝静禅师,前往少室山,来到达磨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开始,达磨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


      这时,达磨祖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磨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听了祖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慧可禅师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红了雪地。


      达磨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个法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


      达磨祖师于是将神光的名字改为慧可。


      慧可禅师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师道:“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


      慧可禅师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禅师听了祖师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安与不安,全是妄想。


      慧可禅师开悟后,继续留在达磨祖师的身边,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亦说九年),后继承了祖师的衣钵,成为禅宗的二祖。


      据史料记载,二祖慧可付法给二祖僧璨后,即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


      曾有人问二祖:“师是道人,何故如是(师父,你是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你怎么可以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呢)?”


      二祖回答道:“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自己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跟你有什么相干)!”


      慧可禅师长于辞辩,他虽无意推广自己的禅法,但是知道他的禅法的人却日渐增多。随着他的影响一天天地扩大,他的弘法活动遭到了当时拘守经文的僧徒的攻击。当时有个叫辩和的法师,在寺中讲《涅槃经》,他的学徒听了慧可禅师的讲法,渐渐地都离开了讲席,跟随慧可禅师学习祖师禅。辩和法师不胜恼恨,于是在邑宰翟仲侃的面前诽谤慧可禅师,说他妖言惑众。翟仲侃听信了辩和法师的谗言,对慧可禅师进行了非法迫害。慧可禅师却怡然顺受,曾无怨色。灯录上记载,慧可禅师活了一百零七岁,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谥大祖禅师。 
     
      关于慧可禅师的生前开示,《楞伽师资记》卷一中有少许记载。慧可禅师的“略说修道明心法要”云--


      “《楞伽经》云: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死,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尽十方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处。《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荫重云覆障,众生不见。若逢智风,飘荡五荫,重云灭尽,佛性圆照,焕然明净。《华严经》云: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亦如瓶内灯光,不能照外,亦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光起得明净,日光不坏,只为雾障。一切众生清净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若妄念不生,默然净(静)坐,大涅槃日,自然明净。俗书云: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消而水通; 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尽而真现。即心海澄清,去身空净也。故学人依文字语言为道者,如风中灯,不能破闇,焰焰谢灭。若净坐无事,如密室中灯,则解破闇,昭物分明。……若精诚不内发,三世中纵值恒沙诸佛,无所为。是知众生识心自度。佛不度众生,佛若能度众生,过去逢无量恒沙诸佛,何故我不成佛?只是精诚不内发,口说得,心不得,终不免逐业受形。故佛性犹如天下有日月,木中有火,人中有佛性,亦名佛性灯,亦名涅槃镜,明于日月,内外圆净,无边无际。犹如炼金,金质火尽,金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亦如泥团坏,亦如波浪灭,水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华严经》云:譬如贫穷人,昼夜数他宝,自无一钱分,多闻亦如是。又读者暂看,急须并却,若不舍还,同文字学,则何异煎流水以求冰,煮沸汤而觅雪。……”


      另有向居士,闻二祖盛化,致书通好云:“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谒,聊申此意,伏望答之。”慧可禅师阅后,回书云:


        “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上面所引两段引文,基本上代表了慧可禅师的禅学主张,以及后代禅宗发展的主流。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2-20 00:00
  • 签到天数: 277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6-3-26 22: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11 22:14
  • 签到天数: 663 天

    [LV.9]辟谷大学II

    发表于 2016-3-27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640.jpg

    1-120G910262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008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发表于 2018-6-28 13:2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三种思维,孩子会坦然面对挫折.

    流浪的萤火虫Lv.48 版主
    2831 2016-3-28 00:20:42
    一、  我有一个魔法吗?
    当今社会压力这么大,有心理问题的人那么多,如何让孩子能承受,坦然面对挫折、失败、不如意,是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我有一种方法,不需要孩子有很粗壮的神经、天生坚毅的性格、不需要大风大浪的磨练,不需要有意制造挫折,只需要好好利用生活中自然出现的小挫折、小失败、不顺心、不如意、小意外、批评,就可以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对,并且学会真正的坚强!
    你会问,那是真的吗?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方法吗?维尼难道《哈利波特》看多了,也相信魔法了?
    这是真的,这就是认知疗法!
    我们回忆一下认知疗法的简单原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直接导致了你的情绪和行为。所以,改变了对事情的认知,就改变了对你的情绪和行为。
    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应用到挫折和失败这些事情上:不是挫折和失败本身,而是对挫折和失败的认知直接导致了你的沮丧、消沉、忧愁的情绪和灰心、畏惧的行为。所以,如果对挫折和失败有一个合理的、积极的习惯性思维,这些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就会形成一个牢固的防火墙,在面对挫折时,这种认知就会改变这些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你对每一次挫折都能如此习惯性地积极看待,自然坦然面对挫折,那么坚强的性格就形成了。
    二、真正的坚强
    这是一种真正的坚强,因为你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虽然最初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冲击,但用合理积极的习惯性思维去看待它们,就会比较坦然,甚至有一些积极的态度,这样就很容易承受挫折,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像毛主席说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是因为你有了一个牢固的防火墙。
    而一般意义的坚强是什么?是认为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痛苦、压力、煎熬、难受是“必然”的,所以,所谓的坚强就是忍耐力强,能挺住,受得了,不被打垮。
    听起来很让人佩服,很勇敢,但是有些愚昧!就像义和团当年勇敢地向洋枪洋炮发起冲击一样!而且这也是一件不容易、困难、折磨人的事情,有时会把人压垮了。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容易、可靠的方法:认知疗法,形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三、形成三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每一个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其实都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1、坏事变好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所以在遇到事情时很少习惯地从这个角度去想,所以这个道理虽然知道,但是不会想到去用。我以前很疑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为什么对自己没有用呢?后来才明白,就是因为没有把这些道理和具体的事情多结合,逐渐地把它变成习惯性思维,所以事到临头,根本想不起来。
    我现在就很习惯于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失败、挫折:经过努力,坏事是可以变成好事的。比如最近腿受伤了,虽然是件坏事,但是可以在家里安心地呆着,写写博文,也很好。孩子也是这样,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好好分析一下卷子,找到学习、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了,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她体验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在女儿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也和她一起探讨,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个小朋友常常骗女儿,她不高兴,我告诉她:这也是件好事儿,让你这么小就会识别谎言了。
    东西坏了,她有些伤心,我告诉她:坏事变好事啊,我们再买个新的。
    学习暂时落后了,我说,没关系啊,从后面追比被别人追压力要小,成绩越来越好的感觉其实不错啊!
    逐渐地,坏事变好事就成了女儿的习惯性思维,自然,面多挫折的时候,就不那么愁眉苦脸,甚至会高兴了。
    2、这些是正常的,没什么
    生活中有些挫折失败的确关系重大,比如中考、高考,但是绝大部分挫折、失败不是那么重要,只是一个生命长河的一个波澜而已。
    为什么有些不顺利会给人造成负面的情绪?运用认知疗法的原理来分析一下:其实往往不是事情本身严重,而是人对这个事情的认知夸大了它的影响,把它看得严重,而一个事情你觉得后果严重自然会有负面情绪。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性思维,对孩子的问题都喜欢上升到影响人生的高度,总是看到很长远的影响。如此一来,怎么能够坦然、淡定呢。其实我们只需要看到事情的本身就行了,避免夸大!
    比如在青岛,小学的考试与升初中基本没有关系,所以只要孩子平时学习做得好,成绩考试有些波动有什么关系呢?波动本身也是一件很正常的,很多家长何苦那么一惊一乍,紧张兮兮的呢。
    最重要的是家长会很容易把这种夸大的思维模式“传染”到孩子身上,即使家长不打不骂,什么也不说,孩子也会从家长紧张的表情、沮丧的态度中体验到。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夸大事情的后果,心态如何,可想而知了。
    《道德经》中说:知常曰明,这有多种解释。我的理解是,知道了哪些是常理,知道这些事儿是正常的,就不会迷惑,就会看到它的本来面目:其实是没什么的。我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多大的事儿啊,有什么啊!如果都这样想,应该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淡定,这样的认知自然会有淡定的情绪和行为。
    我没事儿和孩子聊聊天,在她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之后,告诉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的,也没什么。
    1、考试成绩会有波动是很正常的。一个学生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完全掌握好,所以题目有可能是自己不擅长的,临场发挥也会有好坏,所以考试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好,实际上就像要求孩子变成神一样,是可笑的。
    2、暑假作业有些数学题不会做也是正常的,因为题目的知识点超出了孩子的范围。不会是正常的,会做才是奇怪的。
    3、一年级孩子写话不大会写是正常的,没有文字、阅读基础,写作文自然是困难的,这不说明孩子笨.
    4、同学中有人捉弄你、骗你也是正常的。不可能遇到的都是性格那么好的、品质那么好的人,我们借机学会识别这些,也是一件好事。
    5、小朋友有些缺点是正常的,谁没缺点啊,不必太在意。
    6、东西会损害,会丢,偶尔摔一跤,磕破点皮.......是正常的。我们不能追求万事如意,那其实是个谎言。
    7、比赛输,是很正常的。谁也不能保证我们一直赢呢?那才奇怪呢?尽力就可以了。
    8、被批评,是很正常的。谁也可能会被批评啊,这不代表什么太多的东西。
    9、老师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老师不喜欢自己,这是很正常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遇到的人都是招人喜欢的,也不能期望人人都喜欢自己。
    这些事情很正常,所以没什么,就成了女儿的习惯性思维。她有了这样的口头禅:很正常啊,没什么啊,这又怎么样?所以,很多事情她表现得很淡定。参考 赢了很高兴,输了没什么——参加亲子…
    3、顺其自然
    我的核心思维是既努力,又顺其自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自然会去努力,争取把坏事儿变成好事儿。但是,自然不可能都变成好事儿。所以,此时需要顺其自然。
    此时顺其自然就像“尽人事,由天命”中的“由天命”,说通俗点儿就是“听天由命”,“服从命运的安排”,这好像是个很消极的词儿,是“封建思想的余毒”,因为不都是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吗?要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吗?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去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试图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做不到,也就听天由命了。
    其实这绝对不是封建余毒,而是深湛的人生智慧!
    由天命,并不是说一生下来命运就注定了,不可改变的,而只是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能够左右所有的事情,一个事情能否顺利,是由很多客观条件决定的。所以,没办法,就安然接受这些现实,服从所谓“命运”的安排。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那绝对不是说着玩儿的。近代的圣人“曾国藩”年轻时是“人定胜天”主义者,非常推崇意志的力量。他说: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他的确也靠意志和才能做出了许多事情。但是,在由“大荣”转瞬变成“大辱”之后,他陷入了抑郁、失眠之中。才体悟到人力的无可奈何,命运的难以琢磨。而体悟之后,曾国藩一改过去的急切急躁,在处理大事时变得从容不迫,用我的话来说:心理成熟了。
    听天由命,看似是一个很消极的思想。但是在“尽人事”之后“由天命”就是很积极的。因为知道很多事情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之后,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自己的能力而已,而不必把失败、不顺利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肩上。这样,面对不顺利、失败会很坦然,也会更坚强,试想,这样的心态自然是有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的!
    假设你不听天命,不顺其自然,是个“自虐狂”,把这些事情都归罪于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那结果会怎样,懊悔、自责,这些多了,会逐渐毁了一个人的。
    所以,我会在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慢慢告诉她顺其自然的思想。
    原计划去玩儿,但下雨了去不了。我会和女儿说,不去就不去呗——顺其自然。
    单词听写,她开始错的比较多,我告诉她:错就错了,我们想办法改进就是了——顺其自然。
    东西,我们好好爱护,如果损坏了,孩子会说,坏就坏了吧——顺其自然。
    朋友呢,我们好好相处,但有时小朋友闹点矛盾,会“威胁”女儿不跟她玩儿了,女儿会说:不跟我玩儿就算了——顺其自然。
    期末考试,我们会认真复习,但是对成绩顺其自然。参考期末考试来了,努力+顺其自然。
    润物细无声,逐渐地,顺其自然会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那么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后,即使失败,也就可以安心地顺其自然了。参考做好你能做的事——用认知疗法应对压…。
    四、从小就开始学习
    这个方法应用到孩子身上是最适宜的。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是一张白纸,还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认知体系,可以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之后,结合这些事情慢慢地把一些合理的认知告诉她,逐渐地,这些就成了她的核心思维或者习惯性思维。但是如果小时候播下的是不合理的核心思维的种子,长大就会成为一个不合理思维的参天大树,根深蒂固,改变起来就很困难了。
    但是这需要家长有更深的体会,因为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真正地懂得,思维都是不合理的,是不可能在遇到具体事情时有一个合理的分析,更不可能把这些道理令人信服地传授给孩子的。我看到很多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比如,家长到了孩子公布成绩的时候都紧张得不行,怎么可能让孩子相信应当对成绩顺其自然呢?
    所以,其实原理很简单,但做到绝对是需要功夫的,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008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发表于 2018-6-28 13: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