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6-8-19 15:55 |
---|
签到天数: 12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本帖最后由 刘皓 于 2016-4-11 17:02 编辑
射箭,好像是为了要射中靶子,就如同战争要杀伤一个人,或打猎要射杀一头野兽般。但现在这里的「学射」,目的绝不仅止于此,甚至于可以说不是为了这个实用,也不是纯粹为了美学上或心灵上的享受!那么,学射为了要做什么呢?我们把「射艺」当做一种工具,藉这个工具来练我们自己的心。「心」怎么练呢?这是很有趣的事情,大家想想看「心」是什么? 不是心脏的「心」,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心」─而是能够思惟、能够观察的「心」,这个心能够让我们感觉到痛苦、快乐。我们所有的见解都由心而来,因此,如何认识「心」,怎样引导「心」,使它产生最佳效果,是最重要的。现在,透过射艺来练心,借重这项艺术─射箭,使心契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佛学的专有名词,意思就是:一切事情的真相。更清楚地说:就是凭藉射箭的艺术,使我们能够和一切事情的真相完全契合。而我们内心实际的状况是怎样呢?那是完全和事情的真相不相应的。
「远东」是西方人以其角度看的,主要是指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都受孔老夫子儒家思想的彩响。第二:佛教都在这些国家盛行。所以,儒家思想是根基,而后佛法才能深入。记得,五年前,我在加拿大,过年时,随同一位朋友去拜访一个家庭。一进屋内,立刻感受到中国人过年的气氛: 我看到挂了一对春联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四幅画,而且上有中文题字。从这种布置,我虽不认识这家庭,但确信一定是中国家庭,所以,主人出来后,我就以中交向他致意。没想到,他向我说抱歉,并告诉我:他不会说中文。正感纳问时,在一旁的朋友忙向我解释他是韩国人。可见韩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深。因为,远东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绪言中说:这个不仅是日本如此,其他远东国家也都是如此,这是就地区的广泛性来说明。「亦不仅学射如此,学习一切其他艺术,亦莫不皆然。」这是就学习的广泛性来说明。学剑者、舞蹈者.....学习所有的艺术无一例外,这个说明很有趣,值得好好深思。「其从事者的心」,就是真正学艺术者的心,「必须先与无意识相调合」。什么叫「无意识」?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人,所以 「无意识」是西方人的说法,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无我」,其内涵先不在这里做深细的讲解。「射艺中之禅」这本书,老师所教的方法却和一般人的慨念相反。这个不为常人接受的概念,老师却偏偏要学者依循,毫不马虎。结果呢?一般人无法达成的效果,他们却得到了,事实就摆在眼前,容不得你不相信。有心人看见了效果,会生起想学的心,愿意学习的心很强烈的时候,才能够放弃自己的概念,克服重重困难,获得真正高超的学问!
「如人恳切希望成为某种艺术的大师单靠技术性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超越技术,使得那艺术戌为从无意识中生出的『无艺之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真正学好某一种艺术,一定要很恳切的希望,如果没有强大的爱好心理,任学何事必然徒劳无功,一无所成。世问一般人爱好的是什么?吃、喝、玩、乐、看电视。平日无所事事时,群居一起,如同酒肉朋友,这类人所追求的目标,以我们现在来看,真是好可怜,等同畜牲。仅有少数人,有其崇高的理念,促使他冲破难关,达到理想的境界、羸得世人的景仰!
什么叫能射?什么叫所射?「我」是能射的人,我要把箭射到靶子上,「靶子」就是所射的目标。就如猎人见著一只小鸟,就拉箭射杀小鸟,猎人是能射箭之人,小鸟是为箭所射之目标。「能射」和「所射」明明是两件事情,但是射艺中却说不是对立的,不但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一个实相的整体,这种状态是我们概念中无法想像的,但事实证明它是完全正确的。
今天就是要各位认识这个特点。换句话说,这个特点让我们了解,我们脑海里所想的概念是非常表面、非常肤浅的,其内尚蕴藏深厚内涵,必须深入其中方能丁解。譬如,新世纪饮食中就指出,人人都认为:肉蛋奶营养,吃了对健康有益。我们听了以后,为了身体就去摄取这些食物,觉得不但营养而且可口。殊不知,已为自己原来的橄念所蒙蔽,浑然不知其杀伤力、而将「鱼饵」往身上送,结果,走上慢性自杀之路!.
射艺这件事情,其内另有文章,和一般的技术完全不一样。就像,一般习惯中的概念,和我们学佛的概念,也是迥然有别。再举【新世纪的饮食】的例子来印证,作者发现事情的真相也是和世俗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但是这个真相才真正对我们有价值。现在,书中的老师所教的射艺方法,也和一般世俗的方法不同。那么,既然要跟随这位老师学习,就要先有正确认识,知道这一切与以往所知截然不同,然后才能放弃世间的方法与世俗的知见,一心一意听从老师的教诲,依循老师的方法努力学习。放弃原来错误的想法,决心追求正确的境界,虽然很困难,却是我们必须克服的。
举诸位的状况来说明,各位以前住在家里,平时除了不得不早起外,假日,是不是常睡到七、八点才起床?这种生活方式,以世间人来看是一种享受;以我们来看那是一种消福,种将来受苦的因!现在,到寺院来,天天早起,看起来好像是受苦,但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就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才真是彻底的离苦得乐!因为我们有深远、伟大的目标,眼前的享乐不是我们追求的,它不但没有意义,而且会伤害我们!我们认清了这个事实,经过取舍,走入了佛门,如果再依世间的方式、世俗的知见去学佛,那真是缘木求鱼。这条路是越走越迂回,终至无路可走!所以,我们要先认清以世间的方式走下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确认它是一条无路可走的死路后,才愿意提起全副精神,好好地走唯一值得且应该走的路!这就是戕借用这本书和各位同学共同策勉的地方!
研读本书的目标认识清楚后,再著手阅读时,就知道以什么心情、用什么方式去看待这本书,然后才能步步深入去体会品尝其中的特点!建立正确的理念以后,学习的过程,不能用自己的概念去学,而要依循老师所教导的方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否则会徒劳无功,就像【射艺中之禅】所描述的一样。书中的老师教导学生拉弓,但不准肌肉用力,肌肉是松弛的。假设有一人精通这种方法,而我们去和他较量「腕力」的话,铁定为其所扳倒。更有趣的是,他手上的肌肉松软得像棉花,好像没有一样,但力量却很大;我们手上的肌肉紧绷得像铁块,似要裂开一样,但力量却很小,因此他轻而易举地战胜。这之中一定有其高明绝顶的办法;也一定有其不可思议的内涵,而这办法和内涵,如果想要了解、想要获得,必须放弃自己原有的见解和方法,依照别人所指示的方法,从中学习,渐次体会,而致了然于心。因此,有二个观念要常置于脑海中勉励自己,第一:不要因为人人都这样说、这样做,自己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跟著这样说这样做。随著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开展,要以理智分辨是非,抉择该走的路!第二:抉择该走的路,确定目标,实际上路时,要摒弃自以为是的成见,依好老师的教诲,受好环境的薰习,步步向前!世间学问,想要有所成,尚且需要好老师、好环境,何况我们学的是最高明的佛法!走的是最殊胜的菩提道!诸位把这两个观念产生定解后,才能生起坚固的决心和意志! 才能突破学习中的重重难关!现在,我们研读本文,请翻开第五页,先看第一段:
我们研读此书,首先要了解,本书中很多概念的阐述都是为西方人而说的,也就是针对西方旧有的观念,而向其介绍射艺的特质。因此,我们讨论时,不只是文字浮面的认识,而是透过文字去体志蕴藏的意趣。现在我以第二段的文字来配合深入说明。请诸位看第二段第一行「这种期望真是错得不能再错了」,简捷地点明前段的概念是错误的,是与传统的意义相违的。单是射箭,实不能称之为「射艺」,必也把「禅」的意境摄入融合后,射箭才因之提升为一种艺术,够格称之为「射艺」。换句话说,射箭和佛法相契相应后始为人尊之为一种艺术。同样的道理,日常生活中任一学问技术,若把佛法融会进去,其价值立即提升,成为非常高超且实用的学问,足以使我们从凡夫的错误中跳脱出来!
日本人如何看待融入禅的「射艺」呢?
「在传统意义上,日本人对射艺,尊之为艺术,奉之为国宝,但却并不视之为竞技运动。」
一般人视射箭为一种竞技、一种武术上道是既肤浅又错误的!而日本人,一个经济实力傲视全球的国家,理应沾沾自喜其雄厚的经济,何以反将射艺当成一国之宝呢?突然听到这种现象,不明究理者一定会怀疑纳闷,但如果细心观察射艺的内涵,将不难理解。所以书上说:
「乍听起来有些古怪,但日本人是将射艺当作宗教仪式看的。因此,射艺之『艺』并不是指运动员可藉锻鍊身体而多少予以控制的射箭能力,而是指一种自缎鍊心灵所发出的能力,而他的目的乃在击中一个心灵的标鹄。所以,根本上,射者所瞄准的乃是他自己;他甚至还会击中他自己。」
这一大段阐述了心的能力是无止无境的,我们要自我训练,把心灵的无限力量发挥出来。因此,射者所射中的目标并不单纯地指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箭靶,而更重要的是射者本身的心灵。追根究柢地说,射箭拉弓的人所瞄准的目标是他自己,所要击中的标鹄也是他自己。这种说汪是相当鞭辟入里的,如果不加深思,很难理解其中的深义。
因此,诸位认真思考,眼前的快乐是虚幻的,叫心深处的茫然会感得以后更多更深的痛苦!实际上,所有的苦乐都源自内心,而我们所有身口意的造作都是为了找寻苦乐问题,解决苦乐问题。如何透过心灵的锻鍊去感受苦乐,去解决苦乐,就是整个佛法的内涵,而最究竟目满解决苦乐问题的是佛。认识这层层相系的道理后,就更能认识﹁射﹂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假借这个工其使产生更深更广的功效,也就是书上说的: 「 透过学习射箭能锻鍊心灵」,这才是射艺的真正目的!
今天所以重读此段,是希望诸位务必深入探讨其内函。射艺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倒数第三行说:射艺的「艺」,非运动员可藉由锻鍊而获得的射箭能力;并不是指射者的肌肉很坚实、射程很远、射得很准确。而是指一种锻鍊心灵所发出的能力,换句话说,射箭者所要击中的是心灵的目标。那么,什么是「心灵」?心是我们的精神作用,它要经由不停地锻鍊才会愈趋敏锐,否则将渐趋衰颓。锻鍊要朝著两个方向:一是灵活、一是净化,透过锻鍊,使心灵活、使心净化。灵活可以说是能力;净化可以说是德行,两者若相辅相成必然产生深远的效果。这种相辅相成和深远的效果,只有圣人看得见,凡夫无法了解。一般凡夫所认定的绝顶聪明,以佛法来看,并不相干。透过佛法,心灵的能力可拓展至无限,佛法说:「空生大觉海,如海一沤发。」我们看得见的「空」是宇宙、是太空,觉得大得不得了,可是世尊告诉我们,在他的经验中,心灵的范围是无限,而我们所看见的太空,在心灵的范围内看起来,有如大海中的小泡泡,这种说法对我们来说,有如神话,但确实如此。所以拿世间的看法:永远看不见佛法说的:「无限的心灵」。
要想充分发挥心灵的能力,德行是绝端重要的。「德行」是儒家的名词,以佛法来诠释,德行指的是什么?佛法以一个字代表它─ 空,佛法与世间不共、最超越、最究竟的内涵就是「空」。而「菩提心」是达到空、护得空的最大愿力,如此即可成就无上菩提。因此,要击中的心灵目标是无我,也可以说是空性,当证得「无我」和「空性」的时候,产生的境界就是离苦得乐。因此,击中了心灵的目标,所达到的效果就是离苦得乐。
「射艺」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东方人称之为「大道」:自不是穿衣吃饭的寻常事,而是具有无比崇高目标,攸关生死的大事,所以竞争者不是别人,是射者与他自己,也就是说:如何与自己竞争,从而战胜自己。这和世俗现象大异其趣,世间的人,在学校念书争分数的多少,在社会做事争职位的高低:永远处在人与人的明争暗斗中。而现在,射艺不是与他人竞争,是与自己竞争。此特点就显示了这艺术的秘要,也等于解决了我们先前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心灵的能力既然无限,为什么被局限得这么狭小?佛经上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被「我」所害,烦恼的中心是「我」,因为「我」,所有的毛病都产生,跟我相应就贪、跟我不相应就瞋、恐惧他人对我伤害就疑,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慢,对事情的真相看不清就痴:一切的一切都来自「萨迦耶见」,无一例外。因此,原本是无限空的大觉海,一执著「我」立即消失得无影无纵,而因「我」所执著凝聚成一点,所有问题都困在这个「点」上,纠缠不已。所谓「净化心灵」就是要拿掉我执,使心灵产生灵活的效应。我执去除不掉的话,把我们困在生死轮回当中,甚至于堕落到三恶道;一旦堕落到三恶道,即使再回到人道,心灵灵活的能力立即消失,这是一件很可惜很可怕的事。
推荐图书----射艺中之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