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5-21 15:46 |
---|
签到天数: 86 天 [LV.6]辟谷中学II
|
然要进除六识,尤在知所先后。
意虽为六识之主帅,眼实为五贼之先锋。
故古德云:心是枢机,目为盗贼
欲伏其心,先摄其目。
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
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阴符经曰:机在目。
道德经曰:不见可欲,而心不乱。
鲁论曰:非礼勿视。
朱子曰: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金笥宝箓曰:眼乃神通玄牝门,抑之于眼使归心。
眼守此窍不离,即如来正法眼,合涅槃心之秘旨,
故楞严经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又观经观心品云: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
不能观者,毕竟沉沦。
道德首章云:
常有欲以观其窍者,观此窍也。
常无欲以观其妙者,观此窍中之妙也。
昔黄帝三月内观者,观此也。
太上亦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观心非易,止念尤难。
是以念头起处,系人生死之根。
古仙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
圆觉经云: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起信论云:
心若驰散,即便摄来,令往正念,念起即觉,
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于此。
虚靖天师云: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当知妄念起于识根,对境成妄,实非有体。
在众生时,智劣识强,但名为识。
当佛地时,智强识劣,但名为智。
只转其名,不转其体。
初一心源廓然妙湛,由知见立知,妄尘生起,故有妄念。
若知见无见,则智性真净,
复还妙湛,洞彻精了,而意念消。
意念既消,自六识而下莫不皆消。
即文殊所谓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既无六根,则无六尘 , 既无六尘,则无六识。
既无六识,则无轮回种子。
既无轮回种子,则我一点真心独立无依,空空荡荡,光光净净,
而万劫常存,永不生灭矣。
此法直指人心,一了百当。
何等直截,何等简易。
但能培养本原,观照本窍,久则油然心新,
浩然气畅,凝然不动,寂然无思,豁然知空,了然悟性。
此所谓皮肤剥落尽,一真将次见矣。
工夫至此,自然精神朗发,智慧日生,心性灵通,隐显自在。
自然有一段清静阖辟之机,自然有一段飞跃活动之趣。
自然有一点元阳真炁从中而出,降黄庭,入土釜,
贯尾闾,穿夹脊,上冲天谷,下达曲江,流通百脉,灌溉三田,
驱逐一身百窍之阴邪,涤荡五脏六腑之浊秽。
如服善见王之药,众病咸消。
若奏狮子筋之弦,群音顿绝。
所以云: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
是知一切诸圣,皆从此心方便门入,得成祖佛,为人天之师。
凡夫不能证者,由不识自心故。
故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六道群蒙皆此门出,历千劫而不返,一何痛哉。
{:10_2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