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50|回复: 5

4.4周 璇琳 世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人帮妈妈洗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23 08: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男孩儿时的愿望。

在一次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测试中,“科学家”、“歌唱家”、“作家”……各种“家”字辈的理想赚足了版面和期许,赢得了很多“有志向”“少年有志”“世界未来主人”的赞叹和鼓励,而一个小男孩的理想却是:变成一条狗。

很多人为他的理想而哗然、而哂笑、而看不起,但他选择此理想的原因却令人潸然。因为他变成一条狗之后,便能保护妈妈了。

我们常说“小时候以为自己能拯救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也拯救不了我。”,其实拯救世界固然是宏伟远大的理想,但珍惜眼前人的道理也值得被世人铭记。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努力地追求幸福、努力变得更强大爬得更高,却往往忽视了微小却珍贵的温暖和感动。有着丰满炫目的理想固然让人欣喜,可连身边细小的事情都做不好,还谈什么远大抱负?连自己身边的人都照顾不好,还谈什么改变世界?

有句话说的好,世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人帮妈妈洗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08: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家长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我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就这件事,孩子不过是想变个花样走楼梯,家长却不体恤孩子,这么微小的一点童趣都不给孩子,对这么简单的尝试都不能容忍,这和家长所说的给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界。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理论上人们都认可,可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如何劝说孩子,如何给孩子讲道理。比如我经常收到这样的来信:年轻父母们详细陈述了老人带孩子如何包办溺爱,导致孩子有许多毛病,后面提出的问题却是:“这种情况下,我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正缺点?”也有不少家长,他的孩子遭遇了学校老师的冷暴力,导致孩子厌学。家长不去想办法向学校反映,解决老师的问题,也不去做任何和老师沟通的努力,却来问我“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不再厌学?”——这样奇怪的逻辑经常遇到,明明是成年人做得不对,伤害了孩子,却把改造的矛头对准孩子,指望动动嘴皮子,说点什么,就可以改善孩子的状态,这怎么可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08: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孩子经常很固执逆反,不管家长怎么说,就是不听。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让他做什么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包括很多学校老师,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陈述我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有效教育和无效教育区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是从耳朵进来,进入心中,传遍全身,影响到行为;而“小人之学”则是从耳朵进来,从嘴巴出去,只走了4寸长,所以难以影响到整个人。用思想家卢梭的话来说就是,“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6: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被人误会也是一种荣幸

在我早期的记忆里,模模糊糊有这样一件事情。

不知道是来了客人还是怎么,我们一大家族的人都坐在一起吃饭,饭桌中间放着一只大碗,里面是煮熟的鸡腿,这在当时还是比较稀罕的美食。

酒席很热闹,小孩子一人一只鸡腿吃得也开心。忽然,我看到一旁的厨房里,奶奶还在烟雾缭绕中忙碌着。我想,要是我们把鸡腿吃光了,奶奶不就没得吃了吗?

我担心地看了看大碗,因为我太小了,居然看不到碗底。于是我站起来,还是看不到,我只好向大人求助:“鸡腿还有没有?都吃光了吗?”

妈妈对我眼巴巴的样子感到丢脸,说:“一只鸡腿还不够你吃的吗?小小年纪这么贪心!”

我当时一定委屈极了,要不怎么会事隔多年还有印象。

被人误会的滋味当然不好受,可是有时候,被人误会也是一种荣幸。

比如,对一个还没桌子高的小孩子来说,想要多吃一个鸡腿再正常不过了,我不能被理解,是因为我在一众吃得津津有味的孩子里,居然想到留一个给奶奶。

当你的与众不同超出大众的预期,你才有可能被误会,这也难说不是一种荣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6: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都病了的时候,他没病

初中二年级,我们积极使用自己刚冒出来的主见,开始对周围的事物评头论足,好像什么都很明白的样子。

班长大人成了我们的假想敌人,我们有一万个理由集体讨厌他,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太能拍马屁了!

明明是大家轮流擦黑板,他偏要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抢着把黑板擦了。拍马屁拍到这个份上,也是够了。

而且,他还表现得很爱学习,学习这么枯燥的事情,怎么会有人喜欢?讨好老师讨好到这个份上,也是够了。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老师的法眼,打小报告的除了他还会是哪个?“卖友求荣当汉奸”,真的够了!

初中二年级,注定是一个差等生鄙视优等生的时代。

可是无论是窃窃私语还是冷嘲热讽,都没有动摇班长的马屁精神。而且,班长的招数看起来很奏效,老师们一提到他都笑眯眯的。

出于嫉妒和厌弃,我们决定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某天,趁着班长不在,我们在他习题册涂了一层蜡油,蜡油很薄,看是看不出来的,可你要想在上面这个字,那比登天还难。

这下班长可当不了乖宝贝啦,因为在这本被施加了魔法的习题册上,他不可能完成作业。想到班长在夜灯底下徒劳无功孤军奋战,想到第二天老师大失所望严厉斥责,我们就忍不住窃喜。

第二天,我们等着班长出丑,也等着他来算账。

结果一切风平浪静,他把答案写在白纸上,裁成一小块一小块地贴在练习册的相应位置,一句话也没多说。

班长哪里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爱学习也不是装的。

他之所以被我们误会,是因为在我们都病了的时候,他没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2 19:39
  • 签到天数: 48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6-4-27 16: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心声,我们家长多倾听,多交流,学习辟谷,也让我们向孩子学习,有更多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