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叫无尘,小时候由于家庭的原因,十三岁起每天凌晨五点开始用自行车运那些做陶瓷的白泥送到村口让拖拉机拉走(每100斤5毛钱)。开始自己谋生的手段,环境的逼迫承担了家庭的重任。知道了生活的艰辛,那时每天早上要起来做饭给弟妹吃,然后带他们一起上学。
初中毕业,当时学习成绩不好,自己也没有心思读书,因为家境的困难。没有考上中专,很多同学都考上了好的中专学校,自己却是很失落,心想,是不是自己的读书生涯要结束了?直到差不多开学收到了二高的录取通知书,光升兄弟来到家里,说,走吧,一起读高中!
高中时看到家庭的状况艰苦想过退学出去打工,被妈妈骂了一顿。开始醒悟,当时特别的艰难,过年都会很少回家,虽然很近。开始挑灯夜读,发奋读书,乃至睡梦都会背英语、历史、政治,舍友说,读书读傻了。凭着一股傻劲,高二学习开始好转。为了能继续读书,除了节俭外,从市内批发一些小饰品回来卖,基本能有自己的伙食费。
1999年考上广西中医学院,当时我们班里只有四个考上本科,家里的人都很高兴。妈妈开始四处奔波为我的学费借钱。
2000年,因为喜欢中医,考入了99中医传统班,在只有15人的小班里,特别是大二的那年,是我最难忘的一年,因为心中的某种信念,改变了自己。那时疯狂的看书,外面的世界根本与我没有关联,当别人周末休息时,我还在植物园看书,背书,那也是我最孤寂的一年。原来,有了梦想,可以这样不顾一切。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了我自己。可惜,我的梦想没能实现,那次,我只考了第二名。
2003年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董少龙教授,董老师在30余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中领悟了中医“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道理,遵循“立足中医、古为中用、洋为中用、能中不西、中西并用"的理念,成为新一代中医继承人及传承人。跟随老师两年的时间里,老师不但教授了他毕生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一言一行对我影响甚大。尤其对中风病、头痛、眩晕、颤证、失眠的诊治造诣颇深,严谨授徒,我们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2012年10月24收到老师的寄来书信,泪流满面。
2004年大学毕业,来钦工作。工资570元,初生牛虎,心高气傲,烦躁不安,总想辞职走出去,心安定不下来。
2006年7月,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认识了王海荣老师,早晨会带天津的早点到科室给我吃,一起工作,那段时间是最开心也是最快乐的时光。简单,单纯的体验北方生活,现在想起来,依然会温暖。
2007年10月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医诊所工作,经营不善,失败。08年3月合作者回国,不甘单枪匹马再次闯荡阿拉木图,与当地人开办《PAXMET》中医诊所,当时经历过被敲诈,被勒索,被打,老板的欠薪等一系列事件。伴随孤独,恐惧,失眠,焦虑情绪。现在会感恩那段岁月,想起自己一个人在阿拉木图的经历,已经没有了难过,只有深深的想念。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爆发,阿拉木图通货膨胀,单位裁人、下岗,生意渐渐不好,入不敷出。
2009年,失败回国。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走出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自己成长。
2009年开始接触心理学,NLP,心理养生,传统文化,走访福利院、麻风村、留着儿童。沉淀自己,不言,不语。
2010年在广西区人民医院学习心理学,认识了梁老师,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自己收获了很多,对功能性的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及认识。发现了疾病的隐喻与希望。
2010年起接受本地记者的采访,专注心理养生及中医文化的传播,能让更多的人回归生活的本质。
现在的我,刚好毕业10年了,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短,也不断磨练了自己。
现在是中医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优秀青年中医,老年大学中医讲师。
我工作了十二年,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通过辟谷身体从142到今天的122,精神也好了不少,偶然闯入龙腾辟谷,特别的喜欢,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不明白,希望跟老师们一起学习,交流,进步,36岁已是满头白发,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够与真正的成长自己,去经历,体验生命的美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