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8-4-28 00:17 |
---|
签到天数: 628 天 [LV.9]辟谷大学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5 00: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做错了才要去道歉 | 丛非从
如果一个“对不起”或“是的”,
可以换来沟通的可能性,可以换来和谐。
你愿意吗?
你想要的是什么呢?
是你是对的,你赢了;还是对方的开心,这段关系的和谐呢?
01
人际关系间的矛盾,说穿了就一句话:你做错了,却还不承认不道歉不悔改。所以,我要用情绪整你一顿。
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工作关系,还是普通的朋友、陌生人之间。典型的对话是:
甲:“你怎么可以……”
乙:“我不是……”
甲:“你就是……”
乙:“我没有……”
有时候是你真的错了,嘴巴硬不愿意承认。有时候则是单纯的被误会被冤枉被误解。然后你就会离开、辩解或者生气。
生气的人越来越生气:这个人明明是这样的还不敢承认,气死我了。解释的人也越解释越无奈:你怎么可以如此不讲理野蛮生气,如此的误会冤枉诬蔑我。
在我们的课里,就呈现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好朋友之间,A说B很自私很自恋。然后B解释了一小下,无效就默默离开了。然后,关系卒。
你去感受下这两个人的动力。A说的时候,实际上是想靠近,B做了某些看起来像自私自恋的事情,阻碍了A靠近B,所以他着急了想用强迫的方式要求B拿掉,然后就可以走近B了。然后B同学体验到的是被否定被抛弃。所以要使劲解释来让A看清真实的自己,这样就可以跟A继续保持深度的关系。离开也是为了避免关系更加恶劣而选择了自动保护。
两个人明明都想靠近彼此,却成了相互伤害不欢而散。
我们课里还出现过很多类似的故事:被领导冤枉批评了一顿,然后欲哭无泪,解释不得。
02
从A的角度,他需要更好的学习一致性表达。人太习惯用否定的方式表达需求,对方却只能看到伤害而看不到需求。这个角度我会再写文说。今天想从B的角度,讨论下,怎样可以让关系更和谐。
当一个人误会你、批评你的时候,你可以说声“是的,对不起”。当你这样表达的时候,会怎样呢?
对方会感受到舒服、放松。因为他的声音无论是不是真的对的,他感受到的是被回应而不是被拒绝了,他感觉到跟你连接在一起而不是被你推开了。因此关系会被迅速打开。无关于内容层次的对错,而是两个人连接在一起了。
认错是一种跟对方连接上的方式。我无法改变你的频道,所以我调节我的频道跟你对接。而辩解,则让对方体验到被拒绝被推开。
并不是错了才要道歉,并不是真的才能承认。
记得《叶问3》开始的时候,叶问会让儿子先鞠躬道歉,不失大师之范。对于上面B同学来说,一句“是的,对不起我自私了”,会让两个人有了继续沟通的可能。
我认错,和我真的错了是两回事。不是因为我真的错了。而是为了让你好受点,让你开心。看到你开心,我会更开心。那些哄女孩子开心的男朋友们,他们真的是认为自己错了而去说“对不起”吗?他们更多时候只是为了让对方开心。
我认错是我为了某个目的而选择性讨好,是一种灵活的策略,而不是为一场战争的失败负责。选择性讨好并非是低自尊的无奈。明明是领导错了,我却选择我来主动承担,来背黑锅,不是我傻,而是我愿意使用的一个策略。领导今天心情不好,就是找了个茬数落我一顿。我认错,是为了给领导一个宣泄口,并非我真的错了。因为你好受了,我的日子才好过点。你不好受,最终更遭殃的是我。你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着我的命运,无关于这件事的对错。
我认错,和下次我会不会改是两回事。有时候对方需要的只是一个态度,一个台阶,无关于下次。如果你有个规条是“承认了错误就必须改”、“做错了是不好的”、“人不应该做错的事”,那你的人生就固定到了一个小圈里,只有一种可能性。你需要看看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固执。即使真的错了,下次都可能再犯。何况假的错呢?
我认错、我做错了、下次我要改。这是三件事。我们可以把三者建立关联,也可以不建立关联。如果你局限在自己的逻辑里,你的生活就会刻板、僵化,让自己和他人都痛苦。成熟的过程,则是灵活的过程,我根据情境和选择使用不同的规则。有的人只是形式上认错,心里却不觉得自己错了,比如说圆滑的人,虽然常被你看不惯,虽然没你清高,但他们就是活得比你潇洒。有的人只是形式上不认错,却偷偷改,比如说曹操,中了苦肉计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承认,偷偷改,宰了蔡氏兄弟。人家照顾好大局利益就好了,不需要照顾某个人。
如果你在关系中,头硬,盛气凌人,掌握真理,你会很爽,对方却不爽了。那你能得到什么呢?你掌握了真理,却失去了关系。
如果一个“对不起”或“是的”,可以换来沟通的可能性,可以换来和谐。你愿意吗?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是你是对的,你赢了,还是对方的开心,这段关系的和谐呢?
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通过解释、逻辑、强迫来改变对方,争取到更多。但是当对方不可改变或难以改变的时候,你就要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关系。水能大象无形,随时调整,所以能奔向大海,被老子认为是最厉害的东西。
婴儿的世界里是要求世界来改变,适应他,让他自己感觉舒服点。成年人的世界却是适度的调整自己适应世界,以让自己获得真正想要的结果。
有的人可能会怕认错使得对方变本加厉。是的,有时候当你承认错误的时候,对方会进攻更猛烈点。就像是你一旦把乳头给了一个饥饿的婴儿,他的确会狂吸一会儿。因为他渴望了这么久,一旦得到你,当然要跟你多缠绵会儿。那不是对你的攻击,那是对你的满意,和想要的更多一点满足感。你可以选择继续承受或选择适可而止,根据你的需求和情境。
03
但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在明知道对方是错的时候,还要说软话。明知道对方在误会冤枉自己的时候,还要承认说你是对的。
因为我们内在有很多圣旨一般的规条限制了我们的人生,打破这些你用了半生的规条,会让你丧失存在感,所以你可能会死一样的坚守。这样规条可能是:
人不应该误解他人,应该就事论事。
人不应该无理取闹,应该好好说话。
人不应该打破规则,应该守公众的规则。
人不应该情绪化,应该客观和气。
人不应该按照错的标准做事,应该按照对的标准做事。
人不应该……,应该……
当你有这些规条的时候,你的人生就陷入了单一。这些规条没有好坏对错,都是一种人生价值观。你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适度坚持。可以选择不顾一切的坚持,直到你为了坚守自己的规条而头破血流关系断裂,那叫信仰,可以为了坚守牺牲一切。但是你同时也要知道:你可以为了关系而选择灵活,不必如信仰般坚守。
也就是:
人是可以误解他人的。他误解我,是他能力有限,并不影响他爱我。他的确做不到有双火眼金睛,我也不想对他有这么高的要求。
人是可以情绪化的。人可以选择用自己舒服、真实的方式表达,而非一 定要客观理性,实事求是。
人可以选择无理取闹。在自己感觉安全的人面前,尽情的自由自在。
这两种对于规条不同的态度。你会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呢?
04
当我们做一件事或跟一个人沟通。我们有3个标准和方向:
让事情做对。
让自己开心和舒服。
让他人开心和舒服。
这三者有时候可兼得,有时候只能得到二,有时候则只能得到一。因此你要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坚持要按对的标准去说去做,你就会有意无意拿对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求他人,然后两个人都不怎么舒服。我见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超理智的妈妈认为“答应了就要去做”是一件对的价值观,所以她在答应8岁的儿子周日去公园玩后,周日下起了倾盆大雨,她为了做对的事情,就撑起了伞带着儿子在周日去公园玩了一圈。这件事里就是:做对了,但两个人都不舒服。
如果你在被委屈的时候发一顿火或不想面对而离开了,你会很爽很舒服。却要面对对方受伤或做了不对的事情。比如,如果你认为“情绪化是错的”,那么你发火的时候就做了一件让自己很爽但却是错的、让对方不舒服的事。所以你可以选择辩解或发火,只要你想好了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爽。
但如果你要选择关系和谐。你就要适度用下选择性讨好。一件可以让对方舒服,却可能会带来一些自己不舒服,可能会违反你关于“对”的标准的事。
人生可以有对错,也可以没有对错。但最终都只有选择。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路就好了。
05
也许你以前只有“对错”这一个标准,就是万事皆按对的标准来做,这样会让你觉得熟悉和安全。但是现在,你可以选择成长,选择看到更多的选择:
你也可以按照对方舒服和开心的方式去做,管它对错,为结果服务。
你也可以按照让自己舒服和开心的方式去做,管它对错,伤害了关系又怎样。
你也可以在这三者之间做一个平衡和排序,按照你想要的结果适度选择。
准备好了承担,就可以去选择。没有准备好也可以去选择,反正还是你承担。
现在,你愿意说出“是的”和“对不起”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