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87|回复: 6

7.3 周 天怡小站 你生命中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你不够爱自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28 00:17
  • 签到天数: 628 天

    [LV.9]辟谷大学II

    发表于 2016-7-17 18: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人很懂得爱自己,爱自己的人自我价值感高,觉得爱与被爱都是可以轻松不费力地给予或得到的事情。

    当他们进入任何关系时,不会时时担心会被对方抛弃,会有很强的安全感。

    一份更好的事业机会来到面前时,内心会坦然地去尝试,去接受,而不会惶恐,惴惴不安。

    当碰到自己喜欢的人时,会去努力去争取,而且和对方在一起之后,也不会有“不配得”感产生,而是从心里相信,自己就是对方能碰到的最好伴侣。

    他们会很认真的去爱,而不是害怕被伤害而有所保留,亦不会常常试探对方对自己是不是真心。

    而当感受到爱是真的离开时,也绝不会为了一些所谓的“现实原因”而苟且将就,更不为了报复别人而消耗自己。

    因为这些人从内心深处明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比自己的幸福快乐更重要。

    这些人是天生“本儿厚”,因为他一出生照顾者就给他满满的爱,让他感觉到“我是值得被爱的”、“我值得拥有所有我想要的东西”、“我的感受很重要我的感受值得被尊重”。




    还有一些人的爱自己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来的。
    这些人在经历了很多痛苦和困境之后,终于把这些问题不作为讨伐他人的理由,而是开始作为自我改变的契机。

    早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照顾者(父母)也活在自己的惶恐和疲惫当中,没有给出足够的爱,他们得到有很多的苛责,被忽略,被各种限制,有很多不允许,不断被比较,被嘲讽,被评判……

    「你怎么这么自私」
    「就你这样还想当歌星」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我的脸都给你丢光了」
    「你懂什么,听大人的就对了」
    「你看看人家XXX,你有人家一半儿懂事就好了」
    「都是因为你不乖我才跟你爸吵架的」

    ……

    这些孩子就会学习到一个“我不够好”、“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我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别人的想法比较重要”、“我总给人添麻烦,我是个累赘”等等消极信念。

    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越低的时候,就会发展出越厚重的面具人格。

    这个面具人格就是为了获得爱的生存策略,例如讨好他人,总是压抑自己,让自己变得很乖,从不表达自己的需要,努力鞭策自己让自己变得非常优秀等等。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帅气漂亮,多么成功优秀,在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声音觉得自己不够好,并总会无意识的找一些比自己某些领域做的更好的人来自我比较。

    并且,当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他们最常怀疑的一件事,就是“她/他真的爱我吗?”

    但不知从哪一刻开始,他们开始觉醒,开始成长。

    他们开始把最初原生家庭给自己设置的“原始代码”给破解了,甚至重新编写代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自己。

    他们不是天生的好运者,但这些这些人正因为有不爱自己的历史,当他们重新学会“爱自己”时,他们才更懂得对自己的这份无条件的爱是多么的珍贵。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会停止自己家族曾经的轮回。

    他们不会把曾经自己的模式延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是会用一种全新的境界来陪伴孩子,不再让孩子体验到曾经和自己一样无力的感觉,而让孩子的心中充满了爱和力量。

    我想,这大概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吧。



    如果你是一个勇敢而且敏锐的人,你会注意到你生活的某些领域出现了一些状况(关系、金钱、事业或健康)正在提醒你,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当你的洞察足够的深入时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关系的问题,所有关系问题的本质都是对自己的爱不足够!

    在中国,当我们谈到“爱自己”时,很多人会认为爱自己就是自私。
    甚至还有很多人仍旧把“一辈子为他人而活”当做值得歌颂的美德。

    可是很多人并不明白,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也不可能懂得如何爱他人,如果自己都没有感受到对自己的爱,哪里有爱给的出去呢?

    就好像当你想给别人一个苹果,你至少要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苹果。

    所以这就是很多人感觉到,那些生活在“一辈子为他人而活”的这种人身边的家人朋友,并不幸福快乐,他们一点儿也不享受某个人正在为自己而活,因为在这种关系里,体验到的绝不是爱,而是沉重的压力和窒息感。

    当你不爱自己的时候,你所给出的爱,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而给出的某种交易而已。

    你会计较我曾经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为什么看不到,为什么我可以为你牺牲这么多,但当我需要你为我做点什么的时候,你却什么都做不到。

    因为那种“一辈子为别人而活”的人给出去的并不是真正的爱,TA连自己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别人呢。

    TA给出去的是牺牲,压抑,控制,委屈,疲惫,责任……但绝不是爱。

    所以佛家说“最大的利己就是利他,最大的利他也就是利己”。

    当你真正开始懂得如何无条件地爱自己,让自己幸福的时候,你的爱就会自然而然地溢出来,流向你身边的人。

    这种爱才是纯粹的,没有控制性的,无条件的爱。




    所有有条件的爱,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交易或者操控。

    在这个世界上,用各种途径来强化你对自己有条件的爱的渠道已经非常多了,那些试图控制你的人,商业系统,广告都是如此。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在地铁站的大幅海报上,印着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当红女星那精致漂亮的脸庞。
    光滑洁白的皮肤,完美的头发,精致的五官,总之就是完美得无懈可击。

    那女星代言的是一种自拍美图的软件,广告语在告诉你,只有这样完美的展示自己,你才会受到欢迎。

    当一排超大的海报就在离你不到一米远的地铁轨道对面,在墙壁上一字排开时,是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的,你很难忽略它们的存在。

    而且当我看了一会那张海报时,我立刻产生了对自己容貌的评判,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

    很快,我意识到这些超大的广告图片对我做了什么,我做了几个深呼吸,在心里对自己说:

    此刻的我自己就很好,很完美。
    我不需要用别人设定的标准来评判自己。
    我爱我自己的全部。

    慢慢的,我才重新回到喜悦平和的状态中。

    广告商会用各种方式催眠你,只有用了他们提供的产品,你才会看起来更美好。

    你只有开了某个品牌的车,你的家庭才会变得更幸福,所以你只能爱那个买得起这辆车的自己;

    你只有用了某个牌子的洗发水,你的头发才会柔顺有魅力,才能获得浪漫的爱情,所以你当然只能爱那个头发柔顺的自己;

    你只有用了某个品牌的护肤品,你才会年轻美丽,所以你只能爱那个皮肤光滑紧致的自己……

    所有有条件的爱,都是交换而且是暂时的。

    我年轻,漂亮,健康,身材好的时候我就爱自己。
    我能干,有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或者事业蒸蒸日上时我就爱自己。

    那么反之,当你开始衰老,脸上长出色斑或者皱纹,出现了肚腩时,就会厌恶自己。

    遇到事情无能为力,破产负债,或者做错了决定,被解雇降职或者退休时,就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所以在中国,退休后的老年人在第一年查出患有重大疾病(或严重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等)的比例在全球里是非常高的。

    因为中国传统价值观总会无限制的强化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些价值观也是在强化你对自己有条件的爱,且不断单方面强化这种价值观,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一种集体意志对个人意志的操控。

    所以当中国的老年人退休之后,尤其是曾经还位高权重的,自我价值感一下子就坍塌掉了。

    因为他们原来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某种职位或者身份上的虚假的价值感。

    有那个身份的时候感觉挺好,对自己挺满意,似乎很爱自己,但是当拿掉那个身份时,整个生活就完全失重了。

    与其说爱的是自己,不如说爱的是自己拥有的那个身份。
    没有这个身份了,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还值不值得被爱。

    一个人对自己价值最大的否定,就是认为自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所以潜意识会让自己生病,而且通常是生重病。

    疾病是很直接反应一个人内心状态的表达方式。

    所以我们在谈自爱力的时候,是在谈完完全全对自己的爱,更准确的表述是——无条件爱自己的能力。

    没有交易,没有条件,没有评判,如同大地对她所孕育的万物一般的爱,如同太阳的爱,不管你是谁,你在哪里,你做了什么事,都同样温暖的照耀你。

    当你能够给予自己这份无条件的爱时,你生命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你的疾病会被彻底疗愈,金钱问题会解决,体验到丰盛和富足,会开始拥有亲密信任的关系,很有很多如奇迹般的美好事情,将会陆陆续续发生在你的生命中。

    当你身心合一的相信自己足够好,好到可以坦然的拥有这一切时,它们就会来到你的生命中,滋养你。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28 00:17
  • 签到天数: 62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0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教养在饭桌上,再不教就晚了!
      假如现在就可以知道,30年后你的孩子是什么样,他做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取得哪些成就,处于哪个社会阶层?你会不会重新审视自己给孩子的教育,然后发现有些做得不够,而有些做得太多呢?

      周六和朋友吃饭,其中有对夫妇带了个3岁的小男孩,席间小孩子一直没消停。我问妈妈,是不是比较少带他出来?妈妈回答:不是,也经常出来的。很明显,孩子缺少的不是出门机会,而是饭桌上的规矩。

      餐桌上的规矩,来自家庭教育

      还有次参加集体活动,一个小学高年级孩子,每上一道菜他第一个夹,想吃哪个菜就转到自己面前,常常别人正夹菜时,盘子就被他转走了,筷子悬在空中很是尴尬。菜少人多,有人没菜下饭,可他盘子里堆得满满的,最后吃不掉全剩下。

      我和他妈妈聊天,妈妈说了很多孩子学习的事,各科成绩都挺好,个儿高长得帅,是班上的升旗手。即便这样妈妈还不满意,说打算给孩子报一个外面的培优班。

      照趋势发展下去,30年后,这个孩子会不会变成一个高工资、高成就和高社会地位的“三高”人士?我觉得,他恐怕要绊倒在“教养”两个字上。

      在餐桌礼仪中,越过别人去夹菜很没礼貌

      还记得正宗“白富美”林黛玉刚进贾府时处处小心,唯恐说错话、做错事被人耻笑吗?因为贾府规矩多啊~社会阶层越高,规矩越大。现代也一样,婚宴规矩不大吗?你用筷子扒拉下,或者砸吧嘴试试看?不引人侧目才怪。所以,那些声称要“富养女”,却任由孩子没规矩的妈妈,还是不要做培养“白富美”的梦了,“白富美”只有出在妈妈也是“白富美”的家庭。

      哪怕普通老百姓,礼貌也是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没有礼貌,在人群中是很扎眼的。

      礼仪教育之所以重要,因为人有社会性,我们每天都与周围的人接触、联系,而饭桌就是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场合。

      我们和同事一起吃饭、和朋友一起吃饭、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饭桌上谈生意,在饭桌上联络感情,在饭桌上发展关系。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弟子规里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毫不夸张地说:真正的教养在饭桌上。孩子在饭桌上的行为,体现了父母的素质。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合,餐桌礼仪的培养是必须的。别以为这些等孩子大了,或者出门时再教也不迟。

      再讲一个故事

      有个人埋头苦吃酒店的自助餐,根本没空理睬旁人,而这些人中恰好有一个是出身大富之家的外国人,又恰好是他老板的老板,据说当场就要辞退他。。。虽然后来没炒成,但他因贪吃沦为笑柄,现在做着一份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与他的高学历不相符。

      抢着夹菜给人“贪吃”的糟糕印象

      个人最终取得的成就、社会地位与很多因素有关,教养绝对是其中之一。如果孩子苦读多年,拿了很多证书,却因为一顿饭留下的糟糕印象而错失机会,做妈妈的你,会不会后悔30年前的现在,教给孩子的饭桌礼仪太少呢?

      餐桌文化,跟随孩子一辈子,父母们一定要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成为餐桌绅士,饮食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28 00:17
  • 签到天数: 62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09: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理房间居然还有这么多好处...

    用清理屋子练习布施

    大部分人家里的东西都太多,我们需要学会不断清理自己的家,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开始清理。先感觉一个房间的功能是什么,哪些东西非要不可,哪些是没用或多余的。只要感觉多余,就清出来送给有需要的人。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让房子变得更加清静,另一方面可以练习布施,你会变得越来越快乐。经常做这个功课,你会发现,在简单的生活中就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快乐。

    在繁琐的家务中觉醒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必须学习把觉醒的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在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女性的觉醒对全家的带领和贡献,会直接影响三代人。

    女人和家务琐事是分不开的,不论已婚还是单身都一样,有家庭和孩子的女人更应该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练习觉醒的能力。就利用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来藉境炼心,心不受影响,活在当下。不然我们照样花时间在家务事上,却没有学习到觉醒的方法,实在太可惜了。年纪大了,身心疲惫,人生过得愈来愈没劲。没完没了的事情,就像驴子拉磨一般,一生就在旋转中浪费掉了。



    首先要练习保持觉性。保持孩子般单纯的状态,因为我们已经被教育,非要不断考虑事情才行。于是头脑不停地创造妄念和恐惧,不是过去就是未来的事情,我们要从这样的思维模式里面出来。要练习事情再多都不要烦,放轻松,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办法理清楚杂事。

    第二,事有轻重缓急,首先把今天要处理的事情大概在脑子里面想过一遍。家务事可以在处理的空隙中完成,尤其是杂物清理等小事。比如,你需要处理邮件、电脑或电话等事务,处理完之后,你也可以到厨房洗洗碗盘什么的。

    这样透过在生活中交替做事情,训练当下的能力,既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又可以做完家务,一举两得。

    第三,你在家里走来走去,顺手就可以清理和整理手下的杂事,练习当下。做起来非常容易又轻松,慢慢的,做家事就成为享受,让你的大脑在休息的过程中,顺便整理思绪。在做家事的同时,当下若有新的好点子就会自然跑出来。

    所以,只要你保持当下的觉性,一切行为都会变成是禅修,智慧自然就会慢慢升起。

    清理屋子能畅通气脉

    人很容易累,是因为我们身体的气脉不开,气脉不开,能量就流动不起来,烦恼自然就很多。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清理自己的家。透过身体自然的动,能量自然就流动起来了。



    此外,如果屋内物品的摆设不顺或不和谐,也会影响身体能量的流动。所以,经常清理房子,用心将东西放好,就是在清理你体内能量的堆积,身体的气脉顺畅了,心就清明了,烦恼自然就减少了。

    透过身体的疲劳,找到心灵的休息

    一些运动量大的劳动,比如拖地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会让你慢慢出汗,不但不累,反而会让你感到身心舒畅。

    尤其是拖完地、出一身大汗,坐下来大大舒展出一口气。那个刹那间,没有妄念,在一种满足中休息。你一定要记住这个瞬间的感觉,这将使你体会到“无念”的状态,是非常珍贵的。

    这个瞬间,什么都不再想。你既没有在过去里,也没有在妄念未来,就在一种纯然的觉性状态中。那个刹那,就在一个当下的状态里。

    很多时候,我们在打坐时都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打坐妄念会很多,所以需要结合动与静。

    女人生气时要拖地,烦恼在动中自然消失!

    生气只是一种能量,只是能量卡住了而已。身体能量低的时候,更无法保持觉醒,容易被烦恼包围。气脉就容易堵塞,就像水沟塞住了一样。

    这时,我们可以透过活动身体把它打开。拖地可以消除烦恼,又能找回快乐,效果就像清干净自己的心里一样。房子就像是我们的身体,又因为拖地太简单,你不会用脑去思考,你的心就可以放松和休息,又不花钱,也不急着赶时间。

    透过拖地,身体里的能量就可以流动、开展;透过拖地,就把身体里堆积的废气排出去了;透过拖地,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全身出了大汗,脏东西都排出去了,整个房间都会变得很干净、很清静,那么,你一定会有身体轻松、心情愉快的感觉,就像是清空了心里的堆积一样,你的心也会随着轻松、喜悦起来。

    劳累中的空性
    在劳累之后,
    休息的刹那,
    没有过去,
    也不想未来。
    就驻留在那一刻,
    就享受在那一刻,
    就安住在那一刻,
    就觉知在那一刻。
    保持这种感觉,
    记住这种感觉,
    延长这种感觉,
    练习这种感觉。
    那就是自心的状态,
    那就是天空一般的自由,
    那就是笼鸟飞出的解放,
    那就是空性中的自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28 00:17
  • 签到天数: 62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23: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身边有个擅长指责的人,你只需要这么做…
    世界上所有的行为只有两个目的——「表达爱」或「索取爱」。

    无论你或你身边的人在做什么说什么,看起来多么的过分多么不不可理喻,归其根本,这里面的动机,不是在给予爱,就是在索取爱。

    而根据量子纠缠原理和关系的互动叠加法则,一旦一个人A开始表达爱,另外一方B也开始表达爱,B给予越多,A也开始给予更多,因此进入给予爱的正向循环。

    反之则进入索取爱的负向循环,A索取,B就索取,然后A索取更多,B就索取更多,周而复始。直到其中有个人开始成长,找回智慧,不再参与玩这个游戏。 关系里所有让你感觉到难受痛苦的只有两个原因,并且它们常常同时发生。

    对方在向你索取爱,并且你不愿意给。
    你在向对方索取爱,但对方不愿意给。 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理解、陪伴、肯定、欣赏、关心、赞美、支持……

    那么索取爱的表现形式有:抱怨、讽刺、辩解、指责、讨好、批评、控诉等等。 不愿意给的理由归根结底就两种:
    我认为不够,给不出来,我期待对方给我。
    内心的声音大致是这样的:凭什么要我给他爱啊?我都觉得我不够被爱呢!为什么他不给我呢?应该他给才对。

    对对方有评判,不想给。
    内心的声音大致是这样的:我看这人不顺眼(我就是看不惯他这样的行为),我不想给他爱。我就不让你如愿以偿,我要让你知道你这样是错的。 这里的爱是一个大范畴的统称,大家可以自行带入你目前的个人主题,例如:
    凭什么要我给他理解啊?我都觉得我不够被理解呢。
    有读者留言说TA的妈妈常常指责自己的话是: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你看你有什么用。我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这种指责就是典型的对爱的索取。这个妈妈内在自我价值感很低,力量不足而产生很多恐惧。

    这种恐惧演变成对未来的焦虑,对他人眼光的敏感自卑,而这份恐惧就变成对旁人的索取,表达出来大概就是: 我其实很软弱,很多不确定的事情都会刺激我,让我焦虑慌张,我很需要安全感,而你表现的稳定、可靠、完美会带给我安全感,我很需要你为我做这些。

    并且我不想让你知道我是胆怯恐惧的,我通过愤怒和责备的方式来掩饰我的软弱,因为至少责备会让我看起来比较强大。 攻击是一种愤怒的能量,愤怒是一种次生情绪,是为了掩饰内心底层更为精微的情绪。

    例如,尴尬,无力感,委屈,慌张,焦虑等感受,通常这些感受当事人都不喜欢,也不想面对,更不愿意表达,他们通常会把这个情绪演变成愤怒释放出来。

    甚至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些更早期精微情绪的存在和那个演变的过程。给大家讲一个我和我先生的故事。

    好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就和现在差不多,挺热的。他出差了两天。
    结果他走的第二天家里空调就坏了,我就给他打电话,问他,空调坏了,我是直接打电话叫人来修还是等你回来看看。

    他说我明天下午就回,你们今天就在另一个房间睡,我回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我说好。
    他回家之后休整了一下,就搬了个梯子去弄空调了,嘿咻嘿咻捣鼓了几十分钟,满身是汗,结果空调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他越弄越烦躁,最后彻底放弃,从梯子上爬下来。我问他怎么样,弄好了吗?
    结果,他皱着眉,劈头盖脸就对我说“我在家天天用空调都没坏,怎么我刚走,你就把空调搞坏了!?”

    我一听就爆了,又委屈又生气,心想,这么说太过分了吧,空调正好这个时间段坏了,只不过我碰上了,关我什么事!

    我张了张嘴刚想反驳,突然看到他满头的汗珠,过去上课成长这么多年所带来的改变在这一刻又发挥了作用,在我还没有做出反应之前,瞬间有一个清明的觉察进来。

    我意识到这一刻先生攻击的并不是我。
    他因为修不好空调,而体验到了强烈的挫败和无能感。

    而这种感觉,是他并不想面对的,也不喜欢的这个修不好空调显得很无能的自己。

    所以他把这种感觉用指责掩饰过之后丢出来给我,因为指责的自己至少看上去比较有力量。

    那一刻这个内在的过程我看的清清楚楚,就像上帝俯瞰人间一样了了分明。

    我知道,他的愤怒其实和我无关,并且他这一刻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当看明白这些时,我的愤怒瞬间就散去了。

    当然我写出来是很长一段,但是当时这个过程大概就1、2秒钟。

    所以当他气势汹汹的对我说:“我在家天天用空调都没坏,怎么我刚走,你就把空调搞坏了!?”时,我呆呆愣愣的看着他2秒钟(这个过程内心在快速的觉察和转化)。

    然后“噗呲”一声就笑了出来,我抬手擦了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又不是蓝翔技校毕业的,空调弄不好就算了,你有那么多地方都那么牛掰,不用把时间花在这种小事上,一会儿我们打电话找真正的技工师父来修。你赶紧喝点水休息下吧。

    那一刻我感觉到,刚才被用来掩饰愤怒而撑得鼓鼓硬邦邦的先生好像突然漏了气一样,瞬间就变得柔软下来。

    然后他的觉察也回来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模式,说:对不起,我刚才修的不顺利,自己很烦躁,把气撒到你身上了。

    我说,我知道,没关系,刚才有一下下不舒服,但我知道你不是针对我的。然后我们就给了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亲吻,(此处省略一千字肉麻情节)……



    因为有一个人开始改变自己的自动化反应,快速的把觉察带进来,本来险些变成一场战争的情节就变成一个让彼此更加亲密和真实的甜美的故事。 试想一下,如果那一刻我丧失了自己的觉知,任由自己的自动化反应发生会怎么样?

    他对我说“我在家天天用空调都没坏,怎么我刚走,你就把空调搞坏了!?”
    我说“你有毛病吧,这种事儿能怪我吗。你有本事你不也没把空调修好吗?”(狠狠一戳,正中靶心)

    他被戳中了正想掩饰的部分,更生气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电器插头用完要拔掉,你就是不改,你要不这样空调能坏吗?我出差累的半死,回来都没休息一下就修空调,你什么态度!”(控诉)

    我看他翻旧账更生气了“又不是我要你自己修的,是你自己说不用打电话的,自己爱逞能怪谁啊!”(再狠狠一戳)
    ……

    有没有觉得这段对话很熟悉亲切?

    好,我就不继续演绎下去了,因为如果继续这么吵下去,可以把三个月前的事情,半年前的事情,五年前的事情都扯出来。还会把孩子,把你妈,你姐,你哥你妹你大爷…这些有的没的都扯出来。

    所有那些吵架吵得天翻地覆的人,到最后你问TA,你们当时是为什么事情开始的,绝大多数人都不记得最初是怎么吵起来的。

    因为吵的根本就不是那个事儿,吵得的是态度,吵得是自己内心没有被满足又无法真实言表的对爱的渴求。 所以面对这种类型的指责时,你要做就是洞察出对方这一刻想要的是什么,给出对方需要的理解,感激,支持等就行了。分享几个上过课程之后学员们在面对指责时的反应,真是机智的令人拍手叫绝:

    >你是不是就是觉得我不好/嫌弃我/我很蠢!?
    >这从不是我的本意。但还是很抱歉,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会好好反省的。
    >都是你惹我生气,我每天不开心都是你害的!
    >对不起,惹你生气了。不过我每天开心都是因为你啊。 >你是不是就觉得你最有本事最聪明最好啊!
    >我确实觉得我很聪明/很好,而且就是因为我够聪明够好,我才会选你做我老婆/老公啊。

    你能想象,他们的家人听到这些回应时脸上蒙圈的表情吗?本来心里还准备了一百句指责,突然就活活噎住了,说不出话来了。这完全不按牌理出牌啊。 但如果你成长进度还在初期,就会有一个困惑,那我当下找不出来对方需要什么,我感觉不到TA的精微情绪,我不知道TA到底想要什么。或者,我隐约看到了,但我不知道如何表达,不知道应对。

    当然,更多的一种情况是,当时那一刻,你也爆了。
    冷静时,道理都懂,但一到事情发生的那一刻,自动化反应早已快于你的选择先行启动了,你又进入熟悉的模式,要么回击,辩解,或者僵硬在那里。总之在事情发生时你无法做出任何新的选择。

    如果是这样,那就意味着目前你的洞察力和跟他人的联接力和自我的转化力都非常有限,需要更深入系统的个人成长。

    无论你能不能给的出来那份爱,都要明白一个前提,TA的指责本质上与你无关。



    但如果你内心的钩子比较多,很容易被别人勾到,哪怕不是指责,只是无心的一句话都可能上赶着不屈不挠的把自己的钩子挂上去。 对方的指责和你的感受本质上也没有任何关系,都取决于你做怎样的选择。而自由选择的力量就在你内心深处,你需要把它找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28 00:17
  • 签到天数: 62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0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人这样做,命会越来越薄!千万不要这样损自己的福报!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态的,他的精神是饥饿的。

      为什么会嫌弃呢,就是觉得自己太优秀了,太了不起了,觉得别人配不上自己。常常觉得自己最了不得的人,内心深处有一中很深的自卑感。自卑感很强的人,往往自尊心很强。如果你常常觉得自己自尊心受伤了,那告诉你,说明你太自卑了。



      女人应该要怎样呢,女人的涵养应该像大地,要厚德载物,大地是不嫌弃任何东西,乃称为大。万物成长于大地,最后还归于大地。而且大地,还是安忍不动的,就是要有忍的精神。

      比如说在婚姻家庭中,如果你想旺夫,告诉你,第一条,你要做到不嫌弃,尤其是不能嫌弃自己的丈夫。很多人想着自己旺夫命,一边又要嫌弃丈夫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就是命不好的表现。
      
      而且一个家庭中,女人的位置永远重于男人,女人是田地,一个家族,能否兴旺,看女人的德行。一切的福德,都要根植在田地上。



      在一个家庭中,可以没有男人,如果女人能够任劳任怨,仍然可以培养出一个伟大的孩子出来。但是无法想象没有女人的家庭,孩子出来后会是怎样子的。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都和母亲关系很好。毛泽东,朱德、岳飞、孟子。他们具备了一种品质,就是任劳任怨,大家去看朱德写回忆我的母亲,就知道了。
      
      一个人,如果常常嫌弃,也是很损福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28 00:17
  • 签到天数: 62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07: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禅语心灯】人心宽处皆是路
    宽容是人生的最好修养,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 而是宽容。

    在人的一生中,宽容是指人处世有度量,不苛求。

    能够有谅解、克制、包容的胸怀。

    俗话讲:“记人之长,忘人之短”说的即是宽容。

    但是宽容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人们知识不断地丰富、智能不断地增加、修养不断地提高,才能感悟出人生的道理。

    也就是说,它是人的思想品性、社会阅历、人生抱负、文化修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宽容的人能够理解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从而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反之,只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使人厌之、惧之、避之。

    在人的一生中,宽容是一种人生的修养。

    我们称颂,为人厚道、宽以待人,我们鄙夷,尖酸刻薄、苛求于人;我们欣赏,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不齿,冤冤相报无尽休。

    作为修养,宽容就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就是对人谦逊真诚,待人礼让大度;就是能够宽恕别人无意间对自己的伤害……换言之,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

    在宽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在人的一生中,宽容还是一种做人的原则。

    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宽宏大度者,能够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

    甚至尊重、悦纳与自己志趣不投,抑或格格不入的人或事。

    面对非议、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唇相讥,只能事与愿违,恶性循环。

    在人的一生中,宽容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向另外一些人争取自己的权力,或者批判对方的观念、坚持自己的学说,他们总是指责对方的专横为不宽容;而当他们一旦拥有了权力,一旦自己的学说被承认后,便多以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批评他们的人。

    我们说,宽容既不是一种武器,也不是一面旗帜,更不是一番说辞,而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产生的思维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使人们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也可以使人们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如果对于一切新事物都不采取宽容的态度,那么,社会也就无法进步了,人类也就只能生活在愚昧、黑暗、弱肉强食的野蛮时代。

    人的一生中,宽容更是一种颇具价值的思想。在人类走过的漫长历程之中,我们发现,人类所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思想,是一种灵光闪动的、充满生命力的、激越而又深邃的智慧。

    “大海成汪洋之势却以其低而纳百川,天空展无垠之域然与其高而容日月。”

    一个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天空之高的胸怀,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处人所不能处,才能最终超然于纷繁、喧杂的世俗之上,健康快乐,从容潇洒,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博大起来。因此,可以说它又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的价值和力量,不是在他财产、地位或外在关系,而是在他本身之内,在他自己的品格中。以宽容之德孕育人生,人生才有价值;以宽容之情浇灌生活,生活才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28 00:17
  • 签到天数: 62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00: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叫天伦之乐啊,一直不知道,我也是醉了!
    走不尽的厨房路,
    干不完的家庭活。
    伴着星星,
    备下了二代的早餐,
    迎着朝阳,
    给三代穿上折腾的衣裳。



    不争气的老腰,
    吞噬着你的灵魂。
    家庭就是个孤岛,
    哪里是你逃生的地方?



    享着退休待遇,
    身兼各种天职。
    洗衣做饭拖地板,
    买菜喂奶涮马桶。
    没有掌声鼓励你,
    只有索取等着你。
    还需自己哄自己,
    伟大信念支撑你。



    苍天为你淌下泪,
    问你到底累不累。
    谁知你回答真干脆:
    你懂什么?
    这叫天伦之乐人人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