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12 20:47 |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本帖最后由 大大吉祥 于 2016-8-15 19:36 编辑
闻思修不可思议 ——辟谷复食第四天
2016年8月15日,辟谷复食第四天。
4:00,醒过来。大雨滂沱。但挡不住大家去修行的行动。
4:30,钟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每日早上4:30,清泉古寺钟楼便响起一通又一通的钟声,悠远、绵长、深邃,撞钟的法师用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和着钟声请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当山土地菩萨、南无龙天护法菩萨、南无大海众菩萨、南无诸佛菩萨,驾临清泉古寺,放来无量的佛光和威神之力,加持来这里同修的善男子、善女人,大家陆陆续续往观音殿去早课,念佛修行,在念佛报恩法会之中明了、领悟因果业律的真理。钟楼下的十二生肖石像静静矗立聆听着,深信只有戒恶行善,念佛积德,接受佛慈悲功德的成全,无论哪种生肖的生命都能得到改造和完善,娑婆众生才能真正离苦得乐,往生净土陀罗尼。
4:50,对面鼓楼鼓点密集敲响,催人奋进。法会又一天的早课开始了,六字洪名响彻在山谷之中。
跪拜、诵经、行香,整个过程庄严得让人敬畏与仰望。
南无阿弥陀佛!
6:00,早餐。花卷,炒粉,米汤。大家整齐列队随法师们一起进入五观堂,有序地排列找到相应的位置坐下,虔诚恭敬地跟着法师们一起做仪轨。虽是简单的素斋,但这样用心专注,并且心怀感恩与惜福的用餐过程,给大家的身心一份健康、宁静的体验。
8:00,禅堂行香一个钟。
行香的时候,身心世界放下、放松,这个脚步自自然然地迈。心要住在空性上,不能住在脚步上。慢慢地行,像微风一样,微微小风一样。慢慢地行,身体一点一点地扭动,而不是迈出一步以后就站着不动了,然后过会儿再迈第二步,这就不对了。不动了,你就住着了。你看,这脚步迈出去,这身体随着脚步一点一点地往前移动。这就没有相,没有走相。你的心还在空性上,还在空性里边,没住在身上。这样行着行着就没“我”了,行着行着你就进入空性,进入清净法身,消业障,开智慧啊。心也不用了,身也不用了,你整个身体都歇下来了。你能歇下来的这一段,你的身体就没老化,就没衰老,你没用它嘛。像汽车一样,新车买回来,你不开动它,它不还是新车吗。修行人要懂这个道理。你修吧,现在四十岁,再修五年还是四十岁,不老。为什么?你没用它。打坐时也不用,也是把它歇下来。
不用身不用心,天天自在潇洒,这叫修行。如果你老是用它,那你就麻烦了,身体就会衰老得快。你就不用心不用身,天天这样做,你就入道了。过去古人讲:狂心一歇,即见菩提。就这么简单,歇下来就是。当下承当,你别不敢承当。你不敢承当,就是穷汉,就是法华经上说的,衣里明珠尚在,出去当穷子讨饭。你不明白原本真心,你出去著相去,那不是当穷子讨饭吗?你本来是大富长者,承当就是。每个人都是佛,佛在经上讲,众生本来成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就是不敢承当它,不会承当它。所以,就流浪生死。当你承当它了,你跟佛就是一样。那个自性不需要我们去修,那个佛本来是现成的,清净本然、湛寂光明、清净寂灭。修什么?就是去习气、去毛病、去烦恼、消业障。因为我们有能有所,就像这块玻璃,上面有灰尘,需要毛巾去擦,擦完它就干净了,就透明了。我们念佛就是擦镜子,擦我们的大光明镜。天天擦,慢慢擦亮了,擦亮了你就是佛,跟佛没两样。所以行香就是歇下来身心世界。
9:00,打坐一个钟。禪堂是中國佛教大師們創立的集體共修的地方。南怀瑾先生说,在禪堂裡用功打坐,真的修定強調四個字“行、住、坐、臥”,坐是打坐,要定;行是走路,也要定;住,站在那裡不動,也要定;臥,睡在那裡也在做工夫。生活中的四大威儀,都在修行,一分鐘都不能鬆懈,甚至一秒鐘都不能鬆,這是禪堂。
耀伟法师开示:闻思修,凡修持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皆平淡朴实,愈简愈妙。诸事用心,用平常心,敦伦尽分,安心实修,则可享受生活之中禅机处处。打坐当记十六字诀:端身正坐,心平气和,万法归一,不受风寒。打坐冥想三诀:听声音,念佛,观呼吸。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之心也。参禅念佛,必有大益。
禅,是一门智慧。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不拘经教,活泼自在。
禅修,是一种修行。
让世间人不时浮燥的烦恼心慢慢减少,步入宁静;
让世间人时刻忙碌的攀缘心渐渐止息,体察觉悟。
11:00,午餐。稀饭,豆制品,芹菜,花生。斋堂。五观堂,佛教中有【食存五观】的说法: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以感恩心受食,进而激发道心。)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吃饭时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贡献,足以享受这餐美食吗?“三心未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易化”。)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吃饭只是经过斋堂一下,如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不可起贪瞋念头。)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人所以吃饭,就因为“饿病”发作,所以要以饮食为药来治疗,因此三餐只是为了治病,不应只在美味上着意。)
5、为成道业,故受此食(每日三餐,只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以便修行,成就未来的事业、理念,甚至成道开悟。)
食存五观,因此应该发道心,要精进奋发,方堪受食。
14:00,与耀伟法师一起清洁、清净禅堂 。800多平方米的禅堂,用吸尘器吸下来,大汗淋漓。
走过祈愿树,沿着观音殿的台阶到背后,一抬头便能看到禅堂,墙上“止语”二字,叫你肃静。禅堂正前方的讲台上,供奉着观音佛像,蕴育着“念佛是谁,照顾话头”的禅机。耀伟法师说“禅堂”的对联一般会写着“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歇狂心”。整个禅堂的气氛沉静而肃穆。耀伟法师明天会带领大家完成“起香、行香、开示、止境、坐香”的全过程。行香是禅修的第一步,大家围成大圈绕着禅堂在法师的带领下顺时针疾走,开始行香,法师边行边告诫:“行香的过程中,只能听到走路的风声,脚要提起来,步伐要轻盈。”不禁让人想起南怀瑾老先生曾在《南禅七日》里说,行香要走得行云流水,走得自然,“举步如灵猫捕鼠,下脚如泰山压顶。”接着法师又强调:“ 行香时要眼观鼻,鼻观内心,收起自己的心念。左手甩右手摆,一定要把身体和关节活动开,这也是坐香前的热身环节,行香的好坏决定着坐香的好坏……”也不知走了多久,猛的,法师将香板在地上一顿,所有人瞬间停住脚步,动作惊人一致。随后进行的开示,法师从禅的含义、禅堂的规矩,以及坐禅的要领一一做详细的讲解。就着禅堂上的对联“念佛是谁,照顾话头”,也让大家在随后坐香的过程中去体会“谁”这个字,即我是谁。同时,也指出禅修就是静虑,即让散乱的思虑静止。随着坐香的开始,在法师的指引下,大家有序地搬出蒲团分坐在禅堂左右两边,分别以单盘或散盘的姿势开始了坐香。禅堂大门关闭,灯光熄灭,大家与法师一起进入“禅定”的境界。
耀伟法师开示:自信弥陀,唯心净土。自性就是弥陀。依心性的道理说,自他本来是不二的,念佛人不生不灭的心性与弥陀佛不生不灭的心性毫无差异,故念弥陀即是念自性之佛。 谓万法唯一心,故心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这是一个由诸法唯心、万法一如之理性而谈的法门。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观经疏也说:“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17:30,晚餐。稀饭,青菜。素食并不意味着匮乏和无趣,而意味着丰富的选择和美好的生机。
小结: 全天便便二次,体重正常。寺庙参禅,法喜充满。
在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的法器之一。它是一种木制品,剖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敲之发出声音。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诵经礼忏,还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鱼。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呢?因为即使在晚上,鱼在水里也不会闭眼睡觉,为了勤修道业,用木鱼来警策大众要抓紧时间来用功办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鱼用来引导僧众把握诵经时的轻重快慢,让大家凝心一处,不起杂念。
在佛教,很多法器、物品,一则为了庄严,二则用来表法。每个用品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从这些物体身上体露出一个道理,让人们通过表面看到本质。佛教有“八万四千”个法门,用来对治人们不同的烦恼习气。断一份无明,则证一分法身。如果连常见的烦恼习气都不能断除,怎能断除生死?出家学佛乃大丈夫事,当断能断。断恶修善是佛教的根本,精勤修学是解脱的保障,木鱼不光要敲在身上,还要敲在心上!
闻思修不可思议,真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