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12 20:47 |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第三次过午不食第十四天
2016年10月6日,第三次过午不食第十四天。
6:00,醒来。在大海的礁石处守望日出。
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
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在这几朵祥云下面快乐散步。
天底下赏心快事不要那么多,只一朵,就足够了。
一种友情,浅遇深藏;
一种对望,静守碎念。
那是朵枯萎了也不肯丢的花;
那是把雨停了也不肯收的伞。
有一种懂得,叫流水知音;
有一种相逢,叫一见倾心;
有一种了解,叫知己知彼;
有一种默契,叫心有灵犀;
有一种微笑,叫于无声处;
有一种眷恋,叫一往情深。
7:00,早餐。水煮红薯,玉米,鸡蛋。
8:30,读书时间。
跟儒家学拿得起,跟佛家学放得下,跟道家学想得开:
跟儒家学拿得起。
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
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第一重境界,是出得来,而进不去;第二重境界,是进得去,而出不来;第三重境界,才是进退自如、来去随意。放得下,是因为看透了、超脱了,所以随缘。
跟道家学想得开。
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
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一个“走”字旁加一个“首”字,也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如何才能想得开?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说,其中最高那层境界正是道家境界,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一是自然境界。
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那个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是这种人。
二是功利境界。
有些人,会为了利己而主动去思考和做事,虽然未必不道德,却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三是道德境界。
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而开始考虑利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间,胸中气象和站立高度已经抵达精神层次。
四是天地境界。
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就抵达了天人合一。这时他就已经不需要动脑子了,因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脑子,已经事事洞明,就像电脑连接到了互联网。这种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越想得开。想开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于人的视野放到多大,眼界拔到多高。人处平地,到处都会遮眼阻路;人登顶峰,世间便能一览通途。这就是想得开的秘密——眼界大了,心就宽了;站得高了,事就小了。想不开,往往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眼光和思维所涉及的面,尽量往大了走、往高了去,则是人人可以努力靠近的。
综上: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12:30,午餐。鸭肉煮面。
13:00,与霞姐聊人生。朱自清曾写过一篇《匆勿》,把时间比喻成一个小顽童。时间过的真快,短暂的国庆假期就要告一段落了。时间像结在园圃中的花苞,似开又未开。时间像凝在果实上的露珠,将滑未滑。时间是在云层里穿梭的太阳,欲休未休。此刻通往南国的列车还在马不停蹄的向前行驶,时间也没停留,星光不问赶路人,时间也不问!霞姐在国庆的人生感悟是:大多数人都是从小被禁锢在一个模子里,最后长成社会希望我们长成的样子。
眼睛看到的事实,其实是大脑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而我们却不能像鸟儿一样拥有翅膀,想飞到哪就飞到哪。
我们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
每个人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在生长,所以找到一个与自己匹配的伴侣很难。
虽然我们都生于尘土,终于尘土,但是活着的过程就是一段美丽的舞蹈。
16:00,健身时间。
跑步30分钟,深蹲100下。
美女教练宁今天教普拉提跪姿侧踢、美人鱼侧弯、引颈前伸、侧弯扭转、空中剪刀、倒踩单车、回力人棒。
如果坚持进行练习,也许你可以成为普拉提高手。
从入门到进阶、再到提高,美女教练宁很有专业范儿,并且很落地。
关于私教的正确跟随方式,建议在确定练习普拉提之前,请先耐心细致的读完《普拉提》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甚至要圈圈画画、彻底领会,再接着看后边的附录,做到对普拉提锻炼的原理、技法等有直观、深刻的认识理解,做足这些功课后,最后按照教练在书中确定的顺序,逐个练习普拉提习位。这样做的原因,自然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对训练的目的、原理等认识的清楚,才能在实践中向着确定的目标长期坚持练习。
你始终要相信: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只要你一旦接触上普拉提,从此,便会爱上普拉提。
普拉提最著名的浓缩原则仅三个关键词:重心、控制、呈直线(骨盆脊椎中立位)。这就要求习练者首先要专注,动作精确、流畅,正确的呼吸,强调肌肉收缩模式的对称与平衡,协调身心的自知与自控等,掌握了普拉提的灵魂,才会于其中受益。
18:30,晚餐。香蕉,苹果。
小结:全天便便2次,体重保持。
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愿为对方毫无道理地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地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
两个人的时候有彼此,一个人的时候有自己。
两个人的时候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也只有你。有个很形象的比喻,风筝的线拽久了,自己手疼,风筝也飞不高,而且没有哪只风筝会喜欢拽着它那根线的人。
最好的付出,是你转身我就在,而你往前的时候我绝不打扰。
一段好的爱情,一定是从遇见自己开始的。有时候也是因为看不清真实的自己,而选择了错的人。
上天下海,跟朋友们去世界流浪,当一个简单的吃货,反正你知道,无论自己身体或者灵魂在哪里,背后都有人在保护你,就算漫天风雪,天地遁入永夜,也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愿你找到那束光。
愿你找到那朵祥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