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陈飞燕 于 2018-5-2 02:50 编辑
健康和快乐都需要有希求心,因为有了希求心,我们才会主动去寻求改变健康和快乐的方法,当我们找到了方法后要如同获得如意珍宝般去了解学习,通过思维它是否能改变我们的身心健康后,然后在现在生活中实施运用串习,持续以恒,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健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我们身体的一个尊重和爱护,这也是一种慈悲,只有善于改变自我,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才能打开健康和心灵之门,昨天莲如意老师直播答疑真的很棒,借用她的主题《从蛹化蝶 》
从蛹化蝶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但只有经历了痛苦才能自由飞翔,这个过程只有自己去经历,没人可以替代,也没人能够帮忙,但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决定:你究竟想一生为蛹,还是由蛹化蝶……
如果你很饿,如不去吃饭,身边的人说饭如何的好,但你不愿接受你永远体会不到饱足的快乐及解决饥饿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习惯随顺我们根深蒂固自我迂腐的观念 。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这里所说的“病为本”,应该就是指以病人为本;“工为标”,即医生为标.明确提出在医患关系中,患方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果病人对治疗缺乏主动性,或拒绝治疗,或不遵医嘱,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医生,就属于本末倒置.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
人之所以生病,首先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发生不谐调,然后才使各种致病因素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一系列生理、心理障碍.因此,人体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是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结果.“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发展,不过是“正”、“邪”斗争的具体表现.致病因素是必要条件,患者个人的先、后天因素是决定条件.因此,患病以后,中医提倡清心寡欲,主动调整节奏、积极配合治疗.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扁鹊的“六不治”所描述的六不治一:狂妄骄横、二重财轻身、三衣食不适、四迷信鬼神等,就是典型的不协调、不适应,对疾病的防治和治疗都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这些情况又不大可能依靠医生单方面医术来解决,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甚包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任何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如果病人对医生缺乏起码的信任,不愿意与医生沟通,甚至根本拒绝治疗,则必然使医生的诊疗技能无地放矢,或诊疗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树立正常的“疾病观”尤为重要.
我之所以感慨,是因为我身边的几个朋友,哪怕身体在严重,但缺乏对身体的真正的正确的关注和对健康的漠视,和对生命的不尊重,和缺乏对家人的责任。他们天天被身体折磨的苦不堪言,但他们宁愿每天沉迷于网游,看电视,说到健康锻炼,没空,没时间。网上的东西都是骗人的,他们有时间宁愿看八卦新闻,网络小说也不想看关于健康的资讯,不愿泡脚,不愿去运动,太痛苦时有些甚至会不负责任的说死了就算了,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世上不是单独的个体可以为所欲为,往往我们忽略了家人的感受,父母的牵挂。或者有些人要求你每个环节要跟他分析的清清楚楚,健康成了廉价品,最终他们依然还是没有付出行动。有些人习惯过于自我,傲慢与偏见,往往不愿接受别人的见解,自以为是,认为生病就要去医院,信任医生信任药物能给他们带了健康,哪怕医院把他化疗死,他们也不会责怪医院医生,吃了几十年的药物也没得到健康,还一直认为他们都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因为固执,无知很轻易的把珍贵生命交付于他人,他们从来不会从自身寻找根源。其实生命在于运动,再则怒则伤肝,忧则伤脾,恐则伤肾,悲则伤肺,喜则伤心。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同时我们要明白健康的六把钥匙是由我们掌控的:一良好的个人习惯,二科学饮食,三适量运动,四充分休息,五心里平衡,六优良环境。当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后,真正改变我们以往错误的生活习气和观念,其实健康就在你身边。
因为看到这些现象,我有时会感慨,人真的死于无知。同时思考我们活在这世上的意义何在。我记得直播有个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一辈子都不要去做麻烦别人的人,有些人认为得到诸多人的照顾是福报,其实有这观念也是病根的真正所在,真正损耗福报而不知。同时在我们接受婚姻家庭时就要有对家庭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当我们瓜瓜落地我们就要对父母尽孝感恩,死了就算了一句很轻松的话,认为自我解脱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却反应了我们对社会家庭亲人的冷漠自私及忽略了生命真正的可贵及生命的价值。
观念改变,学会接受新生事物,有一个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的心,直致扩展到宇宙万物,身心健康自然而然的发生。以豁达宽容大度的心态随顺包容一切,平平常常,平平淡淡,身心自在,安然的过好每天,这种福德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会有感知。
健康和快乐是要有智慧,健康和快乐对能改变身心问题的方法需要有强烈的信心,健康快乐在举手投足间,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加油,愿健康和快乐永远和你们同在。我爱你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