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4-3-29 21:01 |
---|
签到天数: 1025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
出离心、淡漠心,再从那厌离处长出一朵爱的莲花
问
为什么我的心越来越淡漠了呢?
孩子很好,家人也很好,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内心深处不想说话,对任何事情没有激情,都觉得了无生趣。
因为这种厌离心也会让我对人事物没有更好的耐心,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非常无情的人。
1、当我们的修行是从厌离开始的,是从对治切入的,而不是从正知正见和具备正知正见开始的,那么,修行到后面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假如我们执著于身体,教授师们就叫我们观察身体的脏、不净、污秽充满等,如果我们执著于某种欲望,则让我们努力找出那种欲望的更多的坏处,从而让我们放下、不执著。
基于这种教导而修行,修行到某一程度,我们就会出现厌离世间,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从而悲观消极,因为我们的心里发现和收集了太多的事物不好的一面了。
严格地说,这种方法并非智者佛陀的真正教法,而仅仅是世间一种简单的厌恶疗法。这种修行模式,不应被广泛地应用和深入地教导,最多只短暂的或小小的应用一下即可。像某种药,虽它可能对对治某种疾病或症状看起来还不错,但不可大量、长期服用,因为那样,其副作用会非常明显,以致最后服这种药本身就变成了一种病。
同样的,我们采用厌离、对治式的修行,情况也是这样。不可普遍、长期那么做,否则,它的负面效果——新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如同许多修行者所正在经历和感受的那样。
厌离、对治式的修行,往往让人舍一取一,让人从一边跑向另一边。一些修行者后期修行出现悲观、消极、冷漠、抽离等,就是这种二元性毒素再次发作的表现与证明。
2、作为一名修行人,如果我们的心还在厌离什么,那说明,在深层里,我们的心还在执著什么。正确适当的修行是没有厌离感的,若有厌离感,一定还有垒块在我们内心没有融化,还有幻象在我们心里没有消解。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修行,只要我们内心还有取与舍、冷与热、是与非、对与错等,我们一定还会有苦与乐。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根本还没有解脱。
修行之途,若你感到自己是冷漠的,你内心一定还有没化开的冰,还有坚竖着的墙,还有不可触摸、不想触摸的阴暗地带的存在,深入内观,发现它们,觉察它们,消化它们。只要它们还在,你外在就会感到冷漠或抽离。值得一提的是,修行不是抽离,乃是融化所有的缠缚与抽离。
抽离和缠缚是两边,只要你沾上这两边任何一个,说明你还在二元里,还在幻象中,没踏上真正的修行路,没站在真正的平台——真正的道场上来修行。
3、冷漠是自己内心还没有处理的感受,还没有暖化的坚冰,还没有觉察的故事。
你的心没有清空的任何故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都会反映出来,我们的种种感受,就是那个显示与提醒。每一个感受后面含着一个故事,请注意体察那感受,了解那故事。现在你感觉到冷漠,不想说话,了无生趣,没有激情……修行的契机来了,修行的课题来了。
这些泊来的云,这些降下的雨,是让你来认识你内在的宇宙及其现象的。藉由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走近那宇宙,看见那宇宙,以那宇宙而存在。
哪儿有缠缚,哪儿就有解脱;
哪儿有迷惑,哪儿就有开悟。
藉由我们自己内在出现的这些状况,觉察自己内在的冰,了解自己内在的垒块,内观自己内在的星球,了解那各个星球上的种种情况……解放和柔软自己,从这里开始。请作为宇宙意识醒来,看自己内在的世界。
4、诸佛是不厌离世间的,当在我们的修行中还存在着某些厌离,请记住,那是我们还没修行到家,还没走完诸佛走过的路,还没有来到佛的面前的缘故。那么,请继续。
厌离不是修行,只是修行的出发。在修行中,请别以厌离为荣耀。凡事,并非你越厌离就越好,而是你越热爱越好,但热爱不是粘着。
厌离是走去,热爱是回来,请回来。如果你只走去而没有回来,你的修行是不完整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弯回来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弯回来”是爱的代名词,请弯回来,爱上一切。世间所有的一切,没有什么是不值得你爱的,大凡还有你未爱上之物,那是你的修行还未完善之处,请在那儿用功。
修行者,
了解物,是解脱于物的根本;
理解人,是解脱于人的根本。
来通过了解和理解,从一切人与物的世界中解脱。
因为了解,一切事物不再是问题;
因为理解,一切人不再是问题。
修行人,诸佛不厌离世间,
若你厌离什么,从那厌离处长出一朵莲花来。
师言:
密乘重在上师相应与清净观,大乘重在利他菩提心,小乘重在出离轮回心。真实的密乘菩提心要有菩提明点的生起,暂时没有明点的利他大悲心也是一种菩提心,这种菩提心是先利人后成就。
不论何种菩提心都要有出离心作基础,时时闻思暇满难得、轮回痛苦、寿命无常、因果不虚四前行可增强稳固自己出离轮回的心。
修行先要出离世间走解脱道,然后又要入世间行菩萨道,最后连菩萨行都不执着菩萨相,无我行是菩萨行。
——光明禅师答弟子问【十二】
何谓出离?
所谓出离,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
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去了指挥摆布你的能力,你也就获得了自由。
如果出离了所有的执着,那么就会变得非常自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自己或伤害自己。
——白骨观修笔记续集第三十
回顾经典开示
佛法是恒顺,而不是高人一等,恒顺不是他人污垢,我也随喜,而是淡然放下不去分别是非,每位众生所行的所证的路皆不一样,所以说一切显示都有合理的因缘存在,既然合理,你的勤奋正直也是合理,他人的堕落也是合理。而且,一时的颓废也有很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例子;一时的精进,也有地狱门前僧道多之说。
这样观,才能明白念及因缘、心即坦然的深义,既然坦然面对就不会只认为自己是修行人,而他人就不是修行人,这样放下,自然会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感慨,自然会真正恒顺众生,不自赞毁他,于是修才是正修,于是见才是正见。
放下你是修行人的念头;
放下他人不是修行人的分别;
放下是非对错,万事随缘,
自心安,外界才安。
很多人向我诉苦,说家人反对学佛,扪心自问你自己做得怎样?一切的违缘都是自心感召,把自心调整好,处处为家人着想,家人怎么会不支持你?
——光明禅师开示【四十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