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1-26 15:20 |
---|
签到天数: 20 天 [LV.4]辟谷小学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7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所有回帖支持的亲们{:11_499:}
村长常说,食欲好、性欲好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所以我很感激我的身体。感谢我的肠胃,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从未罢工,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一如既往,能力出类拔萃。
为什么想好好吃饭呢?
我觉得村长经过几十年的思考和不断修正,仍然把“好好吃饭”放在16项功课的第一项,是大有深意的。好好吃饭就是养欲,就是顺其自然,就是“知止”。《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概是说做人知足了,就不会老觉得不开心,凡事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就不会把小命早早搭进去,就可以细水长流,可以长久。这个“知止不殆”具体到生活里,第一个就是“好好吃饭”。
我觉得好好吃饭是一个系统工程。自己的不好好吃饭经常表现在“不知足、不知止”,通俗的说就是吃相难看,见到好东西好像几天没吃饭一样。甚至见到普通的东西也跟下一顿就没得吃了一样,经常吃撑。自己分析,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我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就是出差的时候容易吃多。自己琢磨为什么呢?出差的时候到了一种不熟悉的环境,不知道食堂在哪,也不知道楼下有没有好吃的馆子,于是就会产生一种“不知道下一顿在哪吃、有没有的吃”的心态,于是容易吃多。只要是在外出差,我总是有食物就吃,有厕所就上,总担心下一顿吃不上饭,尿急的时候找不到厕所。其实还是心里缺乏安全感。安全感足够的话,就知道在当代社会,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怎么都不至于饿到,也十有八九不至于找不到厕所(除了在新疆,去新疆那次天天都是享受“大自然”)。但心里还是会惯性地有那种想法。这就是要修炼的地方。
前些天买了一个新冰箱。冰箱刚刚买来的时候跑了好几次超市,每次花好几百,搬回来各种东西填冰箱。心里也知道楼下就又是饭店、又是商店,怎么着也不至于能让我无处觅食,但还是觉得冰箱里空荡荡的不舒服。直到冰箱填到8成满了,那种去超市买食物的欲望才慢慢淡了。这也是一个表现。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瘦子的厨房》,大概意思是说,看一下一个人的厨房和冰箱就可以判断他的胖瘦。胖子的厨房里永远有各种各样吃不完的食物,冰箱也经常是满满当当的。而瘦子的冰箱则基本不会满到快关不上门。这也是人内心的一个映射,就像人的疾病是家庭关系的映射差不多的意思。村长常说每个胖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胖子,心里的这个胖子总担心没饭吃,所以就会驱使你、劝说你、在你耳边不停地嗡嗡嗡地诱惑你去买食物塞满厨房和冰箱。
所以想要好好吃饭,我猜首先是要安抚那个心里的胖子,告诉他这个世界很安全,不用怕下一顿没饭吃。而学会辟谷之后的一个大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告诉他,哪怕下一顿没饭吃,明天没饭吃,一个礼拜都没饭吃也没关系,咱会辟谷,不会饿坏的。如果没有学过辟谷,没有体验过几天不吃饭的话,这种恐惧感恐怕就会更深。
我父亲吃饭特别快,常常别人刚端起碗他就吃完了。他小时候经历过60年代,家里姊妹兄弟八个,吃饭稍微慢一点就什么都不剩,所以只能拼命往肚子里灌,习惯了。他的心里对饥饿是有恐惧的。以这种速度吃东西,恐怕也不太可能享受各种美食带来的精妙感受,所以吃饭的质量我是不敢恭维。我没有经历过60年代,但我吃饭也偏快,一方面是中学时候住校,多少也经历过吃慢一点就吃不够的情况,另一方面恐怕是心里的其他方面缺乏安全感,反映在了吃饭这件事上。
另外我觉得好好吃饭和其他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学会了好好吃饭,估计就不会酗酒,也不会一天抽几包烟,也不会纵欲过度,开车的时候估计也不会动不动犯路怒症。因为心理机制是一样的——明天照样有酒有肉有烟抽,不用担心,不用害怕。而“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正因为不酗酒、不纵欲、不去跟前面的百万豪车别劲,才能更长久地享受这些事情的乐趣。
忽然发现自己又开始言语论道了……
所谓准备日记的一大好处就是,既然是日记,说到底首先是给自己看的,所以可以胡说八道,也可以罗里吧嗦,颠三倒四。写日记的过程可能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说不定在颠三倒四罗里吧嗦的过程里,会发现一些自己长期萦绕的问题,多多少少有些答案浮现出来。
当然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的。我习惯写东西,所以写东西对我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有些人可能通过打坐,有些人可能通过唱歌,有些人可能通过写毛笔字,总之每个人应该有这么一个渠道。
说说今天吃了什么:中午一碗兰州拉面;晚上4根骨肉相连肉串,两片烤面包,两个煎蛋(做成三明治了),一罐德国凯尔特人红啤酒。啤酒味道一般,不如黑啤。不过没有吃多,感觉还好。另外白天两杯咖啡(雀巢袋装速溶黑咖啡,纯苦不带糖不带伴侣那种),傍晚一壶滇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