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9-11 08:32 |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
本帖最后由 悟斌 于 2019-2-10 21:26 编辑
心平健康学系列讲座
王中平 著
目录
心平健康学系列讲座 2
第一讲 为什么要研究心平健康学 4
第二讲 论心平健康学的五条基础理论 6
第三讲 心平健康学的作用 8
第四讲 自然力与平衡论 11
第五讲 自然力的平衡控制及特性 13
第六讲 参悟与反参 15
第七讲 心平健康学与中医理论 17
第八讲 情感、理智与自然 19
第九讲 治疗心脏病:心“膝”相应是良方 21
第十讲 如何才能想得开? 23
第十一讲 心态平衡是健康的根本 25
第十二讲 人的心理特点与如何想开 27
第十三讲 心平健康学与人体耐寒 30
第十四讲 心平健康学对耐热健身的尝试 32
第十五讲 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 34
第十六讲 对待子女须怀自然心态 36
第十七讲 心平健康学中反思的三个层次 38
第十八讲 对镜反思法之一 40
第十九讲 对镜反思法之二 42
第二十讲 追逐物欲烦恼多 44
第二十一讲 想得开就是真幸福 46
第二十二讲 得病是平衡的需要 48
第二十三讲 怎样认识自己 51
第二十四讲 程序对人的影响 53
第二十五讲 边追求,边消信号 56
第二十六讲 亢奋心对人生的影响 58
第二十七讲 错觉对人生的影响 60
第二十八讲 磨难是对你的挽救 62
第二十九讲 怎样用平衡论使自己想得开 65
第三十讲 怎样看待人生的灾难 68
第三十一讲 如何理解夫妻矛盾 70
第三十二讲 怎样对待无理 73
第三十三讲 怎样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76
第三十四讲 做好人不如做自然人 78
第三十五讲 怎样教育子女(一) 80
第三十六讲 怎样教育子女(二) 82
第三十七讲 痛苦源于心 85
第三十八讲 中医学里的“心平”思想 87
第三十九讲 战胜自我的前提是认识自我 89
第四十讲 人与我 91
第四十一讲 心态平衡才是真 93
第四十二讲 不断完善自我 95
第四十三讲 降服自己躁动的心 97
第四十四讲 调整心理能健康 99
第四十五讲 平衡的“主观意志” 101
第四十六讲 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磨难 103
第四十七讲 困难是对你的帮助 104
第四十八讲 自我调整是法要 106
第四十九讲 平衡是自然的法则 108
第五十讲 好与坏的关系 109
第五十一讲 用主动的心态治疗疾病 110
第五十二讲 自我保健的根本是心态 113
第五十三讲 心平健康学的“非情志相胜论” 114
第五十四讲 运用取象比类法查找致病心理 116
第五十五讲 对中老年人健康有益的耐寒活动 117
第五十六讲 “房颤”的心理因素 119
第五十七讲 如何调治“假心脏病” 121
第五十八讲 我们能为自己的颈椎做点什么? 123
第五十九讲 颈由心转 125
第六十讲 颈椎病教我们认识自己的慢性自杀 128
第六十一讲 传染平静 130
第六十二讲 擦亮心中的镜子 133
第六十三讲 理解生活,才能享受生活 134
第六十四讲 解开自己逻辑的束缚 136
第六十五讲 反应在内脏,根源在颈椎 138
第六十六讲 表现在肢体,根源在颈椎 140
第六十七讲 问问大肠,想开了吗? 142
第六十八讲 状态、角度与效果 144
第六十九讲 早晨发病的原因与调整 146
第七十讲 我们活在错觉中 147
第七十一讲 灾难在心里的存留与消除 149
第七十二讲 用“心”修补房间隔缺损 151
第七十三讲 中医的风与心平健康 153
第七十四讲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 (上) 155
第七十五讲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 (下) 158
第七十六讲 心平健身球(上) 162
第七十七讲 心平健身球(下) 163
第一讲 为什么要研究心平健康学
提起对心平健康学的研究,还是从我的一段亲身经历开始。那是1986年冬天在一次乘长途车时,有几个无赖欺负一个老人,当时我20多岁,血气方刚,哪能容他们这样欺负殴打老人,我冲上去要打抱不平,车上的乘客起来劝架,拉着我的两个胳膊,我反倒被无赖打伤,我也和大家一样,面对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当时自己头脑比较简单,也根本没有自然力这个观点和平衡论的概念,对社会上的这些人、事、物等凭着自己的主观见解,内心不平。结果满肚子的烦恼、窝囊、怨恨和不理解,想到凭自己的一身武艺,不但没能主持正义,反而被打成重伤,因此恨自己,满身武艺没发挥出来,痛恨这些坏人胡作非为……造成了心灵上的极大痛苦,得了一场大病,当时全身剧痛,骨关节脱臼,除了眼睛能动以外全身瘫痪,后虽经多方治疗,效果甚微,而且越来越重,以致于到了身陷绝境的地步,想到自己快要死了,不能就这样带着人生的怨恨离开世界,躺在床上回想自己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一切事情。这时亲戚来看我,他说:“如果要是换成我,我应该高兴,当时你是一个人,面对好几个无赖,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我的心随着他看问题的角度一转变,心情就放松平静多了,同时对自己,对对方不是那样恨了,当我每原谅一个人时,身体就有奇迹般的变化,疼痛也慢慢减轻,在病情由重到轻直至痊愈的过程中,我深深的理解了“度尽众生己方度”的内在含义,原来度尽众生是把自己心理对人、事、物的不理解、烦、恨一个个原谅想开,最后得度的是自己,原谅别人就是最大的原谅自己。有一次毛主席生病,朱老总去看他时说:“百病皆由心生,你的病还要用心去调。”国际歌里有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也理解了,自己身上的病只有靠自己的心来调整。通过这次患病使我深深地体悟到,人的任何执著、偏见和不平的心理状态,都会导致生理的疾病发生,甚至能毁灭人的一生。同时,也使我充分的认识了自我、自然与平衡,来了一个人生的急转弯,这才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病情痊愈后,我如同大梦初醒后的心灵解脱和轻松自在感。面对着上述的情况和我自己的生与死的亲身经历,让我认识到心理对身体的影响有多么大,使我感到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问题,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过去我们对人的心理、生理与病理之间的连系及变化研究得太少了。通过这场病使我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了解到多数疾病的产生,都来源于心理影响生理的结果。心平健康学根据这种论点,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研究、整理,从中发现了规律:即什么想法得什么病,和怎样想才能祛病的定向理论。这对于我们找到病根,祛除疾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起到了本质的作用。
当今人们对疾病的研究找外在原因的多,找内在心理原因的少。早在2600年前,《黄帝内经》中就阐述了心情与身体的关系:“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再加上“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了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心平健康学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得更深、更完整,更具体了。根据心平健康学的理论,人体如同一个大的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身体就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如害羞时脸红,吓一跳脸白,这一简单的生理现象发生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生气、烦恼和悲伤等诸多心理情绪发生后,身体生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身上的各种病都是来自每个人的各种不平的心情,我在研究中不断找到了侵害人身体的一个个心理、生理与病理之间的规律,就如同害羞脸红这一必然规律一样,当你不知道这一规律时它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现在我已找到了200多种致病规律。如:什么心情导致水肿,怎样调整心态水肿可以消退;什么心情规律得高血压,怎样调整心态血压可降至正常;什么心情规律身体肥胖怎样想可使人瘦下来;什么心情规律导致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怎样调整心态可以使之恢复健康;什么心情规律得颈椎病,怎样调整心态可使其逐渐发生变化等等。
心平健康学是根据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萌生了要创编出一套新的治病养生的方法和理论的坚强信念而产生的。所以长期以来,利用我国古老的中医理论和现代人体生命科学,对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养生保健理论的研究、探索和反复实践,特别强调了自然力与平衡论的微妙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病因、病机以及升华到一整套新的治疗理论,并且在实践中得以逐步完善。
心平健康学是结合我国国情而问世的,这一点还体现在它的现实性上,它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心平健康学之所以与众不同,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开刀,只通过人们思维观点的转变和残留信息的排除便可以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这也是心平健康学的妙处所在。如:有一个85岁的老红军,多年来因腿部疼痛难忍、活动不便四处求医,没有效果。我给她治病时按照她腿部疾病的症状给她找病根,指出71年前因为什么大事,使你心理那么紧张、害怕,她回忆说:“如果你不说我都忘了,我14岁逃婚时从家里跑出来,当时如被抓回去肯定活不成了,又紧张,又害怕,后来跑到红军队伍里,参加了革命。”我告诉她,正因为你那时的极度紧张害怕的心情,才造成你现在的腿病,你现在用平静的心情回想当时的情景,把残留信息(当年的不平心情)清除,这位老人经我的开导,腿病当时见轻,后又经过几次调治病彻底痊愈。人们早已发现,现代医学的弊病是重在局部、重在现象,而心平健康学融传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及现代人体生命科学于一体。重视整体和全局,重视事物的内在联系,重视挖掘祛除疾病的根源,从根本上掌握生命的奥秘和强化身心、解放身心等优点,许多专家学者医生认为此理论将引发我国医学上的一次变革。
心平健康学是以自然力为核心,以平衡论为主导,覆盖着人生的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和人体生命科学,这一古老而又新兴的课题,心平健康学能使每个人,都能从中深刻地理解自然力、平衡论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吉凶祸福的关系。并总结出人生的意义,即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得到多少,而在于精神食粮充实与圆满。这种意义的本身又在于精神与物质两种生活的平衡。该理论是通过科学的验证和数以万计的实例,结合我国的国情总结而来,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人身心双重保健和彻底根除现有疾病,达到远期疗效,具有突破性的发现。
心平健康学问世以来,它以超前独特的治疗方式,简捷快速的祛病效果,博得了广大学员、患者、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它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彻底救人。使人揭开生命之谜,从而提高了人的生命素质与做人的层次。使人们在新的形势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去迎接生命的坎坷,使人生活的更加充实而又丰富多彩。大千世界是平衡的世界,有好就有坏,有成就有败,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这些都是自然界当中相互平衡的一种形式。我们只有站在自然的高度去看待万事万物,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兴旺发达,人民将安居乐业,生活会幸福美满,祥和之气将孕育每一块空间。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相继地刮起了中国风,探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掘中华大地的奇珍异宝。他们终于发现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竟有着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有着人类文化的无上珍品。中国文化之精华在于,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由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简捷之路。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我、协调自我的理论和方法,由此得出光辉灿烂的人生。只有在健康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上,由点点滴滴地战胜自我、修身养性、超凡脱俗而来。要知道人没有精神的超越,就没有身心的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灵同时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此我作为心平健康学的创始人,诚恳地提醒大家,如果您再遇到烦恼与不幸或产生心理不平衡时,心平健康学或许会给您一些启迪和答案,真诚地帮助您解决心理的难题和身体的疾患,愿心平健康学成为您所信赖的朋友。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2年第10期
第二讲 论心平健康学的五条基础理论
有一天郭女士找到我说:“我是从山西来北京看眼病的,今天特别难受,头又晕又胀,我得高血压一年多了,想请您给看看。”经检查,血压为180∕140mmHg,我问她:“一年多前,有件什么事你认为不应该那样做而较劲,心理不平。”她回忆说:“因为单位一刀切,干部50岁都退下来,当时我认为不应该让我退,我刚刚50岁,是财务科长,又是业务尖子、骨干,开大会时局长多次表扬我工作敬业、业务好,我总认为我和其它干部不一样,我满打满算这次领导一定会把我留下来。结果公布时我和大家一样都在一刀切的行列里,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意外的打击。我想不通,认为领导不应该把我当作一般干部,让我也退下来。”她又说:“王老师,你们是研究心理、病理之间规律的,我现在的血压这样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才能治好?”我说:“我们找的血压高的规律是很到位的:一般收缩压增高是你为别人不应该做的事而较劲的心情,导致气血定向运转使收缩压增高,你的这种不平的心情我们叫作信号,它可以导致你得病。你要把刚说的这件事仔细想开,这件事都过去一年多了,你还想不通,认为领导不应该让你退下来,这就是你得高血压的直接原因。退下来是一刀切,这是改革的需要,形势的需要,你为什么要特殊,你有什么特殊的条件,你把对这件事的理念转换过来,再心平气和的想想。”她的理念一转变,当时就感觉头轻松多了。我又和她讲了舒张压高的规律:是对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做的事较劲,这个心情使气血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导致你低压高。她说:“是这样,我认为退下来后不应该当家庭妇女,做家务,带孙女,认为这样做没有人生价值,过去我就看不起家庭妇女。”我说:“你当家庭妇女也是间接为国家做贡献,儿子、儿媳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工作。”经我们引导她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大约半小时之后,再次量血压,血压为130/90 mmHg,恢复了正常。她觉得用这个方法治病很神奇,即可治好病,又使自己对某些事想开了,不但头轻松了,心里也舒畅了。以上事例说明了心情与疾病是有密切联系的。
10多年来我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讲学调病中的观察与实践,总结出了心平健康学的五条基本理论:
一、心情波动对人体内的气血活动有定向的导引作用。
二、心情波动能够对人体内的气血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
三、经心情导引后的气血在人体内有其残留性。
四、心情波动可导致气血的机转变化。
五、用平静的心情作用于人体的残留信息(信号)可以将其排除,也就是将病祛除。
前两条是病因理论。如果直接说:什么想法会得什么病,人们恐怕很难理解。下面举一些大家都有感受的事例,来加强对这两条理论的理解。比如:人们在害羞时必然会出现脸红;受惊吓时脸色变白。这些变化对我们大家是统一的。当我们在看电影当中或遇到某些悲伤的事物时,人体内的气血被定向地变成了眼泪;当人们想吃酸东西的时候就会有口水等等。通过以上几个事实,证实了人们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以及病理变化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是有规律的。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的心情对气血的转换有如此的规律呢?是宇宙当中有一种力,在控制着人们身心的变化,这个自然力对我们大家是平等的。它不分国籍、官大官小、有钱没钱,也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有心理的变化,就会导致身体的变化。说到这里我们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只有上述的几种心情才能使气血变化呢?不是的。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不平心情,都会给身体带来影响,而且很有规律。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和验证什么样的心情会使身体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的一个个规律,我们还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对这两条理论的理解。我们害羞、害怕只是一瞬间完成,但是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气血就有如此之大的变化,当我们对没长上工资、没分上房、没提上级、孩子不争气等等许多事情,都想了多少次、多少时间呢?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想,那么这些心情使体内的气血变成了什么呢?可想而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病。比如:郭女士认为领导不应该让自己退下来的想法,导致气血产生定向的病理变化,使血压增高。关于什么想法得什么病,在以后心平健康学治病系列中再详谈。
心平健康学的第三条理论:经过心情导引后的气血在体内有残留性作用。这种残留性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治疗打下了基础。这里我们所说的残留性,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心情,使气血发生变化,在心情恢复以后,变化了的气血还残留在体内,使一部分机体功能没能恢复到正常。前边讲的郭女士对一年前退下来这件事想不通,她对这件事的心情,当时使体内的气血发生了定向的变化,并残留在体内导致她一年多来血压都不正常。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在很多不平静的心情下产生气血变化时,没能形成感觉,即病态感觉。比如:我们某些自卑的心情,应该产生冷的感觉,要是夏天,我们就不能形成冷的感觉,只有到了冬天,我们才能出现冷的感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某一种不平的心情不特别强时,也不能一次形成感觉,但是这种心情残留在体内,反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某种外在条件的诱发下,就可以犯病而形成感觉。在我们有了不平静心情到产生病态感觉的这段时间差,就是第三条理论中所说的残留性。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如果你和某人生了气,并且过了一段时间还没有想开,那么当别人提起这件事时,你心里还会有一种憋闷的感觉。眼前这个人现在并没有招你,那你难受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你以前存的信号在里边起作用。当人们用不平心情去想,去处理某些事物时,就会在我们的身体里,或者在立体的时空中,残留下我们所存的信号,这些所存的信号也就是当初不平的想法,但并不是当时一想就发病,而是要存到一定的量才犯病。从量变到质变,从精神变物质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还没有发病以前就是中医所说的未发病,和现在所说的潜伏期。心平健康学在这两个时期内都可以对其身体进行调节。
有些人把存信号和记忆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也就是说没有记忆的人和事,不一定都存信号。如果你当时在处理某些事物时,内心比较平静,能够一分为二辩证地解决,把一切事物都看开,虽然有记忆,但可以不存信号。如果有些事使你很着急、生气,心里不平衡而记忆很深的话,则是既有记忆又存了信号。这就需要运用心平健康学的平衡理论平静地参解。也有一种情况是当时心理不平存了信号,但现在已经忘了,这是以存信号为主而无记忆的一类。
心平健康学和中医、西医和其他医学是有联系的。当某人在某种条件下得了病,要问为什么得病?一般人认为是外因条件所致。那么为什么在同样的条件下病的程度不同呢?甚至有些人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得病呢?从中医上讲是正气足,而西医则认为是免疫力强,等等。再继续往下问几个为什么,就很难解释通了。那么正气、免疫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上讲,这些结果来源于我们的心。我们存的信号越少,正气就越足,免疫力就越强。因此我们要及时消去心中的残留信号,在接受心平健康学理论的同时,对自己原有的错误观点和理念进行一次变革。
第四条理论:心情波动可导致气血的机转变化。比如:郭女士退下来后先得了高血压,而后每天在家带孙女,她原来看不起家庭妇女,所以一看见孙女就烦,心想别人看着我整天带孙女多不好,总想我不应该干这件事。她这种变化的心情,使疾病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机转变化,即导致了后来眼病的发生。这种机转变化可分为:病位机转、病性机转、环境变化与病症机转。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些不平心情,将会使疾病进入恶性循环。不好的心情可以使人存信号,也就是存病,还可以使人得病,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已经得了病,怎样通过想就可以把病治好?
第五条理论用平静的心情作用于人体的残留信息,可以将此残留信息,也就是病祛除掉。如当郭女士把她不正常的理念调整过来,也就是将病的残留信息祛除了,不但血压恢复正常,经几次调整眼病也好了。既然我们现在的很多病,都是由于体内的残留信息作用的结果,那么我们通过意念将残留信息调出来,通过某种方法解开,这种把病根找出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就是我们心平健康学的具体治病方法。这一治疗理论是心平健康学治病的关键所在,也是对中医心身科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认为疾病是存信号的结果,人得病后习惯找的都是外因,而这些外在的条件只不过是诱发的原因,是将得病的信号诱发出来而已。我们用消解信号的方法,可以产生对疾病诱发原因的消解力,而起到更深一步的治疗作用。心平健康学的这五条基本理论,内涵丰富,在以后的病例中我们会进一步阐述。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望大家一起共同研究和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