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9-11 08:32 |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
本帖最后由 悟斌 于 2019-2-11 21:38 编辑
第三十二讲 怎样对待无理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的逻辑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都存在局限性,于是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片面、偏激的观点,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觉,而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对待世界的看法,去要求周围的一切,因此,常常使自己想不开。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别人完全不正确时,让自己不生气是很难的。其实这里所谓的正确与不正确,都是你自己的感觉,实际上有可能正是你的错觉,当你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能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能想到这是自然平衡的结果,就可以少生气,不生气,少给自己存信号。平衡理论可以帮助你想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
遇事不要简单的找事情本身的对错,任何事的存在都是一种平衡的需要,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要锻炼自己适应。在生活中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莫名其妙地碰到无理的人或事,你静下来,不要找对错,一找对错就较劲了,就又绕到自己的逻辑、自己的错觉里了。任何存在都不会凭空的,觉得别人不该这样对你,其实他这样干不是你需要,就是他需要,肯定有需要它才出现。当然这里的需要不是你的主观意识的需要,而是多重平衡的结果。即便是对方的做法真的很过分,你也不要较劲,因为他这么做还有他的一半理,你跟他较劲,只能让自己多得一个病,他的过分将来自有他的结果。对方做事,能引起你发火,引起你心不平,是因为你把这事看重了,或你对这事的看法观点有偏激点,同时也说明你需要调整。
一次,在给一个学员调病时,我帮他分析是因为生气上火的心情引起的。他回忆起几年前春节的事,过年前单位给职工发鸡,发鸡时他去晚了,结果人家把大的都拿走了,剩了一只特别小的。他说:“王老师,这件事把我气坏了,有火也说不出来,你看这些人的觉悟多低。”我说:“现在你说起这件事心里还愤愤不平,给你留个大的,就能证明他们觉悟高吗?人家给你留个小的觉悟低,你生气,你觉悟怎样?能不能发现,给你剩一个小的,就让你这么生气,说明你的觉悟高吗?真觉悟高的,应该坦然地把那只小的拿回去。谁让自己来晚了呢?别人先来了把大个的拿走了,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假如你先到了,恐怕你也不会先去拿那只小的,把大的留给后来的,既然你也拿最大的,人家给你留最小的,那生什么气呢?用安慰法来说,都不应该生气,你来气的时候,说明你觉悟并不比别人高。要是真能冷静的来回分析,火气就应该下来了。”经我这么说后,他真的冷静下来了,可是人往往在这个时候,只想到对方的错,没有回过头来,冷静的分析一下自己。面对社会的各种现象,当你来火来气的时候,你不用管别人怎么不对,说明你自己的觉悟是有限的,你要是想不开,继续往里存信息就该得病了。把这类事比喻成:就像狗咬你一口,你已经觉得损失了;狗走了,你接着生气,等于自己又咬自己一口,这种不平心理真正的伤害了自己。
人的意念活动和心情波动,对体内的气血变化,有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情绪的变化对健康情况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心理病因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的不平是得病的主要原因。通过学习现在你用安慰法、认命法、原谅法都可以把这件事想开,当你不能够坦然地面对现实的时候,现实可以把你无情的摧垮。
当你面对一件事时,不要站在对方对不对去想。我对他这样好,凭什么他对我这样。正因为你对他好心过了,他才对你这样,你如果对他不是这样好,他也许还不会这样对你。你如一直对他很淡,不会是这个结果。反思以前的事,不是站在对不对的角度去想,要转换思维方式,要从平衡的角度去看。因为自己亢奋了,倒这个霉正合适,是对当年自己亢奋的平衡。霉没倒明白,才出病,才会继续倒霉。
有的事情要从宏观现象上找很难想通,明明别人不好为什么原因还在我这里。为什么就是改不了?这种情况代表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对待一个问题,你的主观意识越强,就越容易出现对立,矛盾来源于站在了对立面,这是思维角度问题,别人跟你闹矛盾,你怎么办?你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体会一下他那半个理,你顺着他去说,矛盾反而容易解决。没有矛盾不是人生,不较劲不等于低头认错。
人们要遇上不顺的事心理真的能平静,就是给自己扩容的过程,对身体、对生活都有正作用。但恰恰这种反作用一出来,心里就开始较劲,就会存病,这时不要埋怨,恨对方无理,而是要通过对方的做法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
人活的累是受自我逻辑的制约太严重了,遇事总爱讲自己那半个理,为自己那个理较劲。人为什么较劲想不开?是执着于自己的一半理当中了,总觉得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应该,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实际理是哪儿来的啊?是人们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你可以分析一下理字是怎么写的,理字左边是一王字,右边是里字,你单独讲自己的理就把自己绕到死胡同里了,有了王字加在一起才是理。这个理可以是政策、是法则、是公理、是天道、是自然规律。实际上任何事情只要过分了,都有一种平衡。这中间的自我调整,不是对具体某一片段较劲,而是从整体考虑。当改变不了对方,那就要适应对方,当你真正从心理不较劲了,对方与你的对抗力会慢慢减少,甚至消失,对你的影响也就小了。这时的理是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才适用的,它不是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只是人们从某个角度认识事物的逻辑观点,不适用于全部,当你无论遇到什么都用这个理去衡量时,已经是病态了,是片面和不辩证的。
讲道理的时候,也要分清对方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讲,看准了场合再讲对对方是点化,但如果没有分清场合,可能会使双方更加对立,反而都因此更存信号。有一次我坐公交车,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人,拿着50元钱买票,售票员当时让这个老人拿零钱,老人说没带,售票员问:“为什么没带?”老人说:“我错了。”“错了为什么不改。”售票员一句接一句地说老人,很不讲理。当时老人特别平静,售票员叨唠了好几站,把零钱找给老人,这位老人下车了。没过几站,又上来另一位老人,两个女儿跟着,拿出一百元买票。售票员又说了对刚才那位老人同样的话,还用那种态度,对方不干了,一句接一句地说售票员。售票员说:“我没零钱找不开,不用买票了。”“不买票都不行,这车不是你的,是国家的,你不卖票我要找你们领导,你是干什么的,不准备零钱,你是不是以前就这样买票的。”开始骂售票员,如只看见后半段,会觉得售票员很可怜,我看了全过程,没有产生可怜她的感觉,刚开始售票员说那位老人时,面对无理,老人心理特平静,后一位上来的老人和两个女儿嘴特历害,把售票员说第一位老人的话全用上了,真是平衡。假如说售票员没用恶劣的态度对待第一位老人,没存那些信号,可能不会遇上类似的第二个老人,如你是第一位老人,遇上这事心理能不能真的平静。有意识的观察这个现象,真能使自己心静下来。如你遇上那个售票员能不能静下来,后来我自己分析这件事,她说了半天,老人有损失吗?老人承认错误就一定错了吗?没有,是一种平衡的需要。售票员能不能发现她前面过分的地方,其实后来上来的人的厉害无理可能使她醒悟,下回遇上这种情况就改正了。这几个人虽然厉害,里边有功德,能给售票员教育过来了,这里有个辩证的关系。因此,遇事不能用绝对的概念,到底那个对?所以不能说厉害就一定不好,老实的就一定好,善良就一定好,恰恰是有些人的好心给坏人惯出毛病来了,你让坏人更坏了,这里仍然有你的罪过。学习心平健康学,学的是平静,不是窝囊,顾面子就有窝囊。通过这个理念在实践当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修正自己。
其实你跟别人较劲得到什么,可能什么也没得到,可往往人这时要讲理,但人这时讲的常是自己的那一半理,希望对方接受,按你的意愿去做,其实人活的都是自己的人生逻辑,处世原则,这时你可能就会为此生气,想不开,生气得病,坏的人不是没有平衡,是在另一面去平衡。“草怕严冬,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你看经常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人太快进来的钱,极容易太快的出去。实际上社会有社会的法则,自然有自然的法则,那些损人利己、有逆天道的人绝对会有他的平衡。
学习平衡论后要与自己结合,要作到能解脱自己,把家庭、社会、人际关系一切都看的开,要能辩证的处理问题。一个事物只要有招你烦的就有正作用,只要让你高兴的同时就有负作用,是你怎么定位的问题。咱们要理解这个世界,但不是说让你跟每个人都一样,坏人坏我也跟着一起坏,而是要你对别人都能理解。人们现在常说要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就是要让你调整自己去与周围的环境、与社会、与自然和谐,而不是让外界与自己和谐。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自己要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用自己的所谓理去强加控制别人,无论遇到什么事,要找的是平衡,而不是理,通过体会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
第三十三讲 怎样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人生是一个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己的过程,是扩容的过程。人的一生中,当你设定远大的目标之后,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甚至灾难。对待灾难的态度,一般有两种:一种人是遇到不顺、灾难,解决不了就放弃了,最终导致失败,从而改变了目标,把拼搏的力量泄下来,不继续奋斗了;另一种人遇上灾难,能坦然地面对,并反思调整自己,把吉凶祸福都看淡了、认为都是需要。灾难来了,看是由于自己哪方面的容量不够造成的,进一步调整自己。这样处理起来很坦然,消完信号,就能获得成功。往往人这时一旦成功了,一个新的欲望就出现了,又会带来新的灾难,又需要继续扩容、消信号,在灾难面前心能平静,后边就是一个更大的成功,实际上生活中无论遇上什么事都是自然在点化你。当你想要达到一个目标时,在你成就之前,先要提高你的承受力,于是开始考验你,用一些灾难给你扩容,这是自然规律,在这当中你平静地扩容之后,你的目的就可能实现,但往往很多人在灾难面前就倒下了。遇上灾难以后,静心反思是自己存了哪些信号的结果,把这些信号消了,就为成功打下了基础;但如果灾难来了以后,又怕、又想不开,实际上是在继续往里存信号,结果就是失败,达不到目的。
机遇和容度是有联系的。每个人都有容量问题,人们问我怎么知道我的容量有多大,我的容量够不够?当遇上事情的时候,只要你心不平,不论你是激动、高兴,还是来气、着急,说明你的容量已经不够了。你可以把人生的发财、当官,当做衡量你容量大小的条件。遇到困难就生气、着急、上火,说明你的心胸已经容不下这些,也就是容量小。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当官的容量,拼搏后当上了很坦然,说明容量够了,没当上说明容量不够,还要继续扩容。
当你遇到无理的事情,从各方面看根本没有道理这样整你,面对这些你心里仍然很平静,能坦然面对,这时扩容的速度最快。大家都觉得这样做没道理,而你能坦然接受,你的容量就大了。相反你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又生气、又较劲,容量就小了。扩容的同时也是减少心理垃圾的时候,以后遇上灾难时你想一想,这是在扩自己哪方面的容量,你能从深层次接受理解事物,幸福和灾难的界线就会越来越淡。任何残酷的环境可以毁灭人,同时也可以造就人。用良性心理对待倒霉是造就自己成功的机会,心存不平则是毁灭的条件,关键是你利用这个环境消信号还是存信号。历史总要向前发展,你把这段困难坦然面对了,在下一个阶段,它如果再也对抗不了你,那样你的容量就增大了。
思维层次高的人不是较劲的人,是觉悟高的人,跟知识多少不能等同。这里所说的觉悟指的是对世界、对自然的感悟度。较劲的人常常是把自己的一半理当真理,去衡量一切的人,这样做很难提高自己。当你强调自己的一半理的时候,人家已经把你的一半理接受、理解了,并能与他自己的一半理结合,把两半理加在一起,取长补短,这时他的容量就扩大了。不加分析,就接受了,是盲从;而没有任何了解就对立起来的人,太过武断。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才是平衡。遇上反对你的人不要怨恨,他的观点可能有其过分的地方,但往往他的过分可能正是对着你的另一面过分阐述的,可能正是对你的提示和点化,是帮助你治病来的。
往往人们在拼搏之后,认为没有得到自己相应的利益,心理就不能平衡,为此想不开,存了信号,就会导致后面的很多疾病和磨难,所以说肚量、容量大小是最重要的。投入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这时你真能心情平静的话,就能起到扩容的作用。其实你舍掉利益的同时,实际你也舍掉了灾难,你过分追来的利益往往是灾难。当得到一个不良结果,或付出以后没得到预期效果时人们很难平衡,因此愤愤不平,想不开。这时如果你真能从心里舍掉这一部分了,自然力会给你另一部分,没有白付出的,付出一定会得到,但不一定在付出点上得到。
研究哲学、研究一分为二、研究辩证,也叫提高觉悟,多干点事儿不等于觉悟高,对万事万物体会、理解的越深,说明觉悟越高。你觉悟比较高的时候,掌握的那个东西才是真理。本事大,为多点儿人服务;本事小,为少点儿人服务。世上什么人活的累呢?欲望大、容量小的人活的累。容量大,欲望太低的人,累倒是不累了,给人的感觉是平庸,把才能全耽误了。但是这种人毕竟活得轻松许多,但是对社会、对自我的推动力小。
事出来以后,如发了一笔大财,发就发了,又赔了,赔了就赔了,都能坦然面对。有的人丢五十块钱无所谓,丢一百可能就定不住了,有的人丢五百能定住,到五千定不住了,跟这个人本身钱多少是绝对的吗?不是,有的人挺有钱,但为五毛钱的事能跟人家打起来,这种人的钱,只能起攒着的作用,那是他的吗?是给别人攒的。假如夫妻俩,你就是玩命较劲攒钱的那个人,人家可能拿那些钱再找一个,那是给别人花的,说明你的容量还是不够。所以不等于钱在谁那儿就是谁的,这是两个概念。
情况随时都发生变化,无论得到什么好处,都要先让自己的心情平静。心情平静就能继续得到,并且稳定的时间就长。得到好处后的几种可能性:①高兴,高兴心会存信号,就开始出灾;②成功后,又有更高的欲望,更大的目的想出来了就要有灾难来继续扩容,在灾难面前心理平静,冷静处理还可以成功,灾难来了后想不开,就往下走。在灾难来的那个时候,也就是来信号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看待灾难,这也正是在打基础、造就自己、给自己扩容的时候。
有的人干事情容易成功,表面上看没有那么多磨难,其实是因为他自身的容量大;你一干就不成,因为你内存太小。比如计算机,你要完成同一个运作,里边有很多东西要增加,就是每个人信号库内存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禅宗六祖慧能和神秀的故事,我认为神秀是能消信号,他说:“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身是菩提树,是显示信号的,心为明镜台,是产生和存消信号的,这个台子上有信号就擦掉,就是能够经常来了信号就消,最终也能得到一个结果。对于一般的修持者来说,达到这个境界已相当不错了。但慧能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是根本不存信号,比消信号省很多事,是根本上没信号,信号是你动念以后存的,但每个人存信号多少不一样,所以感觉就不一样,也就是说,你身体的病痛就不一样。
有了自然力平衡论理论,再遇上困难时你的注意力不应放在躲上,是放在这些困难能造就自己什么,这时你每经过一个困难,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就是给自己扩大了容量,没这个理论可能多存一批信号,使生活空间越来越窄,有这个理论可使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宽。
第三十四讲 做好人不如做自然人
人们看问题常常容易带上好与坏的分辨心,但人生中遇到的很多事不只是简单的好与坏、对与错的区别。而是干什么事都要掌握火候、要适度。有的病人分辨心很强,大至对待国家、世界,小到对家庭,看问题都带着很强的自我意识。有一个女学员,她的丈夫很爱喝酒,她认为喝酒对身体不好,喝酒不对,她一看到丈夫喝酒就生气、闹心,两人为此闹了几十年,也没管过来,心想我是为了你好,怎么管你就不听呢?为这事较劲,自己得了一身病。在学习班上她问我:“王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做,我管他错了吗?”我告诉她遇事要调整自己对喝酒的偏激心理,转变自己,几天的时间,她丈夫喝酒的毛病已经转过来了,她问丈夫为什么不喝了,他说觉得喝着没意思。实际上人活着,活的是火候,活得是内在感觉,活的是“度”。可往往人都容易跟某些现象较劲,拿着自己的感觉去找理,找对错,其实好坏对错要有先决条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才有对错,如果没条件就问对错,没有确切的答案。就象有人问:“吃饭对,还是不吃对?”回答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饿了吃饭就对,吃饱了再吃就不对了。”还有人问我:“得病吃药对,还是不吃药对?”我说:“吃不吃都对,如果经过自我反思病好了,还非得吃药,就是多此一举;你想不开又不吃药,就是较劲。所以说哪个对,要看具体情况再做判断。”
人们认为好心是天经地义的,许多人一生中所追求的、所做的都是为了这个好字。但好过了是什么结果呢?如:禾苗没有阳光的照射就不会茁壮成长,但阳光太足,小苗就会烧焦。禾苗没有水的浇灌就会干枯,如果水浇多了,小苗就会淹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如做饭,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要做出可口的饭菜,我们就要用心调整火的大小。在社会上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掌握火候,都要适度。好心“过了”同样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人们常说:好人没好报,为什么?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好人不是真正好明白的人。还有的好人好得窝囊,特别顾面子,实际是虚荣心强的人。是面对不了现实的人,人家骂他几句,他认为自己是好人,不是骂人不讲理的人,他表面没还嘴,心里发狠,人家骂五句,他心里发十句狠,信号存得比真骂出来还严重,对自己的危害更大。同样得不到好报。真正的好人是明理、看得开、理解自然平衡的人。越了解自然力的平衡法则,对无形的事物体会越深,对有形的物质理解就越透彻,人生的层次也就越来越高。
有些人对坏人想不开,都痛恨坏人,但无论怎样,你想不开就会得病。坏人,必然要得到惩罚。但你要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看到坏人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就象动物世界里的羊、鹿之所以能跑,因为有虎、狼的威胁。如果没有虎、狼,羊只会在那里吃草,老弱病残也在繁殖,不利于种群的进步,早就绝种了。正因为有这种随时被追杀的磨难,老弱病残都被吃掉了,只有强壮的才能留下,继续繁衍,才有现在羊的存在,这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需要。有些坏人起的就是这些虎狼的作用,在成全好人。有很多被骂的坏人,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对事物的发展有平衡作用,但人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其实好与坏都是历史的发展需要。如果都是好人,历史就不容易进步了。而有些坏正是自然时代的产物。
有人说我要当领导,就用实在的、忠诚的人。但一个有水平的领导既会用“忠臣”,也会用“奸臣”。因为有些事儿“忠臣”办不了,到那儿说两句话,就把那事儿办砸了;“奸臣”甭管怎么说,花着说都能给说成了。有的人不能接受溜须拍马的人,其实溜须的人有他“过”的一面,也有比一般人想得开的一面,真静下来,该得到的与该失掉的,自然力比你算的清楚多了。另外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你看见溜须的人心里就不舒服是你的错觉造成的,有时坏也能起正作用,如你只感觉那个“坏”作用了,就变成病了。实际上反过来想,敢和领导对着干的通常是实在人,活儿干到这儿了,就不怕领导,虽然干了活,但得罪了领导,受累不讨好,不是白干吗?领导对这种人又得用他,又得说他,也在维持一个平衡。要想从领导那得到好,又不想卖力气就得顺从。人们只觉得努力工作是付出,其实溜须拍马、拿着自己的东西给领导送去也是一种付出,只是付出的形式不同。哪种付出伟大,哪种行为卑微呢?各人有各人的人生逻辑和处世方法,要互相理解,但理解并不意味着认可和效仿,而是为了让自己少存信号。人对待世界使用的都是自己的一套人生观,一套处世逻辑。跟领导较劲的那些人,活干了半天,关键时候顶撞领导几句,单位有好事领导能想到你吗?你是实在人,如果你是领导,你遇到这么一个人,你怎么想?到底哪个对,哪个错,没有绝对的标准。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出于好心,就不管别人是否需要,是否乐于接受,便极力地强加给对方,可是你不了解别人对你的这种好心是什么感觉。当你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别人的时候,对方感受到的是你强加的一面,并不是你的好心,而自己可能还因为对方的不接受而委屈痛苦。比如,请人吃饭本来是件好事,别人请你吃饭,你不会觉得人家不对、不好。可是你已经吃饱了,不能再吃了,甚至已经觉得撑了,对方还一个劲儿地劝你吃。这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这种结果,是对方太亢奋、好心太过,没有掌握好度。种庄稼需要水,可是水太多就会淹了,问题在于“过度”了,不平衡了。所以,当好心做过了的时候,起的常常是负作用。这种情况在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尤为突出。你跟孩子较劲,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强加的力度越强,你的病就越重,孩子也会更不愿意接受,你活的累还给孩子带来痛苦。
有些人觉得自己特善良、特有公心,其实那可能正是你的私心,如有的人们常说:“我对你那么好,对你一点坏心眼都没有,你凭什么说我?”实际上你对别人好,常常是为了满足自己想当好人的心理,并不是解决对方的需要,这就是私心。
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好过了”的过程,其实就是治疗自己“好心”的过程,但好人有时较的劲比坏人大,因为好人容易坚持己见,当人觉得自己是好心、掌握着真理时最容易较劲,不容易发现自己有问题,他觉得自己就是好,就是对。实际上要发现较劲的逻辑观点、过激的行为状态,不是做法本身的问题。
一种思想意识并不因为承认的人多就正确,看问题的时候,要多从几个角度去看,不能从简单的对错去看,再看的时候不是去找对错,而是去找平衡。某个现象一旦出来,看它是在平衡什么?从哪个角度平衡的?对一个事物,只看到好的一面本身就说明自己有问题,不辩证了。每个人因为看问题的观点不同,你看的是这样,别人看的不一定是这样。你把什么看好了,以后就会产生亢奋心理,而亢奋的背后就隐含着危险。其实无论是吉凶祸福也好,疾病也好,本身都跟你的逻辑观点相连,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有的只是消信号和存信号的关系。
你仔细分析自己的经历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灾难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别人给的或客观原因造成的。很多人绕不开弯这个儿,其实自然随时在点化你,你想当好人的心太强了,就得遇上坏人来成全你。如,你想当一个好媳妇,就有刁婆婆成全你。如果婆婆比你还好,谁孝顺谁呀?如果说碰上一个好婆婆,婆婆一定有一身病,让你天天侍候她,才能成全你的孝顺。其实很多地方,都是你给自己设定的程序,把对方的信号调来了,来完成对你的平衡。所以,做人的基点是既不当好人也不当坏人,当一个自然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