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9-11 08:32 |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
第十七章
疾病的社会学、哲学、宇宙学意义
分析疾病,是要使人们理解疾病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心生”的。只要从精神上站起来,把心放明白,我们就可以战胜许多疾病,把健康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上帝给予每个人的权利。
写到这里,我们会感到一种矛盾对立的倾向。
分析疾病,是要使人们理解疾病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心生”的。只要从精神上站起来,把心放开,放明白,我们就可以战胜许多疾病,把健康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上帝给予每一个人的权利。
然而,当我们从社会学、哲学、宇宙学的意义考察疾病时,立刻就又知道:疾病在相当程度上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现象,是整个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疾病的“调节作用”,人类社会就太紧张了,有可能存在不下去的。至于其哲学、宇宙学的意义,就更让我们对疾病采取达观的俯视态度。我们只不过把疾病当成宇宙中的一种存在来对待。
可以说,疾病是一个极好的哲学课题。
我们的“新疾病学”虽然对疾病的分析是冷峻的,然而就总体而言,我们有更多的人文主义热情,要给人类以战胜疾病的决心与信心。
而社会学、哲学、宇宙学意义上对疾病的审视,是非常冷静的。它们不动声色地进行剖析。疾病在这里表现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存在。
但愿朋友们能从统一的高度上理解从这两个角度分析疾病表现出的“对立”倾向。
关于疾病的社会学、哲学、宇宙学意义,该另有专著论述。在本书中,我们只能作一提纲式的简要描述。
一、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首先如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分析了疾病,既能使我们发现许多自然科学(首先如生物学、医学等)的真理,也能使我们发现许多社会科学的真理。综合起来,就会使我们在哲学上、宇宙学上都有新的发现。
人类的自然环境、自然性生命特征与人类的社会性环境、社会性生命牲是融为一体的。
这个宇宙中,说到底是没有分别的。
二、就社会文化分析,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如果能够把凝聚在疾病中的社会关系内容都剖析出来,那么,我们面前就会有整个社会的解剖图。
因为,疾病确实凝聚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在其中。
譬如,一个人之所以生病,除了酷暑严寒等自然原因,还有很多社会关系原因。可能是上司的压力太大,可能是同事之间关系紧张,可能是竞争对手的压力,可能是做生意牵涉的四面八方关系出现问题,可能是夫妻关系紧张,可能父母卧病在床让其焦虑,可能是子女教育无计可施让其心烦,可能因被债主追债而忐忑不安,可能因催债催不来而烦恼无奈,也可能因为司法不公正而受到迫害……数不清的社会关系都会成为一个人生病的心理压力来源。
而一旦一个人病了,又同样会牵动这一切的社会关系。包括牵动患者与医院、医生、医保系统等社会关系。
疾病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遍布一切领域、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要环节。
疾病在现代社会几乎像商品一样普通。
疾病在人类社会中发生、发展、流通、繁衍、滋生、转化,几乎联结、沟通、运用、制造了一切社会关系。
疾病既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它就是在社会的机制中生长、运动的,它包含了社会的全部内容。
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全息。
一个人身上的疾病,全息缩影了一个人的自然、社会属性的全部特征。一个社会的疾病,也全息缩影了一个社会的全部特征。
当我们运用“文化”这一概念时,我们又可以说,如果分析透了疾病,也便对社会文化有了一幅完整的剖析图。
疾病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
或者说,它浸泡在文化中,它包含着文化的全部因素。
任何一个社会中的疾病,都可以折射出该社会文化的全部特征。
疾病在一定意义上是文化的一种特殊集中。
没有疾病的文化其实是不存在的。
当一种疾病在社会中出现时,它立刻就表现出:它的发生、发展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密切联系。全部文化的线索都牵连在其中。
三、疾病对于一个人的“需要”,对于一个人的“好处”,我们已分析过。
疾病作为人类每个成员的必备功能,我们也阐述过。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讲,疾病的第一个功能是:界定每一人、每一种势力的力量限度。
疾病使人认识到自己的狂妄、无度。
譬如一个人在职场上拼搏,累病了就会意识到该给自己减压。
疾病使每一个人、每一种势力(总是由一定的人组成)的无止境的利益追求与扩张得到限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疾病本身就是每一个人、每一种势力的力量限度的体现。
没有疾病,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其力量的限度没有确切的身心表现。
疾病的第二个社会功能是:调节家庭的关系。这里有感情的、利益的、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关系。
譬如某些家庭中妻子对夫妻关系的强烈不满与痛苦长期压抑下来便可能成为疾病,但倘若不压抑而任其爆发,就会导致直接的家庭冲突。疾病在这里就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又譬如一对本来正在闹离婚的夫妻,一方突然病了,而且病得较重,离婚便可能被无限期搁置。这又是疾病对家庭危机的缓冲。
疾病使家庭中的许多冲突得以缓冲,使某些联系得以维持。
当然,同时,它也腐蚀着家庭,使家庭遭到破坏。
例如,有些人不自觉(或许有点自觉)地长期用疾病来战胜家庭其他成员,或者以此维系家庭。殊不知这种“战胜”、这种“维系”下的家庭质量何其受损。
疾病的第三个社会功能:调节整个社会关系。
社会是由人相关联系而组成的。既然疾病对于人有“二十大好处”,那么,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是社会各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节机制。
疾病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调节。
疾病有时使尖锐的矛盾钝化、缓和,使有些联系得以维持。
疾病使整个社会的利益关系、感情关系、伦理道德关系得到某种调节。
总的来讲,疾病使社会内部的许多冲突得以缓和,避免了社会的爆炸。
但同时,它又是在用腐蚀的方式、慢性自杀的方式来破坏社会的生命。
疾病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种“自我示警”,也是一种压抑的情感、情绪的变相的、含蓄的、隐蔽的释放。
如果没有疾病的这种作用,社会所有的紧张、愤怒、焦虑、仇恨、嫉妒、不安、痛苦、悲伤、忧郁等都以直接和公开的方式发泄出来,那么,任何社会都可能不复存在。
四、总之,疾病对于社会来讲,是一种必要的调节机制。
我们前面分析的疾病之有关条款,都可以从个体的人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
疾病就是表情。
疾病就是相貌。
疾病就是宣言。
这些格言,对于整个社会都成立。
从我们的“新疾病学”对疾病的分析,可以对疾病的社会学意义,推导出许多直接的结论。
五、疾病对于个人,是转移、储存、隐藏痛苦等各种不良情绪的方式。
疾病对于整个社会,也是转移、储存、隐藏痛苦等各种不良情绪的方式。
疾病制造安慰,制造社会安慰,人与人之间的安慰。
六、疾病对于个人有“示弱自保”的作用,所以,对于整个社会,疾病增加了社会各个环节间、各种冲突间的缓冲。它弱化了很多矛盾,缓解了许多矛盾。
其实,疾病的许多功能,如转移、储存、隐藏痛苦,如获取同情与照顾等,都有弱化社会矛盾的作用。
七、然而,疾病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竞争法则——淘汰法则。
疾病总是把许多人从各种竞争中淘汰掉。
从社会的生存中淘汰掉。
除旧布新。
八、考察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结合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那么,我们还可以说,疾病及疾病导致的死亡,还是一些社会变化得以实现的契机。
一个历史人物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现状相联系。当他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历史(社会)不需要他了,疾病与死亡即出来促成他的退位。
其实,按照我们的“新疾病学”的理论很容易直接推导出这个结论。
当一个历史人物感到社会与历史不需要自己时,他的潜意识中自然就有了“死”的愿望,有了“自杀”倾向,这时,疾病的出现,导致死亡的疾病的出现,都是必然的。
就这个意义讲,疾病与死亡有时是社会发生变化的催生婆。
九、疾病又是艺术。
整个社会的众多疾病在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在隐喻各种各样的情结。甚至可以说,疾病在制造各种各样的故事。譬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疾病就在“讲述”她的爱情悲剧故事,或者说是她爱情悲剧故事的一部分。其隐喻的内心情结更不用说。而她的疾病本身又“制造”着这个爱情悲剧故事的许多情节,她的小小一病便牵动贾宝玉,她的大大一病就牵动整个贾府。
疾病在人类社会中隐喻地、曲折地描述着许多事情。
读疾病,能读出社会的许多思想、感情、风俗。
譬如读《红楼梦》中的各种疾病,不仅是林黛玉的疾病,还有贾宝玉的疾病,贾母的疾病,秦可卿的疾病,王熙凤拿刀要杀人的“精神失常”的疾病,都能读出一个社会的思想、感情、风俗来。
十、疾病也是宗教。疾病是通往宗教的一座经常的桥梁。
佛教的产生最早源于释迦牟尼年轻时对生老病死的痛苦感触。基督耶稣的传道说教则经常在治盲起瘫等解除众人病痛的过程中进行。
疾病会引发宗教情绪。
宗教的安慰、说教常常运用人类在疾病中的痛苦感受。
宗教常常扮演一个人们解脱疾病、死亡痛苦的万能者的角色。
没有疾病,没有疾病的痛苦,人类的一半宗教都要消失。
疾病以及由之而生的痛苦,是宗教的土壤之一。
对疾病的研究,同时可以透视宗教。
十一、疾病又是哲学。疾病使人痛苦,痛定思痛,痛苦中的思索,是哲学冥想的源泉。
这不仅是哲学家也是常人能体会到的规律。一旦病了,就容易超脱巨人,有各种清醒点的想法。
没有疾病的痛苦,人类的哲学思索会减少一多半,因为疾病还包含着死亡。
没有死亡对于生的映照,哪有哲学的思考?
哲学,说大了,是对宇宙、对人类的最抽象、最一般的思考。
然而,任何思考都是从人的切身体验出发的。
最切身的体验在于人的生命本身。
对生命、对生命的生与死毫无体验的人,很难成为哲学家。
整个人类没有对生命的生与死的体验,也没有哲学。
哲学与宗教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企图指明人类痛苦的原因,并企图解脱痛苦,大概是各种宗教与哲学共同的地方。
只不过方式不同。
宗教更玄虚、更幻觉。
哲学更实在、更清醒。
宗教是梦中的智慧。
哲学是智慧的梦。
十二、疾病是人类社会中死亡倾向的体现。
疾病是死的主题的体现。
疾病是人类的慢性自杀。
疾病是人类感情用事的象征。
疾病是整个人类吸毒的特殊表现。
十三、疾病是社会的腐败、衰朽、消极、丑陋因素的汇集。
社会病越多,这个社会中的人疾病也越多。
社会生活越不健康,越有病,社会中人的疾病也越多。
人的健康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健康程度的最重要标尺。
十四、疾病也是对人类进行惩罚、教育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疾病及其带来的痛苦、恶果,使人类认识了许多东西。
没有环境污染带来的疾病,人类能够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罪恶吗?
没有疾病的痛苦,人类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及周边环境吗?
疾病有时使人类有多一点的冷静与清醒。
上帝用疾病教训人类。
上帝在人类健康的权利之前,先以疾病警告世人。
十五、疾病规范人类的行为、生活。
艾滋病不正在规范人类的生活方式吗?
没有疾病的各种规范,人类在有些地方会无法无天,会无伦无理,会无道无德。
十六、因此,疾病既有诱惑,是魔鬼;又有威慑、恐吓,是圣神。
疾病划定很多界限,告诉人类一定的规矩。
疾病是人类社会许多法则的母亲。
十七、疾病常常又是人类社会的短见、短期行为。
疾病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某些好处的同时,又在破坏、腐蚀、瓦解、摧毁人类。
在某种程度上,疾病是人类最愚蠢的现象。
疾病中聚集、隐藏着最大的罪恶。
聚集、隐藏着最大的自私。
聚集、隐藏着最大的愚昧。
十八,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疾病都是人类社会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疾病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必需的,人类不可能完全没有疾病。
疾病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必然的,人类不可能在目前这种基本状态下完全取消疾病。
也许,疾病现象要伴随人类整个生涯。
当然,也可能有一天,人类到了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境界,能够完全取消疾病。
在此之前,人类就要正视疾病的现实。
人类能够努力的是,尽可能地减少疾病。
这是无论如何应该也能够做到的。
十九、人类战胜疾病,减少疾病,乃至消除疾病,要有两方面的进步。
一个是自然科学的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自然性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有更先进的科学(包括医学)技术。
另一个是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文明进步。改造我们的社会,发展我们的文化,重建我们的心理。
人类获得自然科学上的进步,还容易些。
而人类要在社会、文化、心理意义上减少、消除社会对疾病的需要。当社会对疾病的需要逐渐减少、消除,或这种需要被其他更合理的方式取代时,疾病就其社会、文化性质方面,才能逐渐减少、消除。
二十、地球上的人类,是一种宇宙现象。
人类的疾病,自然也是一种宇宙现象。
人类的出现,是宇宙的深化。人是宇宙的精灵。
人类的疾病,也是宇宙演化的内容。
疾病是个并不美丽的存在。
然而,它是宇宙的一部分。
它总有它的所谓含义。
人类终归会认识它。
因为人类终归会认识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