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25|回复: 3

王中平心平健康学 -- 第三十七讲~第四十二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9-2-15 0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十七讲 痛苦源于心


    王中平


      人的痛苦来源于什么?实际上不是来源于某个具体事情本身,造成人痛苦的不是事而是心。是来自于你对待这件事情的较劲和执着讲你的那半边理,来自于你处事的人生观和是非观。
      在一次病痛的生死经历中,各种医疗方法对我的病都无能为力,我极度的痛苦,心里怎么也想不开,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怎么会得到这个结果。无意间通过心理的转变,病情逐渐好转,最后痊愈。是什么力量在我身上出现了奇迹?是我的心。我意识到心灵的潜能是那么巨大,生与死之间只是一念之差。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什么时候想开,什么时候就能解脱。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研究中医的内因理论,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近20年来,不断完善了“百病皆由心生”的中医理论,并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病由心解”的治病方法,我们叫它心平健康学。
      学了心平健康学就知道,把过去存的信号调整了,现在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化。导致你心不平的那件事现在可以重新处理、重新面对。人虽然回不到过去,但你的心可以回到那个年代,把你想不开的那件事,换个心情重新处理一遍,对你的病就有治疗作用,现在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如:原来的一件事我做得不好,不该那样无理地和别人较劲,现在做自我批评、反思自己。当年你的气、恨、烦恼等不平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是没有了,而是变成你现在患病的**源,对当年的事情转变观点,调整心理后那个**源就会起变化,身体也随之向良性发展,这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不是从现象上去追究行为,主体上是心,是观念的转变。
      针对某件事,如果不考虑心理因素,单从现象和道理上找原因,那就找不通,包括很多好心。社会上为什么说,好人不长寿,因为好人做事就为那个“好”,总顾面子,其实活得很窝囊。
      只要是人,就一定还有没想开的点,这就是你的薄弱环节,找到并攻克自己的薄弱环节,你就能活得更轻松。
      有人说:“遇上他,气得我一身的病。”你反过来想想遇上他还能治你病呢。不要怕遇上事,遇上事是来给你治病消信号来了,不用怕,不用紧张。通常人们出于关心,嘱咐别人多注意,实际上却是把信号调出来了,“你可别怎么着,那样会对身体不好”,你就缩手缩脚,使得你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
      平衡论在某一点上的作用,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真正收获大的是在观念上变化,受益的并不完全在治病这一个方面。你的人生观增加一种新的理念,遇上事情以后进行一种新的调整,这个作用比治病要大。不要害怕或者牵挂自己的疾病,你真正理解了这套平衡论,病慢慢地就会好,要认识到得病对你是个挽救、是个点化。只有通过病,才能让你明白过去对事物的偏激点,才能改变自己。
      心灵和身体同时调整和锻炼,练得越密切越解脱,想真正深层解脱的人,重点不在调整一件件个别的事,而是接受自然平衡理论,明白自然力对人生的影响。为什么害羞脸红?苹果熟了往下落?为什么地球围着太阳转,都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你再有本事、官再大也要受这个力的控制,也逃脱不了这种控制规律。我们的每一闪念都在时空中记录着,有人说我干这事谁都不知道,其实都存在时空当中,很多事你都忘了,你忘了行吗?它在适当的时候用病干扰你,提示你。明白的人这时就调整自己。
      平衡论需要理解,无论你信不信它都存在,你遇上大事的时候,学会调解自己的心情。你最烦什么人,拿他当大夫治你难治的病。你最喜欢什么人,也可以用来治你的病。
      一件事不论大小都有把它看得很重当回事的,也有把它看得很淡不当回事的。第一来源于你的感觉,第二来源于你的逻辑定位。什么事的大与小都是自己的心定的,遇到使你不平的事,从逻辑上先淡下来,再平静地解决。
      有人一提到在单位干活就愤愤不平。其实你在单位不是给某个人干的,你干了多少自然都是了了分明的。要干就坦然地干,要不就不干,这样都不得病,一边干、一边发牢骚心不平,后边就是病,或是较劲不干也仍然是病。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果,信号不一样,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一样。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要想到这是在平衡我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越往深了学越发现,正好是我的需要,我遇上这件事正合适。因为你在这边偏激大了,这事就从那边来平衡你。
      用自然平衡的角度来调整心理,你再看世间事物,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前有些问题很难想开,比如你觉得这亏我已经吃了,明明是对方骗了我,欺负了我,反到让我把心平下来,这太难了。如果想到我遇到的不是倒霉,是在造就和锻炼我;或者说这些倒霉本来就是我的,是平衡作用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倒这点霉算什么,倒了就完了,只不过是来回的平衡而已;正好是以前我欠他的,他拿走了正合适,是平过来了。残酷环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遇到残酷环境你是什么心情?你对这个世界理解得越深,遇事心平的程度才能更深。
      有些人认为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了,我现在已经想开了,不用再去想了。其实不然,心平健康学的第三条基本理论讲到:心情波动后变化的气血对身体的作用有存留性。没有人想疼,为什么会疼?没有人想得病,为什么会得病?是因为你以前存的很多信号造成的。这些信号能引起你出反映、出感觉,包括得病与遇到不顺。我在给一位38岁的胃癌患者进行咨询时,告诉她得病的心理原因中有跟她的婆婆想不开存的信号,她回答说:“那些事都过去很多年了,我现在已经想开了,不愿再想过去的事了。”我告诉她:“正因为你当年对婆婆的做法想不开,各自都站在自己的思维逻辑上,讲自己的那半个理,人们受什么控制?你接受的理,和既往存的信号的控制。在那以前的2、3年里你对婆婆的做法不能接受,有生气、怨恨的心理,而在婆婆与爱人面前,你认为自己对婆婆的行为没有斗争的余地,这些心理导致你得了胃癌。而人们总结理的时候,只看到自己的那一半理,认为自己的理对,为自己的理较劲,这时就会把有些与此对应的信号调来了,对你产生平衡。当你遇上困难,你要考虑到它自然的一面,这样想不等于认命。平衡论不是教人唯唯诺诺,是教人要拼搏、要奋斗,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在遇上了挫折、问题时怎样面对。”
      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有起有伏,有兴有衰,遇上什么上事都能坦然面对,在兴衰起伏中平静过来的人,才是胜利者。当你不平衡的时候,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包括得病,你自己痛苦,同时也给家里人带来麻烦。综合分析,我为什么得病,能不能想到得病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平衡。但不会总是这样,你找到平衡点,调整了心理,病就好了。
      我们在生活或事业中遇到需要强努着去办,或者办不了的事,这时不免出现着急、紧张或担心的心理,这些心理对身体或事物都会出现相反的平衡。要顺其自然,静静等待,暂时不办。当你急着、气着、恨着的时候,自然先办你。你觉得你了不起,自然就告诉你其实不怎么样。越是平静的人,得到的结果越好。
      自然力对任何一件过分的事情,都有一种平衡。自我调整时,不是对具体某一件事情较劲,而是从整体考虑。当改变不了对方,那就要适应对方,对方的气会慢慢消失,对方的劲头小了,对你的影响也就小了。
      既要把一切看淡,又要有一颗拼搏进取心,人生没有追求点,就迷茫了。如果你设的目标太高了,实现不了又会有失落感,心理就会感到痛苦,这时你就要把目标降低一点。
      通过平衡论的接受,一方面治一些病,另一方面自己平静下来。通过这些事,对这个道理向纵深体验,对自然力理解的越透,活的越明白。你越较劲,活的越累,一个是身体的累,一个是精神的累,我们更需要的是从精神上放松。


    第三十八讲 中医学里的“心平”思想


    王中平


      阴阳是中医辨证的总纲,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失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调整的方法有内治和外治,而阴阳平衡是调治的目标。我经过多年对中医内因理论的研究,延伸、发展出一套消除内因,达到内治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称它为“心平健康学”。
      “心平学说”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心合于自然则平,人则平安健康;心悖于自然则乱,人则受到自然用灾祸、疾病给予的平衡。“心平健康学”则是运用这一理论,通过对传统中医内因学和辨证施治理论的继承、发掘,对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心身医学等学说的借鉴,揭示出人的生理、病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精神因素心理活动所致;用平衡论、心平法修正观念,调整心态,转变观点,控制情绪,达到心平,就能使生理、病理发生逆转,正心祛病,获得身心双重健康。由此,使“病由心生”这一传统中医的古老智慧学说,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心生”的历史走入“心治”的现实。
      心平健康学源于中医,是对中医内因理论的发展,可以融于各家,又可以在各家之外自成一体。心平健康学研究的是自然力与人及万事、万物的平衡关系的学说。它以时空为体,万物为用。气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气是什么呢?是“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万物的纲纪。”这个气不是具体的形象,所谓的营气、卫气、水谷之气、邪气等等都是后天产生的。在炁为先天的时候,是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万物的纲纪。研究气,气跟自然力是不是一体的呢?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万物的纲纪不就是自然力吗?中医研究疾病时,把疾分为虚实两大类,表现为:软、累、困、乏,脉弱的属虚症,是认为什么事物好过了的心理所致。另一种表现为疼胀僵硬直,脉搏动有力属实症,是认为什么坏过了的心理所致。祛除这些病症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在中医有中药、针灸、按摩等等。无论它们能不能反应到病根的所在,毕竟还是要针对信号作文章,最终要得到健康的结果。
      关于中药,可以展宽到其他的方面,它们在很多问题上跟年代等诸多因素是有关联的。一次我到某地讲课,有一位西医大夫来听课,他本身是搞医的,他认为药和病本身有“思维”。现在的病有“脑子”,治疗某种病,一种药刚研制出来,起初似乎还可以,但用着用着,还没怎么见效呢,这种药的副作用就出来了。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人们从药的生产、试制以至到临床应用,在这这些环节中的状态越平静,对药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越小,药物的生命力就越强。为什么现在有些药物使用后不久,就显得效果不佳呢?一个原因是人的心理变化太快,疾病的变异也随之加快;另一个人们对药品存了信号,人们对药存的信号越多,药的使用效果越差,生命力就越短。
      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对治疗疾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用药物等治病方法,其实是运用自然界所有物种的自然属性,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来对所发病症进行生克、制化,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因此,属于三维的层次。但对于已过去的病,“已逝时空”却无能为力,但心却不同。人不能回到过去,心却可以回到过去,所以,用心治病属于五维的层次。
      关于心理与病的关系,古已有之,《黄帝内经》中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涉及到了与心理有关的内容。指导人们怎么应时而想,应时而做,怎么心平气和。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伤的结果就是中医所讲的疾病。继续演变出来的内容就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都是在研究疾病。“喜”过了则软累困乏,“怒”过了疼胀僵硬直。《黄帝内经》正是用最高度概括的语言,提纲性的表述了这个问题。其实人们心中所有的偏激情绪、不辩证的逻辑观点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有着严格的对应规律。
      不平的心理可使人致病,但并不等于否认其他致病因素的存在,不平心理除了可直接影响身体,使人患病外,与其他病因也有密切的关系。对于通常所说的其他外界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而言,不平心理是疾病的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对身体自身而言(如遗传、年龄、性别等),身体是内因,不平心理是使其发病的诱因。心理是决定各种致病因素能否对身体发生作用的关键,疾病是心理与其他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后在身体上的反应。这也就是为何同样的条件下,有人患病、有人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整转变过去或现在的不平心理,就等于消除了疾病的源头,切断了疾病的形成环节,使形成疾病的反应无法进行,由此使疾病得以减轻或消除。常用的治疗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但它们重在祛除疾病的外因,内因不祛,遇到适合的条件,疾病定会再次出现。况且心病只能用心医,只有消除不平心理,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健康的目的。
      实际上用心理治疗,是通过病发现自己生活中各方面的“过”与“不及”,所有能让你不舒服的事都能让你发现自己的太过与不及,发现后主动去调整。调整时,首先要能平静坦然地面对疾病,把以前认为不平的那些事想开,把对疾病的不理解换成是平衡的需要。如没有这套理论,谁得了病都觉得自己不该得病,其实得病是自然需要。人都在这种平衡循环当中,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不陷入太过和不及。
      学习平衡论,并不是完全用在治病一个方面,真正的收获是观念上的变化,你的人生观增加一种新的理念,即遇上事情以后,进行一种新的调整,这个作用比治病要大。不要害怕或者牵挂自己的疾病,你真正理解了平衡论,病慢慢地就会好,要认识到得病对你是挽救。
      要通过发现周围的问题返回来发现自己,反省自己,只有这么逐步发现自己的错觉,修正自己,才能逐渐达到觉悟,觉悟了才是正觉。正觉越多你活得就越轻松、越自然;错觉越多你活得就越累。
      学习平衡理论的目的不是让你信或者不信,而是在生活当中怎么去结合平衡理论,解脱自己、解脱别人。从疾病入手逐渐认识自然力的平衡,根据平衡论的规律,把事想开,把病祛掉。更深层认识自然力的平衡理论后,吉凶祸福的概念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你觉得就是某人坑了你,但你通过学习平衡理论,认识到这是对我原来某个过激行为的平衡,从而原谅他,一点气、急、恨都没有了。如果你能还意识到,他这么做实际是自然力以特有的形式救了你,那就不是你原谅别人了,而是明白了这是在点化你,提示你把当年对某件事的不良定位和不平心理调整过来。那时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的平静度就不一样了。
      真能做到看什么都正常,就是解脱。病今天没有调好,明天接着调,根据身体慢慢来,要能通过身体找到本来,在自然当中只有你不知道的道理,没有没道理的事。咱们现在的平衡理论,能帮你想开很多,但这毕竟在众多的理论中还是一点点。治病只是过程,希望用平衡的理念造福自己,造福他人。


    第三十九讲 战胜自我的前提是认识自我


    王中平


      人们常说,人生最难的就是战胜自我,而战胜自我的前提是要认识自己。我认为认识自己也是很难的。学习心平健康学,并用心平的平衡理论给自己调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新发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
      通常人们很难发现自己的观点和状态有什么问题,就像两个人相对擦玻璃一样,双方只看见对方不干净的地方,很难发现自己这一面脏的地方。这时可通过看别人的状态,回来找自己,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相类似的状态,加以调整。过去我们都做过一些有过失的事情,怎么办?只要你用心发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必定会适时的反应出来,提醒你,这就是对你存有这类信号的平衡,这时你要能及时的发现自己并加以改正。当你看不惯什么人、什么事,你还总会碰上这类人、这类事,自然力随时在提醒你。如果你已经把当年看不惯别人的心理改过来了,以后你的身边再也不会遇到这种人来平衡你。但如果你现在对这类人还是看不惯,以后你身边还会不断地遇见这类人,直到你把这类人或事彻底想开为止。心理转变的程度和你对自然平衡理解的深度有联系,可往往人们发现自己的缺点特别不容易,只要是人,就一定还有没想开的点,这就是你的薄弱环节。只有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转变它,你活得才会更轻松。
      面对任何一个事物,你要能辩证地对待,你既要知道有利的一面,又要知道不利的那一面,你应平静、坦然对待。不要害怕遇上不好的事情,也不要只盼望好的事情,任何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罪跟福是相对的,可人们往往就怕受那个罪,盼那个福。其实凡是你得到的无论是罪或是福,都是你自己的,要坦然地面对,然后再以平静的心态去调整。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跟你心的平静度连着,没有定力就会影响结果。
      人要有命论,但不唯命论。人没有命,不客观。但是命运就不能变吗?有一部分命是能改变的,如:生气得病,你不生气起码少得病,这一点是你能把握的。有些是你不能把握的,但它同时和你的心还是有联系,比如面对自然灾害,使你的经济财产受到了损失;单位体制改革你下岗,这时如果再因此着急生气,可能会在原有的损失之外再得一个病,再遇到新的毛病。人要做到的是能把自己的不平心理、过激状态调整过来就够了。
      对别人提供帮助也是一样,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别人需要,你心态平静地去帮助他。有一些人帮助别人,不是看别人需要不需要,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帮,帮完了,别人不领情,反而骂你,你感到很生气、窝火,不理解对方。你能不能站得层次高一点,就当作是把信号调来,自己利用这个条件解信号。如果你跟他较劲,就是反作用了。《六祖坛经》里有一句话:“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忘记功劳,干多了乐意,给自己的人生逻辑干呢。就应该那样干,是你的人生逻辑;就不能那样干,也是你的人生逻辑。有“我”以后,人不能换位思考。有“我”就是罪孽,后边就会有疾病和痛苦来平衡,平静无我地干,后边福气就等着你呢,这是个辩证关系。“有我罪即生”可以反映到工作、家庭、生活很多方面。自私心越重,越得不到你该得到的那一块。是你的但现在不给你,等你把“我”忘了的时候才给你。在社会生活中去体会,什么时候“我”心出来了,该是什么结果?你验证几回,就明白原来如此。通过这些,最终让你平静,你要没有这个体验过程,成功以后,不激动的很少。
      既要把一切看淡,又要有一颗拼搏进取心,人生没有追求点就迷茫了,但如果你的追求点太高了,又承受不了,变成压力了,就要把这个点降低一点。
      你可以根据你的爱好、素质,包括先天的加上后天造就的,能在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努力。不能实现就暂时放下,说明你的容量条件等还不够,容量慢慢扩充以后再争取,就能得到。得到后又会再有新的欲望,它可能会给你招来灾难,需要你再扩容,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经过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
      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的方向。但是人们往往容易产生欲望,刚一顺利,或刚成功,又出现许多想法,于是面对的灾难就多。中国古代,像老子,他们是怎样面对生活的?老子说:“把事情办完了,走了。”实际上对他而言已经够了,他再激动,面临的就是倒霉的事。能做到与自然融合的人,生命力就强。人们往往在拼搏成功后,得不到利益,心里就不能平衡。所以说肚量、容量大小就在这里。投入后没有得到那样大的利益,这时,你真能心平的话,就能扩容,生活当中,表面上看起来要舍掉一部分,其实在那里面就会得到一部分。但是往往让人舍掉是很不容易的,实际上当你舍掉了利益的同时也舍掉了灾。我给别人讲自然力的平衡论,越讲越多,不是越讲越少,不象钱花完了就没有了,不是一个概念。把智慧转变成财富,还是把财富转变成智慧,这是一个目的问题。既要拼搏奋斗,得到财富,又要把它放开。你觉得就财富是你的,你就要痛苦了,因为它只是用来验证你明白的程度。这个时候,控制自己的能力越强,疾病和挫折就越少,越控制不了、越亢奋,倒霉越大。当你没有容量的时候,到达的位置越高,摔得越惨。
      什么是你的?钱是你的吗?你丢了,别人一样花。官是你的吗?把官给你罢免了,别人还可以当。到底什么是你的?只有“明白”是自己的。
      “明白”是自己的,存的信号早晚也都是自己的,你明白后就能把信号消掉。学平衡论,要学会全面展宽,要活学活用,根据你的素质,你的很多前后因果,去选择你的成功点。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一方面是你的素质,另一方面是你后天努力付出的大小,这两方面加到一起才是成功。
      你想开多少就能解脱多少,较劲程度和身体的疾病成正比,要真的从心里把那事看得很淡,淡到什么程度,就解脱到什么程度。你觉得这事不太重,引起的毛病也不太重。有的人说气死我了,我得怎么怎么样,你得的病就重了。你病的重度和你较劲的大小是成正比的。有的人表现出的现象同样是那么重,当时可以闹、骂,但事后一会儿就忘了,这类人,毛病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的人不言不语的,属于内向型的人,遇上事嘴上不说,心里真较劲。他得病轻时,你也看不出来,真看出来了就来不及了,所以说什么人就有什么结果。懂得这个理论,在自己倒霉时,得病时,就不怨别人,不会说我为什么倒这个霉?为什么得这个病?明白是因为自己前面有信号,这时你就坦然多了。
      人生不在于追求到什么,而在于在这个追求和奋斗过程中你体会和学到了什么。当你遇上困难时,你要考虑到它出现的自然的一面,造就你的一面,但是不等于认命。学习平衡论不是让人唯唯诺诺,而是教人拼搏、奋斗,明白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要保持什么心态,在遇到挫折或问题时怎样想开。
      学这套理论之前总认为自己正确的人,现在可以重新想一想,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是否能改变自己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没学心平健康学的时候,一般人遇到事情总希望周围的一切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改变,然后自己才能变;现在你会发现,当自己变了,周围都在变。


    第四十讲 人与我


    王中平


      我看人和人看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看自己,看清自己,看(kān)好自己。所看人事物之处,都是对镜,见的都是自己,都是自然力的显现、点化。
      守身份,不生非分之想;尽名分,不掉失礼之举;得安分,不招无妄之灾。
      自己活得好,也让别人得好活;能让别人得好活,自己一定活得好。
      人我,一切人际关系的总和,一张可助你也可障你的关系网,自然力的平衡作用,就是借这张网得以实现的。从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本质上去认识,你所看人、事、物之处,见的都是你自己。这是处理人我关系的一种较高境界,等而次之,则是按名分行事,依道德做人。
      在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中,就有很多人我之间的平衡,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大家可从中借鉴参考。
      有一个女患者,她丈夫每天吃了晚饭就出去打牌,并想访设法把家里的钱弄出去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紧,想了很多办法也没管过来,跟丈夫怄了很多年的气,不但没有把她丈夫管过来,她自己反到得了一身病。她问我怎么办?我说:“首先是你能不能把心彻底放下,你要先做到能坦然面对,再进行心理调整。他玩牌一半是他的需要,一半是你的需要。过去你对玩牌的人看不惯,你的这种偏激心理,自然就要用你丈夫的贪恋玩牌来平衡你。他的做法实际是在给你治病,治你对爱玩牌的人的偏激心理,你不但没有理解,反而跟他较劲。结果不但没有把他的毛病改过来,你自己反而为此得了一身的病。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一个低点到高点,又从高点回到低点,如此循环往复。你丈夫一去玩牌你就拦着他,使他的兴头总也到不了高点,他就总想出去玩。为了他能尽早的达到高点,你能不能帮着他玩?”我给她出了一个招,当时她并没有完全理解,但她照样做了。她把家里的钱取出来给了丈夫一部分,说你拿着玩牌去吧。这些年为了咱们这个家,我省吃简用,现在我也想开了,我要用这一半钱出去旅游。一周后她回到家,先吃了一惊,看见丈夫做了一桌饭菜正等她回来吃饭,这是她丈夫几年来从没有过的。更使她吃惊的,是吃过饭丈夫并没有去打牌,她问丈夫为什么不出去玩了?她丈夫说,你走后没人管我了,我本想痛痛快快地去玩,可不知为什么一玩就闹心。她本以为回来后就得离婚,结果不但没离婚,她丈夫从此也不再去打牌了。
      你认为对方的什么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你先把自己反感的观点找到,把为此较的劲松下来。你想他(她)这么做也许是在点化你的偏激,是对你平衡的需要。对方表现的是他的逻辑、人生观,对方的过也需要你去平衡制约一下。夫妻双方有矛盾是常事,但需要相互理解,不断磨合,有的夫妻较一辈子劲,结果两个人都存信号。一般人认为,一个家庭应该是两人齐心合力地过日子,但事实是这样的家庭很难维持平衡。一个家庭一个人过、一个人混的这才正常,这样的家庭才是平衡性家庭。
      夫妻两人都特别相互关心,谁也放不下谁,也会有反平衡。但是如果对方不关心你,你心里也能很坦然,这对家庭是正作用。丈夫什么样的都有,媳妇也什么样的都有。有的男人特关心妻子,大事小事都过问,也会引起妻子的反感,认为没有了人身自由。但有的丈夫在家里什么也不管,对妻子什么也不问,媳妇又会觉得丈夫太不关心自己。所以就需要练得对方怎么问也不烦,怎么不问也无所谓。这样你活得轻松了,对方活得也幸福。
      夫妻俩有矛盾,因一件事较劲多年的很常见,当你为此着急上火时,你先用心体会一下是什么原因把你的火逗出来的?对方说什么,你不要站在对立的角度找他的毛病,你跟他较劲,说明你没有想开,你的层次没有升华,对方说什么你坦然面对,慢慢的你能体会对方的感受,这样才能理解他。
      有矛盾不是坏事,家庭中的矛盾是对家庭的制约,不是坏事。出现吉凶祸福,你只需要坦然。找不到平衡,就平静地面对它,这个灾难就消得相对快。你越怕、越紧张、越背包袱、越出毛病。人存信号的根源在哪儿呢?在你心里不平,自己把自己迷住了。夫妻俩有矛盾后,同时都能放下,用矛盾来发现自己,这时对自己、对家庭都是正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和感受,控制自己的心平度很关键。
      通过对心平健康学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有形的现象受无形的控制,场可以干扰你一生。家长反对儿女的婚姻,有的成了,有的没成,这种反对最后造成悲剧的多。我给年轻人讲课时说,如果当年你们结婚家长反对过,你们想让自己婚姻好、家庭稳定,婚后就跟家长承认错误,就是两人关系很好,也说没过好。婚前家长说他哪方面不行,婚后你回去说他哪方面就是不行。你若不说,家长与你们小家对立的力卸不下来。让家长把当年的不平怨气泄出来,把当年对你存的不平心理的场泄出来,这样对两人今后过日子有好处,对你们的家庭是正作用,你们的婚姻才能稳固。但大多数年轻人因为当年父母阻拦过自己的婚姻,结婚后闹了矛盾,两人打架也不敢跟家长说,怕家长返回来埋怨,这样危险最大。因为最后家长还是会知道,当初家长对立的力没有卸下来,这时就会加重,来影响这段不稳定的婚姻,结果常以悲剧告终。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婚姻不要过分干涉,你提示一下就够了,家长的责任是指路。你不管,是做家长的失职,但不能把你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指完了路就行了。年轻人有他们各自的因果关系,家长不同意子女的婚姻,这时家长越是反对,孩子发现的越是对方的优点,而看不到对方的短处。往往拆开以后,孩子一辈子都怨恨家长,他(她)今后的家庭无论过得怎样,心里也会有不幸福的感觉。
      学这套理论之前总认为自己正确的人,现在可以重新想一想,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是否能改变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没学平衡理论的时候,一般人认为,只有别人变了,自己才能变;现在可以发现,当自己变了,周围都在变。爱人毛病多怎样调整?你改变不了对方就要适应他。你认为对方太不注意什么,先把自己反感的观点找到,把较的劲松下来,再把原有的观点调整过来。对方表现的是他的人生逻辑,你需要理解。但对方的过分也需要你去制约一下。打架和点化是两回事,打架两个人都存信号,磨合和摩擦是两回事,摩擦也是两个人都存信号。家庭的平衡是:如女方特强,男的混是正常的家庭;如男方也特强,从孩子那就会有平衡。
      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维持一种平衡,平衡反映在很多方面。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因为你产生了不平静的心情造成的,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学习平衡理论,有好多事就能想开了,就能理解对方了。


    第四十一讲 心态平衡才是真


    王中平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医学的进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有利的武器。然而,这一切都没能有效地遏制住疾病的蔓延和复杂化。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病的种类也多了起来,疑难病症的难以治愈更是让中西医头痛,甚至许多疾病在医学上目前尚未找到发病的原因。人们把它归结为环境的恶化、空气的污染、细菌的侵袭和病毒的感染等原因。
      心平健康学创造性地将心理学、中医学、西医学及哲学等多门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理论。心平健康学与现代医学治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待病痛主要治的是“心”,是找到了得病的内在心理原因,通过改变原来的错误理念,使身体发生质的变化,这是药物和其他医学疗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根据心平健康学的理论,人体如同一个大的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情,身体就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心情就如同化工厂的调节密码,而心平健康学研究的就是怎样破译这些密码,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如:害羞时脸红,吓一跳脸白。这些简单的生理现象没有人注意它,人在生气、烦恼和悲伤等诸多心理情绪发生后,生理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更是很少有人去研究。心灵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很少人去挖掘,心平健康学研究的正是这一点。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理论中就对此做了明确的归类,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以及“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以上论述早已说明了心情的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心平健康学在此基础上更系统地完善和发展了该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百病更由心解”的独到见解,即什么心情得什么病,怎么想才能治病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以往人们都认为得病容易去病难,但是掌握了心平健康学就会做到去病也容易,调治过程就是转变理念的过程,在解开你心结的同时,你身体的疾病也随之减轻并去除。
      十几年来,从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发现,宇宙间有一种力了了分明,它和我们每个人的一切都在发生作用,在进行着各方面的平衡,这个力我们叫做自然力。就人体而言,我们把制约人的心理、生理、病理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为自然力。对此力越了解、越明白,就活得越轻松;越不理解,活得就越累。
      心平健康学是以自然力为核心,以平衡论为主导,覆盖着人生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和人体生命科学这一古老而又新兴的课题,使每个人都能从中深刻地理解自然力、平衡论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吉凶祸福的关系。心平健康学就是让人们了解自然界每一个现象,并懂得自然力在平衡着什么,只要从中了解宇宙间这种力,那么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切问题将会顺其自然。心平健康学之所以与众不同,对病痛患者治的不仅是病而是心,患者运用辩证法反思,当年想不开的事和不辩证的心理,通过人们思维观点的转变和存留信息的排除,便可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它对每个人的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都能起到改变本质的作用,达到心理和身体的健康。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千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要知道人没有精神的超越,就没有身心的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灵同时健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去迎接生命的旅程并战胜各种坎坷,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又丰富多彩。
      在对心理与疾病的对应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心理变化可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把人的心理状态分为四个层次:
      1.乱想—有我—自发想—存信息
      2.少想—有私—自制想—少存信息
      3.定向想—有理—自主想—消信息
      4.自然想—空—自然想—无信息
      一、乱想
      此层次的人在面对事物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我”为中心,以自身利益或“我认为对”的观点衡量评判一切,于是就不由自主地乱想。
      乱想的人在很多事物面前难以想开,经常会出现急、气、恨、怕等心情波动,因而破坏人体自然的场,造成了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下降,结果是存病源导致自己患病。
      二、少想
      此层次的人发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实现时,为使身体少患病,对那些想不开的人或事有意回避、少想或不想,或通过一念代万念,减少了心理对身体的破坏,以达到少患病、不患病的目的。
      三、定向想
      此层次的人一般懂得心情与身体的作用关系,为使自身不患病,对人、对事主动要找到想开的理由。
      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不去想,但是想不通的时候,学习掌握一套想开的理论和方法,可使人们消除信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定向想是心平健康学应用比较广泛、可以防病治病的想开方法,自主想可消存留信息祛病。
      四、自然想
      自然想是在不存信息状态下的生活,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心理状态,此层次人的心理思维合于自然的变化,活得潇洒自然,所以很少生病或不生病。
      学习了心平健康学,我们要逐渐脱离乱想层次,学会自主定向想及自然想,这样对调治疾病和预防疾病是非常有益的,如何转换观点调整、预防疾病,我们总结了相应的四种方法,即:原谅法、安慰法、认命法、平衡法,最后达到人心合于自然,身体健康。其中原谅法、安慰法、认命法是想开的基本方法,虽较消极但对解病也有效用。
      一、原谅法
      对自己认为不好的结果从中进行被动想开,对他人的“不对”找出相关理由,予以认可和谅解。
      在社会上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话:“我恨死他了,我死也想不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有出路吗?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般都觉得自己很“对”。周围的人再说些同情的话,更使自己无法平衡,只会越想越“恨”。如有的人被整,有的人好心没得好报……自己被整、好心没得好报时,就当他本来就是小人,就当他好坏不分,就当他不懂事理……同时想一想,与这样的小人值得生气吗?不值得。
      请记住:当你原谅别人的时候,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当你不能原谅他人的时候,你就是在给自己制造痛苦与烦恼,同时也在给自己制造疾病。
      二、安慰法
      心理学称安慰法为心理防卫机制,对自认为的不好结果予以接受,拿“不如”自己的事物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安慰法是一种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而又实用的方法。它不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涵养;不需要对各种事物有更深的了解;不需要对各种结果作出具体分析,而是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事物进行低方位的比较,从中找出可使自己心理平衡的理由。如有的人破了财,采用安慰法时,一方面从横向角度想一想:我肯定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还有的人比我更惨,我还算幸运儿。另一方面从纵向的角度想一想:自己以前太“亢奋”,有觉得自己“行”的偏激心理,即使不“破财”,也可能有其他灾祸,破财免灾值得。
      请记住:当你会自我获得安慰的时候,将会给心身带来轻松和愉快。当你无法获得自我安慰的时候,痛苦与烦恼就会时常围绕在你的身边。
      三、认命法
      这种方法能够使你比较坦然地面对现实。
      如:遇到苦难和挫折时,自认倒霉,反正是躲不过去的,该我承受的,命该如此。我这个人就是受累的命,受穷的命;别人命好,我命就这样……
      用认命法面对各种逆境时,能采取坦然承受、顺其自然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的心理压力,使心理趋于平衡。
      请记住:当你能够坦然地面对现实中诸多不如意的时候,会在不如意过后有海阔天空的感觉。当你不能坦然地面对现实的时候,现实可能会把你无情地摧垮。
      四、自然平衡法
      自然平衡法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用辩证的观点、积极的心态看到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找到自己在事物中的位置,达到心理的自然平衡。平静地反思引起自己不平心情的事物,使身心回复自然,达到心态平衡、身体康复,使人活得更轻松潇洒。
      随着心平健康学不断地揭示出更多疾病心理因素的奥秘,它将会给现代医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更多的追寻健康的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整、自我祛除疾病的保健方法,心平健康学将会为正在同疾病抗争的人们带来新的曙光。


    第四十二讲 不断完善自我


    王中平


      学习心平健康学使我们知道了人患病是存留信息作用的结果,若想祛除疾病、心身健康,就要对自己原有不合于自然的观点、逻辑进行一次变革。使自己那颗心趋向坦然、合于自然、回归平常。
      心平健康学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心平健康学的实践者。下面我们对如何学习心平健康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探讨,愿它成为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心平健康学理论和实践的复杂性。所以学习心平健康学,全面理解心平健康学理论,掌握它的要领是十分必要的。心平健康学是以自然科学三大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纲领,以自然力平衡论为主线,以(全息)取象比类规律贯穿病因理论的始终,以合于自然的平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为疾病调治手段的医疗方法。其中自然力平衡理论是我们从宏观上、整体上、全面地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心理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基础。(全息)取象比类规律是我们从微观上、从更具体的角度来揭示疾病的心理成因。这一切的实施是以我们的平常心作为基础的,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学好心平健康学理论的根本。
      心平健康学是人们真正实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捷径,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运用这套理论的时候不要走极端。有的人学了这些理论之后没有学明白,认为努力去工作、去奋斗,到头来却得了一身的病,既然如此,不如不努力。这种想法无疑是错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求大家心态坦然地去奋斗,宠辱不惊,我们要成功也必须这样。同样付出努力,两个人结果不一样,到底公平不公平呢?其实世界上一切事物对我们都是公平的。
      通过对心平健康学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心情、心态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乃至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付出与得到是一种平衡,同时发生作用的还有付出的状态与得到的结果的另一种平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但付出时有个状态问题,你付出时的心态越平静,它反馈的结果和你的想法越接近;如果在付出时你的心态不平静,得到的结果就会偏离希望甚至与之相反。
      有的人会说:心态的变化既然这么重要,我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做坏事吧,行不行呢?这也是走极端。而且回答是肯定的:不行!第一,去做坏事的人不可能有好的、平静的心态;第二,自然力的平衡规律是你有一念就要受到平衡,你有一恶念更要平衡你。且不用多举实例,只借用老百姓的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所以说自然力的平衡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心平健康学是如何来看待好与坏的呢?
      事实上好与坏都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如果超越了这个条件,或者换个角度,就另当别论了。归根到底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通常认为好人就是肯付出的人,对大家有益的人。心平健康学认为真正的好人是明理、看得开的人;付出得坦然,得到了也坦然;好得明白、好得自然才是真正的好。
      好人好得明白不得病,好人有好的回报。也有人说:现在好人没好报。实际上这里说的好人是假好人,人家骂他,他表面不在乎,但心里记恨,这不是真的坦然、不在乎。有的好人好得窝囊,顾面子,虚荣心强,付出是为了回报,为了别人说一个好,这种人也不算是真正的好人,同样会得病。我见过这样一副对联说得很好:“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还有的好人好心太过了,好像是为别人着想,但是不管别人怎么想,又不能掌握一个“度”,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是更累、更麻烦,甚至是病,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说他好。
      为了调整心理以便更好地治病,我们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坏人。坏是好的另一半,没有坏哪来的好?有时坏对人、事、物和历史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羊、鹿能跑,因为有虎、狼追着。正因为有虎、狼把羊群中的老弱病残都吃掉了,才有羊现在的存在。有些坏人可能就是这些虎狼,他有时会成全好人。我们不是要宽容坏人,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
      人是活在现实当中的,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容量。当你容不下这个世界时,这世界就要淘汰你。你不可能改变规律,只能适应规律,只能改变自己。
      要想少存信息、少得病,不但要扩大自己的容量,还需要提高境界。你的偏激观念同你的境界思想高低有一定关系,当你从这个角度看不开时,你就跨越一下,换个角度去想一想。
      人活着就应该有意义、有价值,那么就应该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才是学明白了。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为了扩充其容量,使其能担大任。只要明白了这些道理,并能利用好自然规律,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就能活得轻松,活得有趣味,生活和事业就会少走弯路。
      古人说得好:“吾日三省乎己。”就是说我们应该每天进行反思和自省,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心平健康学也要求这样。
      人是有感情的,生活中少不了喜怒哀乐,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研究心平健康学,把它当作我们人生旅途的伙伴,随时利用它来作自我调整,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对一切人、事、物的正确态度,使自己处于良性的循环系统中。同时,我们还要有战胜自我的勇气,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改变错误观念,扩大自己的胸怀,提高自己的境界,使自己生活得轻松,做到心身健康。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但是要想不得病,又必须要改,我们只有战胜自我,并能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和自省,检查自己是否偏离了自然,随时随地进行修正,才会达到最佳的状态。我们有一批学员可以在冬天穿单衣、短裤挑战吉尼斯集体坐冰台耐寒的世界纪录,就是他们能持之以恒、战胜自我的证明和最好的回报。
      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有的人经历了多次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正是这些起伏不平的心情,使我们常常受着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痛苦的煎熬,却难以摆脱伤心、焦虑和疾病痛苦的困扰。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若想心身健康,祛除疾病,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就要像洗脸、刷牙一样,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回忆、反思,看看自己有无偏离自然的言行,随时进行调节和修正。
      我们学习心平健康学,需要有决心、有毅力,经常坚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9-2-15 11: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会喝风,享受一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