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中的《无相颂》内涵丰富的科学道理。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读更便于现代人领悟其中智慧:
说通及心通、如日出虚空
------ 说通:了解三维的投影、明白道理;心通:领悟高维境界、接通能量活水。
惟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 万法的根本是高维智慧、通达高维才是万法的共同目的。必须超越一切有限的维度, 因为执着在一切有限的维度都是通达N维的障碍。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 因为在高维时间是变量,万法平等在超时空的境界里,顿悟遇渐悟得分别被时空超越了;而在三维空间里,人的意识被困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实践惯性里,就有了先后的概念。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识
------ 超越一切有限维度是所有修行的共同及唯一目的。而执著于三维意识及依赖三维方法是无法印证高维智慧的。
说即随万般、合理还归一
------ 对智慧的描述方法有无穷多种,真正的智慧是合一的N趋于无穷大是万法所归的宗。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 暗宅:困住意识的三维定义域,身体是其集中代表;慧日是指高维智慧,令自己每一个当下处于高维智慧的关照之下。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 内在的能量分别是接引烦恼的根源;超越分别、颠覆心结是正念之本。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 邪、正都是低维的投影,都要超越;超越到没有障碍的境界就达到了清净。
菩提本自性、起心既是妄
------ N维智慧是所有能量的本源,人人皆俱足;一念的波动一起就为能量的集结创造了条件,成为智慧的障碍。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 所以平复意识波动的着力点要在起念的当下,当下的转念与颠覆是消除贪、嗔、痴三毒的关键。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 世间之人要寻找回归高维智慧的路(方法);所有的法都有可能通达高维。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 经常反观自己在现实中的过错,反求诸己;这就是入世修道、与道契合。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高维的投影、都带有最高维的智慧。各自有存在的道理且自成体系、互不相干又可相互印证。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 离开当下的境去寻找智慧,一辈子无法获得智慧。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 忙忙碌碌空度一生,能量聚散一轮回;最后会后悔懊恼。
欲得见真道、正行既是道
------ 如果要得到真正的智慧、获得高维信息;在现实中行得自然、道法自然、是正行。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
------ 自己如果没有渴望智慧的心,如同在黑暗中行走辨不清方向。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 如果是真正的追寻智慧的人,他看不到世间的过错;因为一切外部世界的事物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影。一切过错都是自己内心的写照。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 如果看到别人的不是,说明自己内心存在非的因,源头在自心,心是投影源。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 别人的不是我不去非议,我若非议则我内在必有同类能量。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 只要自己去除是非的心,烦恼的根源就自然可以被打破了。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 不用情绪左右自己,可以安心睡大觉。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 要想帮助他人获得智慧,自己一定要超越对方的境界,在更高的境界才可游刃有余的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勿令彼有疑、既是自性现
------ 不让对方有怀疑、以对方最能接受的方法切入,才是智慧在当下的体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 高维智慧投影在三维空间,与我们在三维空间的一切觉察相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 离开当下的现实去寻找智慧,就如同在兔子头上找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 真正的智慧是超越三维空间的宣扬出离世间,人们的偏见执着是在三维空间的痴迷。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 所有的描述都超越、所有的见地都放下才真正领悟到高维境界的智慧。
此讼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 这段《无相颂》是顿教的精髓,也被称之为达到智慧彼岸的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 在被三维事物障碍的状态下听再久也是枉然,然而接通智慧的活水却是刹那间的事。
以科学 与多元人类智慧 相互印证 以心能 与宇宙万有之源 融合贯通 以大爱 与三维有情众生 尊异求同 以静心 与内在无限时空 当下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