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语荷 于 2019-3-13 19:27 编辑
多年前就听说“内在小孩”,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渴望爱与认可的小小孩,也就是我们简单又不计后果的潜意识,它就是小小孩的思维。
我经历过许多心理治疗,亲身体会过内在小孩的威力和诉求。
我骄傲过,却发现——骄傲原来是内在小孩认为,只要我比别人厉害,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爱。
我愤怒过,却发现——愤怒原来是想要得到爱、关怀、被理解的期待,却又事与愿违,所带来的悲伤和自我保护。
我曾贪得无厌,却发现——内在爱的匮乏,无处填补,只能抓着能抓的东西,不断填补爱的黑洞。
我也嫉妒过,却发现——我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无法得到别人拥有的荣耀,那些是爱本身,或者是获取爱的资格和条件。
我对任何人事物都无法百分百的信任,那是因为——我未曾百分百的信任过自己,心中没有足够的爱给自己,空落落的。
曾经,我被教导这些贪嗔痴慢疑是五毒,地狱的五条根。 而如今,我感谢我自己,能撇去偏见,慈悲的面对自己,去看清这些所谓“五毒”的本质,原来都是对爱的渴望、爱的匮乏。
哪有那么多的“毒”?我们内在的小孩,只是需要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仅此而已。 从此,我可以原谅自己的愤怒与嫉妒,或者说,无所谓原谅不原谅,我会向内看,看到内在小孩真正的需求。
有一次,我感冒了,怕传染给妈妈,我就跟她说:“你最好别靠我太近,我怕传染给你。”可是这么一说的时候,心里马上冒出一个念头——“就要传给你!”我自己也吓了一跳,伴随而来的是自责和忏悔。可是当我慈悲的向内探索,我发现内在小孩需要妈妈的理解,她觉得自己不被妈妈理解,甚至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就是不爱自己,所以如果妈妈和我一样感冒的话,她就能理解我了,这个念头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个潜意识的内在小孩,真是纯粹——没有好坏之分,没有轻重之分。内在小孩没有罪恶感,也很少有自责,那些东西是念头出现后,违背道德的就被定义成恶念,才产生自责和罪恶。
所以,当我越来越理解内在小孩,就越觉得怎么都是对的,她只是想要得到爱—— 为了获取得到爱的资格,她会与别人竞争,宛如沙场上的战士。 为了确保自己活下去,她可能会伤害到别人,这是求生的本能。 为了得到爱,她会采取各种方式——讨好、自我贬低、不停的努力、甚至以疾病来博得同情或者说是探测、甚至威胁。
说到底,都是小孩子的把戏。
可这些小把戏,披上了各种大人世界里的外衣后,竟然就成了世间百态。
而从世间百态中,看穿小孩子的小把戏本质后,心中升起的是一份理解,和辛酸。
前几天,我想,既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内在小孩,那么这个世界其实不就是个儿童乐园么?(感谢小艺轩一直叫我小语荷,这样想法的源头是她带给我的^_^)
走在天行健的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大人小孩,有老妇人、老爷爷、青壮年男女,或说笑着、或面无表情的行走,而他们,无不是年幼的小孩呀!寻找爱的小孩们,如我一样。
我曾对父母有着这样那样的要求,期望得到他们的爱与理解,我也知道病情的反复,与这期望有着直接的关系。
可是就在昨天,我看着父母,想象着他们年幼时的模样,他们经历了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的心灵也是干涸着、缺乏爱呀!他们无法给与我他们自己也没有的东西。他们经历了生命中的许多痛苦,却依然把最好的给我。
同是小孩,我感到心中无比的轻松—— 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没什么可责怪的; 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没什么可索取的; 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没什么可要求的; 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没什么不可原谅的。
我想到,以前我跟妈妈叙述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比如和同学发生纠纷了,同学怎么说我,我怎么说人家,妈妈就会说,你应该这样这样说才对。这种事情发生多了,我便觉得自己永远是不会说话的,说的都是错的,越来越自卑,少言寡语。我曾想,这都是妈妈造成的。可是今天我却看见,是妈妈在用她的方式保护我,她想让我免受伤害而已。
至于妈妈曾说过生父的种种不是,造成我恨他,也只是妈妈想让我站在她的一边,理解她而已。妈妈的内在也是一个需要理解和爱的小小孩啊!
今天妈妈对我说:你是个4岁小孩,我是个7岁小孩! 我感到这样的相处很融洽、很轻松。 至少此时此刻,我不再有要求和期望,我只想好好爱自己,先斟满自己的杯子,然后分享给爸妈,给身边的有缘人。
理解了自己,便理解了他人。 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他人。 爱上了自己,便爱上万物。
原来—— 我自己,就是百科全书,需要耐心琢磨; 我自己,就是一所学校,那些积极和消极的特质,便是一门门功课。
参透了自己,便悟了整个人生。 愿我的爱如阳光,照亮自己和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