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52|回复: 2

《太上感应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31 20:18
  • 签到天数: 1081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发表于 2021-1-9 12:1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太上感应篇》
    第一讲
        整个《太上感应篇》告诉我们的是知因果、明善恶,整个里面告诉我们二十六条善行,一百七十条恶行。告诉我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的。我们一个人要想修行也好;要想做学问也好;要想立于天地之间,首先一件事情就是要知因果明善恶。这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准则,也是符合天地知道之道运行规律的一种方式和准则,那更是我们修行人的起点。
        当我们整个学习完《太上感应篇》,知道哪些行为是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该做的,我们用来反躬自省,进而不断的去修正自己。让自己内在的品质更良善,如果我们不去学习《太上感应篇》,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对的,其实未必。我们觉得那个不是作恶,其实有很多行为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因果。而我们自己不自知。
        《太上感应篇》——【太上】指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我们民间传说的老子。【感应】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整个这一篇,【感应】两个字非常的重要。比如说举个例子,从这一篇来讲,【太上】太上老君想感化我们,这叫【感】,我们应不应【应】,这叫【应】,你来我往叫感应。比如说太上老君再想感化我们,如果我们不去应,你会发现不应就是不相信嘛,不相信不照着去做,我照着去修正,就是没有应啊。所以为什么我们常讲一句话: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F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天下雨是没有分别的,他都是在滋养万物的,可是呢,你没有根的草,你是不应啊,说白了,你自己不扎根,你自己不去努力是不行的。
        所以,圣贤的文化都在告诉我们因果,都在告诉我们天道循环的规律。这个时候看的是我们自己去不去应。比如说你看生活当中,【感应】这两个字也非常的重要。举个例子:你看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是不是要有感有应,要有来有往。比如说,你对别人讲一番话,你是想感化她也好,你是想感动他也好,这个时候对方应或者不应,非常重要。如果对方是不理睬的、是不听的、是不信的你会发现无法达到共鸣。我们经常讲一个词叫沟通,如果有感不应,就是只沟不通,两人没有达到共识,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思维标准,或者行为的规范,这不就是不通吗?所以你去想一下你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是一样的吗?你说我想教给孩子一个什么道理,他的行为是不对的,我想指正他这叫感,可是他不应啊,不听你的,你会发现结果就是不好的,就是不产生力量的。
    所以这里面我们一定要学会:
        第一先去做应的人,【感应】 先去做应的人,无论别人在跟我们讲什么,我们尽量去契合对方的思想,契合对方告诉我们的想法和方法,然后我们来学以致用。你学会做应的那个人,你去想一想如果我们讲出来的任何话,别人都是不应的,你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难过的心里,是不是不开心的呀。所以说,既然我们自己是不开心的,那干嘛别人跟我们讲话的时候,我们不应呢?所以,首先我们要学会去做应的这个人,去应城父母所讲的话;去应朋友同事所讲的话;甚至去应孩子所给我们讲的话;去应领导跟我们讲的话;你会发现我们只有懂得去做应的那个人我们自然会变得谦逊有礼,别人也才可能喜欢我们,也才看有事情跟我们讲啊,如果跟我们讲什么,我们都不应,还有谁愿意跟我们说话呢?还有谁有事情的时候,愿意想起来我们。
        当我们应,能做到一定程度,我们这个人一定是谦和的,一定是懂礼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去做感的那个人,我们去感动他人、去感化他人、去教化他人,这不都叫感吗?如果我们做感的人,对我们自我要求就更高一点了,高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去看看对方是不是能收到我们当下所对他讲的话,如果不能,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对方听不懂听不进去的时候,我们依然自顾地在感动,在感化对方。这个时候我们就不断地去调整方法,让对方可以接收的到。
    所以,当我们做感和应的时候,都是在不停地去调整自己。那我们现在学《太上感应篇》,我们就有做应的那个人了。那接下来我看看太上老君跟我们讲了什么?我们要如何去应?
    “太上曰: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呢,大家耳熟能详,说福祸是无门的,都是我们自己感召而来的。我们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感到什么样的福报。同样,做了什么不好的行为自然会感到很多不好的结果。你看生活当中其实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心态是积极的是快乐的,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吸引的人都是这样的类型。如果我们是抱怨的是苛责的,同样,我们所感召的朋友也是如此的。你看,你在一个家庭当中也是一样。比如说我们如果自身是个爱抱怨的父母,遇到事情就斤斤计较的父母,你会发现时间长了孩子跟我们的性格是一样的。你看,都是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所形成的那个磁场而感召来,接下来所有事情的发生。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如果我们做的不好事情,我们常讲的那个报应就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们的身体是甩不掉的。同样,我们做善行也是如此。所以整个告诉我们,善恶都是有报应的。并且它是如影随形的,只要是我们做过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的,它一定会出现,并且一直跟着我们生生世世不断。所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多去做善事、多去起善念,不要做那些不好的事情,少去抱怨,因为你越抱怨,你所感召的都是不好的磁场,你身边所感召来的也都是爱抱怨的人,那你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和行为,显而易见。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所以说,天地之间是有司过之神的,司,就是管理、掌管,所管理罪恶的神,管理善恶的神。
        “依人所犯轻重 以夺人算”,依我们每个人所犯的轻和重,来夺人算。算,是一个计算单位,一百天为一算。说我们人活一百天为一算,如果我们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就会夺人算,就会减掉一百天的寿命,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自己原本的寿命有多长。那么做了很多不好的行为,其实导致自己已经减算了,只不过我们不清楚罢了。
    “算减则贫耗 多逢忧患”,注意啊:不光是在减我们的算,减我们的寿命,同时,自己还多贫耗,多逢忧患,经常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让我们很忧虑。你看我们老百姓常讲一句话,叫什么呢——屋漏偏逢连夜雨。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说天下雨的时候,难道只下在我们屋漏的地方了吗?是不是人家屋不漏的地方也下了,但是因为人家没有漏,所以他不会淋雨,但是我们屋漏,再碰到下雨的时候就不行了,就开始漏了。所以你看我们生活当中不也是一样的吗?我们经常有的时候会抱怨,为什么我的生命这么不顺?为什么我总是出现一些忧患的事情,总是有一些突然的事故出现,难道别人家没有吗?人家也有。只不过人家有那个福德。所以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足以影响人家,是我们自身有太多的不足和做过很多不好的行为所导致的,就好比是刚才的例子,同样是下雨,不是只有我们家才下雨的,别人家也下,只不过人家的屋比较完整,所以它不漏雨。人家是有善行,所以逢的忧患就少,而我们做过很多不好的行为或者说善行不够,所以才多逢忧患,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反躬自省,就好比是我们屋子漏了,怎么办呢?不要抱怨啊,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去想办法去修缮,那我们不也一样吗?如果我们身处困厄当中,身处忧患当中不要抱怨,去不断地修缮自己啊,去积累善行,多做善事多起善念,你会发现就像房子一样,我们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一定要知善恶,明因果。
       “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并且人人都是讨厌我们的,不喜欢我们的,刑祸也就随之而来。同样,在生活当中有的人就会经常抱怨,说我的人际关系不好,别人都讨厌我,那我们不要反躬自省一下吗?,是不是你所说的很多话,你的情绪、你的行为是不惹人喜欢的呢?是让别人觉得讨厌和难以接受以及不敢接近的,所以,别人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自怨自责也不要去抱怨他人,而是反躬自省,去修正自己的行为,不做那些不好的事情,不说伤害他人的话,那别人自然就喜欢我们了。你去想一想,谁不喜欢阳光快乐的积极正能量的人。那我们如果是天天抱怨的,天天指责的,其实我经常用这两个词,抱怨、指责这本身已经是过错了,只是我们不明白这是过错。所以《太上感应篇》就是教给我们这些的。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并且吉庆的事情都会避开我们,恶星灾之,那些不好的星,指的是恶星降祸给我们了。所以你看,为什么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你会发现顺利的时候,做什么都顺,不顺利的时候做什么都不顺。为什么会这样?都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所感召来的。注意。如影随形,我们经常做善事的人,经常很快乐很阳光的人,你会发现这样的人讲话都是什么,我做什么事情都很顺,我每天都很快乐。反之也是一样,你经常做一下坑害他人的行为,你经常起一些不好的念头,如果你是负能量的,你就会讲,我做什么都不顺,好像所有人都害我,好像所有人都看不上我,我碰到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困难都是挫折。你看,都是一样的。其实都是我们的心念和我们自身的行为所感召的,如影随形。
    所以开篇这十六个字非常的重要,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我们所有的心念所有的思维,所有的行为所产生的善和恶,都是我们自己感召而来。都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们是无法摆的。所以我们只有正己,不断地去修正自己,才能感召那些好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算尽则死”,如果我们做了很多的恶行,不停地减算,那我们的生命就结束了。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 在人头上 录人罪恶”,就是我们讲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了。因为三台北斗神君,主管人的生死 夭寿的。所以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就是我们老话所讲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夺其纪算”,根据人的罪恶夺其纪算。刚才讲了算,一百天为一算。十二年为一纪,小的过错,小的罪恶,夺人算。大的罪恶,或者说小的罪恶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夺人纪,一纪就是十二年。
    “又有三尸神 在人身中”又有三尸神在人的身体当中。住其头 住其肠 住其足,这叫三尸神,是在人的体内。
    “每到庚申日 辄上诣天曹 言人罪过”。每到庚申日的时候,就开始把我们的罪恶,上禀天庭了,因为他在我们人的身体当中,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清清楚楚的,甚至我们每一个心念都是清清楚楚的。我们那些罪恶都会被上报的,一般呢六十天一个庚申日,也就是说每两个月上报一次。
    所以大家学习也好修行也好,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当我们的心念起的时候,行为虽然没有发生,其实已经是在造恶业了,只不过比你那个行为做出来的恶业要少一些而已。所以我们修行就是不断的修自己的身 口 意。这是佛法里所讲的话,不断地修正身,就是行为,口 就是自己所讲的话,一定是有利于他人的话,坑害他人的话不要讲伤害他人的话不要讲。意 就是我们的念头,所以这些都是被记录在案的。所以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的文化,都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因果是不虚的,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产生恶行的。同样反过来讲也是一样的,我们那些心念,如果是正的,心念如果是利他的,行为虽然没有产生,可是已经给自己积累功德了。所以大家常讲,我的条件也不好,我又没有钱,我又没有那么高的智慧,我怎么去行善呢?我如何去积德呀?其实简单的,只要我们的心念都是对他人好的,我们每一个想法都是利于他人的、都是有助于他人的、都是帮助他人的,其实已经就是在积累善业了,并且长此以往,我们的心念如果都是帮助他人的,会衍生出来很多的力量,让我们可以身体力行的去积累善业的,都是点点滴滴积累而来的,同时难道不好的行为不是如此吗?都是我们不停的动念想,想的都是如何坑害他人的想法,一开始可能只想想而已你会发现,越想想的多了我们就付出行动了,就出来了更大的业,罪恶都出来了。
    “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月晦之日就是农历的每个月最后一日,灶神亦然,灶神也同样去做着,上治天曹的事情。
    “凡人有过 大则夺纪 小则夺算”,凡是人所产生的过错,大就夺纪,小就夺算。
    “其过大小 有数百事”,大小太多了,数百事也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数量词。那何止百事、千事、万事都是。
    “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说想要求长生怎么办呢?先把这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行为要避开。所以说要想求长寿,方法就是不断地去行善,去做利益他人的事情,少做恶事。让自己的心性是光明的、是平顺的,自然就长寿。
    “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符合道的事情,顺天理的事情,合人意的事情,我们就进、就做。违反天道的、违反人伦的事情、不合人意的事情,我们就退呀,就不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就可以了。
    “不履邪径 不欺暗室”,邪径就是小路。就是做事情,不走小路,去走光明的大道,不去做背后毁人、迫害他人的事情。不欺暗室,暗示,就是指不见光的地方,就是我们没有人的地方不见光的地方,我们也不去做不好的事情。因为刚才讲过,又有三尸神,举头三尺又有神明,都在不断的去监管我们这些事情的。
        所以人们才常讲,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我们自己所造的善业和恶业,是一直跟在我们的,不是说谁去降祸或降福给我们,都我们自己感召而来的,都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我们的福报和我们的业力,都是正好相匹配的。所以我们不断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使在没人的暗室,我们也不去做那些都不见光的事情。因为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给自己在积累福德,或者给自己埋下祸根,所以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我们就可以肆意妄为。
    2021_01_09_11_11_00.jpg
    NA20210107_071333.JPG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31 20:18
  • 签到天数: 1081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2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第二讲

    本帖最后由 鲁~舞动人生 于 2021-1-11 21:47 编辑

         “积德雷公    慈心于物”,不断地去积累德行,不断地积累善行,慈心于物这个范围更宽广一点。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光是对人、不光是对事情、不光是对有生命的动物、甚至对每一个东西我们都是慈爱的。比如说,我们慈悲地去对待一个杯子;比如说,我们走路是很轻缓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有慈悲之心不影响他人。比如说,我们如果很大声的走路、很大声地关门,这个时候你会对他人造成影响的。所以你看,比如说在一个团队当中,如果有的人做什么事情的声音很大,走路的声音很大,注意,这个时候我们在里面办公的人,是不是有一种想法,我想去看看外面那个是谁?你会发现,当你看到是谁的那一刻,你的心里对他的印象就不好了,虽然你可能没有讲出来。你看,走路那么大的声音,关门都是摔摔打打,你会发现你瞬间对这个人的印象就不好了。因为这里讲慈心于物,慈者是万物之本,是万物之根。你只有有慈悲、有慈爱之心,这个时候你才可能滋养万物。所以我们对一个杯子不是一样的吗?你对它有慈悲之心它就回馈给你啊。比如说我们开的车子不是一样的吗?你对他有慈悲之心,你去爱护它它就不出毛病。包括我们用的电脑,我们用的空调不都是如此吗?如果你对它不是慈悲的,是摔摔打打的,你把它用坏了,还是你自己要去修理。所以你去看,生活当中如果用东西每天都是摔摔打打的人,这样的人福报就小,福气就小。脾气就更加的暴躁,而且人们都是想远离这样的人的。你去想一想,你在一个团队当中办公,一个人用东西都是摔摔打打的,是不是其实你就想离他远一点,不想受到他的影响,不想看到他。但是另外一个人用东西都是轻缓的,都是轻柔的,他走路也是轻,为什么呢?他心目中有别人呢,她不想去影响他人,你会发现我们自然愿意和这样的人接近呢,我们人愿意和这样人去接近、去交往,同样天地也愿意降福给这样的人呢。
         所以慈心于物是我们每天生活和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所以你做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包括我们在家庭当中,现在很多家庭当中的现状就是这样的,比如说两个人看手机,一个孩子看电视吧,大家恨不得都把声音放到最大,以暴制暴。你会发现反而家里成了什么样的氛围呢?互相干扰啊,所有的人都不得清静不得安宁。但是你去看看有教养的家庭是什么样子,每个人动作都是轻缓的,我做的每件事情,都想着不要影响其他的人。这都是慈悲的表现,你把家里营造成这样的氛围,这样的环境它才是和谐的,它的磁场才是温和的才是平顺的。



         所以人越多的地方,我们越应该去懂得修慈心于物。慈心于物,本身这种慈悲就会散发出来磁场,你轻缓的对待所有的万事万物,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地方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它是祥和的、它就是宁静的,别人到这个地方就会觉得很舒服。就好比说,我们去一个人的家里,你到家里你说不清楚,哪里不好也说不清楚哪里好,但是你会有感觉在这里呆着是舒服的还是不舒服的。包括我们去一个公司会,你会发现,如果这个公司是弥漫着硝烟的,你进去之后就有一种压迫感,就有一种焦虑感。如果这个公司你会发现,人人看似好像都是很开心的状态,你就愿意在这里多待呀,你在这个里待着就是舒服的状态。所以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但是都是由于我们有没有慈心所形成的一种气场和环境。所以慈心于物应该作为我们生活当中一个修行的标准,当你懂得慈心于物,你逐渐的心目中就会有他人,就会有万物。你做事情都考虑的不要伤害这个东西,我不要影响他人,我怎么做事情才能对他人更好。所以这是一个修行非常好也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们从慈心于物开始,认真的去对待自己的每一本书、一个杯子、自己开的车子、自己办公的电脑、自己的手机,然后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对待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的慈悲之心就会不断的去增长。

        “忠孝友悌 正己化人”,忠孝就是对我们的父母很忠的去孝顺。再延伸就是对我们的领导、对我们的上司,在延伸就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对每个人虽然用不上孝,但是可以用忠,我们的忠不是忠于自己吗,让自己做事情也好,做人也好,是讲忠信的,我们就可以以忠、以孝去对待每一个人,以慈悲去对待每一个人。友悌就是尊敬比我们年长的。正己化人化就是感化,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遇事情的时候是不断的修正自己,你才能感化他人。而不是说我们上来就是指责要求他人,那个没有力量的。所以我们先不断的去修正自己,然后去感化他人。


         “矜孤恤寡”,【矜】是怜悯之意,【恤】我们经常讲说体恤,体恤同情并且帮助他人。孤和寡《礼记》有记载,少而无复,谓之孤劳而无无夫,谓之寡,所以说我们要懂得去怜悯、同情、体恤和帮助那些孤寡之人。
    “敬老怀幼”,尊敬老者,去关怀幼小之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即使是昆虫和一花一草,我们都不要去伤害。


         “宜悯人之凶”,【悯人之凶】这个很有意思,悯首先是怜悯同情,悯人之凶——我们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凶就是不好的事情,比如说,别人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是厌恶的,不应该是想逃离的,想不理他的,而是什么呢?悯,很怜悯、很同情他,当我们产生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我们就不只是讨厌他了。我们要想办法帮他走出来啊,正己化人。所以你看看,有慈悲之心的人做事情是不是这样做的。不是因为他做了不好的事情,我开始讨厌他,而是我怜悯他,想办法拉他出这个苦海。我要靠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去感化他,这个才叫慈悲之心呢。


         “乐人之善”,乐人之善,别人做了善事情,我们是非常高兴的、非常欢乐的、非常快乐的并且支持他鼓励和赞美他的,让他继续去做更多的更好的善事。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救济他人有着急的事情,救人之危,别人在出现危难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常去相救,想方设法去帮助。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别人得到了好的事情,我们就好像自己有所得那么高兴,但是我们现在恰恰是相反的,见人有得好像自己失去了什么一样,看到别人发展。我们一定想办法让他不要那么好。所以你看,其实这些都是在作恶,而我们自己不明白。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太上感应篇呢,因为很多东西他讲得非常的详细,所以,我们再去想如果别人有得,我们自己也很高兴,好像自己得到了什么一样那么开心。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已经在行善了,已经在给自己积累德行积累善业了。那我们再扩充一下讲,见人之有如己之有,说见人有能力有才华,就好像自己有那么开心,这就是容人之量。所以你看看什么样的人能做领袖、什么样的人能做领导、什么样的人能做高管、你得有容人之量,你得有德行,如果你遇事都是想掌控的,见到别人有才华,你就想往下压着,你会发现这样的人永远走不到高处了,因为你没有容人之量,反而看到别人有技能还想方设法的去打压你,这样的人怎么能往上走呢。那我们自己的德行也不匹配。所以大家去观察很有意思,往往技能很强的人,都是做技术做的特别好,很难走到高位上,为什么呢?太倚仗于自己的技能了,而看不到别人的技能,没有容人之量。所以你看,很多做领导的人、做领袖的人好像看似什么都不会,但是他是慈悲的,他是慈爱的,他是能容忍的,他是有德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去修这一点,看到别人有好的技能,有好的相貌,在做好的事情,我们应该是容忍的、包容的、并且去鼓励他人,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的德行,在不断地扩充。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看到他人有所失去的时候,好像自己失去了一样。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不去彰显他人的短处。大家去想一想,无论在生活在工作,在交朋友当中都是一样的。如果你发现他人的短处,你不停地拿出来讲,他人是不是很不高兴,是不是很讨厌你。那我们换位思考呢,如果别人揪着我们的短处天天不放呢,你看我们是不是很反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很讨厌这样的行为,我们就一定不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有的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口才、为了彰显自己厉害,是不是天天揭人家的短,天天拿别人的不好来讲事情。所以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很招人讨厌的,所以你一定要明白这一点,自己不要去彰显他人的短处,反而帮忙隐藏才是,当我们帮忙隐藏他人的短处,他心里明不明白,是不是他很清楚,反而会感激我们,并且感激我们的同时,他会自我修正的。


        “不炫己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天天讲。你看我们如果在生活、在工作当中或者在交朋友当中,你天天讲自己的长处,你会发现讲的麻木了,别人开始就变反感。可是变得不喜欢和你交流,因为你太过于炫耀,太过于张扬,反而会给自己惹来祸端的。


         “遏恶扬善,推多取少”,第一个遏就是遏止的意思,遏恶扬善就是遏止那些不好的恶行,不好的行为。去扬那些善行。推多取少,当我们索取和拿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把多的让给别人,把少的自己拿。如果我们能经常这样去做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自然就是喜爱我们的,自然就会回馈给我们。我们的德行和善行也就自然的日日在加大。这个时候我们有那个德行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跟随我们。所以《大学》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你的德行越好,你会发现,你的财自然就来了。为什么呢?说有德此有人,你有德行的时候就有人跟随,有人此有土,你就会有自己的领域。有土此有财这个时候你有了自己的领域,又有人跟着你做事情,你的财自然不就来了吗,有财此有用,这个时候你才有用处。所以说,推多取少看似好像是往出舍,好像是自己少拿了,实则我们的德行在不断地扩充,最后反而我们会多得。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推多取少,其实就是先舍后得。我们舍得越多,才会得的越多。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当我们受到侮辱,受到误解的时候,也不产生怨恨,反而能反躬自省,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足,才招致别人的误解呢,不产生怨恨,不去抱怨他人。
    “受宠若惊”,说我们受到别人的赞美、赞扬,是好像受到惊吓了一样。《道德经》讲:受宠若惊,贵大患若身,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说我们受到别人的宠爱赞扬,贵大患若身就好像自己的身体要得病了一样。宠是为下的,我们总认为受到别人的宠爱是好事情,其实未必见得。我们去看看人会产生脆弱,为什么承受不了压力和别人的误解,就是因为从小受的宠太多了,每天都是被别人赞扬的,被别人鼓励的,突然你走上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天别人开始误解你,开始诋毁你,甚至苛责你,我们就受不了了,就是因为宠爱的太多了。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宠为下,宠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其实无论是生活,包括我们养花都一样。比如说我们特别宠爱哪一朵或那一盆花,你会发现这个花反而最容易养死。因为你太过于关注它了,可能给它浇的水是最多的,施的肥是最多的反而把它淹死了。你看在一个团队当中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很过度的宠爱一个人,反而是让这个人和所有的人都产生对立了,而这个人在这个团队当中是被排挤掉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去注意这个问题,当我们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宠爱的时候,我们自己要受宠若惊啊,像身体要得病一样,不要去执着于那些别人的赞美和表扬当中,如果一旦我们习惯了,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人说出反对的意见,有人不认可我的时候,有人误解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就开始承受不了了。所以让自己一定保持一个中正的状态,受到了别人的误解,我们也不怨恨,受到了别人的过多的宠爱和赞扬,我们自己要懂得战战兢兢的,不要去太过于执着别人的赞美当中,保持一个中立的状态。你会发现,这样我们才是悠然自得的,才不着相。不在那个别人诋毁或者别人赞美的那个感受当中自己无法自拔。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当我们施恩就是帮助别人,对别人有恩惠的时候,是不求他人回报的。只有这样,第一我们内心才会坦然。第二我们之前《了凡四训》也讲过,积阴德天报之。说我们不断的去恩惠他人、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时候,上天自然会很多福德重新降临到我们自己的身上来。并且从世间法的角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去帮助一个人,总是去求他的回报的时候,你会发现,是不是自己就会产生很多期望和痛苦。我帮助了他,他总得赞美我一声吧,那我帮助了他,他总得说声谢谢吧,他见到别人总应该说我的好处吧。你看,你本来帮人是一件好事情,可是我们每天如果都是这些期望的时候,反而自己会产生很多痛苦。你看我原来帮过他,我遇到困难了,他怎么没有帮我呢?反而会给自己产生很多痛苦的。


         “与人不追悔”,我们给予他人的时候,是不要后悔的。你看我们其实生活当中经常这样,说我那天明明帮了一个他什么事情,帮完了之后我就后悔了。这个东西给贵了,如果当时我不帮他就好了,为什么呢?他没有感激我呀。其实你会发现,如果我们这样的信念,去做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是在帮助他人,我们也不是在行善。我们从根儿上想的就是索取、就是交换。就是我帮他,他一定要帮我。我给他东西,他一定要给我。所以你会发现,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痛苦了。今天我请他吃个饭,我就想他得什么时候请我呀。今天我帮了他一件事情,我就在想,他什么时候能回馈给我,你想一想,如果每天我们都活在这种期盼生活当中何其痛苦。还有生活当中总产生这样的事情,说我送给他一件东西,如果它送给别人了,我就不高兴。我送给他一个衣服,他没穿,我就不开心。你会发现,本来我们给人家一个东西,本来去帮助人家是好事,可是由于我们心念不懂的去调整反而成了坏事了。这不是自寻苦恼吗?作茧自缚。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说善良的人呢,人人都是敬重我们的,都是敬爱我们的。我们去不停地去帮助他人,也不求回报。我们不停地是去给予他人,也不去后悔,你这样的人自然就是受别人敬重的。比如说,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如果我们帮助了一个人,我们天天求回报,天天挂在嘴上,反而越说是不是越没有功劳啊。你看生活当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说我本身是一个家庭主妇,我在家里相夫教子,明明我做了很多家务,可是我天天说呀,没有我这个家能行吗?谁来收拾卫生,谁给你们洗衣服做饭。你想一想我们天天这样讲的时候。自伐者无功,你自己天天这样讲,别人不但不感激,还会心生抱怨。那你看有的男同志也是一样,说每天我出去赚钱养家,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是天天说,你看你的衣服不是我给你买的吗?没有我你有鞋子穿吗?没有我你们吃什么?你会发现你天天这样讲的时候,别人是不是反而产生反感了?那他人怎么敬重你呢?你看有的人在工作当中也是,帮了别人一点事情,怎么讲,没有我能用你的今天吗?没有我你的业绩怎么会做成这个样子呢?你天天讲,其实别人是很反感的。但是你反而不讲的时候呢,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做点家务不是正常的吗。那你看我作为一个男人养家糊口是我的分内之事,其实都是靠你自己的能力,你这样讲的时候,你会发现反而功劳是最大的别人是感激你的。所以说,人人皆敬之。每个人都是敬重我们的。


         “天道佑之,福禄随之”,天道也是护佑我们的,福禄也是跟随我们的。
         “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有的邪恶的事情,不好的事情都会远离我们。



    347742975c88d20bedada3fd3d58da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8 21:58
  • 签到天数: 123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21-1-20 10: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发错版块了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