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934|回复: 28

中国养生文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19 1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生之道, 中国养生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文明史的记载大都始于黄帝,《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养生(包括医学)为题的著作。其后老庄、孔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养生著述,逐渐形成医家、道家、佛家、儒家四大养生学说体系。因此他们的学说包含更多的养生内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顺乎自然:道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以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虚静自守”——即庄子的养生方法:“养神”“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老君作十四字养生诀释义
古楼观说经台有标明“太上老君作”的一副古刻楹联:

(身寶)(身丹)(丙)(木石)(命)(千萬)(自家)
火 土 心 水

(正真)(人導)(人法)(至诚)(水天)(人在)(九真)
心 井 内

由十四个冷僻字组成的这么一副俨若天书的联语,曾使多少游人望之愕然,深以不得其解为憾。
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副楹联从字形、读音、字义诸方面,作了注解和说明。这个注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这十四个字都不得是按照道教经义,依六书构字中的会意之法,创造出来的而具有特定含义的字。
比如(身寶)字,读作“玉”。因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的三宝,其珍贵如玉,因这,以(身寶)取形,以“玉”取声,赋予这个字的具体意义。
再如(身丹),即“炉”字。道教认为人身的阴阳交会,可以修炼内丹。所以(身丹)字的意义就是:人的本身就是宝贵的炼丹炉。
二、字义的引申及比喻。如(水天) 字读益,这个字以“天”“水”、

“井”、三部分组成,指人杂念俱消、形神归一的极静状态下,上腭会产生一种津液,因其从上腭而下,比喻为天井之水。又因为这是道家在修炼养真功夫上取得的初步成效,所以引申以“益”字取声取义。
三、注意体现道家修炼功夫方面的条理和次序。如上联:
(身寶)(身丹)(丙)(木石)(命)(千萬)(自家)
火 土 心 水
是指:内炼、筑基、得药三个方面及次序过程。而下联:
(正真)(人導)(人法)(至诚)(水天)(人在)(九真)
心 井 内
则指:外行修德、以至见效丹成的次序与过程。
以上略举几例,说明在注释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依据。至于如何结合现代中医学、人体生理剖学进行科学的阐述,摒弃其落后的还待进一步研究,这本册子只能引导人们释疑解义,起到按图索骥,探本溯源的作用。
由于认识水平限制,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大家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寶) 读音:玉(YU)
字义:此字是珍贵之意。家有珍贝为宝,天有日、月、星三光为宝,人有精、气、神三品为宝。相传老君对修炼丹法,以及宇宙自然之道有所研究,故造此字。会 意身内有宝。常人因凡情萦扰,恣情纵欲,而不能常保。故《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说:“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意即为人生由于有分外贪求,造成烦恼妄想,不觉轻失珍宝,以致疾病夭亡。故老君造此字教人固守三宝,恬淡世情,积精累气,以求长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丹) 读音:炉(LU)
字义:是冶炼的器具。道家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草、木、山石、银、砂),安炉立鼎,以柴薪烧炼者为外丹,而此字是指炼内丹而言。从字的构成应理解为:以人身固有的精、气、神,经过阴阳交会的作用,就可以炼就养生的真丹,即内丹。
道家丹经《悟真篇》开头就写道:“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人身如一小乾坤,既有炼丹的鼎器,也有炼丹的元素。(身丹)字反映了道家关于修养的基本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 丙
火 ┛ 读音:烧(SHAO)
字义:按张道忠注释:一、内、火。一者,坎也,为水也;内者是身内有水、有火也。不烧柴薪,用自己身内水火,自烧┏木石 去顽矿,要
土┛
其靖正,(九真)砂┏ 丙 ┏木石 自身心性,不能散失,得成大┏自家 ,
火 ┛ 土┛ 水┛
便得长生不老之术也。这个解释,与道家修炼丹法经义亦相符合。一者取其天一生水之意,比之时令,四季冬在尾,每逢冬至节到,寒冷至极,在天干为壬癸,在地支为亥子,在卦为坎,在四方为正北。按老君太极图意,阴极阳生,故日“冬至一阳生”。四时运行,阴极生阳。水者万物之所伏生,喻人身亦有阴极生阳之理。所以每逢半夜子时,寝寐静极,真阳冲动,肾水沸腾,岂不是天一生水么?
火者在时令为夏,在四方为正南,在卦为离,在天干为丙丁,在地支为已午,在三光为日,在人身则为心神。故修炼家在天一生水,真阳冲动时,必须立即用心意(火)招摄使其不致泄漏。道家丹经提到:火逼金行者,实即心火下降,肾水上腾,阴阳交会成为烧炼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木石
土 ┛读音:炼(LIAN)
字义:此字由“木”、“石”、“土”组成。按道家阴阳五行的说法,木能生火,所以木是火源,石系金属,金能生水,所以金是水源。道家丹经中说:“木为火之元 神,金为水之元精。土能簇五行”。
道家把物质中的金、木、水、火、土,喻人的肺、肝、肾、心、脾。金、木、水、火,在四季各有旺、相、休、囚的不同变化,只有土属中央,旺于四季。金、木、水、火皆依于土,所以说“土能生万物”。道家丹经又称土为“土斧”、“媒聘”、“黄婆”,意思是用人的心意来招摄人身内的水火,使之归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元神、元精)。只有经过这样的提炼,真炁(气)才能正常运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 命
心 ┛ 读音:延(YAN)
字义:这个字由“心”、“命”两字组成。它含有延长寿命的意思。道家认为只有性(心)命双修才能延年益寿。所以丹经中说:“只知修性不知命,这是修行第一病”。修行就是修养心神,宁心静虑,使万念俱空,心旷神怡。修炼精气,慎房事、戒淫欲,求得精满气足。又因为人的心神和精气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心神不宁,精气必然耗损,寿命定会短促。故此字的意思是教人平日清静神心,固守精气,这才是延长寿命的根本,亦即道家倡导的养生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萬)读音:年(NIAN)
字义:此字是由“千”、“万”两字组成。隐含依法修炼能够达到长寿无极的意思。所以宋玉《高唐赋》有“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之句。《宋书 乐志三》云:“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庄子 在宥》载,广成子对轩辕黄帝讲养生之道时说:“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千万”意喻长久,人如能依照老君养生之法,久持不懈地修养,就能身强体健,延长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 自家
水 ┛读音:药 (YAO)
字义:此字由“自”、“家”、“水”三字组成。这个(YAO) 就是内丹的元素。道家经典《玉皇心印经》中说:上药三品,神与气 、精。
自、家、水者,即人体内之精液,为三品之源泉,故道家丹经《悟真篇》中又说:“人人本有长生药,只是迷途枉自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YAO)(药)人不分贤愚,自家皆具有,只是常人因房事不慎,淫欲过度,以致“药” 源枯竭,多疾寿夭。因此,修炼家把清心寡欲、筑基、炼精,作为养生最根本的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青)读音:正(ZHENG)
字义:张道忠注:“一、止、主、月,正者真也,一并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青,青者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四正之初也,人能行真正不染邪曲者为仙之本也。”张道忠的这个解释,意义还是比较隐晦。按此字的组成及含意,与上联的(身寶)字相对仗。上联的(身寶)字是明示人知身内有精、气、神三宝,固守勿失,下联的(正青)字,它是指人外行纯一,止于正大光明,不染邪曲,以此作为修德之本。所以它有道与德、内与外的对仗意义。
“青”,在五行为木,木为青色,在四季为春,在四方为东,属万物生气一方。又春为一岁之首,草木应春而生,枝叶青葱,隐含人循道养生,就能生机旺盛,如草木逢春。
由此可见,(正青)字体现了修炼的不偏不邪,而且生意盎然的意义。

(人導)读音:道(DAO)
字义:此字由“人”、“道”、“寸”组成。“人”指人体。“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寸”是小的长度单位,喻“寸心”、“方寸”,即个人的心。整个字含有道法自然之意,就是寸心不离常理,寸步不违天道。
上联的(身丹)字喻阴阳交会之理,而(人導)字则是教人修炼时要顺乎人身阴阳之道,使人常处于无邪思、无妄为的清静状态。可是一般人都因世俗影响,心神躁动,胡思妄为,精神昏(目贵)不清,四肢忙于非为,气血循环不轨,阴阳失去调和,心神离开生理自然之道。故此字教人要清静心神,革除邪思妄为,循道而行,返朴归真。

┏ 人法
心 ┛读音:行(XING)
字义:此字由“人”、“法”、“心”组成。“人”还是指人体。“法”是师法的意思。“心”指人的心性而言。道家《清静经》云:“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人心本来是清静的,然而不能保持者,是因私欲牵绕。此字教人降心止念,宁心澄虑,取法自然清静之意。修养家把此意称之为还“本来面目”。又《阴符经》云:“心生于物,死于物”。《定观经》云:“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为一”。,《大洞经》云:“静之为性,心在其中矣,动之为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道德经》第十九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以上讲的都是绝去私欲,养我常静常清之心。

(至诚)读音:修(XIU)
字义:此字由“至”、“成”两字合成。“至”是达到的意思,“成”是成功的意思。整个字喻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和决心。以上各字已说明人身精、气、神的珍贵,阴阳交会的至理,心、肾,即水、火的妙用。如能遵循自然之道,久持不懈,诚心修炼,就一定能够成功。故道教《玉皇心印经》说:“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其意就是收视返听,经百日即可见修炼之效。

┏ 氵夭
井 ┛读音:益(YI)   
字义:此字由“水”、“天”、“井”组成。张道忠注:“(YI)者添也,满也,是天井中有水也。长满不缺为(YI)也。这是指人口津液如天井之水,故人口中有水即活,七日口中无水即死,若人能津液常(口燕)之,可得虚其心,实其腹,便是长生之根本也”。此解释基本符合老君修炼之法。所谓“天”、“井”、“水”者,是指人用功到虚极静笃时,阴阳交会,心平气和,只觉口内上腭有分外香甜的津液,自然由上降下,滋润百骸。故《道德经》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吕洞宾《百字碑》中说:“白云潮顶上,甘露洒须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 亻在
内 ┛读音:寿(SHOU)
字义:此字由“在”、“人”、“内”三字组成。“人”指道家的所谓真身(修养家称 内产婴儿)。“内”是指人身内的精、气、神就凝聚成一种结晶物。故道教丹经《参同契》说金丹长成后的形态是“类如鸡子,黑白相扶,纵滑若饴”。因它类若鸡子,所以便叫丹,又因为它长成后,和婴儿一样,所以又叫做“婴儿”。但这时的丹在人身内,还没有成熟,似妇妊娠,尚未分娩,所以是“在”、“人”、“内”即(SHOU)字。如果人身内成就此丹,便可长寿在望。

(九真)读音:丹(DAN)
字义:此字由“九”、“真”组成。“九”喻炼功长久,“真”是真实之意。此字古字汇中虽无从考据,但含义并不怪异,如泡制中药就有“九蒸九晒”之说。这和修炼家所说修炼功成时,“九转成丹”,大意相同。所以道教丹经中说“三千功满”。所谓“三千”就是三千天,将近九年。这里的“九”,不能理解为绝对的九次或九年,确切地说,“九”就是“久”的谐音,隐喻长久不断修炼。比如炼金,次数愈多,纯度愈高。“炼丹”也必须是久修久炼,真丹才能炼就。

(身寶)(身丹)(丙)(木石)(命)(千萬)(自家)
火 土 心 水

释文:玉炉烧炼延年药

(正真)(人導)(人法)(至诚)(水天)(人在)(九真)
心 井 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文:正道行修益寿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我们对联语的十四个字分别作了阐释,现在把十四个字分为上、下两联,总括起来 说说全联所包含的意义。
人们知道,道家的养生修炼,是为了清心寡欲,凝神静虑,保持血气调和,从而达到防 病祛病,使生命延长至应有极度、避免夭寿的目的。道家把养生修炼叫做“炼丹”。丹有内 外之分。简言之,内丹就是自身的修炼,外丹就是经过提炼的药物,服之可以保健。但最根 本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修炼。用科学的语言说,自身的修炼 是延年益寿的内因,是根据;服用 保健药是延年益寿的外因,是条件。处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故道家把自身的修炼放在养生 的第一位。
这副联语概括了道家养生进行自身修炼的基本内容。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意思 就是,“延年药”这个对于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不须外求,自身就有原料,就有最好的冶 炼炉,可以烧炼出来。意义既深刻又易懂,一语道破了道家修炼的奥秘。下联:“正道行修 益寿丹”。“益寿丹”与上联的“延年药”意思基本相同。“道”是方法,也可作“规律” 解。“正”是区别词,与“邪”对立。“正道”就是正常的方法或固有的规律。“行修”含 有下苦功夫修炼的意思。这一联的意义,就是按正常的方法下苦功夫修炼,就能炼就益寿的 真丹来。这里还须指出,上联的“烧炼”、下联的“行修”是这副联语的关键所在,必须理 解其重要意义。养生的道理纵有千条万条,但炼功深浅程度全在自己,因之取得的结果也是 各不相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养生文化
道家学说的内容,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是着眼于人的本身, 对自我的生命活动具有丰富的体验。他们追求的是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因此他们的学说包含更多的养生内容。
  一、顺乎自然
  道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要不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最接近自然,因此他提出返朴归真,把婴儿推为“至朴”“至真”的理想标准,养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人天合一的的根本途径。
  二、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以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虚静自守”——即庄子的养生方法:“养神”“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方法是道家从养生的角度对这类个人自我锻炼方式的理论与方法所作的深入探索与生动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養 生 修 煉
道教的修煉方法有很多,如行氣、導引、內觀、存想、服食、辟榖、外丹術、內丹術等等,其要在於動靜結合、少思寡欲,其旨在於保持健康、長生不老。下面,略為介紹幾種。
    1.行氣 行氣也稱煉氣、食氣、服氣等,是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的功夫,乃早期道教的重要修煉方術。早在戰國時期,這種修煉方法即已流行於南方吳越地區,如《莊子‧刻意》曾載有「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之士。所謂「吐故納新」,即吸入天地日月精華之新氣而吐出體內臟腑煩濁之故氣,如《淮南子‧泰族》言:「吸陰陽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這種「吐納」實需配以意念引導,並可將氣「存」於疾患之處以療病,故有人以為其要在於: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養我之體,攻我之疾。歷史上道教的行氣法有很多種,如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中的吹、呼、唏、呵、噓、呬「六字訣」,《雲笈七籤》卷五十八中的「尹真人服元氣術」,等等。
    2.導引 導引是一種通過俯仰屈伸運動以求活動肢體、搖動關節、振動血脈而致祛病延年的養生術,據「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理而來。這種養生術起源也很早,如《呂氏春秋‧古樂》記:「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為舞以宣導之。」這類古人為渲導閼氣、通利筋骨而制的「舞」,實即後世導引術之源頭;《莊子‧刻意》所載「熊經鳥申」之術,也屬此類。道教的導引術有很多種,如《抱朴子內篇‧雜應》所記龍導、虎引、熊經、鳥伸、龜咽、燕飛、蛇屈、兔驚,《養性延命錄》所記狼踞、鴟顧、「五禽戲」等,多為模仿動物姿勢。此外,《太清導引養生經》中又收有「赤松子導引法」、「王子喬導引法」、「寧封子導引法」、「彭祖臥引法」等多種導引法。在諸種導引法中,以三國華陀所創「五禽戲」及北宋出現的「八段錦」最為著名。
    3. 內觀與存想  所謂「內觀」,即收心內視,令心定神靜、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存想」又稱「存思」,即在內觀的基礎上集中意念去觀想某一物體或神真的形貌等,其對象包括日月星雲等天象、人體之五臟,以及體內體外的各種神靈等。若單存想體內體外之神,則謂之「存神」。據說,內觀存想可以安魂制魄、調節機體、消災治病、延長壽命,甚至可以得天仙接引而飛昇上天。這種方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中很流行,乃是上清派所推崇的求仙之道,其種類甚多,如《大洞真經》所載的存五方氣五神法、存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法,以及存思日月法、存二十四星法,等等。
    4. 服食 服食又名服餌,即服用一些有益於健康的藥物以求養生成仙。通過服食藥物以求長生的思想起源很早,如《史記‧封禪書》載戰國神仙家言海上有「三神山」,上有神仙和「不死之藥」,齊宣王、齊威王和燕眧王皆曾派人入海求之。《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黃帝雜子芝菌》與《太乙雜子黃治》等,也屬服食類著作。後世道教用作服食的藥物,大體可分為草木藥與金石藥兩類。草木藥如《抱朴子內篇‧仙藥》所載的五芝、茯苓、地黃、枸杞、甘菊、麥門冬、木巨勝、重樓、黃連、石韋、楮實、天門冬、黃精、松柏脂、松實、朮、菖蒲、桂、胡麻、檸木實、槐子、遠志、澤瀉、五味子,以及其他書所載的人參、大棗、甘草、杏仁、桃仁、竹實、蓯蓉、干姜、覆盆子等,金石藥則如丹砂、雄黃、雌黃、石硫黃、曾青、譽石、云母、慈石、戎鹽、石英、鐘乳石、赤石脂等。上述諸藥多可單服,但也可配合復服,如司馬承禎《服氣精義論‧服藥論》所列之「安和臟腑丸方」及「治潤氣液膏方」,即為草木藥復方,而魏晉名士所喜服用的「五石散」(又名「寒食散」),則為五種未經燒煉的石藥合研而成的散劑。
    5.辟榖 辟榖又稱休糧、絕粒、卻榖、斷榖、絕榖等,即不食五榖雜糧。道教認為:人體中有能阻礙人長生成仙的三蟲(又稱三屍或三彭),分別居於上中下三丹田,專靠人腸中因食五榖雜糧而產生的「榖氣」(穢氣)生存;為了求得長生,即須辟榖以滅除三蟲。如《太清中黃真經》言:「但學絕粒,則魂魄變改,三屍動搖。……三十日上蟲死,六十日中蟲死,九十日下蟲死。」 又言:「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在辟榖過程中,需配合以飲用藥湯來止飢止渴,如《太清中黃真經》所教的「胡麻湯」之制作法為:「取上好巨勝三大昇,去皮,九蒸九曝;又取上好茯苓三兩,細研為末。先下巨勝末,煎三兩沸;次下茯苓末,又煎數沸,即入少許酥蜜。遇渴時飲一兩盞」。
    6.房中術 房中術又稱陰道、黃赤之道、混氣之法、男女合氣之術等,乃依陰陽之理而來的性生活養生術。此術源於戰國神仙家,以容成公、務成子等人為代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藉,也多有關於房中養生之內容。後世道教所行的房中術,實多以節欲慎施、還精補腦等為主要內容,講究欲不可絕、欲不可早、欲不可縱、欲不可強、欲有所忌、欲有所避 ,而與社會人士所理解的「御女術」並不相同。
    7.外丹術  外丹術是用爐鼎來燒煉礦物類藥物,企圖煉制出令人長生不死之仙丹的一種實驗活動,屬早期道教中影響最大的用以追求成仙的方法。較早的煉丹活動是企圖得到黃金之類的性質穩定、不易朽壞之物,並希望通過服食之而達長生不朽。後來道教認為,「道」生萬物有著特定的程序(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人們只要能夠在丹爐中濃縮地再現這個過程,依「道」之造化規律來運用「火候」燒煉藥物,令這些藥物逆宇宙生成之程序而返回它們從「道」生來時的狀態,然後服食之,便可令人長生不死。是即所謂「奪天地造化之功,盜四時生成之務」。道教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性質不穩而比較容易發坐變化的物質(如水銀和鉛粉等),卻不能真正認識這些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所呈現的化學反應,而是以為一種物質在特定條件下變化為另一種物質象徵著它從宇宙生化程序的一個階段返回了另一個階段,並以為其經過多次「還煉」之後即可回復至「道」的狀態,而人若服用了這種經過還煉的丹藥(如「九轉還丹」)之後,即可隨之回復至「道」的境界,永存不滅。六朝時期,道教多以為服食外丹乃是成仙的唯一途徑,如晉代葛洪說:「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藥及修小術者,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唐末五代以後,外丹術由於所成丹藥多具有毒性而常常令服用者中毒身亡,故開始逐漸衰落而終被內丹術取代。外丹術雖在追求長生成仙上遭到了失敗,但其對古代化學的貢獻卻很大,一般認為它乃是近代化學的先驅。
    8.內丹術 內丹術乃是比附外丹術原理而來的修煉方法,它以人體內的精、氣、神「三寶」為煉丹所依賴的藥物,以人之身體為煉丹所用的爐鼎,而以意念的強弱為煉丹之「火候」,並認為人如果能按照陰陽五行等規律來進行修煉,就可以使體內的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還於虛,最終合於大道、超脫成仙。唐末五代時,內丹修煉理論已較為成熟,其以為:人體乃宇宙的縮影,人生命之形成亦如「道」之造化天地,各以稟自父母真氣的真陰真陽為性命之本,元陽真氣藏於腎府,元陰真液源於心海,陽昇陰降、氣液傳導、水火既濟而推動人的生命活動;修煉內丹即盜取逆轉生命之機,於靜中引出腎海中所藏元陽真氣,然後法天地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循嚴格的法則度數而令精氣沿任督二脈運轉於下中上三丹田,以致陰陽(真氣與真液)和合、五氣(五臟之氣)朝元、三華(元精、元氣、元神)聚頂,最終凝結成「胎仙」而返歸虛無之道。更可「調神出殼」而令「陽神」從頂門自由出入,從而生死自在、永享仙壽。這個「陽神」,又稱「真我」,實際上乃是承擔成仙一事的主體。也就是說,唐末以後內丹家所主張的成仙並不是肉體的長生,而是靈魂(真我)的不死。
  總之,道教用以追求長生成仙的修煉方法是很多的,各個道派在不同時期的修煉方法也各有所偏重。不過對於修煉者來說,多學習一些方法卻是必要的,如晉代道教大師葛洪雖力主服食外丹才是成仙之正途,但卻也要求信徒應「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道家养生长生角度看,情绪调养,方法虽多,然而归纳起来,主要可归结到清静无为,少私寡欲,道德修养上来。
       一,清静无为
       清静无为,是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的养生主张。认为:“为无为,则
无不治。”为了宏扬这一养生思想,他还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同时,他并在理论上阐述道:“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从而为道家以静制躁的养生观,提出了早期的理论依据。
       接过老子的衣钵,在对清静无为的阐述上,庄子可谓一面大旗。《庄子.在宥篇
》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广成子面南高卧,黄帝顺着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问道:“怎样治身才能长生呢?”广成子听黄帝这样一问,很快起身对黄帝道:“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来,我把长生的要诀告诉你,那就是: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深藏莫测);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听不到看不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形体自然健康),必静必清,无摇女(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内心活动),闭女外(感官,言行),多知(智)为败。”
       据说,广成子当时已达1200多岁的高龄,而形体不衰。广成子是否果有其人,并且真的活了这样的高寿,我们且不去管他。但从《庄子》所述的这则故事来看,可见
庄子对于“必静必清”的养生长生法,是抱有极大兴趣的。否则,他就不会耗费笔墨作如此生动的阐述了。
       二,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和“清静无为”,其实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作为社会的一员来说,人不能生活在真空里。也正因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所以对于社
会上的形形式式,难免目击心摇,从而引起种种私心和欲念。为此,养生家若要“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也就非“少私寡欲”不可了。
       老子曾说:“见(现)素抱朴,少私寡欲。”字面解释为,为人应当素纯杂,淳朴无邪,减少私心,禁降嗜欲。同时指出:“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原
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伤),驰骋畋猎令人心狂。”
       有关道家“少私寡欲”的养生长生术,晋代道教学者葛洪发挥为:“含淳朴,无欲无忧,全真虚气,居平味淡。”又说“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
       唐代大医孙思邈也认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接着,他还在《千金方》中引彭祖的话说:“口目乱心,圣
人所以闭之;名利败身,圣人所以去之。”
       唐宋以来,后世养生家并从道家的这一观点引伸扩展,多有心得。如清人褚人获《坚瓠秘集》曾引《韵府续编》“先敛五关”法道:“将受情欲,先敛五关。五关者,情欲之路,嗜好之府也。目爱彩色,命曰伐性之斤;耳乐淫声,命曰攻心之鼓;口贪滋味,命曰腐肠之药;鼻悦芳馨,命曰熏喉之烟;身安舆驷,命曰召蹶之机。此五者,所以养生(充养生命),亦以伤生。”
       对此,清丁国钧《荷香馆琐言》则发挥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一难也;喜怒不除,二难也;声色不去,三难也;滋味不去,四难也;神虑精散,五难也”。
       三,道德修养
       作为养生长生的重要修持之一,历来道家对于道德修养,都很重视。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又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货……。”
       《庄子·达生篇》则提出:“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却,物奚自入焉。”这段话的意思是:纯一心性,保养正气,与道合德,藉以通于天地造化之道。如若做到这样,那么他的心性就健全圆满,他的精神就无有隙漏。正因为精神上没有隙漏,所以外来的诱惑无机可乘。
        唐代道家孙思邈并主张性善以养其生。在《千金要方》中,他说:“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灾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道家的这种修德养生之法,其实和儒家“仁者寿”的机理完全一脉相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时调养,历来为道教养生长生之士所重视。
    所谓“四时”,就是一年四季。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天地。为此,《灵枢.本神篇》早就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
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凋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关于一年四季的将息调养之法,就其大要来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又因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
    一,春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天为天地俱生,万物欣欣向荣,推陈出新的季节。
    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起身后可在庭园里散散步,活动活动肢体。
    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爱惜生命,对人家要多说鼓励话,不要动辄训人罚人,“以使志生”。这些都是适应春气的养生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肝气;到了夏
天,还会发生“寒变”的毛病,如此就“奉长者少”了。
    丘处机为元代全真道龙门道派的创始人,他在《摄生消息论》一书中指出:“春
日融和,为眺园林亭阁,虚敝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
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又说:“(春日)天气寒
暄不一,不可顿去绵衣。老人气弱骨疏休怯,风冷易伤腠理(肌表),时备夹衣,遇
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以上这些,都是春天养生所必须注意的。
    二,夏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天为阴阳两气相交,万物荣华充实,繁茂秀丽的
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不要为白天时间的增长而感到困扰,且保持肌腠皮肤的通畅。此时,在精神行为上不要轻易动怒,“若所爱在外”。这些都是适应夏季的养身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还会发生“痎疟”的毛病,如此就“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了。
     对于夏天的养生之道,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认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
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畏日长永,但时复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热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需要食瓜果之类,宜虚实少为进之。”说明即使夏天,饮食也宜防止过份的生冷肥腻,以伤脾胃,同时饮些豆蔻热茶,还对防暑降温有效。在纳凉方面,如果是年老体弱的,尤应注意不要因为贪凉而睡在穿风的走廊过道,以及露天空旷等处,以防弄出其他疾病来。此外另有一法,就是时时想着“冰雪在心”,用自身的意念来克服外界的炎热,这样就心定自然凉了。
    三,秋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天为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大地处于收容平定状
态的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早起,和鸡的睡起时间一样。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降,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侵害。这些都是适应秋季的养身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还会发生“飨泄”的毛病,如此就“奉藏者少”了。   
     关于秋天的养身之道,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提醒:“但春秋之际,故(旧)疾
发动之时,切需安养,量其自性将养。”又说:“又当清晨,睡觉(醒来)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慰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这些,都可供作养生家秋季将息的参考。
     四,冬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天为水冰地坼,天地万物处于闭藏状态的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晚起,避寒保暖,但又不要过份暖和而使皮肤出汗,藉以保护阳气。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神气内守,使志若伏若匿。这些都是适应冬季的养藏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发生“痿厥”的毛病,如此就“奉生者少”了。
    有关冬季的养藏之道,丘处机的看法是,天冷应当避寒就暖,但也要适可而止,能不烤火则不烤火,否则热气逼进体内,反而不妙。为此,如能做到:“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风寒。”就可以了。如系老年人,大冷天不要一早出门,以避霜寒的侵犯。如有条件,早起饮一小杯醇酒活血祛寒,晚上吃上点消炎凉膈的药,不使热气上涌,那就更理想了。此外,“切勿房事,不可多食炙燻肉面馄饨之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还很重视节气养身。

小寒时节的养生之道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我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开春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有些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学名痤疮,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大寒时节的养生之道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所以,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工作,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不少年份是在大寒节气内。
  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总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起 居
  1、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
  2、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3、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4、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饮 食
  此节气中,人们在饮食上应当注意营养的全面,不能冬补太过,下面向大家介绍我国腊月传统美食,八宝饭的制作方法。
  配料:糯米1500克、莲子750克、红枣1250克、薏仁米、密冬瓜条各500克、蜜樱桃、桂圆肉各250克、瓜子仁50克、白糖、猪油、湿淀粉、纯碱各适量。
  做法:1、将炒锅置旺火上,加1500克清水烧沸,加入莲子和35克纯碱,用竹刷帚不断搅打去皮(约15分钟)后捞出,倒净锅水。第二次仍用同样方法,加1500克清水、15克纯碱继续在锅内搅打,直至去净莲子皮为止(约5分钟)捞出,再用温水冲洗干净,用细竹签捅去莲芯,入笼在旺火上蒸半小时至熟透取出;2、薏仁米洗净盛入碗内,加清水100克浸没,用旺火蒸约半小时至开花,出笼后再用清水淘洗沥干;3、糯米淘洗干净,盛入瓷碗中,加500克白糖、1000克清水调匀后,入笼用旺火蒸半小时至熟透取出;4、红枣洗净去核后与蜜冬瓜条、桂圆肉都切成0.3厘米见方的小颗粒;5、取碗十个,将莲子、红枣、薏仁米、蜜冬瓜条、桂圆肉、瓜子仁分别顺次放入碗底,然后把熟糯米分别盛在上面,入笼用旺火蒸半小时取出;6、炒锅置旺火上,放入2000克清水、1000克白糖,将蒸好的八宝饭下锅,一起拌合烩沸,再加入猪油75克,用湿淀粉调稀勾芡,起锅分盛十碗,分别撒上蜜樱桃即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时节的养生之道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的由来和历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古有:“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日短”、“日短至”之说,这段经文从阴阳学观点阐述了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从天文学角度说明了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明确指出: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早在汉代曾把冬至作为公定节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在我国台湾则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他们把这一天比做过年一样重要。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冬至之备受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在我国长江流域更有:天虽寒,独有腊梅来争妍的迷人景观。
  如此重要的节气,尤其是中年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肩负着社会、家庭的重担,加上新世纪的快节奏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使人经常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若不注意保养自己,必然影响身心健康。《灵枢-天年》云:“人生……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寥寥数语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又指出人到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虽然如此并不可怕,《景岳全书-中兴论》曰:“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书中告诉我们,人到中年若能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是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大雪时节的养生之道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
   “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夜,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则会出现冻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损失。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尚多在8℃至9℃,小麦油菜仍可缓慢生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冻害。大雪期间,华南降水多在15毫米以下,华南西部更不足5 毫米,已是“冬干”时期。这时,华南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俗话:“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
  风俗:我国北方常有昼夜大雪,压断树枝、封锁道路的情况出现。在农业上,有“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雪铺盖在地上,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虫子,给农业带来好处。大雪的民俗,基本与小雪相同。
  起居: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凉,寒风萧萧,雪花飘飘,我国北方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降雪天气。雪后的大风使气温骤降,咳嗽、感冒的人比平时多。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老年人因为天冷怕寒,冬天睡觉时爱多穿些衣服,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因为人在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发射运动和紧张度减弱,此时脱衣而眠,可以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另外,穿厚衣服睡觉,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的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寒冷。这个季节,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的居多,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在雪天应减少户外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