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李师

今天开始辟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0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第13天  东北出差  中午吃了一顿 一开始胃有点疼 ,突然对胃说了声对不起 又开始吃 渐渐不疼了
IMG_20161201_165733.jpg
IMG_20161201_090544.jpg
IMG_20161201_13174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6:5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天,吃了两天饭,今天开始继续,昨天去了大悲寺,两年前在这里做了五天义工,当时还宛如一个大工地,现在已经建设好了,当时热火朝天,现在很清净
IMG_20161202_160107.jpg
IMG_20161202_154330.jpg
IMG_20161202_154038.jpg
IMG_20161202_150600.jpg
IMG_20161202_154124.jpg
IMG_20161202_160155.jpg
IMG_20161202_1507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1:0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管子*心术上》解释:“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前面一个德是对道的理解之后的运用之法。后面“有德”和“无德”的德是“通”的意思。所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具体意思就是:对规律的运用的高级境界是没有成套路的东西,随机应变,就像令狐冲练“独孤九剑”到一定的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1:0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之相对的,对规律的运用的低级境界是,时刻不忘了运用的理念,不能灵活运用之,这样就叫做“无德”,就是没有领会通透关于“道”的运用的精髓。 对“无为”的“德”(运用)也是这样,高级的阶段是不用去乱做什么,按照规律办事就好啦。而对“无为”的低级运用的人则是追求“有为”,就是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了追求事功,勉强地、胡乱地做事。 “仁”的高级境界,因为仁是指的爱众人、博爱,那么具备了“仁”心的人做事就是不会特意表现出什么来,而是顺其自然地做爱众人的事。就像有的人自己喊着:“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人一般来讲是不具备“仁”心的,善于做秀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1:0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之相对的,对规律的运用的低级境界是,时刻不忘了运用的理念,不能灵活运用之,这样就叫做“无德”,就是没有领会通透关于“道”的运用的精髓。 对“无为”的“德”(运用)也是这样,高级的阶段是不用去乱做什么,按照规律办事就好啦。而对“无为”的低级运用的人则是追求“有为”,就是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了追求事功,勉强地、胡乱地做事。 “仁”的高级境界,因为仁是指的爱众人、博爱,那么具备了“仁”心的人做事就是不会特意表现出什么来,而是顺其自然地做爱众人的事。就像有的人自己喊着:“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人一般来讲是不具备“仁”心的,善于做秀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1:0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之相对的,对规律的运用的低级境界是,时刻不忘了运用的理念,不能灵活运用之,这样就叫做“无德”,就是没有领会通透关于“道”的运用的精髓。 对“无为”的“德”(运用)也是这样,高级的阶段是不用去乱做什么,按照规律办事就好啦。而对“无为”的低级运用的人则是追求“有为”,就是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了追求事功,勉强地、胡乱地做事。 “仁”的高级境界,因为仁是指的爱众人、博爱,那么具备了“仁”心的人做事就是不会特意表现出什么来,而是顺其自然地做爱众人的事。就像有的人自己喊着:“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人一般来讲是不具备“仁”心的,善于做秀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04: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才是对规律的运用有了通透的理解。与之相对的,对规律的运用的低级境界是,时刻不忘了运用的理念,不能灵活运用之,这样就叫做“无德”,就是没有领会通透关于“道”的运用的精髓。 对“无为”的“德”(运用)也是这样,高级的阶段是不用去乱做什么,按照规律办事就好啦。而对“无为”的低级运用的人则是追求“有为”,就是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了追求事功,勉强地、胡乱地做事。 “仁”的高级境界,因为仁是指的爱众人、博爱,那么具备了“仁”心的人做事就是不会特意表现出什么来,而是顺其自然地做爱众人的事。就像有的人自己喊着:“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人一般来讲是不具备“仁”心的,善于做秀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0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才是对规律的运用有了通透的理解。与之相对的,对规律的运用的低级境界是,时刻不忘了运用的理念,不能灵活运用之,这样就叫做“无德”,就是没有领会通透关于“道”的运用的精髓。 对“无为”的“德”(运用)也是这样,高级的阶段是不用去乱做什么,按照规律办事就好啦。而对“无为”的低级运用的人则是追求“有为”,就是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了追求事功,勉强地、胡乱地做事。 “仁”的高级境界,因为仁是指的爱众人、博爱,那么具备了“仁”心的人做事就是不会特意表现出什么来,而是顺其自然地做爱众人的事。就像有的人自己喊着:“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人一般来讲是不具备“仁”心的,善于做秀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0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才是对规律的运用有了通透的理解。与之相对的,对规律的运用的低级境界是,时刻不忘了运用的理念,不能灵活运用之,这样就叫做“无德”,就是没有领会通透关于“道”的运用的精髓。 对“无为”的“德”(运用)也是这样,高级的阶段是不用去乱做什么,按照规律办事就好啦。而对“无为”的低级运用的人则是追求“有为”,就是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了追求事功,勉强地、胡乱地做事。 “仁”的高级境界,因为仁是指的爱众人、博爱,那么具备了“仁”心的人做事就是不会特意表现出什么来,而是顺其自然地做爱众人的事。就像有的人自己喊着:“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人一般来讲是不具备“仁”心的,善于做秀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9:0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无法达到仁的境界,还是有些人是会爱周围人的,那就是“义”,能爱周围的人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义”的高级境界也只是会“有以为”的,会特意地做些事情,而不是真正地顺应自然。 如果爱周围的人还做不到,那就只能用“礼”(制度、规范、法律)来约束他了,但是如果我们社会的制度、规范和法律很完备,这种人却不能遵守。那对这种人就只能“攘臂而扔之”了,很形象地描绘处理他们的办法就是:抓住胳膊或腿抡起来扔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9:0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和我前面读了《论语》之后解释过的我对“仁义礼智信”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道、德、仁、义、礼、智、信”之间的系统的关系。这一段的解释是这样:所以说,没能掌握事物真正规律的人,追求的是规律在生活中应用,这种人还是很伟大的;修养还是达不到“德”的人就只能盼望他是爱众人、爱人人的“仁”者;如果做不到爱人人,那我们只能期望他们能爱身边的人,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邻居等;如果还有些人,他周围的人都不爱,只可能爱他自己,那我们就只能用法律、制度和规范来约束他们了,所以只能求助于“礼”。到这里是老子的提法,那么孔子是更注重在实际的社会中教化民众的操作性的,所以他又接着往下引申到“智”和“信”。就是说,道理上我们明白了,要想让世界按照良好的发展轨迹运行,最底线的要求是制定很好的法律和规范,但是要求大众遵守是有一定前提要求的,那就是这些人必须是能看懂、听懂、理解这些法律和行为规范的,必须是有一定智慧的,狗屁不懂得的人,是无法教化的;那么即使这部分人有一定的智慧,但他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致,那就很麻烦了,因为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是不可能没有间隙的。 老子还是只分析到了“礼”,他还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社会的法律和规范呢,是下下的东西,使得忠信的美德越来越少,忠,就是对人好,知道报恩;信就是说话算话;因为如果社会上的人丢弃了根本的“道”和“德”,而反过来认为“礼”是更重要的,那实际上是社会混乱的来源。而且是“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这种认识,看起来像是规律的表相(华,花),但实际上是愚蠢的起源。 所以说,大丈夫以真正基本的“道”作为其可以依靠的厚实的基础,而不是把浮浅的东西作为其立身之本;看重的是事物的实质,而不是浮华的外部表相。所以要想提高修养,就得“去彼取此”,明白取舍。   电脑版转码声明用户反馈站长认领 提示:原网站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1:3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真谛。若无法直视自己的内心,寻遍了全世界又有何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1:4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学会放下,学会相信,心中安定的人,走到哪里都是春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06:19: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天 一根香蕉 骑车70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04:1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若是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活动的一切意义,诸如饮食人伦的意义,他就是圣人。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也是个圣人。如果做不到,也就不可能完全明白其意义。如果不完全明白其意义,也就不可能完全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04:2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己的同时,一定要看到还要成人。不管成人,也就不能成己。这是因为,只有通过人伦,即在社会领域内,才能尽其性。成己就是尽其性,助人就是赞天地之化育。为了达到与天地参仅只需要做普通而平常的事,做得恰到好处,而且明白其全部意义。这样做,就可以达到合内外,这不仅是人与天地参,而且是人与天地合一。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出世,而同时仍然入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4-1 09:50
  • 签到天数: 65 天

    [LV.6]辟谷中学II

    发表于 2016-12-16 04:4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太深奥了,得好好学习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8-11-30 2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修己,那么天理难容啊!{:11_491:}
    感谢分享!发贴是一种责任,看贴是一种享受,回帖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