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如影

辟谷二记

 关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2-8 17:16 编辑

(七)2009年12月7日

入静的程度叫做静度。静度是一个概念,概念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把握入静,它为入静而服务,使自己体会静与静之间的不同。如何运用?比如,你完全可以把某个“静度”作为静点,然后给自己一个暗示,只要进入到这个点,就算入静了,不到这个点,算不得静。而入静也只是初步,入静的尽头是虚,到了虚的境界,你还管它静度不静度、概念不概念呢?

另外,我谈到用音乐,也不仅仅是为了测试静度这么简单。你若喜欢听音乐,那么善用之,可以辅助你的修炼。例如你炼站桩筑基的功夫时,经常听某一支曲子,这支曲子就会跟你的功态有对应,然后某天当你坐在车上,或行走在路上,耳麦里听着这一支曲子,你就会马上进入到功态。此正所谓“站行坐卧皆可炼功”也。

文始派的“丹法要诀端在入静筑基”,少阳派是“炼己筑基”。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先说少阳派的。所谓炼己,这个“己”就是指自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很奇怪啊,十个天干,为什么单单挑出一个“己”字跟“自”合在一起来称自己?而不是跟着其他天干,称自甲、自乙或者自戊等名称呢?这里我简单地说明一下,个中道理就不详细讲了。己属阴,对应着自身,五行属土,对应着的部位就是身腹,也就是常说的丹田位置,所谓炼己,炼的就是身腹。所以说,“自己”这个名称蕴涵着阴阳五行的义理。又,按照纳甲学说,“己”纳离卦,在人为心,即指意念。而所谓的丹田,指的就是人用意念开垦之身田也。

丹田是一个名词概念。它分为下、中、上,分别叫做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对应着的人体部位就是身腹、心胸、头脑。用一字法概括,也就是“身”、“心”、“脑”。

一般我们常说的丹田是指下丹田,也就是身腹。不喜欢名词概念的文始派懒人要恼了,身腹就是身腹,也就是肚皮了,叫什么丹田呢?偏要弄出这么多的名词概念?读者有所不知,名词概念还是有意义的。其意义在于:一是标名,给没有名称的标上名称,使无名为有名,便于大家辨别;二是标价,同样一处地方,标上不同的名,价值就不一样。比如眼前一块地皮,门牌都是36号,现在标价出售:原先你是开垦种花,它就是花园,这是一种地价;你是开饭馆的,它就是饭馆,又是一种地价;你什么都没开发,它就是荒地,标价也就最贱。道理也是如此,同样在腹部的位置,叫它丹田,说明你有意要开垦这片田地,就是有价值的,叫它肚皮未免轻贱,也显得你没意。但是,道理归道理,你一旦明白了道理,道理就有名词概念的道理,也就有不名词概念的道理。对执于“有名”的未悟修炼者说,名词概念是重要的,叫丹田就是丹田,你的炼己就是从丹田下手,而不是肚皮,此多为少阳派也;对不拘于名相而达到“无名”境界的悟道者说,名词概念不过就是名词概念,叫丹田也可,叫肚皮更可,此多为文始派也。那么文始派如何炼己呢?

文始派的炼己不叫炼己,它的入手不在身腹,也就是不在“身”,但又在“身”。胡孚琛云“丹法要诀端在入静筑基”,入手只在入静,静功就在筑基。怎么来理解呢?

上面我用了一字法概括,分别为身、心、脑,它对应着丹田的下、中、上。此外,它还有另一种对应,就是药中的精、气、神,药也称为内药、内丹大药。对文始派来说,他大多属悟道后修,已经悟得了精、气、神合一的道理,故也悟得了身、心、脑合一,此时的炼己属于身、心、脑合炼,炼的就是“一”。这个“一”曰身、曰心、曰脑,又曰精、曰气、曰神,而取“神”也。因此,他的筑基修炼是从道功门的炼神处入手(参见“道家修炼法门”一表),只是在筑基阶段,我们不叫它为炼神,而叫入静。

少阳是文始的有为,文始是少阳的无为。为了方便起见,文始派的静功筑基可分“有为”的三个层次。田诚阳在《中华道家修炼学》一书介绍“静功法”时有详细论述,简单地说:第一层——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第二层——心静,心念不动谓之心静;第三层——意静,意念不动谓之意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身、心、脑,其中意静即指脑静。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可见,文始派筑基静功的三个层次,已将少阳派的炼精、炼炁、炼神之功包揽无遗,对悟道者来说,他从道功门的炼神一层入手,则自道功以下,气功、仙功皆可视为筑基功也(参见“道家修炼法门一览表”)。

12月7日,辟谷第七天,在父母家喝了一碗鸡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8 12: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影学弟,我已经声明在先,是想做实验,怎么说老兄“捣蛋”—— 不过我还是真佩服你,有贵人相助啊,

今天早饭后,掂记着你那个小黑屋实验,自己动手在5平方米的贮藏屋拐角,布置了小黑屋,本来想面壁而

坐,走一下全身经络而已,(坐下时9:03)。没承想神不由已,刚一闭眼就到了兵马俑上空,从古到今的

宽银幕画面没完没了…………好不容易收了功急忙开门…………啊。。。。。。卧室门大开…………老母亲

正提着尿湿的裤子从卫生间出来…………给母亲换好裤子,扶上床。再从小黑屋取回文曲星(11:07),准

备开机,路过卫生间时发现地上的巴巴和零乱的卫生纸…………老母亲拉在地上巴巴罚我,自己一身轻松;也

为你报了仇;我体验了小黑屋的实验,满足了自己的好奇…………我们的心里都得到平衡,啊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8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长了见识呢 如影对“静”解释的非常耐心,清楚。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8 13: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谢谢如影   我会经常搬个小板凳来你这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2-9 10:34 编辑

(八)2009年12月8日

在上文里,我花了大段篇幅,讲丹田、身腹、肚皮等名词,丹田属于概念,身腹、肚皮则仅仅是名词,还未上升到概念的层次。我之所以这么费劲地讲,是有缘故的。

因为我辟谷是为了父母,我要教他们炼辟谷,当然也要教他们一点简单的修炼法子。父母年纪大了,不适宜接受许多新名词、新概念,所以教他们的时候,能少用名词概念的地方,就尽量少用。即使要用到名词,我也尽量用生活化的词,比如“丹田”,教他们时我就肯定不说丹田,而是说身腹、腹部甚至肚皮等词儿。陈撄宁有一句话讲得好,“做文章名词越多越好,做工夫名词越少越好”。比如我在这里做文章,搬用许多名词概念当然无妨,但是要做工夫,尤其是传授功夫时,名词概念尽量少用。况且就是做文章,我以为,名词概念也尽量少用。

说到父母,我在前文《辟谷初记》提到,准备让他们明年春夏开始辟谷。实际上,在我第一次辟谷十余天之后,我父母就对辟谷产生了兴致。母亲那时已经十分相信辟谷这回事了,父亲虽有疑虑,但也只是疑虑在自己身上,疑虑自己没有辟谷的把握,而对于辟谷这回事也有七、八分相信了。我想,可以先从母亲身上入手,教她修炼的法子,只要她有了一点成功,“身体”得了一点效验,那么相信父亲也会跟进修炼的。

于是,这一天,在我第一次辟谷15天之后,在父母家,趁着他们对辟谷产生兴致,我就跟他们说,明年春夏你们也开始一次辟谷吧,到时天气转热,阳气充足,比较适合,第一次可以选择半辟。父亲听了没言语,母亲是一口应允,但她又担心起来,担心辟谷不能成功。我又说,现在离明年春夏还有好几个月呢,可以趁这段时间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做好了,我就保证你们辟谷成功。我这么一说,母亲算是放下了心。那么我要求他们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以下我说说。

首先,我要求他们改变一下饮食习惯。主要有三点:第一,原先是每日三餐,缩减到每日两餐。其实这个要求,现在他们已经差不多做到了。父母退休在家,平时早、中午常常就吃一餐,这样两餐就省掉了一餐,而且吃得也简单,因为他们一天的做饭心思主要在晚餐上,所以晚餐显得丰盛;第二,每餐要尽量吃得少,以吃到不觉饿为止,切切不可吃得过饱。这个要求应该也不难做到;第三,每周抽出一天辟谷,开始时可以半辟,逐步过渡到全辟。我父母选择的是周五这一天。

其次,我当场教给他们一种修炼的法子,要求他们每天睡前坚持做几分钟。什么法子呢?就是一种逆腹式呼吸法。当时我仅花了两三分钟时间,将这种呼吸法的要领传授给了他们,当然我在这里写下来,就要费一点笔墨了,呵呵。

通常我们的呼吸,也就是自然式呼吸,比如入睡时的呼吸,吸进气的时候,腹部鼓起,肚皮是外凸的,以便让气到达腹中,这叫做顺腹式呼吸,也叫顺呼吸;若吸气时腹部收起,肚皮内凹,则叫逆腹式呼吸,也叫逆呼吸。其要领在于:吸气的时候,意念全在逆腹,也就是注意力放在收腹的动作上,至于呼气时肚皮是凸还是凹,则不必在意。若用一字诀概括,就是“逆”与“深”,意念在腹是“逆”字诀,呼吸要领是“深”字诀,也就是深呼吸。我要求父母每晚躺下临睡前,以逆呼吸的法子,做36次深呼吸,“36”数是取其六六顺意,算下来约不过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父母一听之下马上学会,都觉得这种呼吸法简单、方便、实用,每天练习时间也短。

最后我又花了三分钟的时间,讲了逆呼吸的原理。这里就不得不引入一个概念——气。好在母亲退休后曾在老年大学读过中医保健课,当时老师有一句话“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令她印象深刻,她也时常挂在嘴边。我就从这句话入手,讲了人体内“气”流要畅通的道理。所谓“通”与“不通”是指气流在体内的畅通与否,气流畅通了,就没有病痛;气流不畅通,就会有病痛。然后我话语一转,转到逆呼吸上来,循循善诱地说,你们看,本来顺呼吸时,腹部鼓起,气流是可以跑到腹中的,现在你却要逆呼吸,腹部反而收起,那么这股子气流都跑往哪儿了呢?他们想了想,恍然明白了,回答说,一部分气流往胸腔跑了,一部分气流应该是往四肢吧。

回答正确,我赞道。确实如此,当我们做深呼吸时,腹腔是气流比较容易到达的地方,当然胸腔也是容易到达,难就难在四肢百骸,气流不容易都到达。这就容易造成“不通”,引发病“痛”。而逆呼吸是通过主动地收缩腹部,将一部分要来腹部的“气”都逼向其他四面八方。久而久之,全身的气流就会变得畅通。这就好比交通管制,我将大道封锁了,车流只好都往小路上跑了,原先冷清的小路就会热闹起来。

这一番原理的解释,可归纳为“通”字诀。我以为,给父母讲清这一番原理,是很必要、很重要的,其必要性、重要性甚至超过所教的“逆”、“深”两诀。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懂得了原理,他们才会真正地、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其中,这样子做出来的功夫才是最有效的,否则若是被动地做,其效果要大打折扣。

12月8日,辟谷第八天,继续喝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5: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2-8 18:52 编辑

。。。可是一旦我入静(甚至在坛上发帖时),工地上什么声都听不见,母亲稍有动静我就有感觉 ,关机或是在房中打扫卫生又什么都能听见。。。
-----------------------------
老学兄,又仔细读了一遍你的回贴,才看到这段文字。我做一下解释。一般人总想当然地以为,当你能够听见很轻微的声音时,那么原先吵闹声、响亮声是不是就应该变得更吵闹、更响亮了?其实不对。因为你所听见的声音再轻,也是用“心”在听,而你不用心听的那些声音,再吵闹、再响亮你也会听而不见。处在常人状态时你不会体验到,但处于功态时,你的听觉就被“心”接收了,那时候你所有的听都是“心”在听,只不过仍然借助于耳朵罢了,这就好比收听频率,原先那些不在你“心”上的声音都已经被过滤掉了,而属于你“心”在意的声音,比如你母亲的、你自己的,等等,都在你的收听频率范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7: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2-8 18:51 编辑

谢谢岁宝吉祥的关注。

喜欢我这篇文章的读者请注意了,你们一定要领会那幅“道家修炼法门表”,这张表格的绘制凝聚了我几个月的心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8 2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影,你太厉害了,对修炼越来越感兴趣了,学习中,以后请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8 2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龙在江湖大叔,都是高手啊,收获非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23: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2-10 18:59 编辑

(九)2009年12月9日

致虚极,守静笃。

我坚持做心斋功夫,然后到了六月下旬的某一天,忽然感觉“身体”有了一点效验。效验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大概才两三秒,几乎就是一纵即逝,但被我的感觉捕捉到了。

那是在我偶然屏气的一刹那,刹那间,我觉得全身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很难用词汇来描述,只觉得身子变得虚空、虚灵、空灵起来,对,就是那一个字——虚,全身进入到了一种虚境,就好像身体不再属于我似的。

由于只是在偶然屏气时才体会到,当我换一口气,想再次进入这样的境界,以便重新好好体会它时,却怎么做功夫也不得其入了。不过,就这两三秒的体验,当时足已令我体悟,体悟了《道德经》里的这一句话“致虚极,守静笃”。此刻,也恍然大悟了这六个字,就是一种丹诀。

只要你专一地入静,并且守着这一份静,那么,在静的那一头,其境界就是——虚。虚的一头,即为虚极。

从五月初到六月底,每天一小时的修炼,坚持了两个月,身体上才刚刚得了一点效验,虽维持了两三秒的工夫,却已足以令我信心大增,也更加坚定了我修炼的信念。此后,我开始加长修炼的时间,将原来一小时增加到两小时。同时,由于夜晚窗外有车驶过,心神总要受到影响,我便将原来安排在前半夜的修炼时间挪到了后半夜,也就是子时以后,夜更深了,可以将环境的影响降到更低。前半夜的时间则早早睡觉,后半夜醒来再开始做工夫。

很快,到了七月初,我又一次进入到这样的虚境,这次持续的时间长了些。以后,随着进入次数增多,持续时间逐渐变长。到了七月底,我已经可以自如地进入,只要我躺下,稍微调节一下呼吸,做一会儿工夫,身体就能进入虚境。

致虚极,守静笃。怎么到达虚境?当然是入静了,也就是守静笃。“守”字有看守、守护、看护之义,这个不难理解,关键是在那一个“笃”字上。如果说一个“静”字是文始的一字诀,那么一个“笃”字就是静门的一字诀。细细玩味,好好参悟,“笃”字一诀,大有玄妙。

笃字形声,从马,竹声,有忠实、厚实等含义,《说文》曰:“笃,马行顿迟也。”《尔雅》曰:“笃,厚也。”忠实者,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也,《中庸》云:“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厚实者,有敦厚、厚道更兼有忠实、切实等义,《论语》云:“论笃是与,君子者乎?”又隐有孝之义,《吕氏春秋》云:“朋友不笃,非孝也”。笃字的词组有:笃志(专心致志)、笃学(专心好学)、笃习(专一学习)、笃孝(十分孝顺)、笃厚(十分忠厚)、笃深(十分深厚)、笃至(深厚之至)、笃定(从容不迫)、笃守(忠实遵守)、笃信(深信不疑)等等;笃字的成语有:笃定泰山,笃而论之,笃学不倦,力学笃行,朴讷诚笃,潜心笃志,深中笃行,等等;还有笃字方言,如笃悠悠、笃笃定定。此外,笃又可作象声词用,如“笃”,象敲脑瓜子声;“笃笃”,象马蹄声;“笃笃笃”,象敲门声、敲木鱼声。

总之,词典里所有关于“笃”字的释义,都可拿来反复玩味,不断参悟。这么说吧,“笃”字不仅是静门一个极好的心诀——笃字心诀,也是禅门一则极好的公案——“笃”字公案,你所要做的就是一句话、一个字——悟。

而“悟”,正是文始一派的拿手好戏。说句玩笑话,《辞海》、《辞源》、《新华大词典》乃至《新华小字典》,在文始派悟道者眼里,都是一部部丹经诀书。

笃字一诀,中有玄妙。中里“玄妙”或大或小,因人而异,悟性大的玄妙就大,悟性小的玄妙就小。或大或小,不大不小,大始于小,小终渐大,一个字——“中”也。“中”字也就成了少阳法脉自下,南、北宗之后,内丹中派之心诀,而中派是各家门派里最具文始风格的一门。

12月9日,辟谷第九天,一碗骨头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2-12 09:27 编辑

(十)2009年12月10日

“悟”是什么?以下我大致说说。

悟,在道家那里称为悟道,佛家那里称为开悟,禅宗又称顿悟,名称不一,意思一样。

悟是一种思想,一种运动着的思想,也就是思维。前面一字法里提到了“脑”、“身”、“心”,它可对应三种思维:第一种是抽象思维,即理性的逻辑思维,这是用“脑”在思;第二种是形象思维,即情感的直觉思维,这是用“身”在思;第三种是灵感思维,也就是理性与情感相统一的顿悟思维,这是用“心”在思。悟即为一种“心”思。

宇宙是运动的,心思也是运动的。而悟这种心思,不是心里一个念头运动到另一个念头的那种思,它是“心”在静思,当它的心在“静”思时,那时候整个的宇宙都在振动。这样的静思是不思之思,这样的振动是不动之动。

不动之动是为静,静中之动真运动。有句格言“生命在于运动”,其“运动”一词应当如此解。运动运动,何者在运?何者在动?一字概括之,气也。又,意拳也就是大成拳,其功诀曰:“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可以合参。

炼虚合道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合道,需要悟,需要静思。

在内丹修炼术中,有一种称为存思,也称存想、存神,即内聚精、气、神,不使其外游。存思之法有三:一为脑思,此为有意之思,内聚神;一为身思,此为无意之思,内聚精;一为心思,此为有意无意之思,内聚气。有意者显,无意者潜,有意无意者,元也。

元者,合一也。静思虽为心思,已属身、心、脑合一之思,故为元思。

悟,从“心”入手,从静思处入手,静中得思曰悟,性功可成;而后从悟返静,复修命功。《老子》曰:“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归根者,即归一、归元也。此中道理,文始派修炼者不可不知。

当精、气、神合一时,分别称为元精、元气、元神,称法各不同,其实一回事,只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临机运用而已。什么时候合一?当你得“悟”之后。“悟”就是得悟这个“一”。

内丹修炼分男丹与女丹,即男子修炼丹法与女子修炼丹法。由于男女性理上的差别,男子性杂而多,女子性纯如一。相对来说,“悟”对于男丹修炼者显得较为重要,他需要悟得身、心、脑合一,精、气、神合一,就有一个“合”的过程;而女子性情纯一,只要其始终如一,虽不悟也几达悟境;故而女丹入手,一年修炼常抵得上男丹三年之功。当然,这主要指筑基阶段,因为女丹与男丹的修炼差别,是在入手筑基与初关仙功上。男子以精为基,女子以血为本;男子入手筑基补精,进而炼精化炁;女子入手筑基补血,进而炼血化炁。化炁之后,男女的修炼就殊途同归了。

12月10日,辟谷第10天,喝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2-5-26 10: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辟谷初学

    发表于 2009-12-12 09: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进来,喝了口茶,赶路看风景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15: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威廉管理员昨天解封了我的ID,此前因一“骂”贴被封,封就封了,也没什么,三五天后就解了,谁知后来又被封,这第二次封又是为何呢?显见有小人作祟了。

    闲话少说,既然来了,先将这篇没连载完的《二记》发完。

    (十一)2009年12月11日

    辟谷第11天,喝汤。

    且说我父母遵照我的要求每天做工夫。大概一个星期之后,母亲就兴奋地说,她现在做逆呼吸,感觉腿部有微弱的暖融融的意思,而且腿部关节也不觉得痛了。但她又说,用手去摸腿,腿还是凉的,不觉得暖和。我笑着说,这是初步阶段,感觉有微弱的暖意,说明已经有“气”往四肢跑了,但因为太少量,腿还不觉得暖,等到哪天真地感觉暖和,那就功夫做到家了,四肢气流也畅通无阻了。

    我母亲腿部原有一点关节痛,她平时使用一种叫“通络足贴”的敷贴,贴在足部,通络活血。我看过它的说明书,其原理就是利用“气”,足部敷贴后使足底生“气”,进而疏通四肢全身。但这种疏通是外来地、被动地,一旦停止敷贴,关节痛仍要发作。再说该足贴价格也很贵,我母亲前阵刚用完,耽搁了数天没去买,关节就隐隐作痛,正好学会逆呼吸,没想到关节就不再痛了。我说,依靠修炼得来的“气”是内气,它自动生成,是属于自家的,而依靠足贴得来的“气”是外气,它被动产生,终究不属于自己。

    后来,我又给父母详细讲解了呼吸要领。上次我讲了“深”字诀,其实还有其他字“诀”,总结起来是四个字:细、匀、深、长。也可归纳为两个词:细匀、深长。细匀是指呼吸细微、均匀,细微最好连自己也听不见呼吸声,所谓“悄无声息”,均匀则指不急不徐,从容不迫。深长就是指深呼吸,尽可能将呼吸拉长,无论是顺呼吸还是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即腹部参与动作,这样才算深,呼吸拉长时,不要刻意地憋气,要放松自然。总之,一切以自然从容为准则,“深”不必求深而自深,“长”不必求长而自长,呼吸绵绵,久而久之,自然达到细微、均匀。什么时候工夫算到家了?可以将一张轻薄的小纸片置于鼻口前,一呼一吸之间纸片不动就算成了。

    细、匀、深、长,概括起来,最关键还是第一个字“细”。我们知道,呼吸功夫的最高层次就是身呼吸,即指全身毛孔呼吸。身呼吸也叫做胎息,因肚皮上的脐孔就是全身最大的毛孔,好比一群羊,脐孔是那只头羊,头羊你赶定了,群羊自然跟进,所谓纲举目抓,脐孔是纲,其余毛孔就是目了。而腹式呼吸就是胎息的基础。仔细观察毛孔呼吸,特点便是一个“细”字,所以说,呼吸从“细”入手,其实就是要你模仿毛孔呼吸。

    “气”可分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气一般用“炁”字表示。内丹修炼之炁炼的就是先天之气,那么先天后天区别在哪?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那时并无口鼻呼吸,胎儿呼吸就靠脐带,谓之胎息,此时所受之气即为先天之炁;及至十月胎生,裂胞而出,脐带剪断,呼吸转为口鼻,变成常人呼吸,所受之气即为后天之气。若用一字概括先天炁与后天气的区别,就是前者“清”后者“浊”。清者轻升,天气也;浊者重降,地气也。天气者,为太空太和之炁,此炁永久长存,故能长生;地气者,为五谷五行之气,此气生死轮回,故而常灭。我们平常吸的空气,空气还在地球大气层内,它仍属于地气。

    那么如何令吸进的气变得“清”?一个字——细。清者,清净、清洁、洁净之义,而“细”便是下手处。好比筛子或过滤网,经过之后自然就变得清、洁、净,再看毛孔呼吸,原理也是如此。你在林木草地间练功,那里空气清新,可是如果呼吸粗浮,虽清也浊;如果呼吸绵绵,细如游丝,即使身处混杂之地,虽浊也清。当然呼吸能够细匀,周围空气又能清净,就最好了。

    (十二)2009年12月12日

    辟谷第12天,喝汤。

    继续讲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包括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一般我们的自然式呼吸,多为顺呼吸。再看逆呼吸,腹部参与了逆腹运动,同时也多伴随有扩胸的动作,有时还会带动肩部,如提肩,这就表明了,逆呼吸其实已经是属于一种身呼吸的运动了,即全身都参与进来的呼吸运动。

    有人就要问了,难道只有逆呼吸才能身呼吸,而顺呼吸就不能做到身呼吸吗?答案是,顺呼吸也能,只要你做深呼吸即可。比如,你做顺腹式呼吸时,以深呼吸的方式,吸气时腹部尽可能鼓起,此时的意念也就是注意力,是放在了鼓腹动作上,呼气时则不必用意。只要是深呼吸,在你鼓腹做顺呼吸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胸肩的运动,只是平常我们的呼吸多为浅呼吸,身体的动作自然就少了。

    一般说来,浅呼吸以顺腹式为多,深呼吸以逆腹式为多,我们的自然呼吸有浅有深,也就有顺有逆。但是归根结底,顺逆只是一种手段,细、匀、深、长才是目的,归纳为一个字,也就是“细”。而“细”也是手段,气“清”才是目的,气“清”是化后天气为先天炁的关键。当你能够不用口鼻呼吸,而完全依靠全身毛孔来呼吸,也就是胎息的时候,此时呼吸进来的“气”就是完完全全的先天清炁了。我说这话的意思并非是指口鼻呼吸进来的气就达不到“炁”的要求,你用口鼻呼吸,做到了细匀深长,吸进的气就已经是“清”气了,但毕竟你做到细匀深长还是需要用意的,与毛孔那种无意吸进来的“清”炁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当你的口鼻呼吸也达到了无意,也就是真正的自然,那时候的细匀深长才称得上清炁。有的修炼者一味追求胎息,憋气、停气等动作炼个不停,其实大可不必,清炁才是最终目的,胎息则是在过程中自然而然炼成。

    我母亲做逆呼吸的工夫,腿部关节不觉痛了,但她过了几天问我,她的左肩关节还一直痛,怎么逆呼吸的“气”只通下肢不通上肢呢?我说,你的肩关节痛可能比较严重,气就要通得慢一些晚一些吧,而腿部关节因影响行走,看上去重,其实还轻。我又说,你不妨试试顺呼吸,每天做36次逆呼吸后,再做36次顺呼吸。然后我就把顺呼吸的要领讲给她听,主要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吸气的顺腹动作上,也就是鼓腹的运动,总结为一字诀就是“顺”字。没几天母亲就说,果然她在做了顺呼吸后,肩关节感受好多了,现在已不觉得那么痛了。

    这倒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同样是关节的毛病,难道逆呼吸针对下肢关节的通气有效、顺呼吸则对上肢关节有效?我不敢说一定这样,或许意念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管怎样,看来,呼吸功夫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然呼吸上来,那时候既有顺呼吸,又有逆呼吸。于是,呼吸的修炼过程就可表示为:自然(顺呼吸,无意)——逆呼吸(有意)——顺呼吸(有意)——自然(有意无意)。从最初自然的无意的顺呼吸,再到意念参与的逆呼吸,以及意念参与的顺呼吸,最后达到有意无意、顺逆交替,仍然回到自然呼吸。在哲学上这也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进展过程。而意念的“参与”作用就是督炼你的呼吸,令你做到细、匀、深、长。

    (十三)2009年12月13日

    辟谷第13天,不吃,也不喝。

    关于呼吸的功夫,在道家修炼学里有相应的术语,如吐纳、行炁等。吐纳,指吸进清炁,呼出浊气。《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行炁,亦称服炁、引炁、运炁、通炁、逼炁、闭炁等,指调动体内真炁,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云:“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

    行炁与行气是不同的,前属炁功,后属气功,后者行运的只是外气、后天气,其气重浊,世上气功皆属此类。在前文“道家修炼法门一览表”里可见,气功仅相当于炁功的筑基阶段,在炼己筑基阶段,我们可借助于各类气功如太极、形意等桩功辅助修炼,但是最终仍须化气为炁,进入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的仙功阶段,否则永远停留在筑基的层次。这里我们做个比较就能说明,修炼道家炁功,其功夫最高境可以冲举、飞升,即指身体能够拔地而举、腾空而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无需着落;而修炼后天气功者,功夫最高深时,比如轻功,虽能腾空高跳飞跃,但其脚足仍需有着落处,否则终要落下,盖其所炼之气重浊而不能轻升也。

    “……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道家关于呼吸功夫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也就是这里的“入多出少”。我们知道,人在未呼吸前,体内已有一部分气,谓之元气,元气在胞胎之际为先天元炁,出生之后渐渐转为后天元气。人的生死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吸多呼少就能维持元气生存,若是吸少呼多,元气离散,去死也不远矣,我们常说将死之人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就要问了,吸多呼少,多吸进来的气到哪儿去了呢?若是都在体内,人岂不要像个气球一样膨胀,而现在又没见到膨胀啊?其实答案很简单,多吸进来的气又经过身体的毛孔排出去了。人体多吸气并不会因此膨胀,却有“膨胀”之意,此意念有助于身呼吸的锻炼,也就是胎息的修炼。可见,吸长呼短,入多出少,也是修炼身呼吸的自然法诀。具体做法是:吸长呼短,吸气进入腹中,略存一存,然后运腹呼气,也就是在吸呼之间略停一停。此“停”气处不必刻求憋气、屏气,仍以自然从容为则。

    还有一种做法,是配合意念的呼吸,我称之为“慢呼紧吸”。前面说过,呼吸讲究细、匀、深、长四字口诀,现在呼出气时,再添一诀“慢”字,指意念上放慢放缓、恋恋不舍,好比你数钱给别人,你要装出很吝啬、很不情愿的样子。而吸气的时候,就是一诀“紧”字,紧不是指快、急、猛的意思,略有“快”意,但是有条不紊。好比你随一伙强盗进山挖到财宝,看谁拿得多,你若一味贪多,做出急猛的样子,没准拿进来的货色多属质次价劣,你若念个“紧”字,有条不紊,快而不乱,则最终获得的价值也必最高。此虽“紧”而仍细匀深长也。在意念运用上,“慢”字诀着重些,此乃有意为之;“紧”字诀显得轻,好似有意无意。

    一个“慢”,一个“紧”,字义相反而相成,意思浑然附一体,在这里成语“不紧不慢”可做最好的注脚。不紧不慢者,从容不迫也,即自然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15: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影 于 2009-12-28 13:24 编辑

    (十四)2009年12月14日

    辟谷第14天,不吃不喝。

    前文《辟谷初记》写了15章,《辟谷二记》也就统一如例,写到15章为止,明天结束辟谷。

    前文中我说过,辟谷既是修炼者与普通人之间的沟通,也是普通人通向修炼大道的一种方便法门。之所以称它为方便法门,是相对于修炼直接入门的艰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修炼入门也是如此。好比我学心斋,两个月才得了一点效验,此效验最初只维持了短短两三秒,若非我的修炼意志坚决、持之以恒,且又心细如发,此两三秒工夫很可能就一纵即逝、疏忽过去了。而辟谷则不同,辟谷期间腹中的饥饿感觉是时常地,若你正在修炼某种法术,如服气、咽津等,当饿感因此消退时,即使这种消退仅仅为两三秒,你的身体也能迅速而方便地觉察到,从而继续坚定你的修炼。

    我以为,除非普通人辟谷只是仅仅在辟谷,而不是为了进一步修炼,只要真想迈入修炼大道,那么普通人在经历了辟谷后,应多多少少学会并掌握一点修炼的手段与法术,而使自己变得不再那么“普通”,如此方不负辟谷修炼之初旨。

    普通人初次辟谷,遇到的最多问题就是如何消除饿感。服气、咽津等法术是比较常用的,以后再详细谈。这里我介绍一种小法术,它特别适合普通人上手。辟谷期间,人常感觉腹中饥饿,微觉饿时,此为小饿;“咕咕叫”时,此为大饿。此小法术特别针对大饿。什么小法术呢?就是:打饿嗝。

    嗝,也叫嗝儿,查字典,是指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而发出的声音,或横膈膜痉挛,气体冲过关闭的声带而发出的声音。可见,嗝是体内一种气流声,该气流我们称之为嗝气。嗝气属于浊气,它在胃里杂拌五谷而生。打嗝,又叫呃逆,指喉间气逆而作声,意谓嗝气逆流上冲咽喉以致喉间呃呃连声。打嗝也叫打嗝儿、打嗝气,是排除体内浊气的过程。饮食过饱后引起的打嗝,称为打饱嗝。

    人吃得过饱,胃里就有胀气,此胀气即为饱嗝。有胀气就有憋气,有饱嗝也就有饿嗝。这话怎么讲呢?打个比方,人胃就好似一张塑料袋,当袋里装满东西,比如盐或沙子时,你看看装满了,其实还能装,只要抖动一下袋子,袋口就露出再装的空隙,此空隙中的“气”可视为胀气;同样的道理,你要收起叠好空塑料袋,必须先抚平它,否则空袋不空,此不空中的“气”称为憋气。胀气、憋气皆属浊气,打饱嗝是排除体内胀气;反之,打饿嗝就是排除体内的憋气。

    打饿嗝?这倒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其实就是指饥饿时打嗝。那么,什么时候打饿嗝最好呢?当你的肚子“咕咕叫”时,也就是大饿的时候。因为,当你的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的时候,此咕噜咕噜声,正是一种憋气声。此时不打它,更待何时呢?而在你打过饿嗝后,就会发现,不仅“咕咕”声消除了,饿感也消退了。不信读者可以一试。

    (十五)2009年12月15日

    辟谷第15天,不吃不喝。

    今天是辟谷第15天,也是最后一天,本章是《辟谷二记》的第15章,也是最后一章,但是还有许多内容未写,只能留待以后《辟谷三记》时再写了。读者可能注意到,从前天至今天这三天内,我不吃东西也没喝水,这是我有意为之,选择全辟水的辟谷方式,主要是想先做尝试,为以后的辟谷积累经验。

    昨天我讲到打饿嗝。打饿嗝的原则是“小饿不打大饿打”。小饿为何不打?不是不能打,而是不必打,小饿之际还没有咕噜咕噜声,也就没有产生憋气,此时打嗝,凭空搅气,属自扰也。再说了,打嗝出来的气是拌过体内五谷杂粮的浊气,其味有些难闻,其声有些难听,常打究属不雅。故打嗝不宜多打,可以积小嗝为大嗝,然后一并打之。

    其实,人除了打嗝排除浊气外,还有一个动作也能排除浊气,就是放屁。当你肚子咕噜咕噜叫时,你忽然放一屁,此屁也能消缓你的饿感,只不过放屁其味更难闻,其声更难听,属更不雅也。正所谓,打嗝,是可忍也;放屁,孰不可忍也。

    上文涉用到了许多名词,例如:嗝、嗝气、浊气、打嗝、呃逆、胀气、憋气、饱嗝、饿嗝、打饱嗝、打饿嗝、小饿、大饿、小嗝、大嗝等等。其中一些名词已经上升到了“概念”的层次。有读者责问我,你此前口口声声地说要尽量少用名词概念,现在讲一个小小的打嗝,却用了这么多名词,是何道理?读者有所不知,打嗝虽小,其背后所包含的学问却不小。这么说吧,我在讲打嗝时,是着实把它当作一桩严肃的学术问题来讲,既是学术问题,名词概念就不得不多也。话再说回来,中华道家学说博大精深,小小的打嗝就有这么多学问,作为道家最核心最高深的绝学——内丹修炼学,其名词概念多如牛毛,也就不足为奇了。况且,就是我在讲打嗝时,也只是涉及了部分名词概念,尚有未提及处,例如养嗝。

    养嗝,便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上述我未有提及。何为养嗝?积小嗝而成为大嗝,其成长过程谓之养也。我有一个朋友,堪称养嗝高手。别人吃饱喝足了,接着就会呃声连连,他却与众不同:先是静坐不动,然后身腹缓缓,左右上下,轻微晃动,未几,只见一大嗝儿,破喉绝咙,奔涌迅流,喊呃而喷薄。我一直不解,问朋友为什么如此喜欢养嗝,他总笑而不答。终于有一天,他回答了我。

    这天,朋友照例赴一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大家连连呃声,纷纷打起了饱嗝,只有他还端坐着。良久,忽闻一嗝自远而近、自深而浅,由沉闷至于浮爽、由轻微终于巨响。此嗝一出,声音悠扬而久远,缭绕也;味道漫长而不散,笼罩也。众人哪里听得此种天外极音,哪里闻得此种人间极味,结果“哗啦啦”又吐了一席。然后,就听见他口中幽幽地吐露出一句:

    “为了世界和平!”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7 2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影前辈,你的文笔果然不错。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2-5-26 10: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辟谷初学

    发表于 2009-12-28 12: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谢谢你的分享,同时,
    请起无比尊敬的心来对待所说的每一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2-6-21 20:35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小学II

    发表于 2010-2-5 21: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机智幽默,笔功不浅,期待三记: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2-5 21: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玫瑰联盟 于 2010-2-5 22:21 编辑

    打嗝,是我的长期心病,:dizzy:,一天到晚打,不管饿不饿:dizz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