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4-24 19:47 |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

楼主 |
发表于 2016-6-23 18:0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U( T: B0 J& R0 _ “我们不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是种病,得治”。我一直在想现在的人为啥要追求完美呢?后来有点眉目了,那就是教育和宣传。打小就是黑白分明的接受了这个世界,比如说做一个好人就应该完美没有瑕疵。其实呢……
7 s/ i5 n# u/ l v9 O' L
8 d$ y# f0 s9 ?. `前阶段,听说“京城四公子”易主了,几乎被大换血的新“京城四公子”的人员构成,简单粗暴,无一例外仰仗乃父们富可敌国,呼风唤雨的财富背景。
# ?. _5 `" a2 S& D- _9 Z5 n5 M8 T
" X+ A; D, b4 ?0 H( `7 C- n {9 o在民国时期,也有烜赫一时的“四公子”之谓: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但民国四公子除了高大上的家世之外,更凭借自身或才情横溢、满腹经纶,或文韬武略、堪当将才,或仗义疏财、嘉行懿范,或风流倜傥、骨骼清奇,而为时人推重。作为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在这行列之中,并没有承袭其父的勃勃野心,一生倚红偎翠,诗酒歌赋,生动地演绎了“是真名士自风流”的佳话。
; x2 Z" f) s' _0 x3 z2 l
* B; G5 H$ d" V5 D# A e( z& N# H# U& Y( d- x
2 _6 L+ ?5 x9 q! `" W! n7 I袁克文号寒云,是袁世凯的次子,1889年出生于朝鲜汉城。被人称作“窃国大盗”的袁世凯不仅权倾天下,而且妻妾成群,共有一妻九妾,子女32人。袁克文是三姨太金氏所生。袁世凯在清末年间曾任驻朝商务代表,金氏是朝鲜王妃的妹妹,嫁给袁世凯时与她一起陪嫁的两个丫头也被其看中。本着“多多益善”的饕餮之心,袁世凯也一并将金氏的婢女迎娶过来,其中的李氏甚至被排在金氏的前面,让这位有着贵族身份的女人难免意气难平,却又无可奈何。这种不满的情绪也直接影响了袁克文,使得他与父亲的关系始终疏离,对其一生热衷与追逐的权力更是不屑一顾。但由于他相貌俊逸,天赋异禀,在诸多的子女中,一直被袁世凯宠爱有加,甚至一度被其当做继承人想刻意栽培。但心性孤清的袁克文,一生最爱的只有两样:艺术和女人。
1 r0 ?0 H; s) S; T5 L' j/ t% O9 ?! E( ^
袁克文自幼资质过人,据说有“过目成诵”的本领,加之父亲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更是让他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袁世凯曾在财政经费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宁可压缩军队,也要推广全部免费的国民学校。袁世凯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凡一国之盛衰强弱,视民德民智民力之进退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则必注重于国民教育。”国民教育尚且被如此推崇,他的家庭教育更是严格规范:袁家开办“男馆”与“女馆”,对诸子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传统文化濡养。袁克文六岁学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写文章,十五能诗赋,少有神童之称。: P$ T' o7 O6 {& L
% g+ o0 v8 y( z) p Y
4 S( h+ i, }, ?8 P4 ^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文中的仲永五岁起“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但这位神童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矣”。所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而袁克文的满腹才气并未夭折于成人之后。长大后更是博才广艺,工诗善文,同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古币研究和收藏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
& x/ X: S( {) X- l! y& B- E9 _7 i, ?
作为一代公子哥,虽衣食无忧,但复杂的身世经历令他情感丰富而细腻。见诸笔端,不乏凄恻缠绵。譬如这首:“随分衾裯,无端醒醉。银床曾是留人睡。枕函一晌滞余温,烟丝梦缕都成亿。依旧房栊,乍寒情味。更谁肯替花憔悴。珠帘不卷画屏空,眼前疑有天花坠。”一晌贪欢,醒来怅然,而人间情恨,莫不过满目山河空念远......他的诗词颇有南唐李后主遗风,况味隽永,婉曲深致。曾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寒云词集》、《圭塘唱和诗》,都是诗词中的精品。4 r5 K/ X) L$ ^# U
5 J7 j* }- Z' l: x
袁克文另一大兴趣是昆曲。元代的关汉卿不仅剧本写得好,也亲扮角色,下场演戏。袁克文同有此好,喜欢“粉墨登台”,以大过戏瘾。他的小生,丑角都演得形神俱佳。
* l; a9 F8 W& q7 R$ ?& ~
# [ Q; [' i$ ^+ d9 `" c! Y/ S+ ?1 N# q$ Z* b
有一年,他在北京新民大戏院与陈德林合演《游园惊梦》,被他大哥袁克定获知后,认为他扮“戏子”的行为“有辱门楣”,于是通知北京警察总监薛松坪把他抓起来。薛左右为难,与袁克文商榷。袁克文笑着说:“明天还有一场,唱完了,我就不唱了!”票友借台唱戏是自掏腰包的,袁克文唱这两场戏,据说花费了三四千银元。后曾与欧阳予倩、梅兰芳、马连良、俞振飞等人联袂演出,被行家评为字正腔圆,不逊名伶。民国第一娱记徐彬彬也曾在《纪念曲家袁寒云》一文说:袁克文是“研音律,善昆腔之曲家”,他是“袍笏登场,能演能做之名演员”,他“度曲纯雅,登场老道,有非老票所能及”。0 G3 \, t1 H1 S' z/ c/ g; h
7 `) s. @# L2 w- Y" [此外,袁克文还是一代书法大家。与其倜傥不羁的性格一样,他的字写得也是纵横捭阖,既有汪洋恣肆的洒脱,也有翩若惊鸿的娟姿。据说每每三杯酒下肚,挥毫泼墨,豪迈奔放。他写字的惊人之处,还在于可以不用桌子,把纸悬空,由人拉住两端,他笔笔生风,而纸丝毫无损,如此出神入化对于一般书家而言,绝难做到。其字功力深厚,不柔、不媚、不散、不佞、极具魏晋风骨,当时求其字者络绎不绝。9 C! Y( }8 I I6 w/ R
0 q" Q+ [- @6 i
东晋的大诗人谢灵运独慕曹植高才,曾云“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当时有人说袁克文也有曹子建之才,此言不虚。巧合的是,他对权力的漠然也与曹植如出一辙。# @2 b5 o- c2 n! H ^, X; ?! x
2 x+ O. X* s$ p Q% n, C" I1 @1 v& k/ Z6 `" m' R5 R6 B! B
他的大哥袁克定当年去德国求医时,德国首相威廉二世告诉他,如果袁大将军有称帝的打算,德国将大力支持。而野心不逊其父的袁克定当然想一享皇太子之风光,于是极力撺掇袁世凯称帝,为此伪造《顺天时报》,制造民众拥戴“帝制”的假象,并找御用文人写些各国推行帝制如何成功的范例。此事被袁世凯的女儿发现,袁克文因为看不惯兄长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就让小妹去告发。袁克定知道后认定是袁克文陷害他,两人的“梁子”就此结下。
+ c8 }6 D5 W7 z3 F2 }. _* _, T8 S) Y2 C
袁克文不为亲者讳,而以民族大义为重,并因此写下一首反帝制的诗:' M: w" ~3 ~. x, w. L
! ~$ i, H1 p/ ~隙驹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
" R( k8 x' f3 ~3 N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L4 R, C. }3 h# `9 H
5 o' d' X8 \- o' p. u; H$ j5 v* E$ S/ `
( Q. [: q1 N. o2 [# ]" s" i此事触怒了袁世凯,于是把他软禁起来。直至袁世凯驾鹤西去,他才重获自由,后来跑到了上海,加入青帮,成为帮里的风云人物。但偌大的上海滩,帮派纠葛,免不了互相倾轧,一向不喜欢尔虞我诈,你争我斗的他远离是非之地,移居天津,继续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依然统领一方,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 ~4 N o0 n( V$ [6 g* M
* k8 O7 u( ?- ~& _4 ], q他曾为了消除哥哥对自己的敌意,也为了澄清自己可能当“太子”的传言,专门请人刻了一方印,上书“皇二子”,意思是向世人坦荡声明:我只是袁世凯的第二个儿子,不是太子,我也不想当太子。5 @/ q" m+ h h+ o" T0 j2 p; c
8 g; w; i p$ \, r: i不爱江山爱美人,才更符合他的天性。袁克文寿命不长,但传闻甚多,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恐怕还是他的粉红轶事。据说当年慈禧甚是欣赏丰神俊朗、一表人才的袁克文,有意将侄女许给袁公子。但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不想受朝廷“密探”监视,便物色了一位与自己过从甚密的刘姓官员之女。此女名叫刘梅真,可谓名门闺秀,长相端丽,擅长音律,而且写得一手娟秀的小楷。袁克文见识了刘梅真的诗词书法后,大有幸遇知音之感。于是在从朝鲜带回的一把扇面上,题诗作画,赠予佳人,而上面绘的正是一枝冰洁玉清的梅花,让梅真如获至宝。二人称得上是天作之合,惺惺相惜。但才子风流,怎肯“一棵树上吊死”?后来他又娶了5个姨太太,她们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没有名分或“春风一度”的情妇那就更多了。相传他在上海“避难”时,念那些平日卖笑的女子们孤苦无着,于是除夕夜竟然在青楼与妓女们一起度过。袁公子怜香惜玉之情,可见一斑。9 @+ R5 C" }) C* D
$ R8 D1 S, |6 P. [5 ]
' h3 U9 U( z2 D* n. D
袁世凯死后,袁家一落千丈。袁克文虽然分得不菲家产,但生活一贯奢靡的他不善开源节流,而且还养着众多的青帮子弟和妻妾,消耗巨大,最致命的是染上毒瘾。后来又得了猩红热,没钱医治,与情人一夕缠绵后,回家不久便病逝,终年42岁。家里为他办不起丧事,还是“帮”里的徒子徒孙鼎力相助的。出殡时,帮中子弟、和尚、喇嘛排了整整一条长街,葬礼队伍多达四千余人,上千妓女带着袁克文头像的徽章自发来为其送行,头系白绳,哭声不绝。历史上的眠花宿柳之徒蔚为大观,但像袁克文这样的奇人奇遇,想必空前绝后。% N) K# ?/ c3 B
Y9 |% K Y/ D; i* u! p4 \
而与他有类似“待遇”的还有北宋的大才子柳永,只因当年写了一句性情之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被恼羞成怒的皇帝赐其“奉旨填词”。尽管时人都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但柳三变屡试不第,终身潦倒。于是寄情风月,流连章台,经常与青楼女子把酒言欢,诗词酬酢。死时也是无钱安葬,后由妓女们出资为其厚殓。
0 G1 m# [8 L4 e! Q) n! v. J* H$ w! @
他们都未收服功名,却收服了情义。
0 y- N1 p% s- d, j& Y7 u; |. T4 b) M: h+ k. i/ L0 b
袁克文被葬于杨村,他的老师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 ^7 w7 t! x1 y# E' V: m* r% K4 q4 b
3 G. T( y1 K: k- p0 P7 y9 R: Y张学良曾自诩“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但他的诸多艳遇只是作为其政治与军事生涯的花边点缀而已。而袁克文一生厌恶政治,远离权力,醉卧“花丛”,才华冠绝。虽不是功勋卓著的豪杰,但用“温柔乡便是英雄冢”来归纳亦不为过。所以,在他那里,软香满怀远胜攻城拔寨。
3 A# k8 Q; e. r1 h; L6 Y% d5 u; r3 y; O( T! y( u' t
在他钱袋最紧生活最捉襟见肘的时候,从未向那些政坛上的达官要人伸手乞食,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和山东督军张宗昌都想聘他做高级参议或顾问之类的官员。当然,不过借重他的资格和名望,并非要他做什么具体之事。只任虚职便可坐享厚禄,但都被他一一回绝——二爷不伺候!
8 b; x0 m% T: K: M; ]* H6 m# A9 K( U K9 F; |: w1 }( `1 w
最落魄的时候,有人钦慕他的书法,想重金求其墨宝,但只因鄙薄买字人的德行,坚拒之。民国十一年,潮汕遭遇重灾,死亡十几万人。耳闻目睹黎民饥寒交迫,袁克文却无钱可捐,便将自己最心爱的字帖卖了赈灾。( d1 k+ ?, C2 U$ o" W: z
- @, a8 G L5 Y# Y; e5 l$ l袁公子虽一生好色,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即便卖字典画度日,也不肯屈膝折节。人在穷途末路时难有操守,但袁克文显然是个例外。
$ z% [- \+ f" h: J6 J- v) `+ D( D% h' ^/ U% P5 z- ?
( |8 @$ u3 V5 o P3 I# D1 y6 N
袁克文共有4子3女,皆为埋首学问的知识分子。其中家彰、家骝留学美国,都颇有建树。袁家骝1972年曾获美国古根海姆奖金;1979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夫人吴健雄是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袁家骝1973年曾偕妻访华,周总理接见了他们,并对袁家骝说:“你们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进步了!”( y9 s6 g* N* s
% X5 o/ ^: J7 }4 K2 m
攫取人心的方式有很多,或诉诸权柄,或金钱攻势,或温言暖语,袁克文靠的是什么呢?十分才气,六分情义,三分清气。一生虽放浪形骸,仍瑕不掩瑜,因为这样的公子,毕竟让我们见识到了那个消失已久的词汇:风骨。
. ?" X& w2 g, ]0 E- B, O. ?3 C6 y
7 `* f! n. [; K( j* s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