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4-24 19:47 |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1 18:5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 s7 _, ^9 B+ y& u
祖国我们的母亲,祝伟大的国家生日快乐!张老师对我们说“混吃等死”啥也别做,真是这样的嘛,我的理解也许是这样的。如何做是一门技术,不做则是一门艺术。不做就是超越做,不要执着于做,不要封锁在做中,不要束缚于做中,这里面没有行为,没有行为就叫无为。那怎么超越呢?嘻嘻,我也说不清楚,大家感悟吧。
3 X& l2 ~0 i- J, @8 V4 v5 U0 R. N$ z3 l u, W
在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末年,出现了一位大师,名叫元晓(617-686)。元晓出家后,仰慕玄奘大师,发心和好朋友义湘禅师一起,前往中国唐朝找玄奘法师学习佛教。
$ s! A( k0 z; ~% m0 E N7 l/ B( O4 f: Z& ^* c
元晓与义湘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因为急着赶路,错过了住宿的地方,只好在黑暗的树林中,住上一宿。当时是夏天,两个人吃着干粮,噪子干得直冒烟。他们随身带着的水囊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 f: J& f R2 K7 f
3 {" \- y) o. @+ ^ 元晓想起刚刚路过了一个竹林,竹林边有一片湿湿的反光,还有青蛙的叫声。他估计竹林的附近一定有水,就起身去找水。当时天色很暗,看得不是清楚。顺着青蛙的叫声,他果然发现有一池清水。他的手在无意间碰到了一个葫芦瓢。他就用这个瓢来舀水,咕咚咕咚喝了一通,觉得那水非常清凉甜美。他用水囊盛满了水,带回去给义湘喝。义湘也是一口气把水喝了个精光,赞叹说:“想不到这穷乡僻壤,还有这么好喝的水!”
0 Q7 s) Z! [1 P2 Z- w' v
# @* l; F8 l: x7 u. ~4 s 第二天清晨醒来后,两个人决定到昨天的那个水池边痛快地洗把脸,再盛上水,好赶路。等他们来到水池边,两个人突然看到,水池的里面,有一具骷髅躺在那里。昨天晚上喝水用的那个东西,也不是什么葫芦瓢,而是一个死人的头盖骨!
+ q1 y6 b' X3 O) s
8 e6 L; E- Q, ~1 h 看到这个样子,两个人当场就翻肠倒肚,吐了起来。在那个瞬间,元晓突然想起《大乘起信论》中“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两句话。这两句话他以前也读到过,并没有太深的感觉。而在这个时候,元晓算是深刻地领会了。原来,池水还是原来的池水,并没有改变什么,改变的是自己的心。自己认为它是干净的,喝起来就甜丝丝的;自己认为它是脏的,立即就会呕吐起来。& x3 F# \3 ]6 F3 w6 N' f2 ?
1 v0 H3 X; W2 n' R( N
两人呕吐了一通后,继续赶路。不多久,他们遇上了暴雨,两人跌跌撞撞地跑,找躲雨的地方。后来发现路边有着一个圆墩墩的大土龛,像是山里人烧窑的窑洞。两人慌忙间冲了进去。虽然感到这个窑洞很破旧,洞的入口缠着很多蜘蛛网,但狂风暴雨里,能找到一个地方躲雨,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那天晚上,他们舒舒坦坦地地睡了一夜。9 ~( s, _- l4 d' D) F
) S) Z% M" a3 B& }$ J8 I* L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他们又吃了一惊,他们发现原来这个地方根本不是窑洞,而是一个塞满了白骨的巨大的古坟。他们顿时感到恐怖阴森,想离开这里。但狂风骤雨,就是不停,他们实在没法离开,只好留在这个大坟里,在这里又住了一晚。这天晚上,他们就不像前一天晚上那样睡得安稳了,他们总是觉得鬼声凄厉,眼前出现了无数的幻影,到处是鬼哭狼嚎。俩人在辗转不安中熬过了一个晚上。 p6 m% v) B. s* [" S; y1 [1 x2 b
& T# N a5 ~% ? \; }0 r2 G 第三天,当阳光灿烂,照进古坟中的时候,元晓彻底领悟到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的道理——
2 V! s$ y5 M3 I7 }4 P) H' k* S+ q6 \+ p+ y* P; f" N8 s' K
外在的境界并没有变,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灵。心中坦荡,就睡得香甜;心中不安,就辗转难眠!
$ ^; z3 f# |* f5 U9 e, [ Y1 w# B5 k6 u' `' Y
经历了这两件事以后,元晓豁然开悟。他已经领悟到了禅学的精髓要义,悟出了人生的秘密了。他觉得没有必要继续到中国参访高僧了,就返回了新罗,终于成为朝鲜佛教史上的一位开创性的人物。
: z, C ?# e! z' r; L8 |6 d$ P0 E# C2 Z7 R5 R0 p/ [
由此可见,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其实都是我们内心自找的。 o3 n1 R( ^# b+ G8 S
& W( w) [( [! S3 v$ ]4 `" X 人生的妄想执着不是从外部来的,而是从我们的内心来的。心中有了妄想执着,就产生了束缚,这就是迷失;而当去掉了妄想,放下了执着,就获得了自由,就是觉悟,就是解脱。这就叫“众生本来是佛,因迷自作众生!”5 G$ L* p" y0 c" ^, f
1 ~7 V6 F' }- x- x% S/ \1 [ “迷悟皆由心”,迷失和觉悟,都取决于我们的自心。参透了这里面的禅机,我们就可以认识这个心,调理好这个心,从而使生命发生一个惊喜的改变。
! Q+ r1 B9 x: M' t) f. E$ c
* q& j$ a9 v* h1 `2 c6 H4 R/ b9 W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