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572|回复: 62

5.2 感恩于心 幸福于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发表于 2016-5-9 11: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恩于心 幸福于行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一个缺失信仰、道德伦丧的时代,一个人心麻木、荣辱不分的时代。
        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总能听见不绝于耳的报怨声,报怨生活的不幸,报怨工作的艰辛,报怨仕途的曲折,报怨情感的坎坷,报怨人心的险恶……为什么会这样呢?
        佛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用心理教练的理念说,就是: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不善应对才是问题;问题本来就不是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问题就会变成惊喜。
        生活原来很美好,只是我们的欲望太多,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痛苦便会如期而至,因为我们不懂得感恩,所以欲望膨胀和放大了我们的痛苦。要知道——
        给我们磨练的人,就是给我们恩惠的人;
        给我们痛苦的人,就是给我们快乐的人;
        给我们批评的人,就是给我们成长的人;
        给我们失落的人,就是给我们荣耀的人。
        佛又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我们不自在,就是因为我们没放下某些心念,太固执己见了。
        其实,我们的人生构成,并非只有无奈和等待,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把握和调整的。只要我们能转变那些旧念,换一种心态来生活,境况马上好起来。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灵魂就会更加纯净,我们就能坦然对人,安然对事,工作中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快乐就会与我们紧紧相随,我们就更加懂得生命的幸运与生活的美好。
        学会感恩,我们就能化解内心的坚冰,用涓涓清溪温润自己,温润他人,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一路潇洒走着,一路豪歌向未来!
    祝你我他她越来越好!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智者为伍 与仁善同行

        佛说: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狱。
        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场,每个能量场都会随念而变。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与一些人聊天,会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就算是阴天,心里也装着太阳,令人容光焕发,信心倍增,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美好;而与另一些人聊天,会被对方的几十上百个“郁闷”变得郁闷。因为这些人从工作说到生活,从朋友说到家庭,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说到网上或社会现象,没有不让自己感到郁闷的。就算那天虽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天气,也会顿觉眼前乌云密布,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令你感受到人心的险恶,让你对未来没有期待,这就是负能量的毒害。
        “人之初,性本善”。就生命的本源而言,每个人身上本来都是带有正能量的:乐观、积极、向上,充满热情、希望与信念。这样的人带有正能量磁场,和TA交流,会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向上、信任、有希望。跟TA在一起,感觉是安全、放松、愉悦的,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趣味,你很想多和TA呆一会;而情绪多变,容易悲观、畏惧、喜欢八卦,抱怨,看什么都不顺眼的人,带有很大的负能量。你跟TA在一起时感觉不安全、紧张,处于防卫状态,你会有被吸取、压榨和自卑的感觉。你自己的能量被消耗得越来越衰弱,越来越不舒服,感觉自己随时都是被质疑的、被挑剔的、挑战的和攻击的,你会很想快点结束那场谈话,很想从那人身边逃走。
        人的一生,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同的人能量场的强度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以选择和控制。假如不能有意识地积蓄正能量,不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的能量场就只会减弱直至消耗殆尽。比如,当你在听朋友或家人添油加醋地说着某人说过或做过的负面事情时,TA们是在八卦且释放着疑人害己的负能量。你听TA们说是非的时候,自己也会被“同化”,也会释放着负能量。因为,你是一个有感觉的存在体,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被同化的“导体”。听到负面事情时,你的情绪也一定会迅速低落。同样,当你想到伤心的事难过流泪,想到某些伤害到你的人和事,让你产生厌恶情绪,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感到气愤,面对困难觉得非常恐惧,被人批评、指责时感到委屈郁闷,这些情绪也都是你自己产生的负能量。假如你认识到自己的正能量不足以强大到能够抵御负能量时,要先学会远离负能量;假如你内心还没强大到没有丝毫的匮乏感,丝毫不受影响,你就要先学会远离负能量。就像假如心理医生自己的心理素养不够强大,就很容易受患者的一些心理疾患所影响。
        要想可持续地释放正能量,你就要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一边吸收正能量,一边释放正能量,让正能量持续流动起来,吸放之间,生命恒新。     
        和充满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是我今生的福报,我会好好珍惜,并传递对生命的感恩及对生活的热爱。
    祝你越来越好!
                         

    点评

    学习了,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转发一一

    一位居士学佛很久了,经常去寺院做义工,放生、布施、供养、抄经、打坐、禅修这些也做了很多。她爱学习,通晓五部大论,讲经说法,一般僧人都比不过她。

    有一天,她去拜见一位老和尚,恭恭敬敬地跟师父探讨佛法,她就开始讲解自己为什么学佛,又说天天去寺院里作义工。

    老和尚就问她:“你去寺院是打工吗?”
    居士就解释:“不是打工,而是义工。”

    老和尚摇摇头,说分不清楚。她就解释打工和义工的区别,义工是做积德行善之类的话,最后她就说:“我们为佛祖做点事。”

    老和尚就问:“佛祖让你去做义工吗?”
    她就不回答了。
    过一会儿,她又说:“我一生之中最崇拜的是佛祖。”

    老和尚就问:“那么,你对佛祖是偶像的崇拜,还是真诚的恭敬?”
    她说:“当然是真诚的恭敬。”
    老和尚又问:“怎么样才是真诚的恭敬。”
    居士就说:“我相信佛祖是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博爱众生,功德圆满的人!”

    老和尚问她:“你是信佛,还是学佛?”
    居士回答:“当然信佛,也学佛。”
    老和尚就说很好。

    居士就开始讲解佛教传播汉地的历史。
    老和尚就问:“你是历史学家吗?”
    她回答说:“我是实修派。”老和尚就说:“哦,原来如此。”

    居士换了话题,开始讲佛经里的内容。
    老和尚听了半天,就说:“原来你是佛学研究生。”

    居士又通过国外和国内有名学者的观点,对国学与佛教之间做比较。
    老和尚就说:“你是个国学专家吗?”
    居士有点不高兴,说:“不是的,我是个学佛的居士。”
    接着,居士又开始提出现在学佛者的毛病,说真假很分不清楚,很多学佛者不如法之类的话。
    老和尚就问她:“你是警察吗?”

    居士越来越不高兴,而且心里的傲慢越来越高,她就说:“我修学的法门与其它的宗派不一样,我修学的法门很特殊,成就很快。”
    老和尚就说:“你是做传销的?还是直销的?”

    居士就说:“我师父是某某教派的法王,主持,方丈等,他们的法力无边。”
    老和尚就问她:“你是宣传部的,还是广告部的?”

    这下居士真不高兴了。
    老和尚又问:“你现在主要修什么?”
    居士有点得意的说:“我是显密双修者。”

    她又开始讲各个宗派的区别,自己拜了多少位师父,求了什么法。

    老和尚比较幽默,说:“我终于知道了,你是佛法收藏家。”

    居士真的生气了,就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老和尚看出她发火了,笑道:“你比较适合做一位消防队长,把心里的火先灭掉吧。”

    居士很不高兴,站起身准备走。
    老和尚就给她开示,说:“真正的学佛,并不是学习文字上的知识,而是学习佛祖的智慧和慈悲;真正修佛并不是模仿佛祖,而是自心改变成佛祖一样;真正的解脱并不是释放自己,而是远离烦恼之心;真正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等待死后去好的地方,而是活着的时候内心就要快乐;真正成佛并不是死后成就,而是活着的时候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学习了,感恩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能否远离损友、交到益友,关键在于自己。倘若别人指出你的过失,你非但不生气,还愿意认真改正,就能交到益友。反之,假如你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不肯虚心接受,甚至还暴跳如雷,益友就会慢慢疏远你,终有一天离你而去。
         ——苦才是人生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在家人,为什么家庭不和睦?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你肯定没有完全把家人当作佛!

    点评

    说的真好:作为在家人,为什么家庭不和睦?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你肯定没有完全把家人当作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居士问为什么把僧人吃饭的地方叫做五观堂?这是为了时时提醒出家人“食存五观”,即以五种观心方法时刻提醒自己,不辜负十方檀越的布施。
    首先,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一钵之食来之不易,每顿饭都是因缘所生,因此用斋时要知恩、念恩,想着报恩,尤其应该策勉菩提之心。
    其次,是忖己德行,全缺应供。用斋之时应反省自己戒、定、慧的学修如何,是否有六度四摄的随顺乃至真实菩萨行。如果自忖功德不足,当信知受用饮食即是欠债于信众的布施和所有其他为此付出的人,应生惭愧心,当下摄心念道,饭后更加精勤修行。
    接下来,要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对于饮食应该知量、知足,在随众过堂的集体修行氛围中缘念佛法,防心离过,长养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
    再次,应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就是把饮食当做长养色身的药物以食为药,不起贪著。
    最后,要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受用饮食是为了修道,不应只是为了养身体而养身体,而是藉由寿命的相续而成慧命。
    古德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如果能很好地按照这五种观心方法去做,即使铜铁金属也能消化;如果贪嗔痴三心炽盛,挑三拣四,即使清水也难以消化。
    对于出家人的要求如此,对于在家人来说,也要学习这五种观心的方法,于行住坐卧中善用其心。惟其如此,我们对佛法才会有越来越深的体会,内心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有力量。

    点评

    学习学习,感恩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士问:请问上师,只念一句“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

        ◇仁波切:天底下绝对没有仅靠一个咒、一个法、一句话就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念“阿弥陀佛”很好,也很方便。但整天光想“阿弥陀佛把我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吧”是不行的。能不能往生不是看你每天念不念“阿弥陀佛”,而是看你是否具备往生条件,而且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1、是不是舍得走;2、有没有资格走;3、有没有能力走。

        什么叫舍得走呢?就象你要去欧洲,根本没有那个想法,能去吗?不想去就不用往下谈了。要做到舍得走,就要发愿去极乐世界,就要修人生八苦,修脱离六道轮回的出离心。如果认为六道轮回中有许多乐趣,不愿离开,那你怎么会放下眼前的一切名、利、子孙后代及亲属,远离这里到极乐世界呢?你又怎么会为了一切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而发心成佛呢?所以没有一个舍得走的正确的出离心是不行的。

        即使你说都放下了,也能放下了,舍得走了,那有没有资格走呢?什么是资格呢?去国外需要有签证,去西方极乐世界要看你是不是大乘弟子,是不是大乘弟子要看你有没有菩提心。不是读大乘经典就是大乘弟子了,还要看你是否按大乘的要求做,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修菩萨道。以小乘发心来修行是无法到达极乐世界的。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获得这样的人身之后,要么当一个修行人,始终观自己的心,要么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情,除此之外的世间琐事,都是增长痛苦的因。

    --入行论广解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过错要归咎于自己,所有的利益奉献于他人,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总集。对任何一个人,随时都要有感恩之心,你的修行、境界、财富再了不起,也应该有种自我监督和自我批评的态度。
        ——入行论广解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想怎么样对待别人,就应先换位思考,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自己不愿接受,那就立即停止,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加于人。
         ——苦才是人生

    点评

    换位思考,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要总说人过失。因为我们是凡夫,内心所呈现的,大多是不清净的显现。对任何一个人,我们都应观清净心。心不清净,便会将别人的缺点无限放大;心若清净,周围无一不是菩萨。
        ——苦才是人生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童禅师法语:离一切相,是名诸佛!                      不住于相,不着于相,离一切相,不等于不能了别诸相了!乃是于诸相,知其是幻,心不取舍,更无爱恨颠倒,而能于恶善加度化,于善加以引导,给予众生拔苦与乐,而不是坐视不理的外道思想。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具缚凡夫,我们没有辨别相续成熟的大成就者与凡夫的能力,但很多佛菩萨却是显现出各种身形来度化众生的,在不具备辨别能力之前,我们应将一切众生若佛观待,对其恭敬承侍。
        ——旅途脚印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2: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众生都可以当作修行的助缘:有些是布施的助缘,有些是安忍的助缘,有些是持戒的助缘……他们都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因缘。明白此理以后,我们看见众生时,才不会有损害之心,更不会有杀害之心。
        ——入行论广解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凡夫人,要想全部灭掉执著,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但无论如何,也应该先通达诸法的根本教义。现在很多人把佛法最甚深的精华抛之脑后,却对一些不了义的形象法趋之若鹜,这是不太合理的。你以前对中观法门不是特别有兴趣的话,现在一定要想到:八万四千法门中,最究竟、最甚深的就是空性义,谁能接触、听闻、修持的话,便能从根本上断除一切实执习气。空性法门是价值连城的如意宝,我们即生中有幸得到,千万不要被恶劣分别念所染,将它随意抛弃,一定要以信心的善缘把它保护起来,平时多多串习。——《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2: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大多数人,很愿意在佛像面前作供养,看见可怜的众生时,悲心始终生不起来,这是根本不合理的。佛陀是成佛的因缘,一切众生也是成佛的因缘,从这个角度来讲,佛陀与众生没有高下、一味平等。
        ——入行论广解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2: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未来没必要抱有太多幻想。希望的周围总环绕着绝望,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的美梦非常脆弱,很容易就会破灭,所以理应把握当下。

    --前行广释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2: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童禅师法语:出家的外道?                                                                                                                                                                             名相有别,不离自心。离心修法,皆是外道。若不明心见性, 若无正见,即使身相出离世俗了,也是出家的外道。纵然讲说三藏十二部亦是魔说。

    点评

    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2: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道士回到故乡,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来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在羊肠小径,村民们默默的来来往往着。
    正想离开此地,看见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灯亮移动过来。这时身旁的一个人说:“瞎子过来了。”
    道士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一丝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庄严的神像,看不到花开花落,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渐渐移到了道士的云鞋上。道士问:“敢问老人家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盲人告诉道士:“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目混沌”。
    道士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界上的人将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一盏灯笼。”
    道士若有所悟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道士又愣了。盲者缓缓问道士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过?”道士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
    盲人听了,就说:“但我就从来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了。”
    道士听了,茅塞顿开,仰天长叹:“求道人云游四方,奔波去求道,没有想到道就在我们自己身边,人的道心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道,感觉不到道的存在,但道却看到我自己的,道随时随地都伴随于我们。
    是的,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我们自己: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休必劳心。
    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你怎么待人,并不代表别人怎么待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只会徒增烦恼;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好好珍惜,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即使你再排斥现在的不愉快,光阴也不会过得慢点。所以,长点心吧!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要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要学着踏实而务实,越简单越快乐。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
    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远离混浊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事情,我们只能欣赏,远远地,终也无法走近,最后,选择走开。总有一些感情,我们只能体会,默默地,终也无法接受,最后,选择离开。
    轮回的路上,选择与命运相连,放弃与生活相关。人生,就是于选择中,走向新的生活,于放弃间,得到解脱自在,然后,继续前行。
    许多人常喜欢研究“说话之道”,以便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其实,最好的说话之道,不是学习怎么说话,而是怎么做人。
    人做得比较善良、诚恳,就算语言拙劣一点,大家也会喜欢你;如果心肠不好,就算嘴巴再会说,别人被蒙骗了一时,也不会被蒙骗一世。所以,言为心声,学说话不要舍本逐末。

    点评

    谢谢分享:人的道心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道,感觉不到道的存在,但道却看到我自己的,道随时随地都伴随于我们。 是的,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我们自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25 05:4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2: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度对待各种机缘。

    修行
    每个生命都在修行,修行不是庙里和尚的专利,一切世人无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

    初入门拜佛有很多益处,可以消业去病。拜佛不一定在寺院和佛堂,用心拜在旷野也是一样的。同修之间应该经常沟通切磋,有时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别人可能一个玩笑就帮你解决了。别人帮你点化的一句话,有时像鞭炮中间的有火药的导线,一下子把所有鞭炮都点到了。

    修和行是不一样的,修是理论的学习和领悟,行是实践。有的人多年修炼没有进步,是把修和行分开了。有的人修行如同扭秧歌,往这边扭几步,往那边扭几步,结果还在原地打转。要让心灵和肉体同时升华,才能尽快地进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如果不是在土地上种,没有浇水和呵护,也无法最终收获。有的人学了很多年,还是刚入门。有的人积累30年的功德,一件事做错了又从头来过。要用智慧处理修行的事情。要想进步快,就要寻找突破点。

    将来修炼都要采取入世的方法,把修炼、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众生机缘不一样,在度化的时候应该他需要什么你给他什么,众生是见利而行。佛法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俯视走过的路。要抬头看佛祖、低头看众生、跳出圈外看自己。

    修行要眼中事少、嘴中话少、腹中食少、睡觉再少,如此四少,生死可了。如果一时没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是机缘没到。这种事情也是讲天时的。人真要修行的话,一定要有真功夫的。但修行不是念佛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安排未来的路程。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才能成就多大的事情。万物都有灵,看你怎么验证和借鉴,人是有办法扩大自己的灵气的。你在哪个地方有感悟,就在哪个地方实践体验,就会在那个地方有突破。要把修行当作一个长期的宏观工程来做,好比盖房子一样。

    修佛要有愿望,有多大的愿望,才能有多大的机缘。愿小的话,有个山神土地引渡你就够了。大的愿有大的魔,要经过更大的考试。

    佛经里的一个道理有时需要几年走完,但如果你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过程就走完了。时空是相对的,不要把时空定在一个点上。修行不要为自己修,要引渡众生,为三界众生做铺垫,放大自己的生命,让生命的光芒得到放溢,使众生都得到佛法光明的温暖。在这个过程中佛菩萨会加持你,也就能得到提升,看你心往不往这儿用了。

    要修中讲法、讲法中得法,讲我们心灵的法。人的法运能到什么程度,要修行人自己看着办。每个修行人都是在面对考试,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展示自己的成绩。

    点评

    感恩导师,获益匪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