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6-3-11 20:15 |
---|
签到天数: 75 天 [LV.6]辟谷中学II
|
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只是在课堂上才见面。有人说“师生如父子”是封建的东西,其实我觉得“父子关系”——师父师父,学子学子,师就是父,学就是子——是不能简单地否定的。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
可能很多人会反对“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我曾经接受中央台的一个专题采访,他们有一个问题,说中国历史上是家国同构的,他们认为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特征。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我们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很多人认为这是我们文化中的腐朽作风,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家国同构”。不能否认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但也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去理解。地方官是父母官跟子民的父子关系,就是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的奉献,永远是不计回报的。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地考虑。
书院的传统尤其是“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的传统,是今天的教育非常需要的。现在的教育如果变成学生出钱买知识、教授收钱卖知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传统书院里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同学习,同探讨,同游乐。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游南镇的故事。什么叫“游南镇”?不就是一起郊游嘛!大家在南镇游玩,看到了花,弟子问:“花在心中,还是心外?”王阳明就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他回答了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这不是单纯在课堂上能得到的。我讲过,学生要学会偷学,偷学不是偷东西,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学、随时随地都要学。但现在教育的问题是,没有一起随时随地同游的机会,学生怎么偷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