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6-3-11 20:15 |
---|
签到天数: 75 天 [LV.6]辟谷中学II
|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我以为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为立国之本,“立国之本”的根本之处,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教育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教育接轨,实际上就开始进入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会、教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而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二者之间,道德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死的知识、书本的知识、章句的知识,而是教学习的方法,教会人们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的小学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的大学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怎么学习到怎么实践的过程都提到了。
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么做一个人、怎么成一个人来展开的。我们现在却常常是本末颠倒:我们抓成一个什么家而不去抓做一个人,我们抓遵守职业道德而不去抓做一个人的道德。书院要“立本”,“本立而道生”。
|
|